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环境改变心境但不改变信念作文(环境改变人还是努力改变人作文)

环境改变心境但不改变信念作文(环境改变人还是努力改变人作文)

更新时间:2023-07-19 12:38:46
环境改变心境但不改变信念作文(环境改变人还是努力改变人作文)

环境改变心境但不改变信念作文【一】

曾经有科学家认为,“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一个好的积极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内在的潜能发挥超常的水平,使人进取。

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名生物学家在参观农场时经过一个鸡棚,发现里面有只老鹰在吃鸡食,于是他好奇的去问农场主,农场主回答他:“可能他也认为他是一只鸡把!”于是生物学家抱着老鹰来到悬崖边并告诉它它是一只老鹰应该去飞翔,刚开始老鹰站在那一动不动的看着它也不张开翅膀,可是生物学家并不放弃,在反复了三次之后终于成功了,老鹰张开翅膀回到了属于他的天空中去。

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好的环境使人成长,而消极的环境只能使人堕落。

孟母三迁的故事启发了我,她曾经三度搬家就为了使孟子可以有好的学习环境,最终孟子成为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见,一个好的环境对一个人来说有多重要。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随环境而改变,你身边的朋友是什么样子的人,最终也会成就你。如果你身边的朋友圈子都是败家子,吃喝玩乐,做事邋遢,那么将来你必定也是无用之人,而反之,你的朋友圈子都是些有用之人,有梦想、有抱负,对生活充满希望,那将来必定你会成为有用之人。可想而知,环境不会因你而改变,只能你去适应环境或选择环境。

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如何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因“爱上羊”而丧失本领,怎能叱诧风云,驰骋大地?

环境可改变一个人,态度同时也决定一个人。如果在好的环境中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再好的环境你都只会是墙头草,而如果你秉着一种想成功,乐观积极的态度,那你将会成为一朵花。同时,一个好的积极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好的生理状态产生好的的影响,例如,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赞美会使你愉快,有足够的信心,反之,不断的批评会使你难过,失望,导致信心下降。所以,好的积极暗示与环境会使人进取,否则,则反之。

正所谓,“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这也许是耳濡目染的作用。环境可改变人,使人进取,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能,去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好环境吧,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

环境改变心境但不改变信念作文【二】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把它放在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两三窜长。但是把它放在大水池中,两三个月就能长到一尺多长。狼是一种对周边环境充满兴趣的动物,正是因为它不断探索,不断体验,使它能够躲避风险,觅得食物,得以生存下来。

不得不承认,这是环境造就的。

初中的时候,在地理课本上看到过一幅图。一棵苹果树对一棵椰子树说:“欢迎,欢迎,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做客。”而椰子树颤抖着说:“你们这里实在太冷了,受不了了。”是啊,椰子树长在四季温暖潮湿的南方,怎么受得了北方寒冷干旱的天气?环境的差异,让两地的树有着截然相反的外貌。南方的树都像椰子树一般高大,有着宽大的叶子,用来散热。北方的数额箱苹果树一样,用狭小的叶片吸水,保温。

又如,水里的植物,扭着柔软的身躯随波飘摇,而沙漠中的仙人掌,直立着长满刺的身体,在烈日下辖岿然不动。试想,如果水中长着像仙人掌一般坚硬的植物,那一定被水极高的压强折断了,水草长在沙漠中,恐怕早被茫茫黄沙埋葬了。

在沙漠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行走的动物——骆驼。长着厚厚的隔热的脚掌,能储水储能量的驼峰。在水里游的鱼却长着鳍,森林中的动物善攀援,草原上的动物善奔跑。这都是环境所致。

树是如此,动植物是如此,人亦是如此。且不说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皮肤雪白;而与之相对的非洲大陆的居民,肤色却如炭黑。也不必说船棉袍吃羊肉的蒙古人与围着草裙吃烤鱼的东南亚居民。更不用说过着面纱的阿拉伯妇女与坦露着大脖子的英国女人。就说东北高壮的汉子与云南娇小的姑娘,难道还不足以证明环境的差异对人的影响?是的,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正是环境造就的。

古人常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是从小父母对我最多的教诲,他们总是要借此告诫我交友要慎重,其实,是怕我周围的环境不好而影响我,毕竟,朋友也代表着你的环境。如果你成天只是和一群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久而久之,你的言行只会越发低俗,不会变高雅,如果你常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渐渐提高了。“经常站在天才的肩膀上聆听他们的声音,久而久之你也会变为一个天才。”我想,这也是“孟母三迁”的原因吧。

曾听说,在一所大学里,有两名水平相当的新生,被分到两个宿舍。其中一个人,他的室友都很刻苦,他们每天上自习,去图书馆,一个比一个会来得晚,在学习上总是暗中较劲。而另一个,则是被分配到的宿舍里,室友都很贪玩,在学习上不求上进,一个个都忙于逃课,恋爱,总在吃穿上攀比。四年之后,可想而知,前者考上了研究生,而后者则靠作弊混了个毕业证,近乎失业。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见一斑。

因此,环境的影响,深远而重大,无数的例子无一不证明,是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

环境改变心境但不改变信念作文【三】

逆境是指困难多,不顺利,甚至很恶劣不幸的境遇。它可能使人忧虑,痛苦不堪,但也能磨炼人的意志、品质,催人奋进。

“逆境造就人才,而顺境却埋没人才。”这句话正说明了这个深刻道理。晋朝的孙康,小时候很爱读书,家境贫穷买不起灯油,于是在冬天的晚上,冒着严寒,借积雪反光来读书;晋朝的车胤,夏天用白绢做的口袋装萤火虫,靠萤火虫的光读书。不幸的人总比幸福的人经得起磨炼,所以,贫苦的人比富有的人更珍惜时间。

困难、挫折对有志者来说是一笔财富,《周易》是周文芦在坐牢时写成的;《春秋》是孔子在仕途上失意后作的;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左丘明失明后著有《国语》;孙膑被削了膝骨愤而作《兵书》;司马迁遭宫刑后写了《史记》。由此可见磨难是最宝贵的财富。贝多芬说:什么都比不上厄运更能磨炼人的德性。失败,对弱者是一种打击,对强者却是一种激励。

世界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出生于奥地利的清贫教师家庭,由于父亲收入微薄,吃不上饭是经常的事。一天晚上,他路过一家酒店,下意识走了进去,期望能碰上熟人借钱买点吃的,等了半天也没有。这时他发现地上有张旧报纸,拾起来一看,有几首新歌,于是突发奇想,谱下了《摇篮曲》,老板出于怜悯和赞赏,端上了土豆烧牛肉。谁能想到这首困境中诞生的《摇篮曲》在舒伯特去世后竟成了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多少人才在逆境中成才,这些名人的例子无一不说明这一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逆境中成长、学习,就有可能成为有用的人。逆境是块磨刀石,它能磨砺出奋发向上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逆境是所学校,人能在这里学到丰富的人生知识。

环境改变心境但不改变信念作文【四】

我并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

山顶的小草虽是卑微弱小的,可是他有了山的衬托,而比山谷的青松、峭壁的翠柏达到一个更接近蓝天的高度。没有了山,它也许只是一株被肆意践踏的小草,人人俯而视之;而有了山,人人仰而望之:可见,山这种环境对草来说是多么重要啊!那人是不是也需要一座山呢?

诸葛孔明早年躬耕山野,若无刘备的“三顾茅庐”,他怎能成为“舌战群儒”的“千古人龙”呢?曹雪芹写下至今仍被人不断赞叹的鸿篇巨作《红楼梦》,与他早年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不然他怎么能够描绘出大观园的奇美瑰丽呢?孟母三迁,而成就了孟子“亚圣”的千古美名。“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也是有了苏家良好的文学环境才能成为婉约派的一任宗师。可见,环境对这些伟人的成就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勤奋的甘露可孕育苍天大树,但也不可忽视大树底下那片沃土。

优越的环境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逆境的作用,因为环境往往具有两面性。罗曼·罗兰说过,生活这把犁,一方面掘开了你的心,一方面又挖出新的源泉。

史铁生在他最富朝气的时候失去了双脚,人生被固定在了那把轮椅上面。面对逆境,他放弃过,可最终他还是战胜了生理上的缺陷,在精神上屹立起一座永不倒的雕塑。在以他的作品《命老断弦》而改变的电影《边走边唱》中,盲人乐师说,被弹断的第1000根琴弦便能带来光明,于是有了“千弦断,天眼开”。他做到了,在他的心中开了一只天眼,看清世间妍媸。

不要为自己的卑微渺小而放弃人生,虽说人是一支芦苇,但绝不是人世间最脆弱的东西。面对顺境,学会把握;面对逆境,学会坚强。即使脆弱,也就做到中空外直,亭亭立于大千世界,出类拔萃。把握环境吧,改变你的人生。

环境改变心境但不改变信念作文【五】

??变自己适应环境说明文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担任现代建设集团CEO时,每次给新职员讲话时都说:“不要首先判断这份工作是不是适合你,而是要改变性格去适应工作。”也就是“让身体去适应床”。他说:“希望遇上一个总是肯定自己、合得来的上司的想法简直是不现实,甚至是愚蠢的”。性格不适应就要改变性格,有能力改变性格的人,才能克服任何阻碍。”

李明博小时候家境贫寒,难以想象的贫困生活以及经常遭遇的歧视的眼光,使他的性格比任何人都内向、害羞,有着强烈的自闭倾向,但从上中学开始,他就尝试着改变自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领导学生运动,投身企业后敢于提出问题,通过不断努力,使自己的性格变得开朗起来。这些经历使李明博坚信,性格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看到最多的就是喜欢抱怨;工作太累,工资太少;同事妒贤嫉能、相互争斗;上司则顽固不化、听不进好的建议;老板太抠,管理混乱。这是很多企业的现状和员工的通病。对此我们尝试着做如下的剖析:首先,是否因为我们的抱怨,企业这种现状就改变了?答案:没有。其次,是否因为我们的抱怨,我们在企业的现状改变了?答案:没有。再次,如果有一天我们变成了上司或做了老板,这种现状是否改变了?答案:没有。(因为现在的上司和老板以前大多做过像我们一样爱抱怨的普通员工。

从上可以得出结论:不管我们如何抱怨,企业现状是难以改变的。

以前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况,在抱怨中工作态度会自然而然地被动起来,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传染和感染别人,碰到问题,就知道怪这怪那,而不是义无反顾、全力以赴地投入,这样怎么可能把工作做好呢?就是你完成了工作,你的功劳也被你的工作态度和抱怨的话所扯平,老板自然也不会赏识你。后来我就反思,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呢?唯一办法就是改变自己。

当环境无法改变的时候,你要想改变自己状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后来我戒掉了“抱怨”,并不断告诉别人也不要抱怨,要感恩老板给你的工作机会;要感恩大家在一起相处的缘分(或长达几年,或短只有几天,好是需要相互给予的);要学会宽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包括自己);要学会理解(每个企业管理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你现在这个企业有这方面的毛病,而那个企业就可能有那方面的毛病);要学会更多的付出(付出越多,得到才能越多);不去斤斤计较或到处人比人。于是我成熟了,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其它一些人,我们工作也越来越顺利,运气也就越来越好了。

回过头来看,改变真好!但改变真的很难,需要很长时间,并历经很多教训,在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才能做到。因为陈旧的观念和思维习惯已经深入到你的骨髓和液,你得像戒毒瘾一样地去改变自我。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失败和挫折中才改变自己的,因为我们把自己逼上绝路了,这正所谓“绝路逢生”。

改变自己难,但并不是不可以,改变自我,就是挑战自我,经过千难万险改变自己后,你一定会有成就感,一定会有喜悦和超脱的感觉。

一个改变自己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当你做到改变自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和很多人。

改变自己后,你一定学会了理解、宽容、珍惜、爱与感恩、勇敢、进取、懂得放弃却不轻言放弃,乐于助人,有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改变之后,收获多多,一片惊喜!

朋友,每个人成在于自己的长处,败在于自己的短处,或者说“习惯决定成败”、“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每个人都有好的性格和不好的性格或习惯,或许只要你能改变一个致命的缺陷,你就会成功,你就会变得更加的完美。

改变自己,多反思!果断点!勇敢点!你一定可以做到。

环境改变心境但不改变信念作文【六】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可悲的是,有部分家长身处在问题的漩涡中却不自知,受困于孩子问题的表象,整日里就孩子的行为问题和孩子拧巴,既不懂得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又不懂得自我救赎、自我学习和成长,结果是问题越来越严重,关系越来越恶劣,最后是自己痛苦,孩子痛苦,家人也痛苦。值得庆幸的是,也有部分家长思想觉悟高、懂得反思,懂得求助,懂得自我成长和改变。

比如今天案例当中的这位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从来没有给过孩子好脸色,孩子的父亲更是简单粗暴,对孩子常常采取高压政策,非打即骂。一位情绪失控的妈妈加上一位简单粗暴的爸爸,无疑是孩子的恶梦。孩子十六岁时出现迷恋网络游戏,离家出走等问题。

一个不被父母欣赏和关爱的孩子,一个心无所属的孩子,有今天的问题呈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庆幸的是这位母亲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辗转找到贾老师当面请教。她信奉“求救于教育专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教育的内行。”决心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也是最令我感动的地方。

在我学习家庭教育以来,所接触和了解到的所谓问题孩子的“回归”和“转变”,无一例外不是通过父母自身的学习和改变来实现的。

错误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成长的契机,犯错是通往正确的必经之路,暂时的迷茫、寻找人生的路径也是人生中的一部分。

当父母看到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的实质和情感需求;接纳孩子的现状;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理解和支持;从生活的点滴之处挖掘孩子的优势并加以赏识和认可;不断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价值感、成就感和存在感;当父母放下内心的焦虑,保持心态平和、时刻保持正念;读书笔记.当父母自身改变,给孩子做好福德示范和正能量的传递;当父母信心满满,把自己活成爱和信念的一道光,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孩子内心的优秀品质就会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展现在父母面前的也都是懂事、美好的一面。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专家教我们如何养育孩子,但并没有教我们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教育理念是普适性的规律,但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专家再了解我们的孩子都不如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孩子。所以,只有我们自己深入地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彻底地改变旧有的心智模式,才能拥有全新的行为模式,也才能给到孩子正确的、正向的、也是更有力的支持和引领。尤其是面对“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来说,只有自己深入、系统地学习,掌握教育的规律,才能号准孩子的脉搏,对症下药。

一了千明,一迷万惑。祝愿我们都能在教子路上结出恒久迷香的果实!

环境改变心境但不改变信念作文【七】

鼓励和赞赏是孩子自信心和力量感的源泉,也是人性中最深刻的需求,特别是来自权威或者重要他人的赞赏。

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提供给孩子身体成长必要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满足孩子精神营养方面的需求,而赞赏就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当我们带着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孩子,看到孩子的长处,在他做对的时候,做好的时候,及时的、发自内心的去赞赏孩子,鼓励孩子,孩子的内心力量感就会增强,自信心也会提升。

但是,赞赏也要有赞赏的技巧和学问,否则,如果你的赞赏比较笼统,概念模糊,或者过于不切实际、夸大其词,这样不仅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会给孩子造成隐性伤害。就像一棵植物,过于干旱会使它枯萎,但是浇水过多又会使它的根系腐烂。

在这一章节,贾容韬老师用了大量的案例,详尽的给我们阐述了如何正确的使用赞赏,赞赏应该遵照哪些原则,赞赏需要注意哪此事项:

沟通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沟通需要讲求技术,沟通更需要讲求艺术。这是我在前面的章节中从贾老师与孩子的互动当中学到的。毫无例外,在这一篇章,同样贾老师还是掌握火候、看准时机对儿子大加赞赏:“儿子,你接触电子游戏比较早,智力比一般孩子开发得早。你把电子游戏、网格游戏都玩得那么棒,足以证明你有过人之处。你的班主任也有同感,他认为你智商比较高,他说你连搞恶作剧都有独到之处,说明你是极聪明的孩子。我觉得你的学习成绩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水平,应该排在一些同学前面才对。老爸坚信,只要你调整下思路、改变一些习惯,稍加努力就会后来者居上。”

在贾老师的这段赞赏中,有很多可以提取的技术点,比如:挖掘优势;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积极期待;传递信念。

还有一件事,也非常值得我们好好效仿,让我们来看看,在帮助孩子提高水平上,贾老师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赞赏这门技术的。“儿子,爸爸看了你的作文,非常高兴。你这几篇作文中心思想不错,字、词、句、标点掌握得还可以,这足以说明你有写作文的基础。”

当我们把缺点作为知觉对象时,优点就成了知觉对象的背景;但当我们把孩子的优点作为知觉对象时,缺点就成了知觉对象的背景;贾老师用积极的光明思维,抓亮点,抓优点,塑造孩子的价值。

“能紧扣主题说明作文有灵魂,从这点看你是有写作天赋的”“正因为你的作文写得短,老师才给你低分。你感到作文没什么可写、言之无物,不是你的错,而是爸爸造成的。一是爸爸从小没有引导你大量阅读,导致你对文字感受能力弱;二是爸爸总忙,没带你到处走走看看,你接触的事物少,当然没什么可写了。”

情通才能理达,而情通的秘诀就是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在前面的章节中,不管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上,还是在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上,贾老师都运用了同样的手法。这样孩子才易于接受父亲的建议。

“像你这样有思想、不婆婆妈妈、说话能直击要害的人,如果能提高阅读量、多参加社会活动、多观察事物并勤于思考,写好作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写出质量上乘的作文也不是不可能的。”

风过不留痕,雁过不留声。贾老师巧妙地语言艺术既肯定了孩子的优良素质,又不着痕迹地将阅读的意义和重要性、积极的兴趣活动和良好的习惯培养,种植在孩子的信念系统中。

生命只有被“看见” ,才能绽放它的华彩。在贾老师的赞赏和鼓励下,孩子从此喜欢上了作文,高考时作文还得了比较高的分。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赞赏,有内容、有感受、有评价,既着重于“就事论事”又着眼于“塑造形成”的积极引导,可谓效果明显,一举多得。

学了就要用,用了才有用。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日习、日练、日悟,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祝福大家都能在教子路上结出恒久迷香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