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冬日苏州园林游记作文(苏州森林乐园游记作文600字)

冬日苏州园林游记作文(苏州森林乐园游记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11-27 22:37:06
冬日苏州园林游记作文(苏州森林乐园游记作文600字)

冬日苏州园林游记作文【一】

苏州园林闻名已久,这次我终于有机会置身其中,欣赏那优雅的风景。

苏州园林 一进苏州园林,映入眼帘的是拙政园,听说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我睁大眼睛,树木葱郁,水色迷茫,这自然风光简朴典雅地与自然山水融为了一体。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一个个专门纳凉的亭子,都为拙政园增添了几分秀丽。这时,我闻到了一股清淡的荷花香味,我顺着香气寻去,只见一个清辙见底的池塘上飘着几朵嫩粉色的荷花,它们在水中默默地散发芳香,真是惹人怜爱!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狮子林狮子林的假山,群峰起伏。闻到竹香味便见到一片片竹林,不仅竹林多,竹林下的石头也很多,它们有大有小奇形怪样,如果说那些假山是盘旋的一条巨龙,那么那些怪事就是一头头凶猛的狮子,真可谓是: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者。此外,听导游介绍,这里的石头可都是价值不菲的珍品。

随着我们游览的前进,越来越多的美景出现在我眼前:留园的山水,田园,山水,庭园使我看到了别具一格的景色,还有那四个令人耳目一新的亭子, 分别为:春夏秋冬,每个亭子都有每个季节不同的代表性事物……

啊!苏州园林,迷人的风光;

啊!苏州园林,魅力的景色!

冬日苏州园林游记作文【二】

我喜欢苏州,原因之一,大约是由于苏州有令人留连忘返的园林之胜吧。

提到苏州园林,自然就会想到拙政园。对我来说,尤其如此,因为4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苏州,第一个见到的苏州园林便是拙政园。

那时,游园的人比较少,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你和它从容相对。信步所至,常会使你意外地发现某种佳妙之处,在无意中得到一分惊喜。

后来,也曾多次到苏州,大抵每次都要去看看拙政园。但并不是每次都能领略到游园的情趣的。原因很多,且不去说它了。

我常想,游苏州园林,最好是在不冷不热天气,细雨霏霏时节。有三两位尚能谈得来的朋友,或倚或坐,或行或止,各尽所好,各随其意。其中情趣,非己莫知一一这当然只是一种设想,可遇而不可求的。

去年秋天,我到苏州去。夜宿南园,晨起看天,天阴欲雨。心想,这该是游园的好天气了。于是和几位同游者,驱车直奔拙政园。

进得园门,天果然下起微雨来,游人果然不多。细细的雨丝,拂面微凉,触衣略润。园中小径上,路未湿,草未枯。两旁树木,叶未落,枝条扶疏。经过微雨一番梳洗,更增添了一分活泼,两分翠绿。

俗话说,好景不长。正当我们信步而行,随口而谈,或默然细细领略园中景致之际,雨点忽然密起来,密起来,密得使你再也不能不理它了。于是急急转入回廊,欲觅一避雨处。

三转两转,转到一小轩中。里面有两张石凳,一张石几,上悬一匾,题日“与谁同坐轩”。轩无门窗,与亭榭相似。于是左顾右瞻,园中景色,尽收眼底。

雨越来越急,淅渐沥沥,略无止意。好在已无雨湿襟袖之虑,且急雨易过,只要耐心等待就是。何况雨中游园,看园中雨景,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难得之事。

人只要随遇而安,便能自得其乐。于是大家又七嘴八舌,研究起匾上所题“与谁同坐”的问题来。设是明月当空,清风徐来,一盏在手,或茶或酒,在此小轩中,你愿与谁同坐呢?

答案自然是各种各样的。如果李白在此,当然会“举杯邀明月”。而我辈俗人,只能从俗处想。于是你一言我一语,所说无非亲朋好友,门生故旧之类。其实,这块匾的妙处,就在于不明说是谁,给你充分选择的自由。你认为谁合适,那便是谁,不必明确限定在某一个人的。设若孤身独处,无人可邀,那也不妨。天上清风,松间明月,不邀也可自至的。

谈笑间,不觉雨丝渐细,于是振衣而起,穿过已变得湿漉漉的小径,走上曲曲折折的长廊,看亭台堂馆,伴之以小桥流水;假山怪石,四周有奇花异木。细雨中,园子变得更幽更静,更清更明,有一种说不清也不必说清的动人之处。

多次到拙政园,但雨中游园还是第一次。特别是在与谁同坐轩为雨所阻,回思仍觉有趣。虽非盛事,也算雅集。

冬日苏州园林游记作文【三】

2月25日上午11时21分,我和妻子从武昌乘坐d3048次列车去苏州。列车出武汉后,途径红安、麻城、金寨、六安、合肥南站、肥东、全椒、南京南站、常州、无锡,于下午17时14分到达苏州站,晚点13分钟。这趟列车应该是旅游线路车了。

下车后,我们直接去地铁2号线坐了2站便在石路站下车,步行300来米去到留园路苏州火车站锦江之星入住。入住登记后,便向服务员打听景点的具体位置,服务员细致的一一作了解答,并介绍我们晚上可以就近去七里山塘街观夜景,说是距宾馆只有400米远近。到房间放好行李,和妻子步行到山塘街。这时正值华灯初上,街两旁导引的灯笼亮着红红的光鲜亮入目,不几步便有一面旗幡挑出,彰示着店子的名号。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坐轿子去虎丘,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苏州本是个河汊纵横的城市,白居易疏河筑路,逐渐使山塘街成为商贸、文化繁荣的街市,到了明清时期便成为苏州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古街”。现今的山塘老街全长360米,虽仅有七里山塘的十分之一,却是山塘的精华所在,被称之为“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山塘河并不宽,也就10来米样子,河里有木船行走于阊门处进入运河。河的两边古建筑错落有致,黑瓦飞檐,一边后墙紧靠河沿而建,后门开处有石梯通向河面;一边正门朝向河边,门前留有青石铺就的人行通道,并排也就能行2到3人。灯火映在河面现出清亮的倒影在水波的轻漾下如仙境般迷人,难怪是时街上的游人挨肩擦背,往来如织!

山塘街虽然不长,但却显出繁华的景象,夜的山塘街在霓虹灯的辉映下,那古色古香鳞次栉比的建筑户户大门敞开,展示着苏州老字号采芝斋、五芳斋、乾生元等特色小吃、吴韵茶庄、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紫檀木雕、石雕、刺绣,油纸伞等非物质遗产,并不时传来苏州评弹清婉之音,让游客似梦非梦般擦肩挨背漫步在青石路上,拥在店里面兴致盎然的品味、挑选。我和妻子走进大阿二生煎店,看店堂内座位爆满,由于耐不住诱惑,点了一碗馄饨、一份生煎包和两个蟹壳酥,不久找了两个座位坐下来慢慢品尝。馄饨大而肉多微甜鲜香,生煎包底部微黄略酥肉心似甜似咸有回味,蟹壳酥酥软可口,确实值得品尝。

走出山塘街绕过运河,隔河相望山塘街的夜景,更是让人如痴如醉,流连忘归。第二天的行程是游览留园、虎丘、寒山寺,一早吃过早餐看天时还早我们又去到山塘街。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街上偶尔有一人走过,河面木船静静地横靠岸边显得十分的幽静。看那飞檐黑瓦旗幡飞挑、暗红的船舫,置身其中真有一种回到唐朝的感觉。这里处处保留着完整的古建筑,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我想它应该让许多地方的领导感到汗颜。

早8点左右,我们折转身去到留园。留园路不宽,街两边的建筑都不是很高,新建筑与间隔间的老建筑相得益彰,协调可人。早上,街上的人不多,偶尔见到一两家卖早点的,也就是烧饼、油条、蒸包子馒头、豆浆、稀饭什么的,我想可能因为这个地方比较僻静的`原因,因而少了特色的早点。街道虽然不宽,人行道却干净整洁,树干、墙面基本未见广告招贴,因而让人感觉爽眼的很,让人的心情也感觉特别的舒坦。

留园位于苏州古城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它实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在此修建私家园林,至清乾隆时吴县东山刘恕将它买下进行改建,并植下白皮松、悟竹,更名为“寒碧山庄”。刘恕喜好书画,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也继承了他的风格。留园占地虽然只有2.33万平米,却让人不得不感慨历代园主的园艺匠心和苏州市政府对古建筑精心保护使其古风新韵俱现。

留园基本是个正方形园林,主要分为东西中三块,东区为建筑区,中区为山为水,西区主要为山,为典型的南厅北水格局。沿围墙修廊道曲折迂回,园中假山以黄石为主兼有土石,山体嶙峋奇俊。东区的建筑有涵碧山房、明瑟楼、绿荫轩、曲溪楼、濠濮亭、清风池馆等据保存完好。我们去的早,里面人不多,走在里面感觉幽心清骨,静坐在廊庭处看那池水静静,微风吹来好不惬意!渐渐地游人多了起来,喧嚣之声扰动着幽情的山水、穿过别致的圆门,飘飞过围墙去了那园外的世界,传递着欢情喜愉。

出留园在大门不远处,便是公汽站,我们在公汽站等了不一会,便有去虎丘的“游1”公汽,原来苏州有许多的公汽旅游线路,比如“游”字号、“苏州好行”号均通往旅游景点。我们上了车,不几站便到了虎丘,算来离留园也不是太远。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已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了“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使虎丘成为旅游者的神往之地。其实,虎丘在很早的时候只是海湾中的一座随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古人把它称它为“海涌山”,“何年海涌来?霹雳破地脉,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苍壁。”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来。

相传在2400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楔李大战中不慎受伤,不久就去了,儿子将他葬于虎丘,葬后三日有一只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虎丘山。

山体由侏罗系火山岩浆构成,千人石、试剑石、剑池等山石为流纹岩。至唐代,为避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名讳,虎丘一度改名武丘,寺名也改为武丘报恩寺。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崇道辟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诏令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坏佛寺佛像,强迫僧尼还俗,史称“会昌灭佛”。建寺已五百馀年的虎丘东西二寺当即被拆得片瓦无存。不久,佛教得以恢复,又重建虎丘山寺并从山下迁移到山上合二寺为一寺,逐步形成保留至今的依山而筑的格局。对于大山里的人来讲虎丘山算不得山了,它海拔只有34.3米,面积也就0.19平方公里。

离车站不远处便见一牌坊,上书“吴中第一山”,远远望见山上高耸的虎丘云岩寺塔雄伟壮观。走过一条河桥,临面就是上山的大门,黄色的围墙黑色的瓦,门的右上方书“山清”、门的左上方书“水秀”,大门的上沿红底黑字书横幅写着“古吴观胜”。从大门向里望去是一条平坦直道通向景区验票大门,门的横沿上书着白底黑字“吴中第一山”苍劲有力,颇有礁石挺出的感觉。走过验票区又见一条河,河面也就10来米宽窄,里面横有近10艘木制乌蓬游船。又过一个独立的黄墙黑瓦飞檐对通庙屋,算是正式进到景区。进入眼区的第一景观便是左手方的“拥翠山庄”,它依虎丘天然山坡而建,分为四个层次进行了不同的布局由围墙围住,园门处的白墙上遒劲的行书书写的“龙、虎、豹、熊”四个字,分别写在一道门的两边墙上,门的上沿书“拥翠山庄”。此处园林为苏州唯一一座无水园林,由晚清赛金花丈夫苏州状元洪钧发起兴建。

至此,上山的路开始缓缓向上,路仍然直的很也算宽敞。路两旁的山石奇特别致,不几步的地方左边奇石如石枕、石桃,看上去形象得很;右边的一块石头一劈两开,被称为“试剑石”,并给它赋予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吴王阖闾为争霸天下,命莫邪夫妇为他铸剑,阖闾为了试其剑的锋利与否,对着这块石头手起剑落,竟将这块石头一劈为二。这块石头也就一直躺在这儿见证着世事沧桑、兴衰更替,也让游客见此景思亘古波澜壮阔、世道变换。再往上走不远,便见一块巨大的斜面石,倾斜面平,可容上千人在上面打坐休息。斜岩前端有一小溪细流至小潭,潭虽不大却有一小桥通潭中一块平石上。

这里的景观除山顶云岩寺塔应该就是虎丘重要景区了,这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和协而秀美,生出了许多的耐人品味的传说。那巨大的斜面石是当年孙武用来练兵的场所。竖有陈抟、吕洞宾二仙亭,相传一天两人在此下棋,一樵夫路过便上前于旁看棋,看完一盘棋等他回到家中,谁也不认识他了,人们从他的衣作揣想他是几千年前的人,因而有了“仙人一盘棋、世上一千年”的说法。在亭的两根立柱上有一副:“昔日岳阳曾显,今朝虎丘再留踪迹”,说的是吕洞宾在岳阳楼显灵,又在这里显了灵;另一侧的两根立柱上又一副对联:“梦中说梦原非梦,元里求元便是元”,说是陈抟在此一睡多年,醒来问一位樵夫,得知已过去好几代,陈抟不相信,便把樵夫当着梦中人。这里的传说太多,我们的行程不允许去全面细细的考究了,只有让一些景观的传说留在那里给我有再去一次的机会。你想,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了护球之后,留下了“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真的!身临其境确实让人感怀不已、恋而不舍。

那亭的左侧镌刻颜真卿书写红体“虎丘剑池”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四字的旁边有一圆门进见一道裂壑,底部为一潭绿水,壑的右边岩石上书米芾“风壑云泉”四个字。在其左上方上几步石梯又见一小潭也就2平米大小,一面岩石上横书绿体“铁华岩”三字,竖书“第三泉”,上有四方通亭一座。

上得山顶,一块平平的院落中央高耸着云崖寺塔,看上去有些歪斜却雄浑伟岸,他是中国的第一斜塔呢!在世界上除比萨外就是它了!塔身外延处有损坏的痕迹,是否十年内乱期间人为破坏不得而知,因没有看到记录。走到院落的围墙处极目远眺,苏州城尽在眼底,未见其大海的踪影,今人立于其上是不会想到此处原为海洋小礁岛,涨潮就会淹掉的小礁,真的是世事沧桑历尽波,翻云覆雨道蹉跎。

虎丘,这一沧海桑田的缩影,这一历史文化的积淀,这千人坐的历史文化融的是帝王文化和士大夫文化,我想不应该把它讲的太明白,这是要游客到此细细品味的,身临其境才有苍劲的回味和仙临的感觉,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