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高中撕书的作文(高中毕业生撕书的记叙文)

高中撕书的作文(高中毕业生撕书的记叙文)

更新时间:2023-12-25 07:30:17
高中撕书的作文(高中毕业生撕书的记叙文)

高中撕书的作文【一】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诗。而相比它被人津津乐道的字面含义,我更愿意去探求墨迹之下的深远。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种阅读精神的诠释。我向来认为阅读是一种特殊的交流途径——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没有遣词造句的拘谨,只剩下单纯的、灵魂的交流。认同一个作者,你会沉浸于他的作品,陶醉于字里行间溢出的人格魅力;排斥一个作者,你会对他的文章避之不及,以免深陷精神上的违和感。不需要知晓什么,不需要交谈什么,这是精神上的直接沟通。书到用时方恨少,又也许是一种寻知己而不得的失落?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种探索精神的演绎。纸页间的财富永远无法衡量,它的耀眼、神秘与未知性促使一代代人投入到发掘其宝藏的洪流之中。揭卷而起,便是一方全然不同的天地——又有谁能置此等奇遇于不顾?笔墨间的探索与荷枪实弹的冒险相去甚远,前者虽没有后者的性命之忧,有时却难上千百倍。而在字里行间摸索所带来的触动,终究会让你感受到一路艰辛的价值。它从不曾让我失望。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一种感性精神的表述。一个能把书本真正“读进去”的人永远不会感到生命枯燥,因为他知道这片苍穹下最美好的景致已然执在指掌之间。而一个冷情淡漠之人,又怎么可能感受到那最纯粹的行文之美?视线掠过墨字,被某一个不经意的语句直击心脏——这是世上最神奇的情感传达。然而它的存在,却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读书千遍其义自现,目中见义则心必有感,心有所感则下笔如有神。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兴许就是在这样珍贵过程中的感悟吧。

高中撕书的作文【二】

我喜欢看书,这也是有缘故的。小的时候,晚上睡觉前最爱让父亲给我讲故事,父亲信口便能说出许多,因此心中极为崇拜父亲。长大后,睡前爱听故事的毛病也改不了,父亲便从从前买的书中寻出一大摞,一本一本、一回一回的说给我听。那时候,我便觉着,书是这么一件神奇的东西。

后来,我便寻思着自己看书。可家中的书大都是文言的,看起来费劲又难懂,于是便想着自己买书来看。起初不知什么书好,便就什么书都买,浪费了不少的钱。可父亲是个极爱惜书的人,从未丢掉过买来的书,以至于家里现在还用着八三年出版的词典,且崭新如初。

父亲见我这么糟蹋书,买来了也不看,心疼得紧,便带我去就近的图书馆办了张借书证,让我到那儿找书看。

我在图书馆里借了不下两年的书,才找着了真正对自己胃口的。图书馆的书几乎被我看了个遍,这便再也待不下去了,转战到书城,乐呵乐呵地买书去了。

父亲最爱鲁迅的书,言传身教之下,我便也爱看鲁迅的书。事实上,起初也并非爱看,只是盲目的崇拜罢了。小时候根本看不懂鲁迅的文章,只是觉着父亲说的、做的总是对的`。上了初中之后,无意中看了几篇鲁迅的文章,竟不自觉地迷上了。母亲总说这是遗传,我却觉得,这是命中注定。鲁迅的文字,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浮夸的比喻,字里行间都是最真实的生活。这也是我一直追寻的,最“简单”的故事。

曾经袁枚提出过“书非借不能读也”,我却认该是“书非买不能读”。在我的心目中,书是有灵性的,是有归属感的。我总认为,有了主人的书是无法归属于自己的,故而每每读借来的书,心中总存有些芥蒂。这是我读书的怪癖,好书非要自己拥有不可。

父亲总说我对书的理念很不同,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书籍于我而言并非只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更是传递给我乐趣的特殊的朋友。

书,我一生的梦想就是拥有全世界的书。我是连做梦都想,但也许这是难以实现的愿望。不过,我不感到绝望,因为,在度过每个春夏秋冬中,是书,它培养了我的情操,陪伴着我成长、生活,因此,我无比欣慰。

高中撕书的作文【三】

学校组织了跳蚤市场,这次的主题是——卖书。不过,不是卖新书,是卖自己看过的,家里闲置的旧书。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亏本甩卖啦……”诸如此类平时在商场听到的叫卖声,回荡在教学楼之间,一声高过一声。我坐在自己冷冷清清的书摊前,看着别人做得热火朝天的生意,忍不住想去凑凑热闹。我委托旁边的同学帮我看着书摊,自己就拿着钱包到处转悠去了。

没走几步,一个熟悉的面孔映入了我的眼帘。呀!那不是大名鼎鼎的小书虫小陈同学吗?她那里一定有很多好看的书吧。我一边想就一边朝她书摊的方向走去。我一看地上的书,哇塞!真丰富啊,各类书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我喜欢的曹文轩的《叮叮当当》系列。

我俯下身问:“小陈,你这本书多少钱?”她回答:“这些既然我都看过了,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我们又是熟人,那就卖你3元一本吧。”我指着地上的三本书说:“我买三本,能便宜一点儿吗?”“可以,嗯——10元吧。”我听到她回答“可以”两个字,便在心里偷着了,3元一本确实划算啊,而且这书还是八成新的呢!没多想,我顺手给了她10元钱,拿着我买的书欢欢喜喜地离开了。

晚上,我给妈妈讲今天买书的事情时才恍然大悟。天哪!3元一本,10元三本,那不是更贵了吗?Ohmygod!我怎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还和人家说“三本便宜一点”,当时在想什么呢。妈妈笑得直不起腰,说:“文潇涵,你出了这么大的糗,要是让人家知道了非笑掉大牙不可。”

唉,我真是太糊涂了,这样糊里糊涂地买了“3元一本,10元三本”的书。不过想想倒也无碍,10元三本八成新的书,我还是不亏!我想,小陈同学肯定也是糊涂了,恰好两个糊涂虫撞到一起了。

高中撕书的作文【四】

  我不敢说书是什么,我只能说书像什么?我不曾有幸品尝过书,我不能描绘出书的任何味道——品尝时的味道、嗅时的味道……我只能用心去感受书的味道,只能说书的味道像什么…… 书的味道应该很像花的香味吧!不然会有那么多描写花的文章和诗句呢?那些诗人和作家们定然是把花的竽味溶入到书中去了吧!不然,在读到“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时候,我怎么仿佛闻到了花香呢? 书的味道应该很像竹的味道吧!不然在读到“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时候,我怎么会仿佛是看到了一簇绿油油的竹子呢!那清幽、淡雅的味道应该很像书的味道吧…… 或许,我不应该就这样轻易地下结论,因为书的味道应该更有意境一些。 书的味道很像知已的味道,每汉我读到一些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文章时,我便忍不住要激动:这便是知已吧,不,即使是知已也不会和自己有冲突,而书却不会,当我心情由睛阴时我会和书倾诉,它会不厌其烦地听我讲……书便是我的知已,那么书的味道应该很像知已的味道吧! 不,书的味道不会那么简单,它应该有更耐人寻味的味道才对,也许,书的味道应该就像一种精神吧! 对!书的味道就应该是像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书的味道应该多种多样,然而,我的文字却描绘不出它的千分之一…… 朋友,做个爱书的人,用心去品尝书的味道,你会发现:原来世界那么精彩!

高中撕书的作文【五】

“书”,一个多么神圣的字眼,书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物质方面来说,它是传播信息和知识的桥梁;从精神方面来说,它是帮助失意的人们重振信心的一剂良药。书,拉近了时间的距离,缩短了地域的`间隔;书,在感悟中获得境界;书,在欣赏中放松心情,愉悦身心,修身养性。

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缺少了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太阳;智慧里缺少了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

俗话说:“水养人,书养心。”我对书算是情有独钟。我喜欢倚在书架旁嗅着金檀木的清香,轻轻拂开一页页的书,陶醉于优美的意境。

有了书籍这条思想的航船,我就像海面一样吸收着知识的海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里,我明白了什么叫美与丑,善与恶;在《少儿百科全书》里,牛顿、爱迪生、玛丽·居里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都在向我招手,指引我前方的路,也让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那科学顶峰的灿烂,在其中体验知识的真谛,科学的美丽,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老人与海》中,我看见一个老人同鲨鱼的斗争,力量虽然薄弱却又如此强大,在那浊浪排空的海域中,我理解了老人对海的不屈斗争……我就这样乐此不疲地在书海中遨游着。不亦乐乎!

“冰冻三尺,非一日这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正如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孔子手不释卷,才有“韦德三绝”的故事,中华才有这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和思想家。鲁迅正是用别人休息的时间加紧学习,才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因此,读书也是要靠顽强的毅力的。

记得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本书,叫《骑鹅历险记》,这本书非常的厚,还没看到来一半我就想放弃,可当我想到鲁迅、别别孔子成功的缘由时,便咬咬牙,重捧那本书,花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我才为差一点看不到这本书而感到惋惜。

孤独时,书是益友;烦闷时,书是敞开的窗户;阴霾时,书是灿烂的阳光……

书,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