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曾国藩作文100字(曾国藩作文12篇)

曾国藩作文100字(曾国藩作文12篇)

更新时间:2023-08-11 11:42:43
曾国藩作文100字(曾国藩作文12篇)

曾国藩作文100字【一】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以及诸弟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了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国藩作文100字【二】

因为最近对家庭教育很痴迷,所以见人就聊家庭教育。在一次上班路上,有幸与一位艺术学院老师同坐班车,聊起这个话题。他喜欢民国的人和事,喜欢中国古代那些关于家风的思想。一席话,让我感触很多,所以,班车开到学校以后,我立马去图书馆借了这本《曾国藩家书》,并把它列入我的读书清单中。

这本书一开始并不是我喜欢看的书,读起来比较生涩,没有白话文那么轻松,但是,静下来慢慢读,又觉得这些文字挺有味道,就像我们恩施人吃辣椒一样,一开始吃觉得辣,越吃越辣,越辣越想吃。

恩施人到江苏,吃什么都食之无味。我生在白话文的时代,所以不会对白话文食之无味,但也希望自己能读些古文,静下来,嚼一嚼,有味。

曾国藩在家书里写了很多叮嘱弟弟的话,受益之处太多,以后慢慢体会,慢慢梳理。对我目前感触最大的三点:

第一,“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我总想做很多事情,最后却是一事无成的感觉。放弃也是一种收获,专而后才会精。道理都明白,却很难做到。只能一点一点去改变。

20xx年我需要养成的几个习惯:1—3月,养成每周看一本书,写一篇300字以上读后感的习惯。4—6月,养成每天早上5点起床的习惯。7—9月,10—12月,待定(如果读者朋友有什么好的习惯,欢迎留言分享,我会认真考虑。)。

第二,“凡军行太速,气太锐,其中必有不整不齐之处,唯有一静字可以胜之。不出队,不喊呐,枪炮不能命中者不许乱放一声,稳住一二日,则大局已定。”

战火连天的'时刻,静下来,就能定大局。这是何等的挑战?但是曾国藩做到了。这就是与众不同,这就是内心有力量!

再回想自己的经历,还有什么痛苦能比战场上的厮更猛烈?还有什么压力能比手握千军万马的性命、守住疆土更有压力?

这样一想,觉得自己的生活只有美好和不够努力了。想成为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必须还要具备沉稳,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第三,“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个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我常年不在老家,从小到大,我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主,事情做好了,给父母报喜,事情搞砸了,自己默默鼓气。我一直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人。

有一次和老公聊天,我很认可自己的这种做法,我问他怎么看?他说:“我觉得你很有主见,也很坚强。但如果以后我有个女儿,我还是希望她什么事都告诉我。”这句话,让我顿时泪流满面。

当我看到曾国藩家书中的那句“以烦琐为贵”,顿时感触很多,他希望了解更多家里的事情,不嫌繁琐。

也许每个父母都希望了解更多自己孩子的真实情况,父母并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担心,不告知,才是最大的担心。

所以,我决定以后要加强与家人的沟通能力,让他们知道我也有不开心的时候,让他们看到我的喜怒哀乐,看到我的成长。

这本书,对于现代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只能慢慢读,但是特别值得细细品味。

曾国藩作文100字【三】

曾国藩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没有抱怨,他选择的是这样改变自己改变困境。在攻打太平天国的时候,他和胞弟其上阵,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有的将士气馁了,不知道这样攻破太平天国的城池,抱怨声在湘军中蔓延。曾国荃也忧郁成疾,此时的曾国藩多次给曾国荃写信鼓励他,他写道“功名之际,终之始难,消长之机,盈之必缺”,使得曾国荃振奋精神上下同心攻克了南京城。

有困难时候,是一件好事情,它正是锻炼我们的意志、品质的时候,不要抱怨,勇敢的面对,用积极的思想去面对,用积极的行动去解决,才是正道。

曾国藩作文100字【四】

利用十余天的时间读完了《曾国藩家训》,对曾国藩的成长过程与为官的经历有了浅显的了解,更对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之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原以为《曾国藩家训》是对其子嗣的教诲篇章,细读书卷才知,作者黄西华利用曾国藩的毕生经历解释着“曾国藩家训”的内涵。这不仅让我了解了曾国藩家训的内容,更让我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看到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之学。

原来曾国藩并不如我想象中的聪明,他原来是个典型的“笨小孩”,记忆力也不是很好,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有了后来的地位。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着普通人身上的优缺点,曾经也是个睚眦必报之人,但遇到良师后,坚持写日记并反省自己的行为,才有了后来出众的曾国藩。毛泽东同志很佩服曾国藩,这让我想到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不是就源于此呀?

他的毅力是惊人的,是常人所不具备的,一是坚持写日记,一日不落;二是戒烟成功,虽然戒了很多次,但最后还是凭借自己惊人的毅力戒烟成功;三是每天读书,没有一日不读书,即使晚年视力几乎丧失也没有间断。

读到为学篇之教子读书成大器,也是本书最后的章节,提到: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这也是我要学习之处。

曾国藩作文100字【五】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曾国藩六岁读书,二十八岁中进士。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其生前毁誉参半,既有“中兴第一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天津教案”中人割地,是遗臭万年的汉奸。

著名革命家章太炎对曾国藩的评价最为客观,称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对他这位赫赫有名的同乡评价甚高,他在1917年致友人的信中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把曾国藩奉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亲自从《曾国藩家书》中摘录出许多语录。

《曾国藩家书》反映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材料。本月上旬,我和妻子在沈阳北方图书城购得一本《曾国藩家书》,利用早晚闲暇时将此书通读了一遍,虽领略不深,却也摘录了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字,作为自勉。

1、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2、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3、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

4、勿夜郎自大:第一要除骄傲气习,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5、谨记进德修业: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

6、吾人为学,最要虚心。自满自足,不能有所成。

7、做事当不苟不懈

8、凡遇牢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9、做人须要有恒心,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10、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

11、做人要自立自强。

12、时刻悔悟大有进益

13、学问之道无穷,读书宜立志有恒。

14、家和万事兴。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帮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15、家中大小诸事,皆大人躬亲之,未免过于劳苦。勤俭本持家之道,而人所处之地各不同,大人之身,上奉高堂,下荫儿孙,外为族党乡里所模范,千金之躯,诚宜珍重!

16、亲近良友愈久,获益愈多。

曾国藩作文100字【六】

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

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

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

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

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

我对曾国藩做了这样的归纳:曾国藩,富家子弟,靠读书而升官,凭沙场征战而权重。既要秣马厉兵,叱咤风云,又要哼哼哈哈,唯唯诺诺;既要建功立业,又不功高震主;既要兼济天下,又要独善其身。虽然他仕途起伏坎坷,却终能善始善终,这在腐败险恶的封建官场实在不易。

虽然今天的官场同过去的官场不可同日而语,但既然都是官场,总有可借鉴之处。虽然今天的干部同曾国藩不可同日而语,但为官之道,有没有相通之处呢?

一部《曾国藩全集》,不用写得很精彩,不用写得很漂亮,只要写得扎实,曾国藩其人本身就能够让人读得长吁短叹,掩卷不已了。

曾国藩作文100字【七】

《曾国藩传》,今天我有幸读到这本书,受益匪浅。是什么让中国近代两位历史大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相继把他当做自己的精神偶像与导师?是他天资聪颖?不是。曾国藩资质平庸,每次考试都不能如愿,是他名门之后另有能人?也不是。在曾国藩之前的曾氏家族中,甚至没有出过一个秀才。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就立功而言,他从一介书生起家。创立湘军,统率群雄,力挽狂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延续清王朝的生命六十余年;就立德而言,时时以圣贤标准要求自己,道德修养基本接近纯粹;就立言这方面来讲,近代中国之大儒非他莫属,对理学研究身体力行,造诣很深!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民族自强是支撑曾国藩在艰难困苦忠奋力拼搏的精神动力。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认知传统使他从前人、从他人、从自身,学到智慧总结经验,应对复杂的时事和风云动荡的朝堂,至诚待人,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英雄为我所用,终成大业。

在湘军的建立过程中,把训和练完美集合,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思想动员与宣传,树立了湘军不怕牺牲、勇于向前、忠君为民的思想,把一只团练队伍也就是今时今日所说的民兵组织,发展成为后来保家卫国抵抗太平天国运动的中流砥柱。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后清时期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都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尤其是左宗棠的以德报怨更是让后辈敬仰。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其弟曾国荃谎报战绩称洪秀全之子,被焚烧致,曾国藩深信不疑奏报朝廷,朝廷通令嘉奖。然而后来左宗棠发现洪秀全之子踪迹未通过曾国藩而直接上报朝廷,朝野震怒。其时,左宗棠也不想活在其师曾国藩的光环下,因而有此一出,自此师徒不睦。然后来左宗棠出师西北,粮草军饷均需曾国藩筹集相助,左宗棠担心曾国藩会为了以前的事情而报复,然而并非如他所料,曾国藩摒弃前嫌,用心办公,以德报怨,左宗棠终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承认自己确实不如其师。

说了这么多,曾国藩确实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至诚待人,在维护民族大义的道路上坚持不懈,奋力拼搏。曾国藩在那个年代是为了民族大义,而现在的我们又该为了什么而去拼搏,大概不用我多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