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古代记事作文

古代记事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11 11:58:16
古代记事作文

古代记事作文【一】

晏子辞世已经十七年了。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

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到下午才散。

酒后,君臣余兴未尽,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

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里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景公身旁。

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了已经十七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

他回答景公说:

“这就是大臣们的不贤啊。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

不过呢,话又说回来了,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上行下效’。不是吗?国君喜欢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学着穿什么衣服;国君喜欢吃什么东西,臣子也学着吃什么东西。

有一种叫尺蠖(huo)的小虫子,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蓝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

刚才您说,十七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为晏子去世后,您就不再喜欢听人家批评您,而只喜欢听奉承话所造成的呢?”

一席话说得齐景公心里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

“太好了,今天这一番话,教我豁然开朗。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学生了。”

看来,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评,才会经常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建议;如果总是听到别人恭维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弦章的话是有道理的。

古代记事作文【二】

宋朝时候,有个人名叫田登,平时与人交往十分挑剔、苛刻。后来,他当官做了郡守,那架子更大、脾气更凶了,在老百姓面前摆谱摆得出了格。平时最忌讳别人说出他的名字,而且凡与他名字中那个“登”字同音的,都得换个说法。比如说“蹬”字,只能说“跳”,“登高”只能说“上高”。这还不算,老百姓用得最多的一个“灯”字,也被换成“火”字。谁要是一时疏忽说了“灯”字,那可就要倒霉了,一顿揍是少不了的;若遇上田登大人再有什么情绪不好,那恐怕还要罚款、革职什么的。反正,当地老百姓以至于他手下的办事员、小官吏、士兵都为此吃了不少苦头。

到了元宵节,按老传统要闹花灯了。州府传下命令,可以放花灯三天。可是他手下的人怎么敢写“放灯”呢?想去想来,只好写出了这样的公告牌:“郡守传下令来,按传统习惯,州里放火三天。”

那广告牌写好后,高高悬挂在闹市街头,过往百姓围在广告牌前,议论纷纷。人们讽刺说:州官可以放火,百姓不能点灯。

本来这只是统治者专横霸道作风中的一件小事,可是老百姓却利用这句话的双关义,讽刺揭露他们目无法纪、为所欲为的行径,而老百姓呢,连一点正当的行为也常常受到百般限制与刁难。

古代记事作文【三】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他心地善良,很乐意帮助别人,对臣民们也是如此。

有一次,几个瞎子相携来到王宫求见国王。

国王问他们说:“有什么事我可以帮你们的吗?”

瞎子们答道:

“感谢国王陛下的仁慈。我们天生就什么也看不见,听人家说,大象是一种个头巨大的动物,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很是好奇,求陛下让我们亲手摸一摸象,也好知道象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国王欣然应允,就命令手下的大臣说:

“你去牵一头大象来让这几个瞎子摸一摸,也好了结了他们的心愿。”大臣遵命去了。

不一会儿,大臣便牵着大象回来了,“象来了,象来了,你们快过来摸吧!”

于是,几个盲人高高兴兴地各自向大象走了过去。

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几个人有的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触到了大象的腿,还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

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仔仔细细地摸索和思量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们都摸得差不多了。

国王问道:“现在你们明白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了吗?”

瞎子们齐声回答:“明白了!”

国王说:“那你们都说说看。”

摸到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根管子。”

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说:“不对不对,大象又宽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

摸到象牙的人驳斥说:“哪里,大象像一根大萝卜!”

摸到象身的人也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一样嘛。”摸到象腿的人也发表意见道:“我认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

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条斯理地说:“你们都错了!依我看,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条绳子。”

瞎子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一定没错,就这样吵个没完。

我们认识事物,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来多方面去考察,才能得到最全面的了解。如果只知道个局部就以为自己已经全明白了,从而片面地看待事物,就不免会闹出瞎子摸象这样的笑话。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