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清明剪艾草主题的作文(清明节我去采艾草做清明果作文)

清明剪艾草主题的作文(清明节我去采艾草做清明果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9 15:52:04
清明剪艾草主题的作文(清明节我去采艾草做清明果作文)

清明剪艾草主题的作文【一】

“清明时节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的清明节可不像以往充满了湿润的雨珠,雨已经停了两天了,空气清新,正是踏青的好日子。

早上九点,天空中带着一缕阳光,我们一家三口带着好心情出发了,登上了踏青扫墓的路上。

矶山是我的先辈们墓所在地,我和奶奶等一些家里人在那里会和,一起去扫墓。

快到矶山了,大老远就望见了我的奶奶在路口等我们一家,我不由自主的向她招手,就算是见面礼吧。下了车,就和奶奶走向了山上,地上的泥土还很柔软,走起来“脚感”很好。周围的池塘发绿,都被污染了,因为周围好像有什么个工厂。空气也不怎么清新,那个工厂所散发废气直冲入鼻。终于走出了工厂所在的那座小山,隔着一座小山,来到了一个很美的田野,到处都是油菜花,充满了浓浓的春意。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矶山上,可能是因为被花的美所迷住了吧。山上鞭炮声震耳欲聋,因为这一代坟墓很多。这是。我六伯伯来打了这里,一起来祭祀先辈拿出了纸钱,草纸在那里烧,烧了纸钱后,我的身上就像被煮熟了一般,被那纸钱所燃烧的火给熏的。马上就放鞭炮,我赶忙跑到一边,去躲避鞭炮声,我怕嘛。就这样祭祀了几个先辈后,就去别人家吃饭去了。

吃完午饭后,玩了一会了就回家了,总之,今天一天非常累,一回家就像软蛇一般坐在了沙发上,休息了一阵。

清明节是那么的“欲断魂”,无数人带着怀念先辈的心情去祭祀他们,祝愿先辈保佑自己:平平安安,具有浓厚的祭祀意义。

清明剪艾草主题的作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记

朱自清在《匆匆》中写道:“燕子飞到南方去了,有在飞回来的时候。xx枯萎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就是人了却无法再回来,亲爱的大姑,在这冰冷的墓里,您一个人长眠在这太久太久……

有时我感觉我和您近在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如此遥远,我的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不让侄女悲伤,痛苦,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清明节曾有过的欢乐早已荡然无存。没有大姑的清明节就连天都灰蒙蒙的。无休无止的绵绵细雨让我悲从心起。寒风啊,请你告诉断肠人,那样疼爱侄女的大姑为什么就再也不回来了?

在以前,爸爸妈妈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边陪我。您就陪在孤独的我身边。我的童年因您而美丽、欢乐。

透过那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满山的小草还是那么嫩绿,油菜花盛开了,还有那五颜六色的野花寂寞地开放着。这一切都让我感到亲切极了。景物依旧,大姑您却早已不在了。画面再次重现,蔚蓝的天空下,一个xx握着风筝的线轴,欢快地跑着。那个紧随其后的慈祥妇人不正是大姑吗,她的脸色为何这样苍白,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舍不得。

画面模糊了又清晰了,xx在妇女那唠唠叨叨的话语中,xx知道了清明节,清明果,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xx,你怎么没有看出大姑眼中的忧伤,老妇人是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长着xx的欢乐。最后就无奈地离开人世。

大姑您走了,在想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长大了。也终于明白,燕子能再飞回来,xx有再青之时,大姑您却再也回不来了,而陪我度过的却是那长长的想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剪艾草主题的作文【三】

又是一个周末,父亲从外面工作回来,便习惯的问:“这个星期,老师又布置什么作文题?”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清明节的遐想》!”父亲对我说:“这个题目不太好写,等一会我给你讲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相关知识。”

父亲与我坐在客厅,然后问我一系列的问题:“清明节是个什么节日?为什么要扫墓?扫墓的目地是什么?”我说:“不知道。”“清明节是“华人”特有的一个风俗节日,也是一个中国农历的节气。通过扫墓来祭奠已故的亲人,感谢他们或者缅怀他们。中国人在清明节期间,都纷纷为已故的亲人进行一年一度的清扫坟墓的活动。表面上看,虽然,扫墓只是清除坟上面的杂草和培一些土,但表达活着的人还惦记着他们!”

我又问道:”为什么我的一些同学或者小区里的一些小朋友,他们清明都去扫墓,而我们家为什么没有参加这个活动呀?”父亲说:“因为我们是从大陆移民来海南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还健在,与我们生活在一块,所以清明节就没有扫墓的活动,而在老家,有老家的亲人代办这些事,但今后,如果这些长辈都过世,我们就每年都有这些活动。别的学校,或者社会上在清明节有时也会参加祭扣英烈的活动,留下许多英烈的事迹,教育我们,也让我们为英烈做一些小小的益事,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通过与父亲的对话,我对清明节有认识。虽然,我与生俱有惧怕人或坟墓的心理,听父亲这么解释,我的恐惧感减少许多,反而增加我希望参加诸如此类的活动。当长辈们还在的时候,我要常去看望他们,孝敬他们,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欢乐,当他们故去以后,每年我一定要参加他们的祭扫活动,感激他们,缅怀他们……

清明剪艾草主题的作文【四】

清明节三天长假中的第一天,我就非常无聊。爸爸提议说:“我们去鼓浪屿玩怎么样?”我和妹妹异口同声地说:“好啊!”于是,我们踏起了去鼓浪屿的脚步。

首先,我们来到轮渡,买坐船的票。这里人山人海,我们挤在人群中,那种望不到天的感觉可真难受啊!不知过了多久,轮船来了,我们不约而同地上了船。

过了一会儿,我们听到了“叮呤呤”的声音,鼓浪屿到了,大家陆续下了船。我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问爸爸:“接下来要去哪儿?”爸爸思量片刻,说:“就去日光岩吧!”

我们来到日光岩脚下,抬头一看,群峰陡峭的山石印入我的眼帘。我不禁倒退了几步。爸爸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说:“加油,你一定能行!”我鼓起勇气,开始爬着这陡峭的山岭。爬到半山腰时,我已经满头大汗,不想再爬了。可是,一想到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就又爬了起来。

不知爬了多久,一丝丝凉风迎面而来。我抬起头,兴高采烈地说:“太好了,我们到山顶了!”站在山顶眺望,四周云雾迷蒙,在路上飞快行驶的小车,像蚂蚁一样小。房子也都像火柴盒一样小,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爬了日光岩,我们还去了皓月园、菽庄花园等一些好玩的地方,开心极了!

鼓浪屿,这地方虽然小,却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欢乐。

清明剪艾草主题的作文【五】

放学回家,撑伞走在老街上,我却听见了艾草团的叫卖声,心下一动,停下脚步,见是个老妇人推着小车沿街叫卖,我上前买了两个,捧在手里热乎乎的。两个青绿色的小团子,像两个如玉般的小娃娃,一口咬下去,糯糯的黏牙。刚出笼的团子氤氲着热气,恍惚间时光回溯,又去到了童年时的小村庄。

外婆家门前有条河,盛夏里总能见到顽皮的孩子在戏水,还有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服。河上那座拱桥已经很老了,但村里的人们对它似乎都有种特殊的情结。它像一位历经沧柔的老人,静静卧在河上,守护着这一方小村落。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在桥上眺望远处的群山,看着系在桥上的数不清的红丝带飘啊飘,似乎也把我的思绪飘远了。

桥的一头是乡野阡陌和大片稻田,另一头便是通往外婆家的小路。外婆有时遍寻不到我,便猜我又来了河边。她来找我,牵着我的手慢慢走回家。这段路不长,却牵系着童年的我和外婆。“外婆,艾草是不是长好了?”“是啊,外婆已经采了好些了。你呀,是不是想吃艾草团子了?”我不答,只是笑。在我印象里,外婆的艾草团子极有吸引力。艾草这种植物,虽然普通却异常坚韧,它那种清苦的药香味,总使我想到外婆这清贫的一生,虽然初品是苦,回味却有甘甜。

回家后,外婆便着手做艾草团子。我帮着外婆打打下手。外婆从井中打水洗净艾草,我便在一旁择去艾草的柄。在煮沸的水中烫一遍艾草,就可以将它捣碎了。我拿着杵一遍遍将艾草捣成细末,整个屋子便充满了艾草柔和的气味。接下来,外婆便开始和面、准备馅料了。外婆瘦小而佝偻的背影在灶台前忙碌,阳光洒在外婆那银丝一般的白发上,好像镀了一层金。

我迫不及待地奔上前去,嚷嚷着饿。外婆笑骂道:“馋猫!”最后,在我的急不可耐下,我们将面团包上馅料,放进屉笼里蒸。漫长的等待开始了。我百无聊赖,与外婆扯起了东家长西家短,外婆却听得认真。在以后的岁月里,想要的东西很快就能得到,于是便也索然无味,失了这份等待的盼望与美好,便越发怀念这个午后的静谧时光。

终于,艾草团子出笼了!我拿起一个,一口咬下去,花生、芝麻的香混合在唇齿间,还有那淡淡的苦和回味的甜。

现在想来,那份旧时光已然不可及,只有那艾草团子啊,使我以后的人生还有可回味的东西。

我想念外婆的艾草团子。

清明剪艾草主题的作文【六】

这个清明节,我去了妈妈的老家。在那儿,有很多我们城市里看不到的东西。

我首先来到了妈妈小时候读过的小学。我们要走的路太窄了,田埂小路只能容下一个人行走。“呀!”我尖叫一声,原来,因为连日下雨,路上很滑,我差点摔一跤。我艰难地跋涉,经过一片油菜地,终于到了学校门口。“咦”有惊喜!我在门口墙上发现了很多蜗牛,背着沉沉的壳四处攀爬。进了校门,看见妈妈小时候读的学校太破烂了,就连乒乓球台都是石头做的。石板砌的操场很小,石板缝里长满了杂草。教室里全是石板凳和石桌子,阴暗潮湿,光线也不好。不像我们学校整齐、干净,操场很大,而且还有艺术楼。

参观过妈妈的学校后,我们继续前行。“咕咕,咕咕”,当我肚子饿得快要走不动的时候,我们来到一座房子前,那里住的是我的姨婆。妈妈说肚子饿了想吃饭,就需要劳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家里做饭用的是天然气,可姨婆家里烧的是木柴。于是我背上小竹筐,上到楼上搬柴火。等我把柴火背到厨房,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不能休息,饭还没做好,我又学着往火塘里添柴。终于,在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下,一顿丰盛的午餐做好了,摆了满满一桌。

吃过午饭,我们又去了妈妈小时候住过的地方。房子已经垮掉了,只剩下地基和墙柱,长满了杂草。我可以想象妈妈小时候生活条件有多么艰苦,我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虽然这次假日走得很辛苦,但我却过得很快乐,爸爸说我们这是一次寻根之旅。

清明剪艾草主题的作文【七】

“其实,安徽也挺好的啊。

”望着母亲小心翼翼的面庞,我固执地摇了摇头,在心里叹了口气,是的,这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啊,只是,还不够好,还,缺点什么……

许多人都认为大学是改变命运的好机会我当然也不例外,只是这场考试,对我来说还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也许,结束了这场考试,我就能去到有父亲的城市,那个我期盼已久的小城,那个几乎载满了父亲思念的小城。尽管从小到大和父亲相处一处的时间加起来也许还没有人生已兜完的十七年的十分之一,可我却从来没有过埋怨,正如他从未埋怨过在外的的孤单与无力。

不抱怨,是父亲用仅少的时候为我诠释的一堂历练之课。第一次嗅到那个小城的空气已记不清是何时,只记得很喜欢那般混杂了父亲身上浓浓的艾草香的蜜气,低头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巷道上,牵着父亲手的小姑娘嘴角洋溢着掩不住的幸福,约莫是从那时起,那个还不知道高考为何物的小女孩便暗自打定了主意要来到这个充满幸福与艾草香的小城念书。几间寒暑如斯不舍,新春的爆竹也将为当年的小姑娘炸响高考的百日冲刺!不尽人意的成绩,如房价一般只涨不停的分数线都让如今的我开始迷茫,当初坚定与自信似已被一次次的模考成绩渐磨渐平,眼前那个向往了十多年的有艾草香的城市,似乎变得愈发遥不可及……

母亲心疼的看着我一次又一次无力的眼泪,劝出了在心里藏了许久的言语:“安徽其实也挺好的啊。”是的,可是,缺了点什么,缺了那份艾草香,缺了那份对梦想的执着,也,缺了那个教会我不抱怨的人。再次心平气和的.摊开背揉成一团的试卷,迎着斜探进窗的阳光,只要不抱怨,才能真正奋力去追寻自己的想要。每方学习的恍惚间,我都能轻嗅到那抹伴着我的艾草清香,每方面对失败时,我重重地将自己扔在座椅上,都能听见与父亲十多年来同频的无助心跳,那是为爱而拼搏的疲倦,亦是为爱而拼搏的生生不息。我曾想象过炎炎夏日里,一套套被汗水浸湿的白褂,也仿佛听到过默默静夜里,一声声无奈的叹息……

只是这一切都在在我的脑海中翻涌。因为,父亲从未像我抱怨过什么。对于我的固执,父亲并无多说过什么,他只说希望我不要很累。只是,这个从不抱怨的人似乎已忘了自己劳苦辛勤的20xx年,和这20xx年里所有留下的汗水,浸湿的白褂与,发出的叹息。也许我执着的小城,最终没能变成我的大学;也许,我即将历经的努力与磨难也无法成就最初的梦想,但,那一年的艾草香和那个和着艾草香的人终将伴我一路前行,在不言抱怨的路上,渐行渐远,愈加坚强。

爱上一座城,大抵是因为这座城里有你爱的人,爱上那座萦满艾香的小城,大抵,是因为那座城里有个教会我,不抱怨的人。

清明剪艾草主题的作文【八】

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他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清明上河图》。这幅画长528厘米,高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有八百年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完整地保存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花这幅画,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就有五百多个,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六百多个:有劳累的脚夫,有贪玩的小孩,有船上的船主,有挑着柴的老百姓,有酒店老板和贵夫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画在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弓箭商,饰品坊,水果店……走在大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坐着轿子,有的挑着柴 ,有的牵着牛,有的推着车……有的悠闲地喝着酒。画面上的这些人,又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画右面一棵柳树下面的情景:一只船的右边,有八个人一块使劲的划着一支桨,看着很累,后面一个人努力地掌着陀,虽然背着脸,但是还看得出他非常紧张……你看,张择端的画,是多么传神呀!

《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的老百姓的生活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