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小学生作文创作内容(小学现场作文写作大赛题目)

小学生作文创作内容(小学现场作文写作大赛题目)

更新时间:2023-07-25 14:52:52
小学生作文创作内容(小学现场作文写作大赛题目)

小学生作文创作内容【一】

我的家乡是一个座稻谷飘香的小城。许多游客都问我们,我们的家乡到底美在哪里?

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的家乡美在秋天一望无际的田野。秋天到了,只见田边地头,有一个傻憨憨的小孩,可爱的小家伙站在那里吃糖,兜里都鼓囊囊的,一个兜还露出了一个小小的糖皮角,地里一位辛勤的老爷爷正在笑呵呵地收割着自己家的苞米,另一边的田地里,只见一对恩爱的夫妻,两人都穿着粉红色的小汗衫,丈夫掰苞米儿,旁边的妻子给丈夫擦汗,远远望去就像一片金黄的草地上有两朵开的很紧凑的小粉花。

我的家乡美在市里鸟语花香的公园。最显眼的地方,便是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走到的一个倒三角形的花坛了。外侧艳如晚霞的万年红,像跳动燃烧的火炬,里侧,黄菊吐艳,像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最内侧婀娜多姿的喇叭花,沿着笔直纤细的竹竿往上爬,张开大喇叭,仿佛在演奏夏天一场优美的音乐会。

旁边的柳树林里时不时传来鸟儿们优美的歌声,清风微微吹过,柳枝摆来摆去,一边儿跳舞,一边儿秀出它那长而飘飘欲散的头发。小兔子,小青蛙也不敢示弱,小兔子在旁边高兴的跳起了雨伞舞,小青蛙们聚在一起“呱呱,呱呱,呱呱……”有节奏地唱了起来。

我的家乡,春有生机勃勃的嫩芽,夏有活泼可爱的动物,秋有满天飘舞的红色小精灵,冬有漫天飞舞的小天使,谁说稻谷飘香的小城不美丽呢?

小学生作文创作内容【二】

您好!这些年您过得还好吗?今年寒假,我想邀请您到我的家乡来过节。接下来,我来给您介绍一下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徐州,这里最最著名的就是云龙湖和云龙山了。首先我给您介绍的就是云龙湖,云龙湖的湖面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湖底各式各样————有色彩斑斓的石块;有翠绿的水草;还有巨大的乌龟;还有…………当然,这些都不是最吸引我的部分。最主要的就是每当夏季到来时,云龙湖的湖面上都开满了荷花,挤挤挨挨,仿佛一群孩子在水里嬉戏完了之后,抱在一起讨论接下来该玩什么。这些荷花有的含苞欲放,好像小姑娘不忍让别人看见自己的美丽;有的才开了一点儿,好像小姑娘害羞的脸颊;还有的全都盛开了,犹如热情似火的女郎正在翩翩起舞,可真美丽!接下来要介绍的就是云龙山了,云龙山海拔约140米,雄伟壮观,仿佛一个巍峨的巨人笔直地站在这里。

徐州不仅风景美,而且美食也是十分诱人的。每当晚上的时候,我们就会让家长用烙馍卷馓子给我们吃,咬下一口,‘‘咯吱’’的一声,清脆可口,忍不住再咬一口,而家长会吃色香味俱全的地锅鸡,因为这里放了鲜红的辣椒,所以要用烙馍卷着,咬一口,刺激你的味蕾,可真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啊!

怎么样,是不是听完了之后很吸引人啊?如果您想来,我和徐州的怀抱永远为您敞开。

祝您生活愉快!

小学生作文创作内容【三】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连周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小学生作文创作内容【四】

我生在桦甸,住在桦甸,桦甸市是我的家乡,桦甸是生我养我地方,我永远爱我的家乡。

虽然桦甸是个小地方,但是我们这里也有美丽的景色,在桦甸有一条环绕着我们家乡的河,这条河就像一条蓝色的丝带环绕着这里,这里有一排排的树木,有那挺拔的杨树,还有那婀娜多姿的柳树,就好像给这条漂亮的丝带上嵌着几颗绿宝石,这条河就是“辉发河”。在它的身边,有一条长龙围绕在它的身旁,这条长龙的名字就是我们城市最美的风景——青水绿堤。无论是什么季节,这里都非常的美丽。

春天,这里的小草、小花都探出头来,鸟儿在枝头上歌唱,温暖的春风吹到脸上,感觉舒服极了。

夏天,这里一片生气勃勃,小狗、小猫陪着主人们散步,一阵乱鸣,青水绿堤这时可以说人山人海,游人们在这里散步、娱乐,随着那音乐喷泉舞动着,好一个充满生机的夏天。

秋天,凉凉的秋风吹在身上,感到特别的凉爽,掉下来的书也可以去拿回家做书签,做标本,可以做很多的有趣的事情,我喜欢秋天的清水绿堤。

冬天,这里一片银装素裹,辉发河结冰了,我们就可以到辉发河上滑冰、滑冰爬犁、抽陀螺,打雪仗、堆雪人,特别有意思,每次都让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我的家乡很美丽,我永远爱我的家乡,爱它的温暖,爱它的景色

小学生作文创作内容【五】

既然小说都存在着读者,那么小说就一定存在着读者看小说时的感受。试问:如果读者读某部小说的或人物或情节或环境甚至细节时的感受是——这是虚构的,不是真实的。那么,读者还会继续读下去么?我想,没有读者愿意去读一部自己感觉不真实的小说。没有人愿意去读某部小说,就意味着这部小说没有读者,而没有读者的小说是绝对不能称之为小说的。

也就是说,一部成功的小说,一定是能让读者读出“真实”的小说,纵然这种“真实”明明是“虚构”的。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情节是何等离奇,妖魔鬼怪各逞凶顽,飞禽走兽尽显神通,讲的是神怪,但是我们并不感到荒诞,相反受到感染得到启迪进而百读不厌。这些作品千百年来久传不衰,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它们都让读者读出了真实。

怎样才能让读者从小说中读出真实,这是作者写小说时应该注重并落实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要让读者读出真实,作者必须写出真实,这就好比你手中必须有馒头,才能给乞丐馒头吃。否则你把一双空手伸给乞丐,对他说:给!馒头!那你一定是在骗人。乞丐不会接受你的“空手馒头”,读者更会拒绝你的失真文字。

怎样才能写出真实?窃以为作者必须本着一颗真心去写作。所谓真心,其实就是对小说中每个人物每个情节每个环境都倾注都寄予真情实感。美国作家利昂·塞米利安说:“在一个真正作家的气质中,总有一种近于痴狂的激情”,而这种“近于痴狂的激情”无疑是“真心”“真情实感”最好的诠释与体现。早先曾听许多人说写小说的都是疯子,起初很是反感,认为是对自己的污蔑与诽谤。但后来却无数次地在深夜为笔下的人物为笔下的情节大哭特哭,伤心欲绝感动欲绝悲愤欲绝,到那时我才终于知道自己的真心已经融入笔下的人物,痛着他们的痛、乐着他们的乐,甚至为他们神思恍惚、物我两忘。说到底,不也是进入了一种痴狂的境界,难以自拔么?当然,也正因为小说的字里行间倾注了我全部的真心真情、浸透了我太多的心泪水,读者在读的过程中才会觉得真实感人,才会热泪奔涌秉烛夜读。

从小说创作而言,作者的确需要有一种“近于痴狂的激情”,但这种激情又必须有所节制,切忌让那种“痴狂的激情”完全左右了作者的头脑,那就近乎危险了。正如美国作家利昂·塞米利安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不受节制的激情只是激情而已,而有所节制的激情则是天才。”所以作者写小说时千万不要“走火入魔”,否则写完主人公跳楼自己就会爬到楼顶,那么痴情的读者读小说时也会“走火入魔”,会因为主人公的跳楼而跳楼。

写出真实,不能等同于照录生活。在日常写作与阅读中,我们也常常有这样的体验:有时,一些记述真实生活的文字,读起来反而味同嚼蜡,有隔膜之感、虚假之感。这就是小说与生活的区别,有些事在生活中毫无疑问是真实的,而一旦被写成文字,冠名于小说,就毫无疑问是虚假的。因为小说是艺术,小说虽然取材于生活,但一定要高于生活。而这个“高于生活”,便是我们耳熟目悉的艺术加工——虚构。

写小说就得虚构,如果不虚构,那就正如作家张天翼先生指出的:“一个作家要是只限于写真人真事,那就是自己束缚自己了。”这是从作者的角度来说,如果从读者的角度去说,当我们读《西游记》《聊斋志异》时,明明知道它们全是虚构的,却在心底依然被其感染感动,或者我们一直不曾有半分怀疑的人和事甚至一直感动着的情景、状态、细节,却突然在某一天因被作者亲口证实是他虚构的而义愤填膺等等,这就是艺术真实的魔力或曰魅力。

对生活进行艺术的加工,这便是小说的创作。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在虚构中倾注真心真情,这便是小说创作之核心。实者虚也,虚者实也,虚虚实实如能恰倒好处,纵然假,也足以以假乱真,无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