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对曼德拉的赞美作文(我眼中的曼德拉300字)

对曼德拉的赞美作文(我眼中的曼德拉300字)

更新时间:2023-12-11 03:22:39
对曼德拉的赞美作文(我眼中的曼德拉300字)

对曼德拉的赞美作文【一】

人生的大船需要两种燃料才会走得稳稳当当,那就是和解和宽容。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当时尽管曼德拉已经高龄,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对他进行残酷的虐待。

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的看守就有三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寻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但是,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上,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他曾经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的来宾乃至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也正是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容的精神,使得南非的白人和黑人通过不断的和解来共同建立一个新兴的民主国家。

我们有时候之所以总是烦恼缠身,总是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满和不如意,其实,多半是因为我们缺少一点宽容、和解以及感恩。

对曼德拉的赞美作文【二】

人固有一,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曼德拉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曼德拉有着人性的喜怒哀乐,会彷徨,会孤独,但最难能可贵都是他对自由的渴望和信念的支持,是他在监狱中可以忍辱27年。27年的时间不但没有磨灭曼德拉的志向,反而是他的意志更加坚韧,思想更加成熟,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毫无疑问,曼德拉属于这一类人。

读曼德拉,了解曼德拉的人生,敬佩曼德拉的品质,感悟自我人生,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此我感到深深的迷茫,回忆自我的经历,没有曼德拉儿时的艰辛与苦难,没有曼德拉人生的辉煌,高堂依在,长辈仍存,无生存之艰难,无财务之困扰,可以说是十分安逸,如同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看小说是我最大的人生乐趣,常常为了多看一点而烟雾吃饭的时间引来外婆的不满。爷爷曾告诫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整天看小说会吸光你的精力,你更应该把劲头花在学习上。事实也正是如此,整天看小说的确很耗精力,为此,我曾多次借小说,但每次都失败了,想要找到小说与生活的平衡点,依旧很难把握。仔细想想,我的人生还不算真正开始,那曼德拉不也是到大学之后才励志为改变黑人现状而奋斗吗!

借用曼德拉的名言,我若无法将小说与烦恼抛到身后,让自己静一静,就无法真正看清前进的方向。

对曼德拉的赞美作文【三】

从以武力捍卫争取权益,到铁窗面壁27年,从阶下囚徒,到南非国父,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的“漫漫自由路”,其实是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累积转换。于影片开始,儿童在辽阔草原上的奔跑,那种理想化的自由精神具象,才是人类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景。

并非任何时代,都会有人为“自由”振臂高呼,教科书里自古至今听到最多,无非是改旗易帜的口号,却无关自由,所以历遍更迭,今日仍旧如昨,即使日常生活,亦频频受限受制。

然而被指定为王朝继任者的曼德拉却开始了自己的反抗之路。在这部据其自传改编的影片中,全景式的展现了曼德拉终其一生为之斗争的过程,从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非国大,到转入地下武装斗争,曼德拉的每一步,在影片中,都有着异常清晰的轨迹。随处可见的'暴力侵袭与暴力反抗,到监狱生活中坦然承受各种虐待,每一步都很艰难,但每一步拒不改变初心——对权益的积极争取。

当然,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影片,将一个人从茅屋出生到登上总统之位,确实需要填充庞杂的历史资料,更需要确立影片对人物的解读立场,毕竟,这不是一段虚构的历史。而影片从历史中汲取片段,让这个世界上堪称“伟人”的著名人物走进大众视线,依然需要完成其“成长”历程,只为一人歌唱的《光辉岁月》,需要经过无数铺垫。

尽管影片并未过多展现曼德拉早年创立物装抗争组织进行反抗,但是影片的发展,或者说曼德拉终其一生抗争的过程,就是其放下武器的过程,放下手里的武器,以及心中的暴戾。这个转变,发生在被判终身监禁时,法律给了被判“叛国罪”的曼德拉一条生路,他则用此换来更多人的自由。有时候,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有时候,放下枪反而成就更伟大功绩。

影片以三段式的结构,将曼德拉一生分为三个部分——年轻时热奋进的阶段;面对牢狱之灾,遭受虐待却自我成长的阶段;以及出狱之后,放下仇恨,用“真相与和解”拯救南非的阶段。而串联起他这一生的除了“自由”的伟大愿景,更有令人唏嘘感叹的爱情。枪炮和玫瑰,热和爱情,都是让“伟人”更具人性化的元素。

现实生活中,曼德拉的生命中留下了三个女人的痕迹。她们分别是:初恋情人伊夫琳、“黑人母亲”温妮和“晚年知己”格拉萨。影片尽管未涉及到格拉萨,但并不避讳曼德拉前两段爱情婚姻的坎坷和变化,被劈腿或不得不无奈选择分手,都一一呈现,让人有更真实的理解和记忆。

xx年的艰苦斗争,风雨中抱紧的自由,当生命消逝,传奇却永远留存。

对曼德拉的赞美作文【四】

看完曼德拉的传奇人生,便了解了南非黑人艰难的人权之路。

不禁感叹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必有过人之处。书中有一句话这么写到:“当不义被写进法律,正义则不复存在。”充斥着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大概有太多的不义被当做法律执行。都说权利越大,责任越大,如果一个政府中都是不义之人,一个国家的法律都是不义之文,想要推翻这种不义的难度可想而知。曼德拉的过人之处在于其坚定的信念和为之不懈的努力。28年的牢狱生活,换做一般人可能早已万念俱灰。读完曼德拉的一生,我认为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去讲,他的一生是充满痛苦的,基本上是处于妻离子散的状态。自己身陷囹圄,妻子温妮也是受尽禁足与流放,他们的孩子自然也是在动荡中长大。最终温妮也性情大变,酗酒成性,甚至犯罪。曼德拉也不得不选择和她分居。

人只有一辈子,谁又不想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呢?对于曼德拉来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放弃斗争,便是坦途人生。可是在那样的年代,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从南非共产党组织的罢工,到非洲人国民大会和印度人大会联合组织的全国性大罢工;从“蔑视运动”到沙佩维尔惨案;从“民族之矛”到索韦托……寻求自由的路上,洒满了具有良知的热。正如裴多菲·山陀尔“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者皆可抛”的诗句中描述的一样。所以在看到种族制度最终在南非消亡时,感到非常欣慰,一切付出换来了回报。从这个角度讲曼德拉是幸运的,最起码他看到了阳光普照。不管是迫于国外制裁的压力,还是国内民众意识的高涨,我相信人性本善,多数人都是有良知明大义的。正义最终都会被伸张,即使道路曲折。

读完这本书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当今社会存不存在歧视?我认为是有的。“你要好好读书,不然长大以后只能扫大街”,“你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民”。这些话想必大家都听过。独立宣言中“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其实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最起码现阶段无法实现。社会总有它的三教九流,人们也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有的人生下来就进入了人生的easy模式,有的人则是hard,更有人是hell。一个人现在的处境不好可能并非是自己不努力,就像高考一样,偏远山村走出的大学生,其付出的努力可能会是城市里孩子的数倍。社会上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混得好,有的人混得差,这也很正常。如果你是个强者,我希望你能多向弱者施以援手,而不是把他们当做教育子女的反面教材。即使我们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最起码应该尽自己所能,充满善意地去对待每一个人,尤其是那些弱者,让他们多感受到一份人间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