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学校通用黄纸作文本(一中学校专用作文纸)

学校通用黄纸作文本(一中学校专用作文纸)

更新时间:2023-12-18 00:08:24
学校通用黄纸作文本(一中学校专用作文纸)

学校通用黄纸作文本【一】

周五的下午,班主任陆老师收到了校长的通知。然后对我们说:“同学们赶快打扫教室和和走廊”。

老师分配1、2组擦瓷砖,又分配我和张佳敏拖地;叶子豪和易小栋擦黑板;张凝萱和韩骆芸后面的管子;袁蕴琪、赵祥鹏、施鑫杰、吕俊、徐飞擦走廊上面的铁杆子,最后老师又分配剩下来的同学扫地。分配好后,大家忙的热火朝天,大家心里还是一本正经的想,我一定要把教室和走廊打扫地干干净净。不一会儿,陆老师来了看到我们认认真真地打扫着。又过了一会儿,我们打扫好了,。陆老师看见一尘不染的教室和干净地走廊。陆老师微笑地走过来,亲切的对我们说:“我们是爱护环境的同学”。

我心里默默地想:“我长大一定要爱护环境,做一个保护环境者,为社会减少环境污染而努力!”

学校通用黄纸作文本【二】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语)。学生就像花木一样,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内在潜质和外在表现,他们是天性的个体和浑然天成的群体,是“带着问题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就要根据不同个体特性以及群体的共性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对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

在教学中,我通过个别谈话、阶段目标达成检测、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综合

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质,也促进了学生技能与情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充分体现自我能力(张扬天性)的成就感,同时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释放、学会欣赏、学会审美、学会欢乐、学会尝试、学会成功,我也看到了学生久违的笑脸与开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许多。

学校通用黄纸作文本【三】

《酷虫学校》是一套科普小说类的图书,又有趣又好看又长知识的一套书。里面不仅讲了爆笑故事,也讲了昆虫百科。它会给你介绍各种昆虫的习性和它们的巢穴。书本里把昆虫写活了,它让你觉得仿佛真的来到了昆虫的世界里。

这套书里把昆虫拟人化了,讲述了发生在幼稚班、甲虫班、杂虫班和飞虫班里的故事,其人物多达几十个,对人物的介绍也很有趣,比如介绍屎壳郎:它是甲虫班的无敌白痴,大脑弱智的代表人物,和它智商相反的是它拥有无敌强大的自信心,它藐视一切藐视它的家伙,制造粪饼干是它在课堂上的业余爱好,如果你想欺负它,那就等着瞧吧,最后崩溃的一定是你。另外还有敢吃掉老师和同学的班长狼蛛001,爱打听消息的星天牛同学,飞虫班班长豆娘,杂虫班班长水蛭都有精彩的描写。不过,我最最喜欢的还是屎壳郎同学,因为它的同学有困难,它每次都会“拔粪相助”,帮助同学渡过难关。

在这套书中有很多有趣的语言,比如:在蟋蟀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顺利地迷路了;本来同学对沫蝉还有一线希望,现在却只剩下绝望了;在蟋蟀老师的英明指导下,同学们全部被抓获了。每当看到这里都让我大笑。书里还讲述了许多的昆虫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昆虫是有六足、翅膀、有触角,蜘蛛、蝎子不是昆虫。另外,我还知道了白角弧蝉,认识了花金龟和树叶螳……

学校通用黄纸作文本【四】

学校,是一个散发着浓厚书香的地方;学校是一个记载着孩子们童年的地方;学校,是一个到处充满朗朗书声与欢声笑语的地方。这里洋溢着快乐和幸福。

成功人士会感叹:“有学校真好!”老师会感叹:“有学校真好!”就连国家也一定会感叹:“有学校真好!”

是啊,每个人的成长几乎都离不开学习的磨练,他可以给予我们更坚定的意志和更聪明的头脑。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的更顺畅。而学习的最优地点就是学校。我们可以在这里畅游最宽广的知识海洋,在这里勾勒出梦想的线条。是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学校虽好,但是在那遥远的贫困山村里,没有学习,许多急切渴望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的梦想被埋上了灰色的尘土,永封在地底。别担心,希望工程已经在马不停蹄的进行,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孩童像我们一样,放开声音坐在整洁的教室里面读书,到时他们也会大声感叹:“有学校可真好!”

我认为,只要在学校认真磨练过的材料,都会成为一块好钢!我们需要用上在学校学会的一一感谢,来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们的人,老师、环卫工、父母,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感谢,去回报,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成长,没有他们我们就像的得不到阳光雨露的花儿,很快哭。其实我们更应该感谢国家,是国家赐予我们安全的生活,赐予我们安全的学校。

有学校真好!

学校通用黄纸作文本【五】

昨晚的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整整一夜。早晨,我一起床,就看见窗外的大地好像很冷似的,披上了一件厚厚的雪白雪白的棉衣。我们的学校该变成什么样了呢?

我迫不及待得跳下床,刷了牙,洗了脸,狼吞虎咽的吃了点早点,就匆匆忙忙地向学校奔去。

外面好冷啊!寒风刺骨,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我跑到学校一看,啊!学校象被调皮的白色小精灵装点了一番,房顶上、树上、操场上,到处银装素裹,美丽极了。我来不及过多的欣赏美景,就赶快进入了教室,因为快上课了。

“叮铃铃”,好不容易盼到了下课铃声,同学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往外挤。顿时,安静的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同学们在雪地里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堆雪人、打雪仗,热闹极了。看!那边已有调皮的同学爬上树,使劲的摇树干,“刷!刷!刷!”树上的雪纷纷地往下掉,落在了其他同学的头上,同学们尖叫着跑开了,没来得及跑的同学,立刻变成了“白头发的老爷爷。”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依依不舍的和白雪告别,重新坐回到座位上,认真听老师讲课,而雪地里却留下了同学们一幅幅精彩的“作品”。

学校通用黄纸作文本【六】

读完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掩卷长思,我被郭教授在书中展示的生本教育成果沉醉不已,那是我作为老师梦寐以求祈望看到的,而郭教授用两个字“生本”就做到了。

这本书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和最大的启发在以下两个方面:

忘我——课堂教学的应有境界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越是忘我,自然的力量就越能发挥出来。人的内部自然——被我们忘却了的一种最丰饶的矿藏,就会自动地发挥作用。”

他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忘我的境界: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初读到这里时我有些不解,这与教育有什么联系?当我再读并反复思考时,我恍然大悟,原来它与教育有着如此巧妙的异曲同工之妙。脚被忘记了,也可以说脚处于“忘我”状态,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儿童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学习。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他们就会忘我的活动,儿童的热情和学习效率有了空前提高。

由此我就想到了我的课堂。最初我总是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方式约束学生,总为学生一点的纪律问题而大动干戈,不但影响了课堂教学中原本应追求和谐的状态,在学生的眼中一定也会觉得我太过于严厉。我一直认为可能是学生的年龄较小不具备有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但有一次偶然的发现,我开始思考郭教授的话“教师的认识规律就是学生的认识规律吗?”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想法,因为“课堂不同于工厂的生产车间,它是一群有灵性的生命在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的成长空间,是师生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叶澜教授认为,“首先,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那么何时才能让我的学生在课堂上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彰显着生命的自然,洋溢着生命的快乐?我仍需不断反思与实践……

无为而为——荡涤学习的轻尘

“庄子强调的是无为。有为当然能做成事,但无为能做成的事更多;许多事可以通过意志来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过没有意志来做成。”初看到这段话,觉得字字句句说到我的心坎上。我欣赏老庄的无为哲学,但静下心来思考,究竟怎样才能做到老子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呢?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总是一味地(甚至有时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认为好的、喜欢的教给学生,但现在我不得不思考,这是学生要的吗?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我只是单一的要求他多练、多做,但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和心理规律的吗?读了《教育走向生本》,我不禁深思,究竟如何能提高学生的成绩?

关键要同时转变老师与学生的观念,调整老师与学生的心态。

对于学生,让他们以“无为”的心态,轻松活泼、如理如法地学习,相信在中并不至于失败,语文要求的听、说、读、写的水平都可以大幅提高。培养出这样良好的心态,在学习中、生活中其价值并不见得比一张100分的考卷为小。应当带着乐趣、从容不迫地学习,学到一定阶段,什么考试都可以应付。总有学生妄想学习能速成,但学习是个渐进、积累的过程,绝不可能速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说:“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踮着脚跟站立,大跨步奔跑,必然坚持不了多久就会累倒。第十五章又说:“孰能浊以静之以徐清,孰能安以动之以徐生?”

虽讲的是养生、练功的道理,同时也是做人、做事的法则。看打太极拳、练气功的,动作、呼吸都是慢悠悠的。做事呢,要不焦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悠然自得。急近事功者则往往手足无措,自乱阵脚。凡事依天理而行,不妄求速成,倒有可能真的速成。

急功近利的“苦学”既然不可取,我们就应当“乐学”,带着兴趣和乐趣学,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知道语数重要所以才去学,为了考试升学,应付父母的压力才去学,这样学习效果自然不如好之者乐之者。那么怎样做到好之乐之呢?

老师的作用就体现于此。正如书上所说“上无为而下有为”,我则尝试“师无为而生有为”,老师同样具备“无为”的心态,当然不是彻底无为,什么也不作,而是起“导”的作用,这就如郭思乐教授所提的“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在学习中成为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则是平等的个体,让学生信赖我,成为帮助他们的人。我正在努力尝试。

期望我最终也能实现“教少学多”理想: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

感谢好书,给了我一个静静沉思的机会。

学校通用黄纸作文本【七】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