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对生命尊严的敬重800字作文(以敬畏生命为话题的800字作文)

对生命尊严的敬重800字作文(以敬畏生命为话题的8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6 15:55:13
对生命尊严的敬重800字作文(以敬畏生命为话题的800字作文)

对生命尊严的敬重800字作文【一】

我便以文章中谈到的父母对孩子生命的态度为例。

妞妞的父母选择放弃手术,而子尤的母亲坚持手术,最后的结果是妞妞亡,而子尤活了下来。我们如果仅从这个结果来分析,就有可能得到与子尤相同的结论,那就是妞妞的父母不是真的爱妞妞,他们对待女儿的生命采取了一种无比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直接导致了女儿的亡。这是十五岁的'子尤想要说明的逻辑。然而像周国平自己所说的那样,“不该以成败论善恶”,爱与不爱也同样不是根据结果来判断的。

周国平在文中说到的一点我认为非常准确:“同为患癌症,生命的境遇千差万别,不是用癌症就可以划一的。”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就要挖去她的眼珠,这无疑是残酷的,她将在没有光明的世界里度过一生;而那时候的她还不懂得对生命的眷恋,她的父母选择放弃手术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希望她能够没有痛苦的离开人间。甚至从另一个角度说,妞妞的父母并未放弃妞妞的生命,他们请了很多气功师试图为孩子治疗,子尤认为这是一种迷信,这不可否认,但试想那对父母在这种情况下还能绝对冷静甚至冷酷地选择挖眼珠治病?妞妞的父母也不过是想让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活着,哪怕一线不算希望的希望也不想放弃。我们不应该去指责。

我在读过周国平的文章后又查找了子尤发表的原稿。站在子尤的角度思考,他害怕被人抛弃,所以把妞妞当成了另一个自己,这一点可以被理解,但我无法给予认同。事实上,在读子尤的这篇文章时我的第一感受是心寒,这里面当然有我先读了周国平文章的原因,但也不尽然,我只认为对于一对失去孩子的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同情和安慰而绝非嘲讽和批判。我暂且不分析子尤的言论是否岑在偏激,因为我们可以允许一个孩子的评判不公正,但站在人性的角度,我们不需要怀疑也不应该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那是一种来自脉中的难以磨灭的爱,怀疑是对它的不尊重。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孩子,绝大多数已经或将会成为父母,理解父母是我们应该学会的能力,而子尤的观点恰恰与之相悖。子尤潜意识里忽略了父母再作决定时的挣扎痛苦,忽略了父母的一切努力,单单抓住最后的结果,这是一种不公平。

接着我们来谈谈子尤,我没有责备他的意思,事实上,对于一个尚且年轻而且身患症的孩子,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他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偏激和不公正,但对于大人来说则不然。我本来认为虽然他的言论可能对妞妞的父母造成一定伤害,但介于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这些都值得被原谅,如果子尤还活着,或许这者观点早已被他自己改变,那么我的这篇感悟也可以结束了。然而看到周国平文章的最后一节,我感到无比震惊和痛苦:子尤的文章是他身为一个癌症患者的下意识的反击和挣扎,周国平的书所表现的是一个父亲失去女儿的极大痛苦与忏悔,而在某体眼中这些全部只是一个热点话题。我们一直在谈论生命对生命的态度,而实际上这些炒作的媒体才是真正对生命不尊重。周国平说:“媒体需要制造事件和话题,我不想予以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让女儿的生命完全成为谈资,这是值得庆幸的,然而已经造成的伤害却永远无法弥补。

在此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说子尤的做法可以理解为年幼无知和病痛中的心理脆弱,那么那人们的所作所为又是什么呢?子尤在自己的文中说:“我想告诉读者‘争取生命’这个词的意思。”是的,这是子尤想要表达的,哪怕说法并不公正,至少出发点没有极大恶意。然而大人们把他的文章发表出来引发无数人对周国平的谩骂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替子尤表达,那么也可以理解,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番炒作的目的竟是为了子尤的新书《谁的青春有我狂》作铺垫。我相信这不是子尤自己的意愿,“子尤只是写了文章,‘事件’是大人们的杰作”。如周国平自己所说,那些出版商“根本没有观点也不在乎观点”,这本厚透出的实际上是对生命的不尊敬,这甚至根本不能称之为对生命的态度,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牛牛当成一个生命来看待,只是一个新闻话题而已。

我在网上查了关于子尤的简介,其中有一句:“发表于《南方周末》上的长文《让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痛斥周国平虚伪的‘父爱’,文笔的犀利和见解的独特更是世人对这个患病少年刮目相看。”原来妞妞的生命到最后只成了让世人对子尤刮目相看的引子。如果子尤知道这件事,他也一定会感到愤怒和悲哀,因为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他所表达的只是对妞妞的同情和对周国平的愤满,即使不够公正,把它变成新闻也是一种层次的降低。

说到这里,我可能要偏离题目一些了。如周国平所说:“子尤的故事本来可以很纯粹,可惜遭到了某体时代的扭曲。”我完全同意这一观点。每个孩子倒是单纯的,改变他们的是时代,是社会,是包围在他们身边的大人。我曾想过,如果在子尤写过这篇文章后,他身边的大人,那些出版人和策划人,包括子尤的母亲,如果他们教育子尤如何包容不同的生命对生命的态度,而非用他的文章进行炒作,子尤的想法是否会变得不一样。大人们不明白这些道理吗?他们当然明白,十二岁的嘟儿都知道“上帝是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中学会如何想问题,如何做事情,如何宽容别人”。

子尤最终还是离开了,于十六岁的年纪,所以很多事情都不再有“如果”。然而我还是想推测,如果子尤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下去会变成什么样?如果始终没有人愿意纠正他的错误,他会变成怎样的人?我无法给出结论,对于一个已经去的人进行责备也是不尊重的。我只想对那些故意炒作的人说,其实最不懂得如何对待生命的人不是子尤更不是周国平而是他们,生命本身应是纯粹的,不该沦为工具。他们没有将生命看作生命,更没有资格妄谈生命对生命的态度。

回到最初的话题,生命对生命的态度应该如何?再伟大的哲人也无法给出一个绝对标准的态度。我只希望所有人相信,生命对生命的态度在最初都是善意的,只是因为不同的方式才造成了不同的结果,对此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在热爱生命和执著生命的同时,也能够博大地宽容其他对生命的看法和”,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从容和平静”。

对生命尊严的敬重800字作文【二】

任何动物,当然也包括人类本身,都具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那就是报复。当一种恣意的征服,达到被征服者难以忍受的程度的时候,被征服者当然会进行强烈的反抗或者报复。于人,于动物来说,这是一种无法更改的规律。

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家乡的田野里生存着一种鼠类,这种鼠可能就是现在所说的鼹鼠。当时,这种鼹鼠对农作物的危害已达到可使庄稼颗粒无收的程度。在人们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由村里的一个灭鼠高手为头领的灭鼠队应运而生,一场人鼠大战便拉开了序幕。别的人抓到鼹鼠便当即处决,而这个头领却把抓住的鼹鼠一只只用绳子绑起来,倒挂在他家的屋檐下。早出晚归的时候他便挨个儿对倒挂着的鼹鼠进行一番残酷的折磨,直到一只只鼹鼠在他恣意的折磨中去。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发现这个灭鼠高手不见了,当人们推开他家虚掩的房门时,眼前的惨状令在场的人无不耸容:灭鼠高手一家老小六口人的骨头,横七竖八的散落在屋里的各个角落,堂屋的供桌上端坐着一只浑身雪白的鼹鼠。此时,人们才明白他的残忍引来了鼹鼠群的报复,一家六口人成了鼹鼠殉葬品。据说供桌上坐着的那只浑身雪白的鼹鼠是鼹鼠王。

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可信程度并不是很高,但就此传说引发的深思却时时激荡着我的胸怀。是的,于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来说,生命应该是平等的。不管是重达几十吨的'鲸鱼,亦或是池塘中漂浮的浮游生物,也不管是雄踞森林的虎豹,还是草地上漫步的羔羊,他们拥有生命的权利应该是平等的。任何一种对生命恣意的虐待,终将引来无穷的报复。生命之间弱肉强食的戮,这是一种极为正常的规律,如果这种戮演化成对生命的恣意摧残和一种强势的征服时,引发的不仅仅是就是报复这么简单的事情了。

藉此,任何人决不可逾越生命的可性及不可辱性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谁违反了这个规律,谁就要为他的行为买单。

对生命尊严的敬重800字作文【三】

在我家的窗台旁便有一棵大树,树上就粘着几只蝉。每当太阳刚升起时,这几只蝉就好似定时的闹钟,“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把仍在睡梦中的我给吵醒了,让我不得不仇恨这些小东西。

一天中午,我顶着烈日来到那棵树下,准备进行“复仇”计划。我看见一只蝉趴在树干上正在吮吸着树汁,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飞快地抓住了它,然后把它扔进了准备好了的瓶子里。

总算是安静了许多,可是没过两天,那“知了”声又传进了我的耳朵里,看来捉蝉只是治标不治本啊!我打开电脑,开始在网上查有关蝉的资料。每年七月,雌蝉将卵排入地里,蝉卵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孵出来,即使孵化出的蝉在地下也需要经过五次蜕变……看到这里,我心中有说不出的感觉,但是,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大吃一惊,蝉在地下竟要等待十多年,最长等十七年,才会出土飞上树,可是每当秋风一吹,蝉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回归黄土了。

蝉等待那么长的时间,只为活一个夏天,这让我顿时对蝉产生了一丝敬意,当下决定放弃捕蝉计划。

蝉的'一生漫长而又短暂,它们在夏日的每一天都拼命地叫着,或许它们也成了夏天的一种象征,因夏的到来而生,又因夏的离去而。可它们活着的每一天都在尽情地歌颂生命。

突然,我的耳边又响起了“知了,知了”的叫声,简直就是一曲生命的欢乐颂,动听极了……

对生命尊严的敬重800字作文【四】

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将生命提升到有尊严的存在状态。什么样的状态就是有尊严的存在状态呢?首先就是投入与专注。我发现所有有大作为的人都会具有这个品质。我很鄙薄做事情懒懒散散、三心二意、心不在焉的人。

我们对中小学生课堂纪律要求很高,到了成人世界里,会场纪律或公共秩序却很不理想。其实,这二者之间是有关系的。正因为在中小学生那里缺乏宽容与信任,主要依赖于外部强制的纪律,他们没有发展出自律、自制的品质,等到外部强制纪律被解除了,那种没有受到文明熏染的自发状态就会表现出来。

即使在人民大会堂开很重要的会议,我们也经常可以从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镜头:有很重要的人物在作很重要的报告,一些也很重要的大人物却在漫不经心地翻阅着报告的文本,并没有专心致志地听别人作报告。

投入与专注,源于内在的兴趣,也源于自律和对他人的尊重。由于我们基础教育中许多课堂教学缺乏内在的吸引力(这既有教育内容本身的原因,也有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原因,还有教师本身文化底蕴不足的原因),没有让学生深深地沉醉于其中,因而没有能够发展出作为一个个性健全的人应具有的高度投入与专注的品质。不少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注意力难以集中,意志涣散、松松垮垮、浑浑噩噩,像总也拧不紧的螺丝。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生命状态,在这样的人身上是难以体现出敬业精神和有尊严的生命存在的状态的。

我非常欣赏在公开场合,特别是在应该表现庄严、庄重的场合,人们那种既投入、专注,又很舒展、放松的状态,而不喜欢那种既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又十分拘谨、猥琐的样子。

我们的社会中有一种不健康的现象,那就是对“卑微者”要求严格,而对“高贵者”要求却非常宽松。这其实是人生中恶的表现,是一种欺软怕硬的流氓作风。

在自由社会中,倘若高官有道德上的瑕疵,诸如不诚实等等,媒体和一些中立机构会穷追猛打,直至该公开道歉的必须公开道歉,该辞职的必须辞职。前者如贵为总统的克林顿,后者如位高权重的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兹。对于位高权重的社会公众人物有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体现的'是一种公平与正义。

不管一个人有着怎样的身份、地位,他都只是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并不完美的人。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就是有尊严的生命存在的状态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平等,也意味着尊重所有的人,特别是普通人。常言道:“大模大样,小家气象”。《朱子治家格言》有句话说得很好:“见富贵者生谄荣最可耻,与贫贱者作骄态贱莫甚”。可生活中有人就爱摆架子,特别是那些级别并不很高的官员和没有真才实学的教授。原因恐怕就在于他们只有借助于架子才能站立起来。当然,仰人鼻息、自轻自贱、过分的自我贬抑和谦卑都不可取。

人在认真的时候往往最美。我希望老师们对待学生有慈悲之心,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稚嫩的心灵,而我面对老师们作报告时要求很严格,那是因为我们都是成年人,更重要的是希望我们都有良好的生命状态和自尊自重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