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曼德拉的名言给人的思考作文(有关曼德拉的故事给人的理想启示)

曼德拉的名言给人的思考作文(有关曼德拉的故事给人的理想启示)

更新时间:2024-05-25 12:22:14
曼德拉的名言给人的思考作文(有关曼德拉的故事给人的理想启示)

曼德拉的名言给人的思考作文【一】

人固有一,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曼德拉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曼德拉有着人性的喜怒哀乐,会彷徨,会孤独,但最难能可贵都是他对自由的渴望和信念的支持,是他在监狱中可以忍辱27年。27年的时间不但没有磨灭曼德拉的志向,反而是他的意志更加坚韧,思想更加成熟,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毫无疑问,曼德拉属于这一类人。

读曼德拉,了解曼德拉的人生,敬佩曼德拉的品质,感悟自我人生,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此我感到深深的迷茫,回忆自我的经历,没有曼德拉儿时的艰辛与苦难,没有曼德拉人生的辉煌,高堂依在,长辈仍存,无生存之艰难,无财务之困扰,可以说是十分安逸,如同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看小说是我最大的人生乐趣,常常为了多看一点而烟雾吃饭的时间引来外婆的不满。爷爷曾告诫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整天看小说会吸光你的精力,你更应该把劲头花在学习上。事实也正是如此,整天看小说的确很耗精力,为此,我曾多次借小说,但每次都失败了,想要找到小说与生活的平衡点,依旧很难把握。仔细想想,我的人生还不算真正开始,那曼德拉不也是到大学之后才励志为改变黑人现状而奋斗吗!

借用曼德拉的名言,我若无法将小说与烦恼抛到身后,让自己静一静,就无法真正看清前进的方向。

曼德拉的名言给人的思考作文【二】

在电视上课本上看了很多中国为了获得自由,和平所作的斗争,换换口味看一下南非是怎么做的。

不得不说,南非人民为了争取自己的权利,争取自己的自由所付出的努力并不比我们的少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曼德拉在监狱里,在艰苦的环境下,还是努力的争取权利,为获得知识,为更好的生活条件,为自己也为所有人。看到他在狱中写书,大家为了能够传阅和把书安全转移出去暗暗做的一些事,确实体会出他的不易,以及无论环境如何仍旧保持着的积极向上的心。

而他的妻子在新婚后几年就与他分开,一面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一面继续与白人政府对抗,争取更多权力,在政府的一个个禁令下依旧活的坚强。政府把她流放到那里她就在哪里斗争,而且还保持着对曼德拉的爱,真是很令我佩服。然而曼德拉出狱后她变了,变得控制欲强,酗酒,找情人,曼德拉对她一再忍让,也给了她以前的职务极尽补偿,但她却越走越远,背负一身丑闻。这并不怪她,也不怪曼德拉,在多年分开精神极度紧张的状态下突然变得松懈下来,夫妻得以相见,彼此都不知如何相处如何自处是很可以理解的。

书中看出南非人只是要人人平等而已,南非的白人执政政府却处处阻拦,颁布一条条禁令,却不知问题只堵不疏只能越积越多。

看到曼德拉接近出狱时,接受人权组织的采访,满头银发,狱中多年,却依旧睿智,大气,举止得体,以及保留着单纯和孩子气时,我也扬起嘴角,不知是为了他即将出狱的高兴还是他孩子气的童真感染着我。出狱时的场面让我眼眶发热,虽然这些事情早就知道,但是并没有像这样跟着过程一步步看下来,觉得多年苦难终于出头,所有斗争都没白费吧。

曼德拉的智慧包括想法在这个书中都没有过多的讲述,全书只是叙述了曼德拉的一生,以后估计还会去看曼德拉自己写的回忆录,好好的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吧。

曼德拉的名言给人的思考作文【三】

《曼德拉》将于7月18日全国上映。7月18日在南非共和国被称之为“曼德拉日”,以纪念南非国父曼德拉的诞辰。曼德拉于20xx年12月6日在约翰内斯堡逝世,享年95岁,他的去世不仅仅是南非的损失,更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向往和平的所有人的损失。

电影《曼德拉》根据1995年发表的曼德拉同名自传改编,讲述南非前总统、自由斗士纳尔逊·曼德拉青年时代的故事,记录了他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监狱中度过的27年艰苦生活,直到他走上演讲台开始自己的总统就职演说。曼德拉出身于南非黑人贵族阶层,他是部族王朝统治者的后裔,他离过两次婚,甚至在1996年担任总统期间不顾外界议论依然选择跟第二任妻子离婚,他中年丧子,之后又再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他年轻时曾经不得已选择暴力抗争,而经过27年牢狱生活之后他开始学会协商和妥协,并最终选择非暴力方式赢得首次不分种族大选,并最终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用和平换来自己和南非的光辉岁月。

1990年,Beyond远赴肯尼亚,亲眼目睹饱经战争和灾荒的非洲人民的苦难生活,当黄家驹得知曼德拉的事迹后,创作了《光辉岁月》这首传世经典歌曲。“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这首歌更像对曼德拉一生娓娓道来,他为自由而生,并为之奋斗一生。而对于自由的`追求,却因为方式和观念的不同而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

起初加入非国大的曼德拉,始终坚信只有暴力才能解决问题,抗争是唯一争取自由的出路,所以他领导罢工、爆炸,跟当局者争锋相对,结果遭到政府疯狂镇压,平民伤无数,而曼德拉更是被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监禁,开始了自己长达27年的牢狱生活。监狱中的27年并未消磨曼德拉的斗志,只是他从当年那个一腔热的年轻人已经成长为沉稳缜密的思索者。他开始慢慢醒悟,从两败俱伤的失败经验中得出唯有和平能解决问题的答案,也因此他跟自己越来越崇尚暴力的妻子温妮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分歧。

电影中的曼德拉似乎还是一位放荡不羁的多情公子,或者有人会觉得电影中如此描述这样一位神一般的人物显得不够严肃。可是别忘了,无论如何被神化,曼德拉首先是个有着七情六欲儿女私情的人。所以,动怒时他也会对老婆动手动脚,大街上看到美女,他也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夫妻感情破裂时,他依旧勇敢的选择分手,就算彼时的他已经是德高望重的南非总统。

人物传记式的电影很多时候难免落入流水账的俗套,不过《曼德拉》首尾呼应的温暖桥段却让人感受到这部电影来自生活的浓重气息。《曼德拉》讲述的是一个政治明星的传奇一生,但这传奇里也有颇多的坎坷与无奈,说到底,传奇之所以称之为传奇,就因为曾经真实存在过。

曼德拉的名言给人的思考作文【四】

曼德拉就是一本教科书,就是一位好老师。

人们常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其实,无论出身于哪个民族,身处于哪个国家,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人类共同的英雄。这样的人,职业不同,身份各异,相同的是他们用时光锻造生命,用行动把自己的人生书写为一个传奇。他们的一生就像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言传身教地为人们指引出一种更有价值的活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伟大的人,都是一位伟大的教师。

纳尔逊·曼德拉,就是一位这样伟大的教师。

2013年12月5日,曼德拉享年95岁,安然离世。曼德拉的所行所言,如老师一般将世事、将人生,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深受启迪。

对受过27年牢狱之灾的曼德拉来说,最令人震撼的或许是他对自由的诠释:“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这是他的睿智之语,也是他的肺腑之言。他在当选总统的那天,邀请狱警参加典礼并真诚致谢,他认为自己曾经是个急性子,而且脾气暴躁,是狱中生活让他逐渐学会反思与处理痛苦,从而给了自己战胜苦难的能力。他用行动证明,他并没有让仇恨侵蚀自己的内心,而是为自己赢得了真正的自由。

其实,没有人的生活会一帆风顺,无论大小,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束缚每个人的枷锁,不是周遭环境,而是自己的心魔。摆脱这样的枷锁,就能享有真正的自由。曼德拉面对困境的方式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从痛苦中汲取积极的力量,从困境中学习超越的本领,这样强大的心灵就会无所阻碍。而且越是得知自由的可贵,我们越是要像曼德拉说的那样为了自由行动:“自由不仅仅意味着摆脱自身的枷锁,还意味着以一种尊重并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因为,永远有人无法靠自己挣脱自身枷锁。当我们为这些人的自由而奋斗,我们的心将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有了这样的心,自然就可以像曼德拉说的那样把敌人变成伙伴:“要想与敌人求和平,就需与敌人合作,然后他就会变成你的伙伴。”这句话不仅是政治家的谋略,换个角度理解,也是凡人的处世箴言。生活中99%的对立因为沟通不畅。从合作开始交流,把想法平和地说出来,互相倾诉倾听,最终消除误会双方和谐。同时收获友情与工作,才是双赢。这样,也就是更好地实现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因为只要活着,无论是否愿意,我们实质上都在影响着周围的人。我们积极一点,就向周围多传达一分正能量;我们消极一分,就向周围多传达一点负能量。正负的比例,就是我们活着的价值。曼德拉说过:“生命的意义不仅是活着,而是我们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了何种不同。这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意义。”这句话,对教师尤其重要。教育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发生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给学生的生命带来不同,教师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都在于此。

曼德拉还告诉我们:“无人生来会因肤色、背景、宗教而憎恨他人,憎恨是人们后天习得的。如果人们能学会恨,他们也能被教会去爱。因为对于人的心灵来说,爱比恨来得更加自然。”是啊,爱是教育的源泉。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仇恨很容易看见。渐渐地,有太多人、包括我们教师,都会受此蒙蔽,以为恨就是生命的底色。可细想一下,谁不会对着刚诞生的生命,无意识地绽放微笑呢?这就是爱,最原始的爱,它来自于善良的心灵。

但仅仅有善良的心灵还是不够的。曼德拉提醒我们:“精明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往往是个不可思议的组合。”因为,精明与善良,是很难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精明往往导致斤斤计较。善良通常导致宽容大度。一个人的最高境界,是做事精明、细加推敲,为人善良、谦和宽厚。能这样,意味着小聪明已成大智慧,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就是必然。

所以,面对困难与挑战,恐惧和屈服是容易的,勇敢迎接是困难的。曼德拉是人们心目中的勇者,他却坦率地指出:“勇者并非指那些不感到害怕的人,而是那些能克服自身恐惧的人。”永远不害怕的'人,不是勇敢,而是莽撞。真正的勇敢必然与智慧联系在一起,因此必然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危难,并为之恐惧。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关头始终咬紧牙关;真正的勇者,是为了使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所以,对现实责怪、抱怨是容易的,想要超越现实的表象,对人性、对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信任与热爱,是艰难的。但后者才是教师这一职业的真正使命所在。曼德拉是有这种信任与热爱的,因此他是一位乐观者,他始终坚持:“有许多黑暗的时刻,人道主义信仰一时经受了痛苦的考验,但是,我将不会也不可能会向悲观低头。向悲观低头就意味着失败和亡。”

真正的信仰是最为恒久炽热的希望,能在厄运中鼓舞起勇气,激荡起乐观。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还在大牢之中时,曼德拉就一直坚持用简练的线条、明快的颜色画下当时的生活。他说,他“想用乐观的色彩”记录。在他84岁那年,将这些“牢画”做了一个画展,感慨道:“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我们必须明白,所有梦想,都是对现实的超越。想超越现实,必然面临挑战。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对梦想仅仅是想想而已,很少有人真正用心去做,因为永远有着太多人用太多理由来告诉我们:不可能。其实一旦用心行动,就会发现再强的外压下永远有探索空间,不可能逐渐变成可能,最终成为现实。不徘徊犹豫的人,乐观迎接挑战的人,才可能真正拥抱梦想。实现了太多常人眼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曼德拉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没有开始做一件事时,它看起来好像是不可能的。”

当然,人生是一段旅程。曼德拉说:“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在登上一座大山之后,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山要去攀登。”所谓成功,只是我们登上了一座众人眼里的大山。如果此时驻足停步,就意味着我们只欣赏过这座大山的风光,却失去了更多的风景,那也就是真正的失败。

人生没有最高峰,风景永远在路上。教育没有终点,我们永远在追寻中。曼德拉为南非奋斗一生,如今南非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建立国家易,建设国家难。后者必须通过教育为武器,让刚性制度要求成为全民文化自觉,才会长治久安。勇者曼德拉离开我们,走上了另一条漫漫自由路,这个伟大的人,发动过革命,也倡导着和平,最后,他对教育的力量有着越来越深刻的认识。

曼德拉说过的一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为之自豪,为之自省:“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以此扪心自问:我们,在这样做吗?

曼德拉的名言给人的思考作文【五】

新华社电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追悼大会10日在约翰内斯堡的FNB体育场隆重举行,近百名各国元首、政府以及约10万名南非民众冒雨参加。

主持追悼大会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副主席拉马福萨发表讲话说,曼德拉“追求自由的漫漫征途已经停止,但我们的道路刚刚开始”。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非盟委员会主席德拉米尼·祖马、前美国总统发表讲话,高度评价曼德拉的一生。

追悼大会结束后,曼德拉的遗体将运往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的总统府,11日至13日,将举行曼德拉遗体告别仪式;14日,曼德拉遗体将运往曼德拉家乡东开普省的古努村;15日将按传统仪式为曼德拉举行安葬仪式。

曼德拉改变了一个国家

本报讯对于出生于南非的2013年诺奖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来说,曼德拉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曼德拉的去世感到很悲伤,但他相信后继者将追随他的道路。

在莱维特15岁那年,曼德拉当上了南非的总统。“在南非最艰难的一个阶段,曼德拉改变了一个国家。他用自己的个人力量让人们看到,争执和战争是没有意义的。他使南非有了很大的改变。”

“让一个国家没有战争,是一件很伟大的事。”莱维特说,“他比马丁·路德金更伟大。”

2013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说,他没有跟曼德拉接触过,也跟其研究领域不同。但曼德拉是一个伟大的人。

“在美国,我们有像马丁·路德金这样的民主斗士,但我认为在当代,曼德拉比马丁·路德金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