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考试时可以写什么作文(写考试后拿到成绩的作文)

考试时可以写什么作文(写考试后拿到成绩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12 21:37:23
考试时可以写什么作文(写考试后拿到成绩的作文)

考试时可以写什么作文【一】

人应该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竭尽全力地努力。三十三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开始凋谢的年龄了,而对于村上来说,却才是绽放的开始。因为在那一年,他找到了人生里的大事——写作。我时常在想,在我们现在这个追求快速、追求成功的年代,30多岁还每有立业,那是人生最尴尬的事情,“当你年龄约大,越没有人能原谅你的贫穷”这句话绑架了当代的年轻人,也让我们失去了在任何时候重新再来的勇气,即使隐约觉得自己错了,或是感受到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不是最想做的,我们也不敢在一个新的蛮荒的地方垦荒。村上做到了,并且一旦有所决定,就竭尽全力去做。

虽然这本书里谈到了村上人生里的两件大事——跑步和写作,但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件事——写作。当观看足球比赛结束后,村上大脑里浮现一个想法“也许,我也可以写小说”那一刻起,村上的所有生活都围绕写作展开。他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天才型的作家,自己的灵感深深地埋藏在离地表非常遥远的地方,需要自己努力开凿,当立志自己的职业为小说家的时候,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他开始锻炼自己的身体,通过跑步。于是,从此,他的奔跑的姿势出现在每一个清晨,他的健硕的身姿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跑道上,他的坚强的意志体现在一个又一个马拉松长跑上。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生活和工作,再对照村上的坚持和努力,我释然了。没有别人那么多的付出,怎么能够奢望有比别人更多的成就。世界终究是公平的,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从长期来看,始终处于天平的两端。

生后和工作中,需要努力,但很多时候,光有努力还不够,需要竭尽全力去努力。是呀,不管是从事哪一个行业,写作也好,广告也好,教育培训也好,建筑设计也好,法律工作也好,每一个行业的人都非常多,在那么多的人中,自己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在那么多的作品中,自己的作品怎样才能光彩夺目,我想答案其实在最质朴的一句话里:看你付出多少。

前不久,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全国半决赛演讲大赛,在半决赛中,最终未能成功晋级。虽然在比赛前,也认真写稿子,也有模有样邀请导师给自己修改稿子,也为了更加熟悉稿子背了不下无数次。但结果依然不理想?为什么?当我坐在台下听冠军讲述自己的为了这次讲演比赛所作的准备时,我就知道自己必输无疑。自己有像她那样为了写出能够打动人心的,去观看500多个视频,了解其中的规律吗?——没有。自己能够像她那样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在大庭广众之下当中演讲吗?——没有。自己能够像她那样为了让自己的立意更加贴近生后,对经历的每一件事情都去作深刻反思吗?——没有。

因为没有那样用心和努力,所以自然达不到那样的成就。

如果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情,就请用尽全力去努力,力气用完了,第二天还会再有。机会错过了,就永远不会再有相同的机会了。

考试时可以写什么作文【二】

再一次拾起这本书已经是5年以后的事情了。今天暑假放假回家,趁着收拾屋子,整理自己的书籍,从抽屉里拿出的10来本书籍中,我第一眼就又看到了村上春树的这本书,这本关于跑步的书。

毕业5年来,我给自己定过无数的目标,其中包括每天锻炼身体,坚持跑步。可坚持不了两天,总是无疾而终。对我而言,跑步是一件,跑之前能让自己热沸腾,跑的时候让自己想要马上放弃,跑完以后觉得终于不用再跑的事情。对我而言,跑步是一件想起来非常壮美,但做起来让非常难受的事情,所以,在无数次重新开始之后,我又选择无数次放弃。

我隐隐约约记得在这本随笔散文集里,村上春树一跑,就是三十多年,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每天早晨6点到7点钟的时间,他的身影总是奔跑的姿态,怎么做到的?

于是,我再次翻开了这本书。

这次看书,我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当然,这些感受对于别人而言可能是老生常谈,可能是司空见惯,可能是耳熟能详,但对于我自己来说,却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庆幸,在兜兜转转5年之后,在经历生活的潮起潮落之后,让我真真切切地明白了。

考试时可以写什么作文【三】

不论在夏威夷州考爱岛,盛夏雅典的马拉松赛道上,还是北海道的跑道上,村上坦言他不计较比赛的输赢,无论何事,赢了别人也罢输了别人也罢,都不太计较。

村上倒是更加关心是否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包括对于写作,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这些也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但是重要的是,他要达到自己的标准,超越昨天的自己。

他写道:“如果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他有自己的标准和原则,正是这些标准,促使他在跑马拉松身体不支的情况下,可以坚持跑到终点。

不能违背自己定下的原则“不管奔跑速度降低了多少,我都不能走,我都要跑完全程”。

他时刻想的是怎样超越自己,而不是打败别人。

考试时可以写什么作文【四】

如是的例子还很多,无不有力证明着世间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里也有“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说,同样也是在证明这一命题的正确性。

然而有些人会认为我讲的这些太宏观,太物理了,或者说话题太大了等等。还有人会这样认为:自然界的确充满变化,而人的命运却无法改变,一个人无法改造社会。的确,精神层面的事物不是说变就变的,但还是能够改变的。

欧洲乐坛有这么一段经典文字:“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是由于偶然的出生;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公爵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当逢迎侵略者的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强迫贝多芬演奏时,贝多芬如是回击了他。贝多芬出身贫寒,在父亲的棍棒下刻苦学艺,不断求索。少年的压抑,青年的迷惘,成年的颠沛流离都未能阻止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世人的冷眼中,他的《快乐颂》抒发了对生命的热爱,对和平的向往。双耳失聪后,他的《命运交响曲》中有力的.搏击诠释了他的抗争;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贝多芬。怎能说人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其实人的命运掌握在每一个人自己的手中。

接下来有段话是一位安葬于西敏寺的英国国教主教的墓志铭:“我少年时,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当时曾梦想改变整个世界,但我年事渐长,阅历增多,我发觉自己无力改变世界,于是我缩小范围,决定先改变我的国家。但这个目标太大了……步入中年,我将试图改变的对象锁定在我的家人身上……垂垂老矣,我顿悟如果我先改变自己,以身作则影响我的家人,也许下一步就能改善我的国家,再后来我甚至可能改造整个世界,谁知道呢?”主教的顿悟与《大学》中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着惊人的相似,孔夫子就是沿着这样的轨迹传播着自己的思想……,如今“仁”与“和”深入人心,孔子学院全球开办,谁又能说一个人无法改变世界呢?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康德……没有这些人的斗争,世界也许还是中世纪。

从生物的基因到现代的文明;从微小的原子核到广阔的星际空间;从个人的命运到社会的发展;由小到大,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不是吗?

考试时可以写什么作文【五】

走在那条再熟悉不过、却又三年未踏入的小路上,心中便升腾起一股特殊的情感,似是甜蜜,又像是苦涩。

三年了,自从三年前奶奶病故我就再也没有来过这里,没有来过这个记载我太多太多回忆的地方。我甚至开始后悔自己答应母亲回来看看。

走在小路上,泥土湿润的清香让人放松,我想起了儿时的小屋:院里有一株桃树,小时候的我在树下玩耍、写字、读书;屋不大,却处处洋溢着奶奶带来的温馨……我想,这么久了,桃树早该枯了吧。

推开大门,眼前的景象却让我惊呆:老屋还是老屋,桃树也还是桃树,桃花也还开放,蜜蜂依旧勤劳,蝴蝶仍在飞舞……脑中突然涌现出这样一段场景:

秋天,小女孩望着凋零的桃树伤感地问:“奶奶,桃树会不会活过来?”老人慈眉善目,笑眯眯地回应:“当然咯,因为它有希望。人活着,要有希望,就像这桃树一样,有了希望,生存发展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小女孩捧着下巴,似懂非懂。她的年纪还不足以理解这番话。看着孙女儿紧皱眉头,老人脸上的笑意更浓:“就是呢,你要乐观才能开开心心的长大。”小女孩“嗯”了一声,“奶奶,我会的!”随即绽放出一个甜甜的笑容,老人也暖暖地笑了起来。

如今,画面中的女孩已经长大,而当初的老人却在三年前去了另一个世界。我呆呆地看着眼前这颗和记忆中完全吻合的桃树,它还是一样地健康粗壮,满满地开了一树的花。

隐隐地,我似乎再次听到了奶奶慈祥的声音:“人活着,要有希望,就像这桃树一样……”

视线早已模糊。满脑子都是奶奶的面容,奶奶的话语。

风暖洋洋地拂过桃树,也拂过我。桃花忽然活跃起来,随风摇摆,展现着生命的活力。

良久,如释重负一般,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奶奶从未离开过。嗅了嗅空气中泥土、桃花的清香,还存在着当年的味道。奶奶,桃树是您的信使,对吗?您是希望它提醒我要坚强、乐观,才一直佑护着这颗桃树的,是吗?我很想念您,我也会坚强乐观下去,做您骄傲的孙女。

我怎么也想不到,再次与桃树相见时会是这样的心情。无论怎样,它让我明白,要乐观、坚强下去,像它,也像奶奶那样。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