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苏东坡科考满分作文(苏轼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苏东坡科考满分作文(苏轼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6 15:19:18
苏东坡科考满分作文(苏轼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苏东坡科考满分作文【一】

一走进北大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棵棵火红的桃树。远看仿佛是一团团火苗,春风轻轻一挠,便乐呵呵地笑了,身子还一摆一摆的。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穿过桃林,向东绕过一排房屋,再往南走,就到了花区。瞧!花儿们竞相开放!梨树小姐穿着雪白的裙子在翩翩起舞。柳树姑娘斜着头,在河边梳洗着自己的长发。这让我想起了一首儿歌“柳树姑娘,辫子长长,洗洗干净,多么漂亮!”小草弟弟偷偷地从土地妈妈的怀抱中钻出来。还有许多许多优美的风景……

听了我的话,你一定心动了吧!那就请到这儿来玩一玩吧!

苏东坡科考满分作文【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因为一首词,喜欢一个人。提到苏东坡,不得不读一下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林语堂先生说“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是啊,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真是世间难有的,可他那多舛的命运也是世间无人能比的。苏东坡曾写诗自嘲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就是这样一个永远在被贬之路上徘徊的诗人,却拥有着常人所不能有的乐观情怀,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或许,正是这种乐观的情怀成就了他在诗词上的地位,而每一次被贬他也都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苏东坡的传奇人生,大概应是从乌台诗案开始的,诗案之前,苏轼的人生可以用平淡无奇来形容,尽管在仕途上也颇有些作为,但和他这命途多舛的一生比起来还是算不得什么的。诗案之后,苏轼便从此开启了另一番不同凡响的生活。

元丰二年(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苏轼首当其冲,自此之后苏轼便踏上了被贬之路。首先被贬去的地点是黄州。黄州之前,东坡的才情多用在仕途上,抒发对对北宋时局的种种看法,尽管仕途不甚如意,却依然意气风发;黄州之后,苏轼在心性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开始品味生活,探索人生,在诗词上也渐渐表现出豪迈洒脱的情怀和淡泊豁达的境界。至此,东坡居士才横空出世,可以说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大重要转折点,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都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临江仙.夜归临皋》、《定风波》、《赤壁赋》等等。随后,苏轼有短暂的一段“东山再起”的时光,只是好景不长,元祐九年(1094年),苏轼再一次被贬,这一次却是遥远的广东惠州。可苏东坡永远是苏东坡,他那豁达的胸怀让他在惠州生活地依然有滋有味,他曾作诗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由此可见,他在惠州的生活倒也是潇洒有趣的,只是这种潇洒有趣在当时的某些小人眼里却是不可饶恕的。终于,这一次他被贬到了遥远的海南岛上的儋州。此时他已年过花甲,如此老人,翻山越岭,跨越大海,其中艰辛不言而喻。公元1100年,皇帝大赦天下,六十三岁的苏轼终于可以回京了,只不过这一次他再也没有机会回去了,也没有机会再见到情深义重的弟弟了。公元1101年,苏轼病倒在常州,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就这样,一代文豪,就此陨落,世间再无苏东坡此人。如此伟大的诗人就这样静悄悄的离开了人世间,走得那样寂静,那样令人黯然神伤。临终之前东坡曾说“我平生未尝未恶,自信不会下地狱。”是啊,这样一位富有人文情怀,而又悲天悯人的道德家又怎会下地狱,只有天堂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读完《苏东坡传》,跟着作者走完他这富有传奇性的一生,真的感触颇多,不仅为他那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词折腰,也为他那坎坷的一生感慨。

人生就是这样,变幻无常,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将会发生什么,唯有好好做好自己,活在当下才是正道。

几个星期前,我带着云朵回她姥姥家,闲暇时,我和母亲谈起村子里的人和事,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位胃癌晚期患者。今年秋天,国庆节放假我回家的时候还见过他。那时他站在街上与左邻右舍谈笑风生,微笑长挂嘴边,好不快乐。短短两个月,已然物是人非。我没有再见过他,只是听我父亲说起,病榻上的他已瘦骨如柴,面色萎黄,提不起任何的

生活就是这个样子,难以捉摸,永远没有人会知道下一秒将发生什么事情,那么,年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虚度时光呢?

以前,我总在想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很迷茫,一直找不到答案,直到一七年结婚,一八年生子,我才找到人生的意义。不光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着,还是作为一名孩子的母亲存在着。以这样重大的意义存在着,我不得不好好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让自己更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母亲。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一个合适的理想或者目标,并为之付出相应努力;同样,我们也应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如此,才不枉此生啊。

最后,还是希望用苏东坡的一首词来作结语。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苏东坡科考满分作文【三】

回想我对苏轼的记忆,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他,中学时期更多的诗词,说起来人人会唱的《但愿人长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的著名书法家、画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讲作文的语文老师的讲述了吧。老师非常喜欢苏轼,仔细的讲述了苏轼的生平,讲到最后竟声泪俱下,让人动容,给我很深的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没有什么实感。

这次看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颇有感触。为东坡潇洒之诗词所倾倒,为东坡人生之坎坷而叹息,为东坡不羁之情怀而钦佩,为东坡之真性情而感动。林语堂先生形容东坡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以为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的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所有这些都可以和东坡一生的轨迹吻合。

在这所有中,我觉得真性情的乐天派最能形容东坡。他是那种心中有感触不得不吐之为快的人,因此后代有了无数的好诗词,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诬蔑,但也不知“悔改”情动嘴开,自己也说“我真是不可救药”;他是那种游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的人,从年轻时的积极入世为官,到几经升迁贬职最后只想卸甲归田,他执行着佛教的思想在他所任职的一方为百姓造福也为自己修炼;他是那个一生都不缺乏声誉的人,既以此享过好处同时也牵累过不少人,然而却能毫无架子躺在菜田里同农人谈天说地纵使农人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是那个纵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纵情山水的同时也装点山水,这便有了苏堤,品酒之时也尝试酿酒,虽然只是在酿酒过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个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的人,坎坷的道路上我没有看到泪水,看到的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气和的喜悦,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与自然融合与当地的百姓融合;他是那个翛然落拓的浪漫主义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饮酒赋诗;他是那个深得几代皇后喜爱的诗人,让我对这几位女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个胸怀宽广如海的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这些所有的零零碎碎的感触,其实都能是一个真性情的表现吧——只有最纯真、最率性、最真实的人才能如此的可爱、如此的潇洒、如此的热爱生活、如此的另人感动。从东坡的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种爱、喜悦、快乐、平和的力量,从他的诗中,从他的经历中散发出来。我彷佛可以看到他举着酒杯漫步在月下、拿着锄头快乐的耕耘并自比陶潜。在人的一生中,总要有几个精神偶像的,苏东坡就应该是其中一个。在面对人生的坎坷的时候,我们自己的态度很重要,是笑对苦难呢?还是一蹶不振?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圈住了自己的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开,不能释怀,不能真真实实的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难,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赋予我们的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从今天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