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作文(译林版六年级上册所有作文)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作文(译林版六年级上册所有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9 21:26:43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作文(译林版六年级上册所有作文)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作文【一】

《草房子》这个故事是由9个小故事组成,这里写的一切是油麻地这个地方和桑桑这个小主人公有关。故事的一切都围绕着他们展开。桑桑是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好动的小男骇。在他六年的小学生涯中,做的好事多不胜数,但是闯的祸也不少。

《草房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的一生不是全部一帆风顺的,也不是全部布满了酸甜苦辣,苦难和幸福犹如白昼和黑夜一样,永远与我们相伴,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要满怀期望,微笑着往面对。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作文【二】

这个暑假我很开心,因为,老师在这个暑假让我们看草房子,它是曹爷爷写的一部纯美长篇小说,第一章秃鹤里秃鹤应该叫陆鹤,但因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小秃子,所以油麻地的孩子,就都叫他秃鹤。

在有一个早晨秃鹤对自己的秃头在意起来了。他的头现在碰不得了。谁碰他就跟谁急。跟谁玩命。要是有人再叫他秃鹤,他就不会答应了。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作文【三】

寒假生活即将结束了,回想我的寒假生活,令我最难忘的还是游黄山的经历。

寒假出去旅游是我们一项必备的活动,这次寒假我们一家游玩了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1200平方公里,有72座峰。黄山自古就是旅游胜地,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它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衡山的烟云,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得名,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最高峰是莲花峰,海拔1864米,当我和爸妈爬上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俯瞰四周,顿感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而莲花峰的两边都是万丈深渊,看的我心慌慌的。

说起黄山的怪石,更是生动有趣,有“梦笔生花 ”、“猴子观海”、“仙人晒靴”、“猪八戒吃西瓜”、“飞来石”等等,多的数不胜数,尤其是“松鼠跳天都”,只见那耕云峰上的“松鼠”纵身欲跳,惟妙惟肖。

黄山的奇松千姿百态,尤以玉屏楼前的迎客松最为著名,也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只见它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在这里游人如织,人们争相在此拍照留念,我也急忙找好位置,在黄山留下美好的记忆。

这就是我寒假游黄山的经历,我觉得那一幕幕真是令我十分的难忘啊!希望下次有机会我能再去黄山一游!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作文【四】

1、学习例文,领悟写法。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体会。

3、指名汇报感受。

4、齐读例文提示,明确写法。

5、小结:由此看来,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与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的方法基本相同,都要注意两点:第一是把握原文内容第二是借助想象,生动描绘。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作文【五】

有一次屠夫丁四把一块两斤重的肉用刀戳了一个洞,穿了一条草绳,然后,高高的举着那块两斤重的肉让秃鹤给他摸一下头,再把这块肉给他。但是,他们俩就打了起来。最后,本来很开心的秃鹤变的不快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么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还有,不要随意给对方起别名,这样会伤对方的自尊心的。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作文【六】

1、知名度这次习作的要求。

2、齐读《揠苗助长》

(1)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述揠苗助长这一故事的。

(2)如果你是禾苗,谈谈你的感受。

(3)如果你是这位庄稼人,你看到结果会怎么想?

(4)你想对庄稼人说什么?

小结:认真阅读例文,领悟把寓言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加进想象和体验,生动地再现原文的`情景,表达原文的感情。

如何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揠苗助长》呢?

(5)同桌交流体会。

(6)指名口述。

小姐:我们在进行改写的时候,改写成的不能违背寓言的寓意。

译林版六年级上册第1课作文【七】

本书讲述了桑桑即将离开他整个童年生活的油麻地,他回忆着他以前一个个同学,回忆着他养的白鸽,回忆着他以前生活的一点一滴,眼中闪起了泪花。

几乎是从一开始,我就喜欢上了这本书。作者描写的草房子打动了我这个毫不对农村生活感兴趣的人。“油麻地的草房子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这一座座草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透出一派古朴来。而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草房子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想想都是那样辉煌。

作者曹文轩把桑桑的生活描绘的淋漓尽致。有些情节甚至好像以前发生在我身上似的。看到有趣的情节,我会一起笑;看到感人的情节,我也会流下一滴滴泪。作者也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纸月这个小姑娘。纸月身子弱,在她原来的板仓小学有人欺负她,所以大费周折的转到了油麻地小学。纸月很受大家欢迎,她字写得好,学习好,也经常在学校的文艺表演时看到她的身影。因为桑桑是校长的儿子,纸月的家离学校太远,有什么紧急情况就在桑桑家住下,两人便成了好朋友。后来纸月因病去了别的城市。

秃鹤因为秃头每天上学要带个帽子,同学们拿起他的帽子来回乱丢,把秃鹤绕的来回乱跑。看到这儿,我就笑了起来,可我又担心秃鹤能不能找回自己的帽子。真是复杂的心理呀。

作者几乎把桑桑的每一个朋友都写了一个章节,秃头的秃鹤、文静的纸月、可爱的温幼菊,让我感觉到无比的真实。想到就要告别那些美好的回忆,我都替桑桑感到伤心。在桑桑与大家一一告别时纸月去了别的城市,桑桑多么想念纸月呀!看到作者描写桑桑要离开的心情,我都哭了。我想也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记录着我童年的地方时,我的心情会不会和桑桑一样呢?

《草房子》给我带来了感动,带来了快乐,这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