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失落的方舟小作文(关于方舟的作文400字)

失落的方舟小作文(关于方舟的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4-05-31 18:04:45
失落的方舟小作文(关于方舟的作文400字)

失落的方舟小作文【一】

一进大门,我就发现里面有很多职业体验馆,电力公司,消防局,航天中心,建筑工人。。。。。。首先,我来到了消防员的工作体验馆旁,我早就在一旁迫不及待了,消防叔叔发给我们每人一套消防服,一顶安全帽,等穿好了,妈妈还给我拍了照,嘿!帅极了!我心里不由得的沾沾自喜。然后,消防员叔叔给我们大致讲解了关于消防的常识要领以及工作内容。讲好后,叔叔让我们排好队,陆续坐上了消防车,去模拟实地演习怎样扑火,“失火”的.大楼离我们出发的地方不远,当我们到那时,大楼已是“熊熊烈火”,我迅速拿起水枪,紧张地扑灭正在“燃烧”的火苗,我终于体会到了消防员的辛苦。

之后,我还去了电力公司,了解了电的由来;去了航天中心,当上了“小宇航员”,登上了“月球”,看到了美丽的“嫦娥”和“玉兔”。

体验了一个下午,在这里不但让我玩的很开心,而且还让我体会到大人工作的辛苦,原来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与轻松。很快就结束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梦想方舟”,一个让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以后还要来这边玩。

失落的方舟小作文【二】

在春天该温暖的时候,太阳只是偶尔的出现。今年的天气很奇怪,像是没有春天。从冬天越过春天直奔着夏天而去了,这种感觉很奇怪,就像是看一部被剪了很大一段的电影一样,让人感到莫名的空虚。

似乎该被称作是失落……

是失落没有错吧。五月花开的时候,纷纷扬扬落的一地。粉红色,绿色,白色,石板路,竹林,流水,属于春天的彩绘却被蒙上了厌恶一般的雨。

观赏风景的\'人会不会失落呢?

五月的风其实可以不用太招摇,只要可以把叶子吹动的像跳舞一样就好。站在香樟树下,可以闻到若有似无的清香。不晃眼的阳光,抬头看时,透过绿阴阴的叶子,从层层堆叠的树叶中泄下,将我完完全全的笼罩。我可以闭上眼睛做一会儿梦,眼睛会看到的是黑暗还有一圈一圈的阳光,然后思考我15个春夏秋冬来来回回的日子。

前几个星期,下了音乐课回家,走过篮球场的时候,一抬头发现路边一整排的法国梧桐都已经长出了新的叶子。我很激动的指给谷子看,她只是淡淡的说:“你怎么才发现。”是啊,我怎么会才发现,看样子,似乎已经长了有一段时间了。我一脸落寂的低下头走。

难怪有人说树是不孤独的。总会有一拨叶子陪着他。一拨走了,另一拨很快就会来填满。快的树来不及去孤独,快的我来不及去发现……

我不知道我喜欢的意大利米兰现在是不是阳光明媚,也不知道荷兰的风车有没有转的很有节奏。我只知道我这里在下雨,下了几天的雨,刮了几天的风,然后就一连阴了很多天。夜晚的天空,会黑的很孤寂。总是让我象棋凡高的《星空》,一颗颗被夸张了的星星挂在墨蓝色的夜空。而我现在能看到的就知识让人心悸的黑,这让我感到很失落。没有了星星的黑夜,有没有也觉得很失落呢?

我低头看见匆匆过往,路灯下,我的影子被五月孤单的灯光拉的很长很长……

失落的方舟小作文【三】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对圣经故事进行艺术性解读的新作《诺亚方舟》,是一部非常混乱的电影。整部电影充满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和视觉上的创新,使我们期待它是一部类似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梦之安魂曲》或是《黑天鹅》那样的成功之作。但是影片的剧本破坏了这些期待。

这原本应该是一部视觉效果的交响乐,混杂着许多大胆奇怪的想法,但当它应用到具体角色身上时,整部电影变得有些老套和拖沓。

以大约三页的圣经,要创作出这部大约130分钟的故事,华纳兄弟在剧本的塑造上和《霍比特人》相似,如同挤牛奶一般。可以想象这个创作过程是十分痛苦的。当年的《冒牌天神2》,同样描绘这个故事,但依靠史蒂夫卡雷尔的喜剧才能,影片时长才勉强撑到一个半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在诺亚的家庭中,包括了詹妮弗·康纳利扮演的妻子和三个儿子,以及收养的女儿。诺亚得知神的意志是让他和家人去拯救无辜的动物们,然后他必须悄悄地、平静地去。而神明确说,他的妻儿会在方舟上。诺亚的自使命并不是表现他英雄主义的时刻,而真正表现他英雄时刻的是他拒绝按照神的旨意害伊拉肚子里的孩子。我相信未来电影界的学术论文会谈到这个变化,从为了伟大的崇高事业而舍生忘,到凭借聪明把一己私利扩大到拯救全人类的改变。这是一部价值一亿五千万的极端自然主义电影。对于诺亚来说,他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要带着崇高的精神和其它人类同归于尽,让动物们可以在纯粹自然的世界继续生活下去。但是他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类最自然的情感,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

在影片中,阿伦诺夫斯基运用大量的备用视觉素材,重复而快速地进行剪辑以展示诺亚讲述的创世纪的故事。导演非常巧妙地把猴子到人的演化过程删除了,使影片可以避免陷入神创论和进化论的争端之中。但这一处理手法使电影看上去像一个无聊的自然科学老师在快进纪录片。

失落的方舟小作文【四】

单从视听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本片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即便略显陈长,也有一种欣赏一段生动的历史画卷的感觉。但是要掺入了对影片故事本身神论主观的辨别和评价,一部很不错的史诗电影就变得索然无味了。类似这样有着导演很强的个人情感在其中的电影,我都是试着按照创作者安排的套路来观影。因为至少这样,两个小时过去之后会是个好心情。

说实在的,我对动物权利保护者诺亚的故事,没什么大兴趣。看这片儿,完全就是冲着赫敏去的。艾玛沃森大小姐真是越来越美丽了。至于罗素克劳、老菜皮詹妮弗康纳利什么的,完全是个意外,之前看了一些影评都说这片不咋好看。果然还得自己看。很不错嘛。我觉得如果要是再能大胆的改编一下就好了,毕竟原版故事那么几页,支撑两个多小时电影多不容易。这么一想,导演也是挺牛逼了。

他的上一部黑天鹅看得我很是震惊,改天要把摔跤王看掉。

失落的方舟小作文【五】

“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这个颁奖辞真真切切地道出了顾方舟爷爷的医者仁心。

你有没有听说过小儿麻痹症?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病。建国初期,小儿麻痹症在全国大规模地爆发。成千上万的幼童被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就是我们说的小儿麻痹症。一个个健康活泼的幼童倒下了,有的肌肉萎缩了,有的瘫痪了,有的残疾了,甚至有了的付出了生命。而这些病童的背后是一个个受巨大打击的家庭。

当时,顾方舟爷爷刚刚从苏联留学回国,看到这么多受苦的幼童,他马不停蹄地投身到一场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战争中。经过日夜奋战,他在我国首次分离出“脊灰”病毒,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顾爷爷知道研究者们是和病毒在赛跑,早一天研究出疫苗,就能早一天让孩子们摆脱病毒的侵害。为了加快进度,他举家搬到云南大山深处的科研所。

大山里条件艰苦,有时正常的用电都不能保证。但顾爷爷毫不在意,还想方设法地鼓励所里的年轻人,让大家始终保持住对工作的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顾爷爷终于研究出了第一批疫苗的试验品。

在经过动物试验后,顾爷爷又以身试药,但最终能不能给孩子们用呢?还需要试验。该找谁呢?顾爷爷想到了自己年仅一岁的儿子。为了尽快确定安全性,顾爷爷竟然瞒着家里人,夜里偷偷给自己儿子喂了药……

经过煎熬的考察期,顾爷爷的`“糖丸”正式诞生了。从此,中国的幼童摆脱了小儿麻痹症的魔咒。

看完短片,我不禁联想到当下爆发的疫情。医务工作者们也是医者仁心,他们不断奋斗在第一线,一方面积极救治着病人,一方面仔细记录着临床数据,不断输送给科研人员,期待早日研发出对抗病毒的疫苗。

我真庆幸自己成长在中国,在这里有为祖国付出一生的顾爷爷,更有千千万万个顾爷爷般的医务工作者,为我们建造起一座座方舟,渡过病毒的劫难。

失落的方舟小作文【六】

??落的文化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这是苏辙谈论其兄遭遇时所说的话。乌台诗案使苏轼左迁黄州,虽说黄州给予了苏轼无限的创作灵感,但他在此地的身份却是“罪人”,一个诋毁朝廷、企图造反的“罪人”,他的余生都在贬官的阴影中度过。洒脱是真,可能无奈也不假。

我们会在此产生一个疑问,像苏轼这样一位可敬而豪放、墨画皆长的文化大儒,理应受到全民族的爱戴和尊敬,为何会发生如此令人费解之事,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其一为中国世俗社会的特定氛围。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社会文化具有独立性,独立意味着孤立,意味着社会上的人会将他视作异类,迟早会排拒他,糟践他。起哄式的传扬,终将转化为起哄式的贬损。苏轼的文采不必多说,清扬如李白,忧民如杜甫。可惜的是他生在了一个文化氛围并不健康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拥有独立文化的人没有一片立席之地,处处遭人嫉妒与怨恨,于是,一切流言蜚语便统统砸在他的身上,这种痛苦恐怕只有苏轼可以体会。创造文化的人正在毁灭文化,令人幽怨之中竟生出一丝愤怒。正因为古代中国这种氛围,真正代表中华文化巅峰的许多人,应是日夜惶恐不安,谁知道哪天会让某个小人挑出刺来,在皇帝面前检举,轻则远谪荒地,重则家破人亡。有人会说,那他们怎么不报仇,解解心头之恨?这个问题很好想,他们若是报仇了,还能是有文化的人?

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其二是文化本身的脆弱性。1076年8月27日,朝廷派人到湖州的州衙来逮捕苏轼,苏轼事先得知风声,然而不知所措。文人终究是文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从来者气势汹汹的样子看,估计会被处,他害怕了,躲在屋里不敢出来。而当他终于出来的时候,朝廷派来的差官装模作样地半天不说话,故意要演一个压得人透不过气的场面出来。想想吧,一个毫无文化的差官竟然用这种方式来恐吓苏轼,竟然还成了,原因很简单:苏轼的`文化用于诗词,并非用于世俗。而差官用绳子捆扎了苏轼,像驱赶鸡犬一样上路了。家人赶来,号啕大哭,我想,此时哭泣的不只是家人,还有文化。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轼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全部遭遇还不知道半点起因。苏轼只怕诛连亲朋好友,在途经太湖和长江时几度想投江自,由于看守严密未成。当然也很可能成,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文革的种种惨剧不也如此么。

国亡而文化兴,民族坚如磐石;国兴而文化亡,民族不堪一击。乌台诗案可以引发无数人的思考,它让我们了解到,文化看似稳如泰山,其实内部矛盾重重。如今的社会,仍有很多现象充斥着对文化的不尊敬,我并不想谈都有什么,我只想谈谈该怎么办。

一曰反省。社会上的某些人,我想问问你们,你们为何在创造文化的同时,要诋毁不同于你们的文化,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包容的,每一个人应该都是包容的,春秋战国为何可以百家争鸣,原因也在此。而我们还应反省自己的态度,无论是对古文的,还是对诗词的,因为这些都是文化的种种表现形式。我想在此澄清一个误区,并非精通才算尊重,假如有人说书法应该被键盘所淘汰,哪怕你随口说两句书法的优点反驳一下他,这都是对文化的尊重。我们本应好好保护它的,别让它失望。

二曰自得。一个不信任本国文化的民族自然是没有未来的。当我们在大肆吸收他国文化的时候,本国的文化却岌岌可危,说明什么,说明文化已被民族忽视或抛弃,文化在我们眼里究竟是什么,是赚钱的工具,还是精神的归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希望后者的人可以多一些。想想看,当我们近乎疯狂地砸金崇拜外国偶像抑或是本国某些毫无文化内涵的艺人时,有谁能看到中华文化正在一个角落里低声啜泣。我想,我能看到,她能看到,每个人都能看到,这并非难事,在崇拜的时候多一些理智,在中国艺术领域多停留哪怕是一秒钟,你所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景色,可能是叹为观止的璀璨星河,抑或是久未涉足的幽深小径。

我们不能再让文化失落下去,我不想说这是我们所肩负的伟大历史重任,这仅仅是一种自觉,而这种自觉存在于一个敬畏中华文化的人心中。因此,乍看是我们在保护文化,其实是文化保护了我们。

失落的方舟小作文【七】

感觉本片的预告片并不是特别精彩,我猜跟我一样去看这部电影的更多还是被其阵容吸引的。罗素克劳和詹妮弗康纳利在《美丽心灵》之后再聚首,罗素克劳还是专业坑孩子,只不过这次以上帝之名,行事更加冷静,甚至是冷酷了;而詹妮弗康纳利的角色仍是那种一力维护家庭完整的坚强女性。预告片里罗根勒曼和艾玛沃森的镜头差不多多,本来以为这次两人要再续《壁花少年》里的前缘,结果实际上却没多少对手戏。感觉艾玛演的挺卖力的,能看出是卯足了劲要甩开偶像的头衔。

除了上面这些熟悉的面孔之外,看的过程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饰演闪的少年时期的小演员Gavin Casalegno,镜头一扫到他我就惊艳到了,小伙子长得实在太美了。有没有闭月羞花我不好说,不过片中的两代女神在他面前都有点相形见绌了(当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本片的造型风格就是脏兮兮的,所以在比美的时候女性角色会比较吃亏。至于成年的闪,扮演者道格拉斯布斯也是个美男,但由于看了少年版期望值过高,所以难免有点落差。

本片前后两部分风格差异还是挺明显的。华丽的特效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等到方舟下水之后,镜头就主要对准船舱里面了,也就没什么特效可卖了。

去看之前猜测剧情的高潮可能会出现在抢夺方舟那一段,事实上这一段也确实是全片最激动人心的段落。特别是完成救赎的Watchers们一个个升天的场景,观众如果把自己代入剧中人物,应该会明显感觉到既失落又欣慰的复杂心情。一番争夺之后,方舟终于下水,不过这却不是故事的尾声,而是导演真正要讲的故事的开始。

诺亚方舟的故事家喻户晓,其实一两句话就能描述完。当年的《冒牌天神2》,依靠史蒂夫卡雷尔的喜剧才能,影片时长才勉强撑到一个半小时。本片基于原本的圣经故事,表现手法更加严肃,所以我在看之前也很好奇这么简单的故事要怎么拍到两个半小时。

本片的故事以登上方舟为分界线,前半部分的诺亚是作为一个笃信上帝的义人来刻画的,并以该隐的后裔来作为对比;而后半部分,诺亚对上帝旨意的奉行则开始表现出偏执的一面来,于是原本的第一主角在后面这一部分其实是以近似大反派的姿态在活动着的。前半部分是一家人一致对外,后半部分则是家庭内部矛盾的解决。实际上也正是在外患已除(至少在除了含以外的人看来是这样的情况下,诺亚性格当中的缺点才得以暴露出来。

上帝其实就存在于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当中。你把祂想象成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当然就会觉得祂在指引你做残婴儿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我们将要做的事情是我们打从心底抵触的,我们又怎么能相信这是上帝要我们做的。愚蠢的选择与上帝无关,上帝存在于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那一瞬间闪耀的智慧的光芒中。

本片的主角诺亚是个极虔诚的上帝的信徒,更确切的说,他笃信的是世间万物都应该按照上帝最初规划的自然的状态去存在。所以他认为耽于奇技淫巧并肆意扭曲大自然的人类是不可饶恕的,包括他自己和他的家人,只要是人类,都不配活下去。他的理想很崇高,觉得带着大无畏的精神与其他人类同归于尽,就能保证其他动物们在一个纯粹自然的新世界活下去。但他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对于一个人类来说,最自然的状态就是爱自己的家人。当他呼喊着一些听起来了不起的口号并走上家人的对立面时,他自己其实是处在一种最不自然的状态下的。上帝又怎会乐见祂在人间最忠实的信徒活在这样一种扭曲的状态下呢。所以通过他拯救各种动物的经历,其实最终获得拯救的还是他本人。

每个人都像是上帝抛向水面的一颗石子,石子打出的波纹由内而外扩散开去。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貌造出来的,所以要先珍惜自己,在此基础上爱自己身边的人,然后再关怀周围其他的人,等等。可能也有人是一上来就关注一些比较宏大的事情,似乎甚少掺杂个人感情。但我相信这些人其实内心深处想的仍然是如何通过实现自己这些宏伟的目标,使自己和家人所处的大的外部环境能有改善。这些人是聪明到了一定程度,能力强到了一定程度,以至于他们的波纹可以扩散的足够远,在照顾好身边人的同时也能惠及很多陌生人。而如果说有人能完全漠视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专门关注那些跟他不相干的人,动不动就为了跟自己其实关系不大的所谓伟大事业和崇高使命舍生忘,那我觉得这种伟大是不稳定的,就像是反向从外往内挤的水波一样。如果这种不正常的水波多了,那整片水域早晚得炸开,接着也许就是大洪水了。这个世界上不需要“无私”的人,真正需要的是“有私”且“聪明”的人。“聪明”即总是做出正确的选择,上帝始终未曾远离,所以能凭借智慧把原本只涉及一人一家的“小私”扩散成惠及无数人的“大私”。

上面一段有点跑题了。其实我本人对《圣经》所知甚少,以上感想都是基于电影剧情的.,所以如果对相关宗教思想曲解了那我就先说声抱歉了。最后再说回本片主角们的形象吧。我记得之前有种说法说诺亚的三个儿子分别是三个人种的祖先,所以我看电影时冒出一个非常弱智的想法:怎么这仨全都是白人呢?后来一想,他爹妈都是白人,孩子的肤色当然得一致了,要是一种颜色弄一个上去,岂不变成了温暖人心的喜当爹情节了。不过还是怎么想怎么觉得讲述人类始祖的电影通篇居然全是白人未免太政治不正确了。所以我觉得,最好还是找只熊猫来演诺亚,又黑又白又亚裔,这样各个种族的观众都不会有意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