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哈萨克民风民俗作文(哈萨克族风俗作文古尔邦节)

哈萨克民风民俗作文(哈萨克族风俗作文古尔邦节)

更新时间:2024-05-19 04:03:55
哈萨克民风民俗作文(哈萨克族风俗作文古尔邦节)

哈萨克民风民俗作文【一】

昨天CCTV6看的一部电影,《鲜花》,可以说被电着了,如果不是几次盯着演员的嘴形看,发现确实讲的是和字幕一样的中文,我真愿意相信它是一部哈萨克斯坦国人借新疆的景拍的电影。过后到豆瓣查,不仅是演员,连导演也是哈萨克族的,难怪能拍得那么地道。

中国一直号称有56个民族,但有几个少数民族电影人,我是说真正的还流淌着自己民族液的电影人。

电影中的女主人公鲜花,幼年时失语,受小同伴们嘲笑,慈爱的.老父亲却相信她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女阿肯,在父亲去世送葬的那天,5岁的鲜花突然开口唱出了父亲一直弹唱的歌。长大后的鲜花如父亲所愿成为一个优秀的女阿肯,经历了美好却注定要放弃的初恋,与一个平凡的乡村医生结婚,婚后感情融洽,丈夫却遭遇意外而身亡,鲜花再次失语,在得知自己已经怀有新生命后,又重新恢复了生存的勇气。

看了约十分钟后,终于忍不住向W和Z发了短信,推荐她们去CCTV6领略一下新疆的美丽风光,这两个是去年起就开始念叨着让我组织去天山草原的同事。巧的是,W其实在我发短信前就已经被新疆的北国风光吸引,象我一样早就将遥控器定位在CCTV6了。电影结束,W短信说“一起去新疆吧”,我说“好呀”,W又感叹说,“其实先结婚后恋爱也挺好”,我说“是啊,婚姻,其实只要男人本分能干,知道疼女人就行”。

看来,《鲜花》打动我俩的,不只是新疆的绝美风光了。

可惜,怎么从没听说电影院排过这部片子,很愿意再到大屏幕上去回味一次这部电影。

哈萨克民风民俗作文【二】

一大早,我就穿上燕尾服,来到了比赛现场。我一去,全场都轰动了,因为只有我一个人穿了燕尾服,他们都在夸我帅,甚至有些小朋友还在质问爸妈为什么不给自己准备。我感激地看了看妈妈,她对我的事总是那么尽心。开始抽签了,我运气不佳,抽到了84号,要等很久呢!

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一个地去比赛,我真是无聊透顶,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来练习一下吧!一不做,而不休,说干就干!我拿起萨克斯一吹,咦?这高音怎么吹不上去呢?看我再吹一遍,扎稳马步,气运丹田……咋还是吹不上去呢?一定是哨片出了问题。临时换一片肯定不行,只能球老天保佑了!

紧张的时刻总是过得超快,一眨眼,就轮到我了!管它呢?闭上眼吹,豁出去了!

……

“停!”

唉,这么快就喊停,一定是被刷了!我睁开眼,发现评委笑眯眯地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写着:恭喜84号小选手成功入围。

哈哈哈,我终于成功了!

哈萨克民风民俗作文【三】

哈萨克民风民俗作文【四】

哈萨克电影《鲜花》是第一个讲述哈萨克民族女阿肯的故事:

阿肯:是哈萨克群众对民间歌手的称谓。阿肯知识丰富感情充沛 文思敏捷 即兴弹唱 出口成章。他们除了能弹会唱,还会背诵许多民间传说、、故事,并能创作。可以说既是民间文学的继承者和整理者又是艺术表演家。

冬布拉:草原上的阿肯无论骑马漫游到什么地方,他们都身不离“冬布拉”。冬布拉是哈萨克族最普及最流行的乐器。它有两根弦 左手按弦 右手弹拨。这种乐器十分轻巧 音质优美 哈萨克牧民都会制作。

电影讲述女阿肯鲜花的成长故事 爱情亲情故事简单直白 音乐服饰 帐篷里的色彩 风趣的哈萨克谚语直接是哈萨克语言的表述所有形式都那么哈萨克风情 就获奖了国外的据说2010年夏天 上映的时候 把住在北京所有所有的哈民聚集一起免费给观摩了 看看看看少数民族的力量!

哈萨克民风民俗作文【五】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每年六月初四开始。“那达慕”有着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2017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

射箭是那达慕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射箭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大会一般举办7至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哈萨克民风民俗作文【六】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哈萨克民风民俗作文【七】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习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猪,特别是在农村里,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习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习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