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描写老师的作文的第一段(描写老师的惊艳作文开头)

描写老师的作文的第一段(描写老师的惊艳作文开头)

更新时间:2024-06-03 09:46:58
描写老师的作文的第一段(描写老师的惊艳作文开头)

描写老师的作文的第一段【一】

老师认为家长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作用十分关键。对未成年人来说,学校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主阵地,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当然,学校有义务指导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但是家长首先要做到主动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顺应教育的发展形势,学习一些青春期知识和教育技能,及时地为孩子讲授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把握孩子的心理波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其次是家长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

教育孩子既不能管得太严,也不能管得太松,要注意和孩子交朋友,像朋友一样对待他们,善于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要在各方面为孩子树立典范,比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酗酒、不骂人,讲究仪表形象和文明礼貌,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诸多方面。

由于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好奇心强,所以如果不能正确地加以引导,会导致他们接触坏事物,对不良现象产生极大兴趣,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还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而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如果家长的自我形象好,尊重上级、孝敬老人、勤奋好学、为人谦虚,那么他们的孩子就会受到影响,从而逐渐养成好作风。

具体来说,我认为家长做到下面一些:

一、你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每天的`活动,引导孩子规律作息、适度睡眠,避免沉迷于网络。

二、要让你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不要舍不得累着孩子,培养他的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对他今后独立生活很有帮助。假期让孩子做些简单家务,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这样,不但能让孩子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同时也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

三、你要严肃地教育并告诫孩子,做到几个“远离”。远离是非之地,如网吧、游戏厅,这些地方,龙蛇混杂,随时就会引发“打、抢、骗”等不安全事件。远离是非之人,如那些不三不四的孩子的同龄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你可以和孩子竞赛,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如牢记几个应急电话号码:火警(119)、匪警(110)、医院救护(120)等。

五、你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锻炼。孩子平时上学,锻炼时间较少,单凭一周两次的体育课很难满足强健身心的需要。

描写老师的作文的第一段【二】

??写木兰诗第一段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改写木兰诗第一段,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又一个静谧的夜晚,柔和的月光照在大地上,一切都被月光笼罩。耳边,风缓缓地吹着。我坐在门边不停地叹息,手中的织布机也停了下来。风好像在说:“木兰,你在想什么?你在思念什么?”我默默地说:“我没想什么,也没思念什么。”可我依旧坐在织布机旁思考。昨天晚上,父亲受到了天子寄来的征兵文书,打破了我们平静的生活。我知道,皇上又要征兵了,那么多卷文书,都有父亲的名字,好像在催促父亲赶快出征。我心想:唉,年迈的父亲没有大儿子,姐姐也要疾病缠身,难道要让年幼的弟弟代替父亲出征吗?该怎么办才好啊!唉——看来只有我代替父亲出征了!我将决定告诉了爹娘。爹沉默不语,低着头;娘听了,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你可是女子啊,木兰!你怎么能从军呢?”我心意已决:“娘,你不用说了!我会女扮男装的,这样不会有人发现的!”母亲见我坚决的样子,也不再说什么,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你自己可要小心啊!”我点了点头:“我会的!明天一早我就去集市买马具。”“爹娘,其实我也舍不得你们啊!不过现在只有这一个办法了。我怎么可能让年迈的\'爹和年幼的弟弟上阵敌呢?”我在心中默默地说。

第二天清早,我跑遍了东西南北四个集市,买齐了骏马、马鞍、马鞭等物品。我匆匆回到家中,整理好包袱,便和爹娘辞行。我强忍住离别的伤痛,不让自己流下眼泪。我知道,我越伤心,他们就会越担心,我必须让他们放心。我骑上骏马,一甩马鞭,马儿便飞驰起来。傍晚,当我来到黄河边,已有了丝丝凉意。忽然,我好想听见爹娘在叫我,不,那是幻觉罢了!这里只有黄河流水的哗哗声。第二天早晨我又向黄河辞行,继续赶路。傍晚,我到达了黑山头。我坐在草地上,望着那皎洁的月亮,听着燕山胡人战马那嘹亮的叫声,只感到一片片凄凉!我只有奋勇敌,保卫好我的国家,才能早日见到爹娘啊!

描写老师的作文的第一段【三】

您好!很感谢您选择了我们五小。很高兴因为孩子,我们能够从陌生人转变为同一条战线上的朋友。我们基于同一个目标而来:为了孩子的发展;我们基于同一个理由成为朋友:同样一颗爱孩子的心。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有了我们的精诚团结,孩子们会更加健康、快乐得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童年只有一次,人生是单行列车,没有返程票,错过了最好的.学习时节,就再也难以弥补。所以我们必须形成紧密的同盟,为了同一个目标同心协力。

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过渡期。突然改变的作息规律可能让孩子很不适应,突然改变的学习方式也会让孩子很难接受,家长一定要保证让孩子吃好、休息好、心情好,多和孩子谈心,多给孩子鼓励,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断奶期”。以下要求,希望家长能够配合:

1.9月2日上午报到,下午休息,给新书贴好标签(贴于书本正中间),写好班级、姓名,再用透明书皮包好。

2.作息时间:早上7:40左右到校(周一升旗,7:40之前到校),中午11:00用餐,中午到校1:30左右,1:40开始上课,下午放学4:10(周二多一节课,放学时间是4:40)。

3.为了安全起见,接送孩子时请在黄色接送线处,不要拥挤在校门口等,也不要从我们队伍中把孩子拉出来,请到指定的地点(1,2,3班在知味楼门口,4,5,6班在田园路口)耐心等待,孩子和老师道别过方能离开。

4.每生自带水杯,准备跳绳一根。每天给孩子带1-2本拼音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书(作业完成时可以看)。不能带玩具、零食或者饮料,更不准口袋里有钱。

5.明天把孩子的接种证带来,同时认真填写校讯通,并一起带来交给班主任。

6.每天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回家作业并且家长签名,和孩子交谈在校情况,帮助并教会孩子整理书包。

7.学习用品的建议:买铅笔盒的时候不要买好玩的容易令孩子分心的,要买实用的;铅笔最好买中华牌的HB笔,买个转笔刀,每天晚上刨好5支铅笔;橡皮不要买彩色的,白色的绘图橡皮就可以了;给孩子买《古诗80首》,我们要将它列入课外阅读书目。

8.有病有事必须亲自向班主任请假,如孩子身体或其他发面需要老师特别注意的事项,要提前告诉班主任。.给孩子必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9.每个班将成立家长委员会,请家长们积极推荐或自荐优秀的家长加入,参与学校和班级的管理,为每一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描写老师的作文的第一段【四】

1.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本质。

2.把握文章结构,理解说明顺序,理清作者思路。

3.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4.辨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要考点】

1.填空、简答成为主流题型,开放性试题开始登上舞台并成为亮点。

2.强调语言品析。说明文的性质决定了它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洁、此外,在对文艺性的说明文考查中,涉及到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设问、排比、对偶、拟人等。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其目的不在于抒发感情,而在于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解题方法指导】

做说明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步:粗读文章

所谓粗读,就是指通读文章,整体感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找中心句、明确要点、搜集文章的信息,准确把握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所用的说明方法等内容。对文章有个初步的理解与认识,这将为下一步做题打好基础。

第二步:精读文章

是指在粗读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具体要求:

1.明确说明中心:概括方法,可用公式“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2.理清顺序: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重点讲解——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a先总说后分说:《核舟记》全文;b先主要后次要;c先原因后结果;d由现象到本质:《沙漠里的奇怪现象》。e由性能到功用;f由一般到特殊;g由整体到局部:《核舟记》第2段。

注意问题:⑴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⑵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⑶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

⑸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⑹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如打比方:

形象生动;列数字:

3.语言:准确性和严密性是说明语言的特点。

第三步:回读文章

联系试题,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回读文章。力争回答问题时,语言要简明,条理要清楚,信息提取要恰当。要注意如下几点:

1.学会筛选信息。以阅读试题为依据,从整体着眼,明确筛选整理的目的,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

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方能获得。

2.借助语法知识。以现代汉语语法为依据,来解答阅读的实际问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汉语语法中讲到的语意的轻重、使用范围的大小、搭配是否恰当、感情色彩是否合乎要求等等,都可以用来辅助答题。

3.应对探究题型。一般来说,命题人会把知识拓展,考查考生广泛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就要养成积累的习惯,注意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相关性。回答此类问题要紧扣文章的重点字、词、句、段,甚至要结合全篇,确定与题目相关的内容来答题。另外,回答此种类型的题目要有条理,合乎语言习惯。

【说明文答题方法补充】

1)开头叙事的作用。说明文开头概括叙述事例,有什么作用呢?不外乎三种:一是用这个事例引出文章说明的对象;二是用这个事例具体说明文章说明的事物或道理;三是用这个事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及答题的思路。

下定义:说明科学、准确、严密、精练。答题思路是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举例子:说明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答题思路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了??,让读者很容易理解。

列数字:说明科学、准确、具体,让读者信服。答题思路是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打比方:说明生动、形象。 分类别:说明条理清晰。答题思路是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作比较: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答题思路是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

3)语言准确性的答题套路。

这个考点有几种不同的考查形式:

1) 在句子中标注出体现语言准确的词语。

如:2003年中考14题: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写在下面,并用着重号标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词语

答案示例:在如此高盐度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生存 ..

2) 把“××”句子中“××”词语删去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如:2005年非实验区中考11题:文章第③段中(小麦抽穗时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加着重号的“容易”能否去掉?请说出理由。 答案示例:不能去掉。因为“容易”起限制作用,表示可能性大,“容易”体现了说明文(意思对即可)

3) 把“××”词换成“××”词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如:2004年非实验区12题: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难度又增加了一些。 答案示例:不可以(1分)。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1分);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1分)。(意思对即可)

地震学和蟾蜍谁最可靠 (刘念龙)

班级 姓名 ①5月12日,汶川,来自脚下的悸动震撼了人们心灵。悲痛中,我们不禁要想:如果能早一天知道多好!一张“蛤蟆过街”的图片引发了人们的争论——我们是否忽略了大自然的预告?

②但是,这真的是预告吗?

③生活中流传着一些得到广泛认同却并不一定站得住脚的理论,我们称之为“传统智慧”。例如,动物是地震前兆的使者,人们相信动物具有人类所不具备的超能力。蛇类的红外感应

器、穴居动物对震动极其敏感、许多大型动物对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独特能力??随着都市人日益疏离自然和生命,一种对自然力的崇拜开始回潮,甚至开始派生出神秘主义色彩。④正如提供了这种“超能力”证据一样,科学同时也为动物的预报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持。当地壳板块间积蓄的能量超出承受力时,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就会发生地震。由形变产生的电磁变化等现象是地震的微观前兆,而这些微观现象可能导致动物行为、地下水异常等宏观现象。

⑤研究者对地震前兆的兴趣具有鲜明的文化差异:有关地光、地下水及动物行为异常的研究,大多来自东方;而西方则更偏向于对微观前兆的数据分析。按照大英百科的说法,地震学家所知的动物行为异常多为轶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⑥宏观前兆之所以容易吸引大众眼球,部分归因于人们对确定性的渴求。当心理压力过大时,我们倾向于在事物间寻找关联,这让我们感到未来尚可操控。监听微观前兆需要特定设备,而描述宏观前兆只需一双眼睛和充分的想象力。

⑦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人们总结了震前的动物异常行为,其中却不见蟾蜍的身影,而唐山地震前动不安的鸡只老鼠,此次却毫无动静。当几十里外的绵竹蟾蜍分舵大举行动时,震中汶川的蛤蟆却按兵不动,反倒与千里之外的江苏遥相呼应。对此,不知“传统智慧”作何解释?难道蟾蜍都是“遥感主义者”,距离越远,反倒对地震愈发敏感?

⑧从2005年至今,在重庆、成都、长春、唐山、江苏等地记录在案的“蟾蜍游街”事件多达十余起,除了让人感到新鲜或心里发毛外,并没有哪一次指向一场实质的大地震。倒是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给我们提示了另一种可能——除了山东、长春等北方城市发生于7月份之后,其他事件都集中在4、5月份,难道气候原因不应该优先考虑吗?毕竟大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就像我们绝不会把打喷嚏归因于双色球开出大奖。

⑨你可以相信动物的灵感,做足震前准备;但也请相信,只有科学的决策、判断和手段,才能尽量减轻灾情,度过灾难。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预报成功的海城大地震,基于的是对前震的分析,而不是那些惊慌失措的动物。敬畏自然是必须的,但不应该以对科学的非理性排斥为代价——因为,正是科学告诉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1 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2 对于地震前兆的研究,宏观前兆研究和微观前兆研究的不同点是什么?(3分 3 第七段和第八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4 第四段中的加点词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给地球戴上面纱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些都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安全。最近,在千奇百怪的解决全球变暖的方案中,又多了一种怪异的方案,科学家打算给地球戴上“面纱”。

②一个名叫鲍尔〃克鲁琛的荷兰人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向大气层发射一些硫磺微粒,让它们把太阳光反射回去。无独有偶,若干年以前,一个叫泰勒的美国人也提出过类似的方案,他建议在空中撒上100万吨铝和硫的粉末,这样可以使日照减少1%,完全可以抵消掉地球的温室效应。你可别以为这两个人都是妄想狂,前者是199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后者则是美国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被称为“氢弹之父”!

④除了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之外,吸引科学家目光的是,这次喷发竟然造成次年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0.5℃。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一个原因是,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和天然气混合成的云雾漂浮在赤道地区上空,像是给地球套上了一层灰蒙蒙的面纱,里面的微粒把一部分太阳光反射了回去,使阳光不能把全部热量照到地球上。另一个原因是,烟雾不仅降低了太阳光直射的强度,还增加了地球上反射光的强度。而科学家研究发现,这种变化可以提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这是由于随着直射阳光的减少,散射阳光增加了,散射光产生的阴影更少,因此植物叶子接受到的阳光反而更多了,这足以补偿光线强度的降低。这样植

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就得到提高,可以更多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⑤克鲁琛和泰勒认为,我们虽然不能随意操控火山的喷发,但是可以用人工的方法来制造这样的“粒子面纱”。他们建议利用飞行于13千米高的飞机或者美国海军的大炮,将一些硫磺微粒送入地球大气层中的平流层。这些微粒将在大气中停留2年左右,而大约6个月时间,地球温度就有望得到降低。

⑥但克鲁琛同时也向我们提出警告:大量的硫磺颗粒停留空中有可能会对大气层造成严重的后果,或许会加剧对臭氧层的破坏。因此在对结果做出可靠的预测之前,科学家们还是应该谨慎从事。未来科技的发展,也许可以找到替代硫磺颗粒的粒子,既降低全球的温度,又不破坏臭氧层。

1 题目中的“面纱”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2 第②段为什么要特意交代克鲁琛和泰勒的身份?(3分)

3 第③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 第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5 第⑥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沙漠明珠”珠光渐暗  班级 姓名

为因素的影响,月牙泉水位在不断下降,这颗“明珠”珠光渐暗,甚至有消失的危险。②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提供的水文实测资料表明,1960年月牙泉水域面积为22.3亩,最大水深为7.5米;1986年水域面积为13.3亩,最大水深1.2米;目前水域面积只有9亩,最大水深仅1米左右。

③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明泉23日举行的干旱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月牙泉是敦煌区域地下水在地面的自然露头,是整个地下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月牙泉接受着区域地下水的补给。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等原因,敦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月牙泉水位也随之下降。

④地处中国西北的敦煌曾长期依靠疏勒河、党河等河流的上游来水补给地下水,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上游水库的修建,这些河流相继出现断流,敦煌地下水失去了补给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敦煌需水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全市每年要抽取4000多万方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超采严重。

⑤为了保住月牙泉,现在每年需要回灌500余万立方米的河水。尽管如此,根据测量表明,水位每年还在以15厘米左右的速度下降。

⑥专家认为,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敦煌地下水位得到回升,是解决月牙泉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考虑进行跨流域调水,以进一步缓解敦煌水源短缺的局面。

⑦月牙泉位于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处,四面被鸣沙山环抱,流沙与泉相隔仅有数十米。这里地处亚洲中部的大沙漠之中,年均降水量在4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高达2480多毫米。在这种极端干旱和强烈蒸发的气候条件下,月牙泉却能保持数千年不干涸,这更增添了她的神奇。

1 对本文的标题,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2 第①段中提到的“人为因素”,从全文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3 第⑦段中“约5公里”、“数十米”、“40毫米左右”、“2480多毫米”说明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4分)

4 月牙泉身处沙漠而能数千年不干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5 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给我们的关键信息。(4分)

6根据你的感受,说说文中第②段的表达作用。(2分)

7 如果请你结合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第⑤段的段末补写一句话,你写的内容是:(2分) 8 月牙泉身处沙漠而能数千年不干涸,请根据本文内容阐释其原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