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最美人间四月天初二作文六百字(人间四月天作文800字初三)

最美人间四月天初二作文六百字(人间四月天作文800字初三)

更新时间:2023-12-05 12:46:56
最美人间四月天初二作文六百字(人间四月天作文800字初三)

最美人间四月天初二作文六百字【一】

好像从没见过这么美的春天。有一天风和日丽,艳阳高照还没有风沙,边走边欣赏初春的景致。路边开满了极鲜美的花,矮矮的黄迎春,满树的桃花、杏花。大朵粉的、白的花,衬着刚吐新芽的带着点红纹的嫩绿叶蕾。小白鸽子似的玉兰花开满树,空中荡漾着甜丝丝的花香。真真是“桃花艳,李花秾,杏花儿茂盛,扑人面的杨花飞满城”。

忽然想起昆曲《牡丹亭》里的几句“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词是略有些伤感,想表达的感慨却是欣喜的,如同刚出了笼子的小鸟,欢喜的找不到方向,只是到处忽闪着翅膀,叽叽喳喳地乱叫,想找个伙伴诉说自己的快乐。还没来得及说呢,过一段时间再看,路边桃李花谢,树叶长全,颜色浓绿醉人,枝头已挂满了果子。

“自是寻芳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这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诗。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号称“小李杜”。才子,阅人无数,都未能入他的眼。偶然在湖州,泛舟湖上,见岸上有一位十几岁的小姑娘,惊艳之后,给了她母亲一笔钱,说好好养着,立约三年,有点订婚的意思。官场变幻莫测,3年后,杜牧因为调到别的地方任职,交通不便,未能履约。再过3年,重返湖州,小姑娘已长大嫁人,并生了两个孩子。诗人很失望,做了这首诗纪念此事。

民国一代才女林徽因(其叔父是写著名《与妻书》的林觉民,林徽因少年时与父亲林长民游学英伦,长大后与其未婚夫——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一起到美国学习建筑,回国后作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与丈夫一起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才华横溢,诗歌、小说、散文、舞台美术设计、建筑研究、演讲……样样都好,工作上,枯燥的建筑学被她讲的诗意盎然;生活上,作为梁氏大家族的长媳,用专业的角度去做家务,连弟妹们来住用的床铺都设计有十几张专门图纸。一生勤奋做事,在各个领域都有骄人成就,又何曾汲汲于刻意经营爱情、婚姻?

她有一首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你是人间四月天。”不知这首诗是写给她哪个朋友,她的梁家丈夫?大诗人徐志摩或是哲学家金岳霖?梁思成与林徽因青梅竹马,两人同做建筑研究,志同道合;徐志摩因想听林徽因在北京的一场演讲,搭乘邮政飞机失事,英年早逝;金岳霖教授终身未娶,后半生依林而居,常住在梁家后院。林徽因盛年辞世后,追悼会上,挂有他送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又把“人间四月天”回赠给林徽因。把人比做四月天,可见这人是极好的,这四月的风景也是极好的。

街心花坛里紫的、白的花,千头万头的开着,繁华鼎盛,可惜不是江南,用不上油纸伞,宽广的大路不是戴望舒幽长的雨巷,自然遇不到丁香一样美的姑娘。才子佳人信有之,但那种意境和优雅品味是多少衣服脂粉都堆砌不来的。“绝代有佳人,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无论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没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春华秋实,耕耘自有收获,且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罢。

最美人间四月天初二作文六百字【二】

我说你是斑斓若梦的秋日;

带着微凉送去炎暑;

似含着水气的云

烟朦胧世界。

你是带着丹桂香甜的细雨,

香气散入雨的轻盈,

覆盖在甘甜的橘子上,

慢慢渗入窄巷小街。

那柔,那清凉,你是;

铺满落叶的小径你抚着,

你是温柔,团聚,

你是中秋的月夜。

枫叶林中那片火红,你像;

清晨秋叶未褪的白,你是;

大雁南飞消失在长野。

你是一枚一枚的落叶,

是谷穗在田间吟唱,

――你是馥郁,是团圆,

是丰收,你是人间斑斓若梦的秋日

最美人间四月天初二作文六百字【三】

偶然捧起一本《四月天》,静坐在林徽因的诗意里,我的思想随书中风景徐徐前行,去漫溯到那更深远的书境,寻觅着这最美人间四月天。

我徜徉于延宕的乡村小道上,在这薄雾的朦胧里,晨雾中的村庄格外静穆,兰花似烟的香味,水草幽幽的清香拂着我贪婪的鼻翼,我辨不清前行的道路。路上也没有行色匆匆的过客指引我,正如我赏书时的迷惘,眼前有的,并不是如我所想象的,没有倚红绕翠应有的春花秋月,只有“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就像是习习寒风从历史深处漫溯而来,几分寒意,几分苍凉,如烟似雾,浅浅淡淡,“月迷津渡,雾失楼台”,志摩那瘦削的身影在蹑履前行,如此朦胧,如此缥渺,我想那肯定不是人间四月天。

我彳亍着前行,继续寻找着这人间四月天。

旭日与白云相依相随,这里笼罩在一片绿意葱笼里,我把自己融入自然中,让我感觉行走在一幅山水画里,赏湖水苍茫,嗅绿意芬芳,听簌声微微,这一切漫润着我的心灵,没有了志摩的孤独,没有了小曼的呓语,徽因的倾情更让我涕泗,这是我要寻找的书中风景吗?可是这里的一切让我有一丝落寞,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我想,那应该不是人间四月天。

我跋涉在漫漫书途中,夜阑人静里,宁谧的天空没有一载星辉,只有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温柔似水,宛若一弯清泉中浮动的白莲。我看到了窗棂之外,“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山峦。”可那是人间四月天么?

携一缕书墨馨香,我来到一片旷野,小路上散落着一层层细薄的稻草,一旁枯树枝茎上留了一点苍翠,我看到不远处有几个模模糊糊的身影,那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休息,还有西梆子的声调。”此时,志摩的潇洒多情不见了,小曼的醋浓情意不在了,徽因的意缠情绵不再了。而我所看到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家老少,齐乐融融,村庄和美,他们共赏着落日余晖,良辰美景,这里没有嘈杂纷乱,此时此景,我已经等待很久了,我想,这应是人间四月天,这才是书中风景。

我知道,只有投入心灵,才能闻到生命的醇香,只有付出真心,才能悟得真情。

读书的过程,好比是一个不断寻觅,不断发现,不断探知,不断追求的过程,我想,人间四月天从不是指那些充满颜色的风景,而是我们从清澄的视角看待事物,去发现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本质,感悟书外的情感世界,我想,那就是人间四月天。

书里的风景更迭变换,蕴含的道理也深不可测,而最重要的,从不是结果如何,而是,你是否享受这个过程?你是否找到了意义所在?你又是否领悟了“书之真性情”?

最美人间四月天初二作文六百字【四】

近几年,关于林徽因的传记不断涌现,其中有林徽因的挚交、亲人作为当事人的回忆,材料之真实,情感之真切自不待言,若能入乎其中,又能出乎其外当更为可贵。更多的作品则是以想象之丰富弥补史料之不足,让人如闻如睹。是还原了历史现场,还是模糊了事实真相,这是一个问题。更有甚者,借为林徽因作传的名义,抒发个人泛滥的情怀,离林徽因就更远了。

传记文学的生命和价值在于真实。《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作者对此有着清晰的认识:“林徽因是真实的,不是杜撰的,不是想象的。我努力还原着一个可信的林徽因,关于她的个性,她的才华,她的生活,她的事业。”本书以林徽因的诗篇为风向标,逆着风吹来的方向,重溯林徽因的生命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可信不可爱的,信而有征。例如在讲述她的童年时,引用了林长民给女儿的书信,父亲对女儿的期望溢于纸上,为我们深入理解林徽因的早熟对她的童年的影响提供了参照。对于可爱不可信的,宁缺毋滥。例如,与徐志摩的交往是诸多林徽因传记的焦点,本书对于这部分却着墨不多,仅仅停留在“非情爱的浪漫的文学关系”上,认为徐志摩之于林徽因,是诗歌道路上的引领者,突出了林徽因的独立存在价值。

真实不是机械地简单记录或材料汇编,而是使传主生动的个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跨越时空得以彰显。这也是作者选择诗篇作为风向标的原因,那是林徽因诗意的自我表白。“你的眼睛望着我,不断的在说话:/我却仍然没有回答,一片的沉静/永远守住我的魂灵。”通过作者讲述的林徽因的感情经历,能够感受到她理性的特质。尽管被徐志摩的痴情所迷住,但她早已有了自己的选择。多年后,她和儿子说徐志摩爱的不是真正的自己。面对金岳霖的追求,林徽因以坦诚和信任赢得了两份爱。这些都没有引得她脱离家里为她选择的未来道路。

完美的人物形象,鲜明的个性气质,传奇的情感经历,卓越的事业成绩。也难怪林徽因会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了。这关注出于追求完美的心理,也寄托着人们对民国人物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追求。同时,关注的目光并非局限在林徽因一人身上,而是放眼整个民国。民国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时期,也是新旧冲突,人才辈出的伟大年代。民国热的兴起,是对民国名人的追忆膜拜,是对民国范儿的遥远怀想,是对现实缺失的一种反拨。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况且这段历史与我们的当下相衔接,其中的一些人还曾经生活在我们现在的社会。抚今追昔,不由得生出许多感慨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的人被这样那样的标签遮蔽了精气神,希望他们能得到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现实社会中的缺失。新中国成立前,梁思成、林徽因便着手规划保护北京古城的方案,后来又退而求其次,展开北京城墙的保卫战,之后是城门和牌楼。林徽因当面斥责吴晗:“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要后悔的。即使再把它恢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林徽因的呼号被掩盖,北京旧城毁于一旦。如今,当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已成文物,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梁林故居被维修性拆除。当年,他们为了保护古建筑而奔走呼号;今天,又有谁会为保护他们的故居而发声呢?

最美人间四月天初二作文六百字【五】

第一次读《人间四月天》是在我11岁时。我那时纳闷儿为什么妈妈要求我读这本看起来并不是名著的书,它的题目和封面似乎都在告诉我,这是一本关乎情爱的书。我有些不情愿的大概翻了翻,是一本关于张幼仪,林徽音,徐志摩等人的书。内容很现实,但我当时正偷偷看网络小说,对这种不是“丑小鸭变白天鹅,灰姑娘变公主的书有些抗拒。”看书过程中我将徐志摩写的诗全跳了过去,因为我觉得太肉麻,太矫情,无非是风花雪月的故事罢了。读完我只嘲笑张幼仪的傻,批判徐志摩的无情,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这本书读完也就忘了。

再捧起它时,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我啃着苹果,再次阅读。感觉和原来有些不同,这一次,我认真的看了看徐志摩的诗,突然有些理解了徐志摩爱林徽音而不得的悲凉,面对张幼仪的认命和后来的愧疚,对陆小曼的无奈和爱恨交织。他的一生,纵然豪情万丈,却也无可奈何,即使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却照了沟渠。虽多情,却长情。他来这世上,像一个偶然,却又是一个必然。他一生倜傥,却寻寻觅觅;他本性豪放不羁,却又被情爱所困。他的诗中透出了对生活的失望,精神上的疲惫,对枕边人的绝望。被他抛弃的前妻张幼仪在经受儿子夭折,生活窘迫,丈夫抛弃等一系列精神肉体的双重打击后,依然十分坚强,做了一家女子银行的总裁和著名的`“云裳”的老板。她默默无闻,坚强独立,这正是每个女性应该学习的品质。被他深爱几十年的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过着平凡恩爱的生活。他们是中国建筑的奠基人,那个美丽聪慧的少女,只是他不愿醒来的一场美梦罢了。

再把书合上,已经是晚上八点了,心中感慨颇多,便写了这篇日记。

最美人间四月天初二作文六百字【六】

她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春风;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

这便是才女林徽因为纪念徐志摩的突然离世而写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书中主要写的是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友情,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之间的相逢相识,总是如他们的诗一般,淡淡的,却是那么真挚而又深切。书中还介绍了徐志摩先生,这位伟大诗人生平经历以及他在中国诗歌上的带头作用。

初中时我们便学过徐志摩先生的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多么诗意的一个男子呀!即使是要离开曾经求学的地方,也是有着那般浓郁的不舍。或许单单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位才子的深情,而在好友林徽因的笔下,给我们呈现了更加完整的徐志摩。在生活中的他,风趣而又有想法,时常到林徽因家做客,聊一些所见到的.趣事,对于最近发生的时事,也是大胆的作出点评。在林徽因的眼里,徐志摩先生就是这样一个实在的人,亲切而又可敬。

再回过头来看一看这本书的作者——可称之为与张爱玲、萧红并列的才女林徽因。然而在大部分人的记忆中,林徽因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大概是有才之人大多都在各方面有所建树,林徽因就是这样的,虽然在文学方面少有展现,但仅就一本《你是人间四月天》就足以体现出她那满腹的文采与情怀,书中文字是淡淡的,即使回忆起徐志摩生前以及逝世后的种种,虽有些许语句感情深切,但是依旧没有太大的起伏,只是静静的去回忆徐志摩,回忆曾经那个生趣充实的他。书中在情感方面多用排比的手法,伴以音乐般的明快节奏,使作品不仅美而且易于吟咏,朗朗上口,句句动人。在她的创作中,似乎要更加注重表现一种细腻的生活情状,因而虽显得沉着和平淡,但文笔间流露出的语言功底、对民间百态的深谙和作品中不经意的诗意营造,使她的书中总是具有着诗的魔力。

很多人知道林徽因这个名字,大多都是因为读徐志摩的笔记而得知的,两人错综复杂的关系确实让我们看的云里雾里,但是这又怎能影响我们欣赏一部作品的心情呢?

我喜欢林徽因写的散文,因为她的散文形散神不散,虽然看上去平平淡淡,没有太多的起伏,但是她的散文内那饱满的情感却是最难得的,她的作品不多,但她的作品中的情感却绝对不亚于任何名家。

四月天,那是春天万物复苏,生长发芽的时刻,而你恰似是那人间四月天,是冬天过后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