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粽子的来历作文(粽子的来历作文600字)

粽子的来历作文(粽子的来历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12-13 17:16:06
粽子的来历作文(粽子的来历作文600字)

粽子的来历作文【一】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们家也不例外。妈妈说粽子不仅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还能引起人们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常见的粽子样子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而是有棱有角的。粽子用翠绿的芦苇叶包裹雪白的糯米而成,里面还可以放进蜜枣、香肠、咸肉等各种馅,形成各种不同的味道,我最喜欢吃蜜枣馅的。

粽子煮熟后,颜色就变了,剥开墨绿的苇叶,只见光洁如玉的珍珠米团里镶嵌着几颗红色玛瑙似的蜜枣,红白绿相映衬,显得格外艳丽诱人。粽子的味道更是堪称一绝。米团因为苇叶发出淡淡的清香,使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甜而不腻,粘而爽口,它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食品,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老少皆宜。

当然,粽子还有它独特的来历,据说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被奸人所害投江而,人们为了防止鱼虾蚕食屈原的尸身特意投米团于江中,后来人们就用包粽子这种方式来纪念屈原的。粽子就是这么好看又好吃,还有它的独特意义。

粽子的来历作文【二】

“粽子”想必大家都吃过吧!可是,你们有没有自己亲手包过粽子呢!我就包过一次,才知道粽子是多么难包呀!

十几天前的早晨,天气还不错,我漫步在楼下院子里赏花。无意间,瞧见外婆坐在井边的椅子上,专心致志地不知道在干些什么,走进去一看,才知外婆在包粽子住给我们吃。一个个粽子包得有模有样的,我真是羡慕极了!连忙跑到外婆面前,说:“外婆,我想学包粽子,您能教我吗?”外婆不停地点头:“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我现在就教你!”

说着,那边拿来一片包粽子的叶子交到我手里,手把手地教我:“先把这片叶放到那片叶子叠在一起,弄成一个类似什么圆锥形的样子。”外婆便做了一个给我看:“然后在上面倒上适当的米,最后包回起来就可以了,你自己包包看!”

我学着她的样子包了起来,眼看就要包好了,可包到最后时手不小心没拿住,米撒了一地。我鼓励自己:“没关系,在包一遍!”没想到因为没有包牢,米又撒了一地。接二连三的失败,我失望了,气愤地说:“粽子太难包了,我再也不包了!”这时,爸爸走出来,看到我烦躁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婷婷,你是不是很想包粽子?如果是的话,你就要有耐心,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就会成功,你就再包几遍看看吧!”我听了爸爸的话静下心来坐在椅子上,认真仔细,一心一意包了一遍又一遍,总算是包好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包了好几个粽子,一个比一个包得好,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耐心,坚持不懈,你总会成功的,甚至有丰收的成果。

粽子的来历作文【三】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粽子吗?哈哈,告诉你们吧,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每年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把粽子扔进河里,给鱼虾鳖蟹吃,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我的老家在浙江,那里每年过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包粽子也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候,人们都会聚集到海边,边吃粽子,边怀念屈原。粽子的味道非常的好,碧绿的粽叶上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剥开粽叶,一股粽香扑面而来,吃一口,让人回味无穷,每家人包粽子,都有人闻着香味而垂涎三尺。

粽子的做法也非常简单,只是时间长些罢了。首先我们要选最好的糯米,放到水里泡一上午,当看到糯米光得白白胖胖的时候,用粽叶包成三角形的样子后放到蒸笼里煮。一开蒸笼,一个个色香味俱全的粽子做成了。

你可别看粽子小,可是能吃饱肚子的,早上如果没有吃早饭的话,饿了的话就可以拿上一个小粽子放进碗里,再加一把糖蘸着吃,可香了,吃完后,我们的肚子立即就饱饱的了。有的粽子里加了红豆,放进嘴里嚼一嚼,十分可口,有时往往没有尝出味道,一个粽子便没有了,又说服自己再拿一个吃吧。

我们这一口,那一口,不到几口,粽子便没有了,嘴马上粘满了粽米。

世界上每个人都一定喜欢吃粽子,特别是端午节那天,家家户户都弥漫着粽香。

粽子的来历作文【四】

我只会吃粽子,但不会包粽子。

农历五月初五的时候,我看见奶奶正在厨房里忙忙碌碌的,我好奇地问:“您在干什么?”奶奶笑着说:“我在包粽子。”我兴奋地说:“哇!我最喜欢吃粽子啦!”奶奶依旧笑着说:“过一会你就可以吃了。”说完,又继续包起来。我看了有半分钟,突然乞求地对奶奶说:“您让我包一下粽子吧。”奶奶经不住我的央求,只好让我试一试。

我先挑选好粽叶,放在水里洗干净,哇!真像一条条腰带。再把米也洗干净,放在盆里,然后把粽叶一折,就像“漏斗”一样。奶奶突然对我说:“别把粽叶折破了,还有,舀米进漏斗时,手要握实,不然,就不结实。”我听了之后牢牢地记在心里。我小心翼翼地尝试着。

不过还是有偏差:米填少了,粽叶破了无法包。我不气馁,有做了一个,我觉得还是不行:米填多了,丝线扎不住。终于,第三个包成了,一个粽子变成了一个小星星。不过和奶奶包的放在一起,我的还只是“丑小鸭”。我心想:我一定要做的更好,我又做了一个又一个,一个比一个漂亮,我高兴极了。

最后,我把粽子交给了奶奶,奶奶把一个个像小星星的粽子倒在了锅里,它们像一群小鸡奔向窝里。闻着粽叶的香味,我口水直流。奶奶看见了:“看你这个样子,真是一只小馋猫。”

虽然这是第一次包粽子,也包的不算很好,不过我很有成就感啊!

粽子的来历作文【五】

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粽子不仅以它特有的形状、颜色和滋味惹人喜爱,而且能引起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传统的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圆的,而是三角形底的锥形粽。你能说出它有几个顶角、几道棱、几个平面、几个三角形吗?

煮熟的粽子,由几道米黄色的草绳捆着墨绿色的箬叶,绿油油的,很漂亮;剥开枣儿粽的箬叶,只见鲜红的枣子镶嵌在雪白的糯米中,仿佛是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很诱人。

粽子的味道美极了。箬叶散发着清香,咬一口馅子,甜而不腻。它既是驱邪消暑的开胃美食,又是营养丰富的滋补佳品,所以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一生写过许多著名的诗篇,提出过许多爱国的政治主张,但是国王不予采纳。后来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跳入汨罗江自尽了。人们为了怀念他,崇敬他,两千多年来,每年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投入江中,作为敬献给诗人的祭品——这就是粽子的由来。

每逢端午节,人们用吃粽子的形式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传颂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

粽子的来历作文【六】

海安高级中学的胶粒操场上,有一个半径15米的圆圈,正中还有一个半径3米的中圈,一说要比赛了,学生们就扛着三个球门走过来,以等圆周距离放在外圈上。看看他们手里拿的球,样子更是奇怪:如同大号的粽子。三个球门,三支队伍,三角形的`球,这个就是海安县最具特色而且是自主创造的一项运动――三门球。

三门球俗称粽子球,在海安的学校中很普遍,海安县内砷所中学,有20多所都把三门球列为体育课教学项目。全省每年都会有“省中学生三门球比赛”,老牌的三门球队至今已有9年历史了,在很多人眼里,这个三角形的球类运动很独特,甚至很难想象三支队伍怎么同台竞技,但是这项新奇运动在学生们眼里只用两个字形容就足够了――“刺激”。

“海安县十年前的学校里,很少有大操场,能打半场的篮球已经很好了,但是那么多学生,怎么可能人人都有球打。”刘瑞武在1998年的时候就开始想,总该有种运动,占地小,比如连半个篮球场都不用,玩的人多,还得有趣,“那样孩子们就能一边玩一边锻炼身体”。

刘瑞武在海安从事教育工作很多年,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就开始实施,他想到了篮球有三步上篮,想到橄榄球可以在对抗时抱住对手,想到手球的动作迅速可以让人思维活跃……还想到了足球,冰球的运动特点,甚至还有桥牌的算分方法。跟家里熬了一个礼拜之后,刘瑞武就把这些想法都柔和到一起,写了一套方案出来。“名字早就想好了,三角球看起来像粽子,就叫粽子球了。”

刘瑞武就是这样想出了江苏省学校体育的一个新名词,粽子球。在最开始的一年里,他和同校的体育老师们就按照设想的样子在操场上练习,把“撞”出来的灵感再写出来,修改了很多遍之后的粽子球运动,就和现在看到的没有很大区别了。三个队同场竞技,以将球有效射入对方任何一个球门得分为目的,这种“攻二防二”的独特竞赛规则让孩子们每次都玩得大汗淋漓。三门球需要学生们懂得”“兼顾”这个词,因为两个球门需要更宽阔的视野才能兼顾攻防,男孩子们更喜欢冲撞对抗,因为感觉好像在打橄榄球赛,女孩子们则更喜欢用巧劲,力量不足可以比速度。“玩的时候可以是15个人,要是有30个人都在圈里就更有趣了。”一个女孩子笑着说。

最近几年,刘瑞武和其他体育老师一起,把粽子球推广到了安徽,浙江,河北,湖南,福建,上海等各省市的学校里,并且把粽子球融入到社区,期盼有更多的人能认识这项运动并加入其中,刘瑞武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以后人们一提到海安,除了大公镇的农运会和海安花鼓,还有海安高中的粽子球。“希望它早点成为海安的另一块文化招牌,哪怕你吃粽子的时候能想起还有一项运动叫粽子球,我也心满意足喽。”刘瑞武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