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教师节有感怎么写(教师节优秀作文精选15篇)

作文教师节有感怎么写(教师节优秀作文精选15篇)

更新时间:2024-06-12 13:15:55
作文教师节有感怎么写(教师节优秀作文精选15篇)

作文教师节有感怎么写【一】

最近央视推出系列报道“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通过记者长期蹲点,使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到了身处基层的教师的美好风貌,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些教师的艰辛和困苦。

教育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培养关系到未来国人科学人文素养和国家的发展前途。当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许多贫困地区缺乏教师,而在有老师的学校,老师的生存状况却也不容乐观。每年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人才投身到西部的支援当中去,但学校缺乏老师的状况在这些贫困地区依旧很普遍。志愿者来一批走一批,几乎没有人愿意终身投入到这样的事业中去,孩子们受到的教育很不稳定。当然,这不能怪志愿者们。

在这些贫困地区的学校,一所学校一般只有一两个老师。他们除了教所有的课程外,还要负责学生的吃饭、睡觉甚至是走路(一些地区的路况与地势还异常曲折和险峻,不得不由老师来亲自接送学生)。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吃的喝的都相当简单,每顿饭都是土豆、玉米或者面。这里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在“代理”教学,由于不是正式人员,他们的工资与我们工资的平均水平比起来少得可怜,每月不超过四百元。这里的老师承担着最光荣的使命,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始终不离不弃。

甘肃省会宁县一位名叫王建林的“代理老师”, 在贫瘠山村任教25年,患有严重眼疾,几乎失明,却仍凭记忆讲课,而月薪却从未超过200元。当年做代理老师的哥哥去世前让他继续这样的事业,他便放弃了兰州城里的工作,下乡执教,义无反顾。中午下课后他要给孩子们做饭,吃的饭是土豆煮面条。吃过午饭还要照顾孩子们睡觉。他的的眼疾却因为没钱而不能去治疗,一边他还在担心他走了孩子们的课就被耽误了。

像会宁县这样的情况,根据这几年的不断报道,应该不少吧。现在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有些原本上不起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再加上新入学的一部分孩子,一个学校只有一两个老师已经承担不了太多的教学任务,即使承担了下来,也是很不利于学生更全面地发展的。

孩子长大后长时间的教育都在学校进行,老师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直接决定学生的质量。我们却看到,贫苦的条件让许多有志于教学的人望而却步。人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生活,基本的物质条件是建立这样的生活少不了的支撑。“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已经是我们多年来提倡的口号了,相信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话沦为闲谈。提高老师待遇,吸引更多的老师到这些地方来,让学生在好的学校环境中学习生活,是我们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

人才决定着未来的竞争,我们不断强调“输”与“造”的结合,那么在最应输且最能造的教育方面,我们要做的是不是还有许多?政府和社会对此不应该视而不见,尤其是政府,更要下足实实在在的功夫,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作文教师节有感怎么写【二】

一串串悦耳的驼铃声把一个年仅28岁的上海年轻人带到了宁夏一所位于沙漠边缘的中学支教。这个年轻人就是冯志远!然而有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从此以后就把他的满腔热情和毕生精力都奉献在这荒凉的沙漠中艰苦的工作条件是我们难以想像的,但是冯志远却在这里整整工作了42个年头!把他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宁夏的教育事业!

1958年,冯远志同志响应国家支持边疆教育事业的号召,从上海来到宁夏中宁县的一所中学支教。他一干就是几十年,他在任教期间,爱生如子,严谨治学,晚年因过度疲劳眼疾恶化,双目失明后,仍由学生扶着走上讲台,凭记忆为学生上课。冯志远同志从教47年,在宁夏就呆了42年,冯志远一生教过上万名学生,最有出息的已是北京大学教授,大学生数不过来。冯志远是宁夏教育战线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教师队伍的优秀楷模,是弘扬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的光辉典范,他平凡中见伟大,朴实中显崇高,细微中有真情,冯志远同志身上集中体现出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坚毅,奉献。敬业的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冯志远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为学生耕耘着……

尤其令人感叹的是冯志远由于长期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眼睛严重受损,最后双目失明。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冯老师仍然让学生搀扶着,坚持给学生上课!42年,在人生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于一个人来说,42年就是一个人的大半生!冯志远把他的一生都献给宁夏的.教育事业,献给了西部的孩子们!在他的心目中,宁夏的学生就是最重要的。年界70的冯志远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讲台,离开他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宁夏。大街上满是送行的人群!

1984年,冯志远突然感到眼前越来越模糊,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由于没时间治病,不久他在一次上课中双目失明。那一年他55岁,学生们担心他离开学校,而他却作出了"不离开学校,不离开孩子"的决定。失明后的他,没有办法备课,就凭着记忆给孩子们上课。他用说评书的方式,将历史讲给学生听,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历史老师。每天,都有学生照顾他,就这样在学生的照顾下,冯志远又坚持当了5年盲人老师,直到60岁退休,才正式离开讲台。然而退居二线的他,仍旧住在学校,义务为孩子们辅导功课。直到他身患脑栓,无法自理,才病重回乡。

我作为同行,十分敬佩他这种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奉献一生的做法,我要以他为榜样,学习他坚守理想,志存高远的人生信念;学习他恪尽职守,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任劳任怨,辛勤耕耘的朴实作风;学习他淡薄名利,不计得失的崇高品德。。

南横林子中学 杨雁

作文教师节有感怎么写【三】

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从去年开始,经层层选拔,共有10人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20人被评为“特别关注乡村教师”。第28个教师节来临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参加颁奖现场的许多观众称赞,这些教师“这天是最美的人”。(9月9日央视报道

在全国1000万中小学校教师中,乡村教师达846万,正是这超过80%的乡村教师,撑起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天地。这次受表彰的30名教师,是千百万教师的优秀代表。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把鲜花掌声送给他们,既是对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褒奖,也是对广大乡村教师的肯定。说他们是“最美的人”,一点也不过誉。

“最美乡村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可以用一组数字来概括他们的付出。以这两年评选出来的“最美乡村教师”为例:赵世术,自身残疾由妻子背着他坚持教学12年;邹桂芬,34年背送10万人次学生渡河;陈银玉,30年陪伴500多名大山孩子求知……然而,数字的感人却无法缓解他们面临的困境:与城市教师对比,广大乡村教师的生存状态、生活环境、经济待遇、精神生活不是用一个“差”字可以概括的,不要说寻找伴侣、生病看病这样的大事,有时甚至连吃上一碗热饭、喝上一杯净水、过上一个双休日等平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奢求。

开展“最美乡村教师”评选表彰活动,更大的意义在于,它都在提醒我们,农村教师这个普遍而又特殊的群体需要我们的关注。我们要让这种“最美”称赞,时时可见、处处可觅,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师节这一天里。基础不稳、队伍流失、人才断层,近年来一直困扰着农村教育。有人曾经发出这样的呼声:二十一世纪谁来执掌农村教鞭?今天,这个问题依然严峻。在基础教育还比较薄弱的当下,乡村教师所承载的一切又是何等的沉重。可以这样说,改善800多万乡村教师的生存和工作状况,是确保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更是千百万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所系。

接受采访的“最美乡村教师”们说到他们为什么能够长期默默坚守时,给出的答案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因为爱。那么,有没有可能让这些乡村教师留下来,不仅仅是出于这样一个比较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而是仅仅出于这个职业的吸引力,哪怕仅仅是世俗眼里物质方面的吸引力,而让他们留下来呢?这是在表彰“最美乡村教师”基础上,应当深入思考的大问题。

我们期盼,各级政府真正树立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理念,把更多的心思花在解决困扰农村教育的实际问题上,把更多的气力用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尽快缩短城乡教育差距;我们期盼,捐资助教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一点一滴、锲而不舍地改变乡村教师的生活状况;我们期盼,在全社会爱心烛光的映照下,许许多多的乡村教师能够舒展身心,迎接心中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的乡村教师美在每一天!

作文教师节有感怎么写【四】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学记》中曾说过“亲其师,信其道”,此乃中国教坛上的一句古训。在教育中,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就像“最美教师”说的我们学校没有大楼,没有大师,但不能没有大爱。爱与责任是教育永恒的灵魂。我们要做一个温柔的 严师 ,用充满 爱意 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在彭老师教学的25年中,每天早晨她都用热情的拥抱迎接他们,让他们养成有礼貌的习惯;生活中手把手的教他们,让他们逐渐学会生活自理能力;上课时用支持者、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激励他们去探索世界的奥秘;游戏时和孩子一起领略生活的多姿多彩。真切得感受到了她对这份职业的喜爱,对每个孩子的喜爱。当我看到彭老师的儿子是一位脑瘫儿时,我感受到彭老师的不平凡,她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每天为大儿子按摩,从不间断,大儿子现在也基本能自理了。小儿子也很了不起,家里贴满了各种奖状,还会照顾哥哥。彭老师伟大而又平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