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中学九年级作文技巧(九年级作文学习语文的方法)

中学九年级作文技巧(九年级作文学习语文的方法)

更新时间:2024-06-20 12:47:54
中学九年级作文技巧(九年级作文学习语文的方法)

中学九年级作文技巧【一】

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中学九年级作文技巧【二】

话题作文中的话题,范围一般是非常宽泛的,在考场上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把话题中的方方面面都想到、

写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构思、选材上下功夫,尽量做到以小见大,于“一滴水中见世界,一粒沙里说乾坤”。即最好采用小小说的创作方法,通过一件事、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角度或一个细节来反映社会、塑造人物、表现性格。记叙性文体叙述的情节、场面应尽可能细,议论性文体论证的切入点应尽可能小。不要幻想在六七百字的考场作文里去表现多么宏大的场面,论述多么全面深刻的道理。即使要表现这些,也要通过具体细致的描述、形象严密的论证来解决问题,而不要好大喜功、贪多求全。以小见大的方法可这样操作:首先用前面谈到的“加词法”拟定题目以缩小范围,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构思、选材,然后采用最有趣、最能表现题旨的一两件事情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写。举例而言,当你选定九年级生活的烦恼这个题目后,并不意味着构思、材料都已确定。因为“九年级”这一时间跨度有三百多天,所处空间包括学校、家庭、社会,面对的人物有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有很多;“烦恼”也可能会有很多,如学习中的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朋友误解的烦恼、父母训斥的烦恼、老师施压的烦恼、同学嘲笑的烦恼等。因此,在选材、构思上仍然还要注意选取二到三个恰当的角度,有意义的事情,典型的情节来表现自己某一方面的烦恼,进而紧扣话题的要求写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这样方能真正做到以小见大。切不能全面撒网,

否则,就变成了“王大妈的裹脚,又长又臭”。

 

中学九年级作文技巧【三】

“我就喜欢”是麦当劳的广告语,可有些人就是不喜欢那洋玩意儿,因为你“就喜欢”的是山东煎饼卷大葱蘸豆酱,一想起就亲得慌。要你写“麦当劳”,你是一点情绪也没有;要你写“煎饼”,你会“关不上闸门”。好了,就写你的专利事。看看2013年北京市中考佳作《在好奇中成长》中的精彩片段:

爸爸一个个为我剥花生,我一个个狼吞虎咽地吃。突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怪念头:既然嘴巴能吃,鼻子能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选了一个跟手指差不多大的花生小心翼翼地塞入了鼻孔中,刚放入,我没有丝毫反应,就又拿了一颗塞了进去。过了一会儿,我感到不对劲,有些喘不上气来,便“哇”的一下子哭了起来,一旁专心致志剥花生的爸爸看见我的脸色变得苍白,急忙让我用气息把花生挤出来……我这时才知道:鼻子是用来呼吸的!

看完后我们真佩服作者小时候的好奇心,这危险的实践得出的真知是一辈子都不会忘掉的。只要是你的专利事,写起来就会文采飞扬,感染力超强。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始终记着一点,所谓写作文,就是要写出我们自己的感受,那么,我们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作文高手。因为我们的作文,是凭借着真实、真诚、真切的情感打动别人的。而好作文就是那些能够让人动心的作文!什么是自己的感受呢?这就是同学们在选材上的一个特色要求。当谈到作文要选取最有特色的材料来写时,同学们很为难。其实,你自己个人的,就是有特色的内容。你想一想,世界上能有两个面貌完全相同的人吗?所以,要想文章有特色,内容上不和别人撞车,最好的捷径就是选取自己的故事来写,选取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写。只要我们用心采集生活中闪光的珍珠,摄取有典型意义的特写镜头,并用心去感受去思考去整理,我们肯定会写好作文的。

中学九年级作文技巧【四】

因为熟悉的人和事,都是自己了解透彻、认识深刻、感受深切的,写作时就能准确地把握住写作对象的个性特征,就能写得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具有感人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因此,学生对他们的外貌、性格、爱好、思想品质等了如指掌,描写时自然容易抓住人物的特点。但是要想让学生把人物写得有有肉,还必须在写法上给他们以具体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写人物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描写人物大体是从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入手。但是在一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这四个方面并非要全写,有时外貌和心理可以不写,当然,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决定。然而人物说的话、做的事必须要写,而且还要写得具体、真切。否则,就难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或精神风貌了。

第二,写人物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写人物说话,要写出在不同场合说话时的表情、姿态和神色。写人物做事,要一步步地写出人物的动作,或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不管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习惯等,否则就不能表现出人物的个性化特征。

第三,让人物自我表演。

学生写作前,我强调指出写人物说话、做事,最好让人物自己说、自己做。作者要像故事片中的导演,在幕后指挥,让人物自我表演。而不要像纪录片中的解说员,自己一味地介绍。这样,笔下的人物才富有立体感,才能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良好效果。

例如:张舒粉同学的作文《一位让我敬爱的人》,描写的人物是班主任,作文选取了两个事例,表现班主任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的好品质。其中的一个事例是这样写的:冬天的一个早晨,我早早来到教室,一个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冷吗?以后记得穿厚点。”那么亲切。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班主任。等同学们都到齐了,便对我们说:“同学们,这几天冷,大家要多喝热水,有条件的要每天喝两袋板兰根,预防感冒,记住了吗?要当作业来完成。”这篇作文,注重让人物自我表演,所以,给人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指导学生写熟悉的事,我主要是让他们写自己经历的事。学生自己是参与者,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都十分清楚,写起来自然比较容易。尤其能够把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写进去,从而揭示出事情的意义。那么,怎样叙事才能具体、真切呢?我是这样指导的:

第一,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叙事时,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物、什么事情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这六要素,只有在不妨碍别人看明白的情况下,才可以省略其中的一两个。

学生在叙事时,一般都能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和结果,却往往把事情的过程叙述得非常简单、空泛,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为解决这一难点,我就强化训练学生写好事情的发展过程,力求在短期内,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写好矛盾冲突和结局。

由于年龄、时代的差异,学生在家里会与家长发生矛盾冲突,在学校会与老师、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即使自己,也会在思想上产生矛盾冲突。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或自己的觉悟,矛盾冲突最终会得以妥善解决的。我要求学生写作文尽量写好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并且力争写出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结局,使文章曲折动人,富有吸引力。

例如:王顺贤同学的作文《一字之争》,就写得很好。他在作文中写道:他爸爸让他背诵唐代诗人贺知章的诗《回乡偶书》。当他背到“乡音无改鬓毛衰”时,他爸爸严肃地批评他:“为什么把字读成了?”王顺贤听了,很委屈地说:“爸,是您错了,‘衰’字在这里就读‘cuī’。”他本以为父子之间又得来一场面红耳赤的唇枪舌战。而爸爸却搬出几本字典、词典,与他一同查找,结果费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也没有查到。王顺贤就不耐烦地说:“爸,算了吧,就听您的念‘shuāi’吧。”他爸爸听后,反而更加严厉地对他说:“什么叫算了,做学问,就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有错必

改!”他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查找。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爸爸忽然捧着《古代汉语》词典高兴地叫起来,说:“哦,这里就是读‘cuī’,爸爸错怪你了,向你认错!”作文最后写道:“爸爸是个工程师,知识渊博,竟然向我认了错,可在‘认真’二字上,我却输给了爸爸。”这篇作文写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把矛盾冲突表现得合情合理,结局出人意料,作文的主题也突出了。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一是学生初中生活的开始,从初一开始学生就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老师耐心的指导,学生掌握了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初中阶段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中学九年级作文技巧【五】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怎样观察生活,对初一学生来讲,是个难题。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学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初一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尤其是他们刚进入中学的时候,想了解中学的校史、设施,特别是很想了解老师和同学。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开学不久,我就让他们自选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观察对象。观察的内容是: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特别是眼神,以及老师上课的语言和动作等。观察的时间是四个星期。对观察的要求是:第一,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各不相同。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突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观察要细致。所谓细致,不是说在观察人物时不分主次,而是要发现观察对象与别人不同的细微之处。不同性格的人,说话、做事时的表现是不同的。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丝微笑,往往带有个性化的特征。所以,观察必须细致入微。观察得越细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就更具体、更生动形象。第三,比较观察。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是求异。在观察时,要抓住老师在各种情形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即生气时、高兴时、严肃时??言谈举止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点。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写作之前,我再次强调,描写必须突出人物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在我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描写颇为生动逼真。

例如:刘安琪同学,在描写数学张老师的外貌时,突出了老师眉毛和眼睛的特征。她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眉毛非常黑,长得像两个锐角三角形,挺有个性。眼睛不大,可很有神。”她在写张老师上课时,突出了“教学有方”的特点。文中写道:“每当我们上数学课时,班上总是很活跃,时时传出爽朗的笑声。最有趣的是提问。张老师叫同学回答问题时,嘴角总是微微向上翘,流露出一丝笑意。有的同学答错了,一见老师的表情,以为自己答得挺不错,竟很得意,就稀里糊涂地说起来,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有的同学答对了,张老师反会问上一句:

“对吗?”这个同学也就犹豫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张老师就会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最后他才把正确答案告诉我们。这样,既能让我们认真思考、活跃思维,又能使我们对所学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这篇作文之所以写得成功,关键是观察得细致。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在观察中的收获,我要求学生认真总结观察的过程和。刘安琪同学总结道:“我是数学课代表,与张老师接触得多,我不放过每一次见面的机会,认真观察他的外貌,我发现他的眉毛很有特色。他给我的主要感受就是提问时很有趣。所以上课时,我就仔细观察他提问时的神态、说话的语气、语调以及动作上的一些特点。如果我不用心观察,就无法获得具体的感受与认识,也就不能把人物的外貌及性格特征真切地表现出来。”通过这次作文,同学们都尝到了观察的甜头,作文时再不愁没有可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