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向别人询问如何学习的英语作文(关于学习的建议或方法的英文作文)

向别人询问如何学习的英语作文(关于学习的建议或方法的英文作文)

更新时间:2023-08-06 12:25:55
向别人询问如何学习的英语作文(关于学习的建议或方法的英文作文)

向别人询问如何学习的英语作文【一】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看完《向孩子学习》这本书,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由61篇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国伟大的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本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样一篇文章,叫做《蛋筒冰淇淋》。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炎热的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到镇上去买烟,可两个女儿在他走之前已经坐在车子上了,父亲只好领上她们。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父亲要求孩子们别下车,临走前孩子们肯求父亲“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想都没想就说“我没有钱。”当父亲拿着雪茄烟回去的时候,早就忘记了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他打开包装拿出一支打了几次都没打着,这时小女儿伤感却直率地问父亲:“你不是没钱买冰淇淋吗?怎么有钱买烟呢?”这个问题让这位父亲感到措手不及却很无奈,后悔之情充盈着他的心灵。那位父亲马上郑重地给孩子们说:“是我搞错了,我现在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儿的?”当他拿着冰淇淋回到车里的时候,他感到自己嘴里的雪茄烟已经苦不堪言了。从此,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地戒掉了烟,孩子的一句话让他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绝对无恶意,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正是这份纯真打动了父亲,也让我们这些读者的心灵受到了洗礼。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是每一位家长更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审视的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孩子的智慧是无限的,他们会告诉我们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作为教师,我们要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能挖苦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能力的差异也各不相同,但他们又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作为教师应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扬长避短。有时我们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首先要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心中要有一个是非标准,再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所应该做的。孩子虽小,他们也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有他们的是非标准,道德评价标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标准和道德观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铸就良好的个性行为和道德品质,也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的确在孩子的身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孩子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当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的各种行为时,我们也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平时的各种言行,都能在他的学生身上找到影子。只有不断的向孩子学习、不断的反思,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老师。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所以在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运用“尊重”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锁,培养出健康活泼、诚实勇敢、富有个性的新一代接班人。希望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能和孩子成为真正的好朋友。

向别人询问如何学习的英语作文【二】

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它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永不厌倦的话题,“为人父母”不单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更暗示着人的一生真正成熟。在随之而来的岁月里,新任父母面对纷至沓来的教育问题,不断争论、借鉴、修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了家庭教育的口头禅。

然而,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呢?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扶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

向别人询问如何学习的英语作文【三】

放学铃声响,看着学生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从身旁一蹦一跳地走出教室,作为老师,我觉得知足而且开心。拖着疲惫的身躯,我回到了办公室,有个家长已经等我很久了,一脸的无奈。这位家长没等我坐下来,家长就开始向我抱怨自己的小孩坏习惯一大堆,好吃懒做,在家里只知道玩,脑子其实挺聪明的,家里的智能手机和电脑都会使用,比大人们还更熟练,可是他没有把心思都花在学习上……

听完这个家长的话,我就陷入了沉思,源于我刚刚看完的一本书,是一名同事向我推荐的,书名是《向孩子学习》。

这是一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由青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主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作者首先提出了“成年人向孩子学什么”的问题;其次是提出了“成年人为什么向孩子学习”的问题;最后作者还提出了“成年人怎样向孩子学习”的问题。此书以大量的事实,向读者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大威严的父母在自己小孩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也被自己上小学的孩子问得“哑口无言”……这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刮目相看,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教学生活中所忽视的,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它改变了我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通俗的`看法。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陶行知先生也曾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的确是这样,《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许多小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哇哇大哭起来。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一般都会赶快跑过去哄他,给孩子拍去身上的泥巴,嘴里说着安慰孩子,要孩子停止哭泣的话;或者鼓励孩子:勇敢点,自己可以爬起来的,不哭了;还有的爷爷奶奶喜欢朝“地”出气,说这地真坏,看我怎么打它……

而书中的小女孩是怎么处理的呢?她一看到跌倒的小家伙,先愣了愣,接着,跑了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在那小家伙身边。她虽然“跌倒”了,可还是“咯咯咯”地笑,那小家伙一看到小姐姐,也笑了,抹抹眼泪,又和大家玩了起来。

这种做法真是太巧妙了,小女孩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只是很自然的以一个共同的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朋友的,而且充满了灵性,没有任何的做作和刻意。

看到这个小女孩的做法,我再联想到自己平时对学生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她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是始终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者的身份。共同的遭遇是无声的教育,它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机智的智慧。透过小女孩本身,我看见了担当教育者的我,对于有行为习惯偏差并屡教不改的学生来说,总是站在教师的出发点去对孩子们进行指责和教育,有时候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不妨学学故事中的小女孩,去对孩子们感同身受,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老师的身段去倾听,去了解。只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的世界,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用学生的目光去看周围的世界,用学生的心思去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因为我曾经也当过学生,在我作为一名学生的时候,我就特别渴望老师能够站在我们学生的立场去考虑一些事情,我觉得这样的老师同学们肯定都会喜欢他。所以在我们俯下身去信任学生、欣赏学生、解放学生的时候,才会发现在他们身上还有更多闪光点。

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其实还有很多被我们所在乎和注意的事情,在孩子们的身上都是非常应该,非常普通的。书中的大人们心里明白该如何做,但是经常被所谓的通常的做法蒙蔽,等到从孩子身上得到提醒或暗示后才明白。其实孩子们也许自己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们在无形中却做到了,相反,大人们也许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把它付诸行动。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在慢慢的同化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变得跟我们一样。简单地思考问题,简单地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真的心来对待孩子。

看着这位在我面前喋喋不休的家长朋友,我觉得他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去欣赏他,去理解孩子,然后从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分析怎样正确的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我想,我应该把《向孩子学习》这本书推荐给给这位心浮气躁的家长朋友,一起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一起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向别人询问如何学习的英语作文【四】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我决定创作一幅作品,主要表现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在加强“三农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在明确了主题后,我想出了“人寿年丰”的题目。并且,在创作中,我始终都围绕着这个主题。

首先,在大的构图上,我采用古代壁画那种层层垒高式的构图,力求给人一种纵深感。而且,我将所有物象都集中放在北方的一个农村中加以表现。为什么要选择北方农村呢?理由有三点:第一,我是北方人,对北方的山川、树木、河流、房屋及那里的风土人情都非常熟悉,且有很深的乡土情结。如山西北部,农民过去穿着用红花布做的红祖腰,配以铜疙瘩扣,再配一条大裆裤,这是当地极具特色的打扮。第二,在荒凉的北方,每当我看到冒着炊烟的村落,就有一种家的感觉。只要和当地人围坐在土炕席上,在那盏摇曳的油灯下,看着拱形窗棂上贴着的红色窗花,闻着屋里那混合着酸菜味和脚汗味的空气,吃着瓜子,聊着天,都会感觉十分亲切。第三,我曾当过知青,种过田,掏过粪,垒过石坝,平整过土地,熟悉农村生活,对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为了说明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决定从画面左下角画起,用螺旋上升的构图,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活的巨大变化。我在画面左下角表现了人们用肩挑的方式收获庄稼的场景;再往上,画的是人们用车拉庄稼。在表现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我画了满树的桃子、丰收的稻谷、肥硕的牛羊,以及照相馆、美发厅、煤气罐、太阳能热水器、小汽车、大卡车、摩托车、推土机、公用电话、手机等;在表现文化生活上,有广场电影和村民自娱自乐的文艺演出,有街头载歌载舞的古装表演、震天动地的锣鼓表演,还有卡拉OK厅里的轻歌曼舞等;在表现教育方面,有学生朗朗读书的场景,有幼儿园儿童们欢快玩耍的场景;在表现医疗方面,则有“新农合”医务所……

为了营造民间的浪漫、吉祥气氛,我在画面上画了麒麟送子、和合纳福、刘海戏蟾、金猪献寿、喜报三元、抓髻娃娃、金猴奉桃等喜庆图案,力求画面更有民间装饰性和观赏性。为了体现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我还在画面上表现了解放军送医疗、文化、科技下乡和为百姓抢险救灾的场面。

在人物选型上,我吸收民间剪纸的造型规律,尽可能地将人物夸张。如在扭腰器上锻炼的姑娘,竟让扭腰器旋转了360度,把腰扭成了麻花,极具夸张效果。在时间表现上,我运用民间艺术的理念,打破了一般规律。如表现人物的服饰,可以四季不分;表现人们看电影的场景,可以昼夜不分。我认为,只要画面需要,就可以大胆地画上去,虽看似不合理,但实际合理。在整体色彩上,我主要选用绿色,辅以赭石,用赭绿色调来表现这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在赭绿色这种主色调下,我又用其他一些色调来丰富画面,以免画面色彩过于单一和呆板。

向民间学习,向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学习,并融入当代的一些新理念,从而画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是我创作《人寿年丰》的主要思路,也是我多年一直追求的绘画目标。

向别人询问如何学习的英语作文【五】

今天,我写完作业,拿着一块豆沙面包,高高兴兴地出去玩。

一不小心,一块豆沙馅儿掉在了地上。不一会儿,一只小蚂蚁来了,它先用鼻子闻了闻,又用触角动了动,然后,绕着豆沙馅儿转了几圈,好像觉得没问题了,就用夹子夹起一小块走了,我以为它饿了,想给自己搬回去些美食,谁知,它走到蚂蚁洞门口放下豆沙馅钻进洞去了。不一会儿,又上来了一只小蚂蚁,不,是两只,三只……

哦,原来小蚂蚁是把它们的伙伴都交来搬运食物了,你看它们,搬得多带劲呀!小块的一人夹,大块的两人扛,不一会儿,一块豆沙馅就分抢一空了。

我想再看得仔细些,就又故意仍下一块豆沙馅,这回,有一只小蚂蚁想搬块大的,不料刚晃晃悠悠走了几步,自己就被压在了豆沙馅下面,两只小腿在不停地上下踢着,试图努力站起来,我真不忍心看下去,就用手轻轻一拨,小蚂蚁咕噜一下翻过了身,小蚂蚁得救了,它爬到我的跟前,用触角碰碰我的鞋,好像在说:“谢谢你救了我,还给我们这么多好吃的东西。”这下,小蚂蚁吸取了教训,叫了一个同伴一起把大豆沙馅扛回洞去。这么大的一块豆沙馅又被它们搬完了。蚂蚁虽小,但是心里却时时想着别人,有好东西能够大家一起分享,还有它们的团结互助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对比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向小蚂蚁学点什么吗?

向别人询问如何学习的英语作文【六】

教师应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和孩子成为一个平等的主体。这也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它形象生动,却令人深思,向孩子学习,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其中的种种关系,是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失去自身的威信,使自己在孩子面前说话没有分量,孩子不再相信家长和教师的话?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思考。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和永不厌倦的话题,“为人父母”不单是一种角色的转换,更暗示着人的一生真正成熟。在随之而来的岁月里,新任父母面对纷至沓来的教育问题,不断争论、借鉴、修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成了家庭教育的口头禅。

然而,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老师呢?孩子身上具有的许多美德值得我们成年人好好学习。比如快乐,成年人往往热衷于竞争,甚至睚眦必报,不如儿童转瞬就能忘记不高兴的事情;比如知足,成年人为了赚钱、升职、买车、买房而烦恼,而孩子却能为一次短途出游、一件新鲜玩具兴奋好几天;比如亲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缠着母亲拥抱,缠着父亲嬉闹,而不少成年人推说公务缠身应酬繁忙,平均每天与家人交流不到10分钟;比如运动,郁达扶有这样的描写:小孩们“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鼓动他们的四肢,竭尽他们的气力”。正因为孩子不要命地疯玩,每天晚上才会睡得那么香,这是养成大肚腩的成年人所不及的孩子身上有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正像中国道家学派所说,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生命境界,就是回归到婴儿的本初状态。有鉴于此,成年人虽然掌控着财政命脉、教育资源,也不必过于趾高气扬吧。

从这样的一个角度来看,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叱责;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