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南阳白河 作文

南阳白河 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05 00:07:02
南阳白河 作文

南阳白河 作文【一】

每天,有着清鲜的空气;每天,有着蔚蓝的天空。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和谐的东营。

东营天天是美丽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早早地露出鱼肚白。人们渐渐地醒来了,小动物们醒来了,云也飘动了。公路上的汽车多起来了,宁静的马路上热闹起来了——汽车声、说话声、脚步声、风声、炸油条声、狗叫声、钥匙声——————总之,各种声音和在一起,就是一种美妙的音乐,一种天然的音乐。有些人,买了一些面包就回家了,而有些人,买几根油条,急急地边走边吃,还有一些人,买上一些特色小吃,如肉加馍、水煎包,邀上三五个好友,就在路边小餐桌吃起来。这种互不打扰、互不侵犯的生活方式是东营人的一大特点。吃过早饭,勤劳的人们便去工作了。

东营的中午是美丽的。暖暖的太阳照在出行的人们脸上,让人产生一些睡意。午休的工人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去吃午饭,放学的孩子打打闹闹走出校门,偶尔有个起自行车的高年级学生撞上了女同学,引来一阵尖叫声,公路上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忽然多了起来,饭店里到处都热热闹闹,座位满满的,送饭的伙计、端盘子的小姑娘都忙得满头大汗,这就是和谐的、富足的东营人。

然而,东营的晚上是更美丽的。傍晚时分,太阳开始发红,渐渐地成为一个火球,直至落下。下班的人们都在匆匆地往家赶,一个个工作单位关门了,工作了一天的人们走出办公大院,公路上一下子拥挤起来了,汽车的喇叭声、孩子的吵闹声、小贩的叫卖声和在一起,又奏起一种和谐的、祥和的乐章。当人们买了菜回家做饭的时候,便看到了天边的火烧云。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动心了吧?快来我的家乡做客吧,我和家乡人民一定会张开双臂欢迎你!

南阳白河 作文【二】

武侯祠位于南阳市城区西南方向,那儿有一个岗,名叫卧龙岗。自白河有一条路一直通到卧龙岗上,这条路就叫卧龙路。沿着卧龙路向西走,远远看去岗上一片苍松翠柏,这就是我们南阳的名胜古迹——武侯祠。

武侯祠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是蜀国著名的丞相,也是一位有名的军事家、ZZ家,我们南阳人称他为“智圣”。

南阳武侯祠占地200多亩,武侯祠内鲜花飘香,绿树成荫,祠内的卧龙潭碧波粼粼,更显出武侯祠的迷人魅力。从武侯祠的外面进了大门,沿着道路中轴线分别有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院落,院内有卧龙井、碑林等历史遗迹,殿内有历史人物塑像,是全国九个武侯祠中占地面积最大的,里面陈列的石碑也是最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书写的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字写得龙飞凤舞,爸爸说那是岳飞在运用他纯熟的枪法写字,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武侯祠里面最名的建筑,是一座不起眼的、叫做“诸葛庐”的茅草屋,相传曾经是刘备带领他的兄弟“三顾茅庐”的地方。爸爸、妈妈和我,我们三人在茅庐门口留影,爸爸说:我们也算“三顾茅庐”了,又是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非常不解,诸葛亮是山东人,为什么会跑到南阳去种地呢?导游叔叔说:当时的南阳,是仅次于洛阳的第二大城市,洛阳战乱不断,南阳相对稳定和富庶。诸葛亮在南阳,不单是种地,是胸怀全国、胸怀大志的。他的青年时期的理想和抱负在这里起航,这是他的福地。

爸爸希望我长大了,也要胸怀大志、心装祖国。像卧龙先生一样报效祖国。

南阳白河 作文【三】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也不尽然,爱上一座城,也许是因为成里的一道风景,为一段青梅往事,为一座熟悉的老宅,或许,为的仅仅是这座城。

南阳古城,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方!任何一个华丽的词汇都无法将它准确表达出来。美丽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古老的传统文化……追寻古城文化的脚步,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遇到不一样的惊喜!

头枕伏牛,足蹬江汉,东依桐柏,西扼秦岭。南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促就它成为古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南阳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又因其地道的中药材,被冠以“天然药库”的美誉。历史上,南阳是屈原“扣马谏王”地,智圣诸葛亮躬耕地,著名的秦楚“丹阳之战”地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发生地……

只有这个地方,南阳人用智慧和勇敢,书写出绚烂的宛城文化,历经千百年的风霜,南阳依旧传承着古老文明的传奇,时代的变迁,未曾改变它的守望与坚持。只有这个地方,同样是中原风光,却给了我们截然不同的感受,桐柏山,让我感到了群山屹立的铮铮傲骨,让我们领略了峰高谷幽,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只有这个地方,一年四季花开不败,随处可见花的芳香;只有这个地方,天阔云低,让天空变得触手可及;只有这个地方,现在隐山远望,人间似可通天堂。

只有在南阳,你才可以看到武侯祠、南阳府、山陕会馆……只有在南阳,春天摘香椿,夏天剥河虾,秋天采红菱,冬天吃冬笋,会成为你心中不愿遗忘的食物。

这样的南阳,一面怀抱古风情,一面拥抱新容颜。这就是南阳――一个神奇的地方。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