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对于宅在家的看法英语作文(英语作文学生宅在家里的看法)

对于宅在家的看法英语作文(英语作文学生宅在家里的看法)

更新时间:2023-12-12 17:43:24
对于宅在家的看法英语作文(英语作文学生宅在家里的看法)

对于宅在家的看法英语作文【一】

祥云衬托着巨龙,让它更加活灵活现。有的龙穿梭在朵朵祥云之间,自在逍遥;有的龙盘踞在高山之巅,等待着腾飞的时机。啊!真不敢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究竟是怎样雕刻出来的。真是巧夺天工啊!

期盼已久的一天,我们来到了孔祥熙宅院。这座宅院结构独特,上面沉淀着历史的沧桑。宅院共有十五处富丽堂皇的房屋,总面积竟达6324.5平方米!它不仅有着北方建筑的特点,又有着南方园林的风格,南北方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走进大门,我们很快便步入了正院。迎面是正房,主要是接见重要人物的地方。东西两厅原是内眷所住,后为孔祥熙简介楼,这儿的墙上挂着琳琅满目的孔祥熙照片。正房的外形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造型华丽。踏进正房大门,抬头看去,房顶上几根屋梁闪着耀眼的金光;低头俯视,方砖整齐地排列在地上,听导游说:“这些屋梁都是用金箔片镶成的。”我听了,不禁大为赞叹:“这可真是头顶金梁,脚踏方砖哪!”

穿过一条幽静的长廊,我们来到了三进院。所谓三进院呢,也就是孔祥熙的家眷楼。这院落中的楼房建筑有序,远远望去,仿佛一只美丽的.大雁想要展翅高飞。走进细看,二楼上的窗户呈圆形,显得别具一格,别有一番欧洲特有的风味。看着它们,我被震撼了,于是我怀揣着满满的好奇心,紧张地进入孔祥熙的客厅。刚刚进入偌大的房间,中央的黑书桌咻的一下吸引住了我的眼球:那桌子约长5.6米,无论是桌面、桌边还是桌腿,都刻满了精细的花纹,巨龙、祥云、花边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祥云衬托着巨龙,让它更加活灵活现。有的龙穿梭在朵朵祥云之间,自在逍遥;有的龙盘踞在高山之巅,等待着腾飞的时机。啊!真不敢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究竟是怎样雕刻出来的。真是巧夺天工啊!

继续向前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幽幽地飘进我的心房,我忍不住跟随着香气来到了戏院。刚进入戏院,一片丁香花海映入了我的眼帘。丁香花瓣簌簌落下,像翩翩起舞的蝴蝶。白色的丁香花与朴素的戏台所交辉,形成了一幅充满着岁月沧桑的画作。

孔祥熙宅院中的每一件家具,每一座房屋,都无声地诉说着主人显赫的地位。在这里,我似乎重温了以前的那段历史,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心和汗水。

对于宅在家的看法英语作文【二】

俗话说:有规矩自成方圆。但在如今这样一个自由又多变的时代里,那些老规矩似乎不再多么重要了,一个只会遵守规矩的人也会被冠上“循规蹈矩”的名号。那么,老规矩究竟有何妙用?它有何存在价值?它本身是什么呢?

在我们的印象里,一些有文化的人,特别是博览群书、以书为友的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气质,他们温文尔雅、平易近人,说话做事不会让人感到不快。这其实不是知识的魅力,也不是书籍的魔法,是因为他们通过读书懂得了一定的道理,知道为什么要跟别人打招呼,为什么要控制自己插话的,为什么要有选择地消费,而不是任何人从小教导于他,什么事要如何做,而他却不知其所以然。可以见得,一个人要发自内心地遵守所谓的“老规矩”,也要他真正的明白老规矩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这不是教导几天就能够轻松做到的。所以,只有真正理解老规矩,才会真正遵守老规矩。而守规矩是一个人自身气质和所受文化程度的直接体现,就如同教几岁的孩子守规矩一样,哪怕他是学会了所有的`老规矩,做起来也一样别扭。

在新时代,有些老规矩的确过时了,比如我们所说的“不许管闲事儿”,这话说得严肃,否定得彻底,但仔细想来,什么样的事情叫做“闲事”?这却没有一个基本的定义,是大街上不要随便劝架?还是朋友有难绝对不帮?亦或是路上摔倒的人不能扶?有些“闲事”,却体现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仔细想来,好像只有在大人看不惯孩子做一些蠢事时,才会提及这样的话语,这句话的意义也就不攻自破了。再比如“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这“不漏齿”恐怕是很难做得到吧!现在和以前不一样,总不能在笑之前还要想着用手捂住嘴,这女生还能勉强做到,如果身为男子汉,还要做这样遮掩的动作,岂不是会被人笑话?那“话不高声”呢?什么叫做不高声?现在说话以使人听清楚为主,这不大声怎么让别人听得清楚明白?每句话都用别人勉强才能听得到的声音说出,还不让人厌烦吗?

但也有些,是一个人必须做到的。比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体现——敬老、如同现在学生回家,开门的一般都为父母,叫他们一声给予最基本的问候,难道不对吗?作为学生也没有其它能够孝顺父母的途径,唯有这真心实意的一句“爸,妈,我回来了。”,让父母听在耳里,甜在心里。

老规矩在中国封建时期尤为盛行,但现如今却逐渐被淡忘了,能够重新拾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我们需要用足够的知识和事实去考验它,用足够的耐心去理解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为它们穿上新装,就如同新年时的除旧迎新一样,用它们崭新的面貌造福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