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向雷锋学习做文明少年作文(学雷锋做文明少年征文500字)

向雷锋学习做文明少年作文(学雷锋做文明少年征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4-03-20 23:32:59
向雷锋学习做文明少年作文(学雷锋做文明少年征文500字)

向雷锋学习做文明少年作文【一】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相交。近日,我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书中提出的“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口号让我无比震撼,受益匪浅;书中的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向孩子学习》由六十一个平凡的小故事组成,都是生活中家人、教师互动与成长的故事。仔细读完,静心思考,发现每个小故事都真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都用心体会,都被我们忽视了。

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是啊!每个孩子身上有着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大人好好学习。只要我们静心观察,你会惊讶地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的个性十足,就像那树上的叶子一样独一无二!

比如快乐,孩子很容易得到满足,所以很容易快乐,而大人为了更多地赚钱、更高地升职等等永无止境而烦恼;比如情感,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爱抚,总是主动投入母亲的怀抱,主动邀请父亲玩闹,而大人各种应酬除了忙还是忙,有多少时间真正地与家人交流;又比如,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我们大人真的自愧弗如……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觉到,孩子的身上有着太多我们正在失去的东西,令我们惊讶、感慨和反思!

“向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孩子的世界里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能,有着惊人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大人。虽然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大人最好的镜子,大人的不良习惯会悄无声息地传染给孩子,孩子的纯真美好也会无声地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不仅是成就了大人的发展,更是成就了孩子的成长;大人和孩子是平等的主题,两者在生活、学习中互相教育、互相感染、共同提高。

“向孩子学习”,学习些什么,如何去学……这种种问题值得每位家长、教师深思。

向雷锋学习做文明少年作文【二】

我读了《向孩子学习》这本书,这是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同时也是本执教者必读的书,它挑战传统的儿童观、成人观、教育观、学习观及文化传承观,提出了“向孩子学习,两代人共同成长”这一极具震撼力的口号。

《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给我印象很深刻。一天,上课铃响过之后,任课老师夹着课本走进教室,当看到黑板上还留着上节课的内容时,便生气地问道:“今天谁是值日生?为什么不擦黑板?”班里一片寂静。老师见没有人答应,就又问了一遍。忽然,一个矮个子的小男孩跑上去,迅速地擦了起来。这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老师们都不喜欢他。他认真地擦着黑板的每一个角落,许多地方够不着,他不得不搬了一把小椅子来,站上去擦。班里仍是一片寂静。这时老师咳了一下,发话了:“同学们,都瞧见了吧,这就是由于一个人不负责而引起的,耽误了大家这么宝贵的时间。”班里一片动,不知是谁小声。嚷了一句:“今天不该他值日。”随后,一个学习成绩拔尖的女生慢腾腾地站起来说:“今天是我值日。”老师的脸色变了,干咳一声说:“你先坐下,下回要注意。”这时,那个矮个子小男孩擦完黑板,搬着椅子默默地回到座位上。……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想想,如果这位老师当时能够抓住那位同学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那位同学的自尊一定会得到提高。可遗憾的是,这位老师却选择了相反的方式。

读完这个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感触,我能想象的到上面的事例中,老师的话会怎样打击第一位小男孩的自尊心?老师只看孩子的成绩来判断孩子行为的好坏,本应该受到鼓励的孩子,却遭到老师的批评,他心里肯定不是滋味。这使我想到了我们一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行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实践的工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常会忘记我们应有的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总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横量孩子。时常会忽略对孩子的尊重,殊不知孩子们也非常愿意得到老师的尊重。他们希望得到表扬,他们需要被尊重。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美的话也会使他们心花怒放,也可能是一句简单的赞美能使他们对自己有了自信,有了学习的兴趣。

有时教师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也一定要头脑清新,不能像上面的老师那样凭感觉去办事,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学生的行为,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责怪孩子、批评孩子,这对孩子的心灵就会造成极大地伤害,也会扭曲孩子的是非观念。教师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首先要了解清楚事情的真相,心中要有一个是非标准,再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所应该做的。孩子虽小,他们也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心,他们有他们的是非标准,道德评价标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标准和道德观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铸就良好的个性行为和道德品质,也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向孩子学习是一种境界,同样是一种灵感。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孩子使我们拥有了幸运,才成为了师长;我们应该感激:因为孩子使我们能共享欢乐,才理解了生活。向孩子学习!让我们满怀着珍惜和感激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以幸福与好奇的心情,小心坦然地到孩子发现的新大陆,一起分享同孩子共同成长的欣悦和惊喜;相信我们会在这无比美好的时光里,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感到自己的进步。

向雷锋学习做文明少年作文【三】

《向孩子学习》一书,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这样一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题目叫做:蛋筒冰淇淋。全文叙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炎热的星期六下午,一位父亲决定去镇上买雪茄,一上车子,就发现两个女儿已经象女皇般的坐好了,并异口同声地宣布:“我们也要去。”到了镇上,父亲下了车,并告诉女儿,待在车里别走开,临走前女儿请求道:“买一个蛋筒冰淇淋,好吗?爸爸?”,那位父亲没加思考地脱口而出:“我没有钱”。当那位父亲拿了一盒雪茄回去的时候,几乎已经把刚才两个孩子的要求忘得干干净净,父亲打开包装着的雪茄,抽出一支,想点燃它,打了好几下,没打着,这时,小女儿细小却无比伤感且直率的质问;“爸爸,你怎么有钱给自己买雪茄?就没有钱给我们买冰淇淋?”这个问题让那位父亲惭愧而且无法回答,后悔、懊恼之情溢满了整个心灵。那位父亲郑重的说道:“是我搞错了。我实在是有钱买冰淇淋。要什么味的?”……当那位父亲拿着2支冰淇淋回到车子上时,他吐掉了雪茄,因为此时雪茄的味道已经变的苦不堪言。自那以后,那位父亲竟然奇迹般的戒掉了烟。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这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

读完这篇小故事,我不禁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的我们,就象一张白纸,一片空白,没有受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此时,思考的模式就变的复杂了,没有那么单纯,没有那么简单。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想前想后,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瞧瞧,解决一个问题,竟然需要这么多工序,有时顾多了往往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有时纯真点,简单点未偿不是一件坏事。

现在的我们长大了,脑子复杂了,思维空间大了,但往往却丢掉了宝贵的纯真。还记得《国王的新衣》吗?那些愚昧的大臣们,那些胆小的百姓们,明明知道国王什么都没有穿,但是个个都不敢言,只有一个孩子喊着;“国王怎么什么都没穿。”一个纯真的孩子,导出了事实的真相,说出了大多数人不敢说的内心话,象这个孩子一样的纯真你还有吗?

向雷锋学习做文明少年作文【四】

最近,我在新闻上看到有好多老人在路上摔倒但没人扶,让我想起了很多雷锋的故事。

雷锋做的都是一件件小事,他激励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积少成多。“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话告诉我们,从小事做起,不需要口号,也不需要轰轰烈烈。做好事不仅仅是帮助别人,更是一种从自己内心发出的关爱;即使是爱护动物,或是保护草木,保护我们的环境,这都是好事,是身边的点滴小事。

我曾看过丰子恺的《护生画集》,画的是各种点滴小事的故事,他告诉我们爱护生命和净化心灵。举个例子:在倾盆大雨的夏天,一位老人走到屋檐下躲雨,一个年轻人跑过来为这位老人搬了把椅子,虽然事情很小,但这就是雷锋。

我要留心身边的好人好事,世界因这些大大小小的好事,变得美好而神奇。

向雷锋学习做文明少年作文【五】

放学铃声响,看着学生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从身旁一蹦一跳地走出教室,作为老师,我觉得知足而且开心。拖着疲惫的身躯,我回到了办公室,有个家长已经等我很久了,一脸的无奈。这位家长没等我坐下来,家长就开始向我抱怨自己的小孩坏习惯一大堆,好吃懒做,在家里只知道玩,脑子其实挺聪明的,家里的智能手机和电脑都会使用,比大人们还更熟练,可是他没有把心思都花在学习上……

听完这个家长的话,我就陷入了沉思,源于我刚刚看完的一本书,是一名同事向我推荐的,书名是《向孩子学习》。

这是一本亲子教育系列的书,由青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老师主编。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作者首先提出了“成年人向孩子学什么”的问题;其次是提出了“成年人为什么向孩子学习”的问题;最后作者还提出了“成年人怎样向孩子学习”的问题。此书以大量的事实,向读者描述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或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大威严的父母在自己小孩的指点下“怯生生”地打开电脑、移动“鼠标”;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大学教师也被自己上小学的孩子问得“哑口无言”……这本书中的每个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刮目相看,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另外一面,而这一面,正是我在教学生活中所忽视的,也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它改变了我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通俗的`看法。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陶行知先生也曾写过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的确是这样,《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许多小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几个孩子正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并哇哇大哭起来。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一般都会赶快跑过去哄他,给孩子拍去身上的泥巴,嘴里说着安慰孩子,要孩子停止哭泣的话;或者鼓励孩子:勇敢点,自己可以爬起来的,不哭了;还有的爷爷奶奶喜欢朝“地”出气,说这地真坏,看我怎么打它……

而书中的小女孩是怎么处理的呢?她一看到跌倒的小家伙,先愣了愣,接着,跑了过去,装着一下子跌倒在那小家伙身边。她虽然“跌倒”了,可还是“咯咯咯”地笑,那小家伙一看到小姐姐,也笑了,抹抹眼泪,又和大家玩了起来。

这种做法真是太巧妙了,小女孩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只是很自然的以一个共同的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朋友的,而且充满了灵性,没有任何的做作和刻意。

看到这个小女孩的做法,我再联想到自己平时对学生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促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她在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是始终以一个共同遭遇者的身份,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者的身份。共同的遭遇是无声的教育,它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机智的智慧。透过小女孩本身,我看见了担当教育者的我,对于有行为习惯偏差并屡教不改的学生来说,总是站在教师的出发点去对孩子们进行指责和教育,有时候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不妨学学故事中的小女孩,去对孩子们感同身受,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老师的身段去倾听,去了解。只有真正地走进学生的世界,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用学生的目光去看周围的世界,用学生的心思去体味他们的喜怒哀乐。因为我曾经也当过学生,在我作为一名学生的时候,我就特别渴望老师能够站在我们学生的立场去考虑一些事情,我觉得这样的老师同学们肯定都会喜欢他。所以在我们俯下身去信任学生、欣赏学生、解放学生的时候,才会发现在他们身上还有更多闪光点。

看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其实还有很多被我们所在乎和注意的事情,在孩子们的身上都是非常应该,非常普通的。书中的大人们心里明白该如何做,但是经常被所谓的通常的做法蒙蔽,等到从孩子身上得到提醒或暗示后才明白。其实孩子们也许自己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们在无形中却做到了,相反,大人们也许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把它付诸行动。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这一点,那就是在慢慢的同化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变得跟我们一样。简单地思考问题,简单地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真的心来对待孩子。

看着这位在我面前喋喋不休的家长朋友,我觉得他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多去欣赏他,去理解孩子,然后从孩子的角度去帮助他分析怎样正确的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我想,我应该把《向孩子学习》这本书推荐给给这位心浮气躁的家长朋友,一起静下心来,仔细观察,耐心倾听,一起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向雷锋学习做文明少年作文【六】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智者倾心交谈。《向孩子学习》一书,就是这样一位智者老师。本书由61篇家人互动与孩子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看似平淡,看似平凡,但仔细读来,静心思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另外一面,找到自己和孩子之间存在的距离,而这一面正是我在生活中忽视的,也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再通过细细琢磨,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找到通往学生内心的大门。

欣赏孩子的优点是向孩子学习的主要条件。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是不可能向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则是最有效的教子之方。欣赏导致成功,训斥导致失败。“你能行”如果你能经常用这句话鼓励孩子,那么相信他一定行,我们不可忽视每个孩子的潜能。向孩子学习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新理念,孩子成长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这个背景里面所产生的许多未知的能量对于教育而言也是陌生的,一个有时代意识的教师或者任何的成人应该务实的去向孩子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许不再是做知识的传播者,因为孩子们有相当多的信息来源,甚至超过了教师。教师成为什么呢?一个和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生命个体,互相汲取对方的力量,包括信念、精神和有限的知识,有效地达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目标。

在我国,以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束缚,孩子往往被认为是幼稚的,需要指导和管教的,根本无从谈起向孩子学习。但作为现代父母,慢慢的发现了孩子身上也有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地方,《欢乐蹦蹦跳》中“童言无忌逗你笑”版块,孩子天真的话语把荧屏前每个人都逗的笑弯了腰,是的,也只有他们,不会顾忌太多现实的东西,要不,《皇帝新衣》中怎能把骗子的把戏揭穿呢?

我们应当承认,在今天的社会中,两代人都面临着社会化的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遇红灯时是否遵守交通规则、乘电梯时是否爱堵在门口,还是在升旗仪式上是否唱国歌、吃完快餐后是否收餐盘,还是便后是否冲厕所、在网上是否说脏话,等等,可以说几乎每个用来教育未成年人的道德细节,都可以同时用来教育成年人自己。假如以这些道德细节为标准,在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当中开展一场行为规范竞赛,我们将十分尴尬地发现,获胜者未必一定就是成年人。虽然成年人是教育者,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但教育从来都不是绝对单向的活动,成年人教育孩子讲文明、讲道德的过程,同时也是成年人自我教育的过程,是成年人向孩子学习文明和道德的过程。孩子们从书上学到了很多文明礼仪和道德规范,同时,他们也会把这些礼仪和规范当作一面镜子,用来对照大人们的言行。成年人希望未成年人做到的,未成年人同样希望成年人能够做到,这是一个互相教育、互相感染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过程。对孩子而言,这个过程应当意味着更多的快乐和更健康的成长,对成年人而言,则意味着更艰巨的挑战和更沉重的责任。

当传统和进步发生碰撞,那么陨落的一定是传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面对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睿智敏捷的新生代,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无法逃避的要为自己重新定位,摈弃传统的家长作风和师道尊严,不耻下问的向孩子学习。更新自我,充实自己,融合社会。多少年后,当我们看到自己获得的进步和成就,我们会由衷地对孩子们说:谢谢你们,我们从你们那里学到了很多。

向雷锋学习做文明少年作文【七】

《向孩子学习》这本书,是由孙云晓主编的一本书,也是向各位教师及家长朋友们推荐的一本好书。这本书由六十一篇家人互动与成长的感人故事组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每个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个故事里的小主人公,都让我惊叹。我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另外一面,这一面正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尚未体会到的。

记得《向孩子学习》一书中,有一篇叫《蛋筒冰淇淋》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小故事里面,孩子一句无心的话,让自己的父亲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孩子一句无心的话,充分体现了孩子纯真的一面。完全没有恶意,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后果,但正是这份纯真让给自己的父亲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也正是这一份纯真给我们读者上了一堂有意义的人生之课。我自问:“孩子的这份纯真我还有吗?”模糊记得孩提时,也曾这么天真,也曾这么纯真。简单的思考问题,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用一颗纯纯的心来对待每一个人。孩提时候的我们,就像一张白纸,没有收到任何的涂鸦,所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比较单纯,往往想的比较简单,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也一天天丰富起来,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会顾左顾右,我们会考虑到问题周边的任何一个小细节,我们会设想问题产生的后果,我们会……

读完这些小故事,我不禁想起我们伟大的乡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的这样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陶先生的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把他的儿童教育思想表现了出来。在他眼里,儿童是一个个蕴藏着巨大创造潜能的人。因此,大人必须学会尊重孩子、欣赏孩子,向孩子学习。

教育不光是一种培养,更是一种保留,留住某些与生俱来的品质,而不是削弱和扼它们。当孩子突然有问题要问时,切不可随心所欲地回答;当孩子快乐得手舞足蹈时,切不可因自己心绪不佳而斥责;当孩子满足于游戏和点心时,切不可把他当作小宠物而轻视;当孩子要求你陪他玩耍,切不可推三阻四心不在焉……

作为现代老师,我慢慢地发现了孩子身上也有我们所需要学习之处,本书《欢乐蹦蹦跳》中“童言无忌逗你笑”板块中,孩子天真的话语把荧屏前每个人都逗得笑弯了腰,是的,也只有他们,不会顾忌太多现实的东西,否则,流传至今的《皇帝的新装》中怎能把骗子的把戏揭穿呢?

学习永远是双向的过程,孩子是父母最好的镜子,我们的不良习惯和不雅言语,立刻就会被孩子模仿复制;孩子的纯真和乐观,也无形中熏染着我们。向孩子学习,留住一份童心,不仅是为了使自己更年轻,更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未曾发现的美洲,孩子就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曾几何时,我们成人都在以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企图同化、统一孩子的思想,急功近利而又心甘情愿地将孩子送上‘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的独木桥,满怀焦急地希望孩子的身上结出自己想得到却未曾得到的果实。因此,扪心自问,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在知识的快速掌握应用和创新方面得不不自愧不如,应该加油的是成人——这群长大的孩子,值得我们学习的却是那群未长大的成人——孩子们!”这是一位家长的切身体会,真切地道出了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有的欣喜与危机感。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所以在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运用“尊重”这把钥匙,来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锁,培养出健康活泼、诚实勇敢、富有个性的新一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