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一年级背诵课文的作文(一年级小孩背诵作文范文)

一年级背诵课文的作文(一年级小孩背诵作文范文)

更新时间:2024-06-21 09:25:59
一年级背诵课文的作文(一年级小孩背诵作文范文)

一年级背诵课文的作文【一】

今天下午,我们班秩序井然地排好队,来到操场上准备参加冬锻三项比赛。只见看见操场上已经有许多同学在试跳了,我们不甘示弱,纷纷在一旁练习起来。快听,广播里提醒参加跳双飞的同学作好准备。比赛快要开始了,我们班的陆以飘、蒋夏峰、濮轶杰等人严正以待。“预备,开始!”随着体育老师一声令下,我们的运动员们奋力一搏,气氛紧张又激烈,我们拉拉队大声喊着:“加油,加油!”加油声此起彼伏,响彻操场上空。

终于等到我们露一手了,我参加的是跳长绳,长长的队伍像一条长龙。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一个接着一个往里钻,轮到我跳了。我飞快地钻进去,一跃而过,终于舒了口气。不幸,有一次我不小心踩到了绳子,没过,害得整组停了下来。我还担心同学们会责怪我,没想到非但没有,反而大家鼓励我再接再厉。最后,我们女生队一共跳了116个。

这次,我们班虽然没有得到骄人的成绩,但是我还是非常开心。因为冬锻三项活动既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而且还培养了我们合作的精神,为集体争光的品质。

一年级背诵课文的作文【二】

来到作文班,看到同学们都在背诵课文,我也拿出了书,开始背。这时,老师走进来,对我们说:“我们现在开始分组。”老师分明知道我的外号叫‘橙子’,怎么把我分到‘香蕉’组呢?正当我纳闷的时候,比赛开始了。我的心“咯噔”一下,真怕自己背得不好。

张昆是第一个背诵的,他的眉毛紧皱,好像两条大虫子在对视。嘴里还嘟囔着什么,即便这样苦思冥想还是没背下来。我们组把希望都寄托在张昆身上,看他嗑嗑吧吧的.样子,我真想上去帮他一把,吴锡看见张昆没背下来,拍着手高兴地说:“哈哈,太好了,首战失败。”

我有点生气了,对他说:“你别得意太早了,我们组会把比分挽回来的。”

到第五组了,黄雨桥第一个背诵,他绞尽脑汁,怎么想也没想起来。看他的样子,两个手在头上画圈,真像个聪明的小一休在想办法,可就是没聪明起来,哈哈。最后,还是他奶奶在旁边提醒。“呵呵,这种行为可是不符合比赛规则的哦,难道您不知道吗?”我在心里暗自想着。

不知不觉,轮到我背诵了。我非常紧张,站起来时,腿都软了,心已经悬到了嗓子眼。我吸了一口气,希望自己能顺利背完。还好,老师选的这个句子很简单,我非常流利地就背了下来。为我们组加了一分。我舒了一口气,真想躺在椅子上放松一下。

在后面的比赛中,第二组的张艺佳和第三组的王艺锦吵起架来。我满心疑惑,平时在作文班里,她们俩是最好的朋友,怎么会吵架呢?问了老师才知道,王艺锦和张艺佳为了是否告诉了同伴答案的事才吵得不可开交。我在一旁嘟囔着:就为了这点小事,真搞不懂他们。

比赛已经到了最后一轮,往往最后一轮是最紧张了。现在已经轮到李展鹏背诵了,如果想挽回比分的话,只能靠他了。我可是我们组最着急的一个,在他背诵的时候,我都急得直咬牙。还好李展鹏很顺利地为我们组加了一分。

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组和橙子组并列第一名。“噢耶!”我挥舞着拳头,一蹦三尺高,我的心真是高兴到了极点。由于过于兴奋了,“着陆”时摔了一跤,这可逗得李展鹏哈哈大笑。

这场背诵比赛真是难忘啊,第一次让我品尝了集体比赛的紧张和乐趣。

一年级背诵课文的作文【三】

星期五下午,我们班开展了一个背诵大赛:背诵描写高兴的片段。同学们欢呼雀跃。比赛开始,先分成四组,每一组要有一名同学背出一段描写高兴的片段,超出20个字的给满分10分,如果内容很精彩,或许能得到12或15分。第一个同学已经开始了,还没到我,我的心就砰砰直跳,是不是应该弃权啊。

同学们争锋相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都想让自己的队夺取更高的分数,我呢,我正埋头背着片段,深怕万一背不出来,那不就丢脸了吗。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呀!到我了,我连忙起立,面对其他同学的眼光,还有我们这一组对我充满期望的眼神,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心里闪现出一句话:遇到什么困难的事,千万不要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这是我在一部动画片“小樱桃”里面听到的,这句话时时提醒着我。我大声的背出片段,然后连忙坐下,头都不敢抬一下。哇,真是太刺激了。算分数的时候到了,第一名是第一组140分,第二名是第四组130分,而我们才第三名83分。不过不要紧,还有下一次的个人比赛,我们准会赢过来的,我们不气馁,不灰心,下次继续努力,肯定能战胜第一组的。

一年级背诵课文的作文【四】

“ 当当、当当”一阵紧锣密鼓的上课铃声响起之后,一号选手在大家期待的目光里,伴随着热烈的掌声,跨上了讲台。他乃我班“勤奋大王”陈志豪,他背诵的题目是《这里其实很美》。“在这片土地,我仿佛闻到了泥土的清香。它就像一块蓝玻璃,而我生活在这蓝玻璃中……”他一字一句,有板有眼。他小小的眼睛一眨不眨,嘴角的笑容也很自然,没有丝毫慌乱,也没有丝毫懈怠。我聆听着他轻松优美的语言,端详着他大方自如的神态,时间悠悠流走,即将接近尾声时,他也许松弛了,也许跑神了,竟然失算在“像一粒黄色的大米粒”一句,只见他紧紧蹙着眉头,苦思冥想着,不断重复“大米粒、大米粒”几个字,下面不知道乐倒了多少人。调皮的刘畅小声对我说:“背书时还想着吃大米粒,噎着了吧?”真是没有一点儿正行。我瞪了她一眼,警告说:“小心,你才有可能超越他!”刘畅赶紧正襟危坐。陈志豪在大家的啧啧称赞声中,笑眯眯地走下了讲台。

我这次选择的内容是一篇严重打击男生弱小心灵的文章:《做女生真好》。我依然如平常,平静地踏上熟悉的讲台,流利的文字从我口中喷崩而出,悠扬的声音袅袅升起。“刁的\'叫才女,木的叫淑女,蔫的叫温柔,凶的叫直爽,傻的叫阳光……”这段话是我背诵过程当中最引以自豪的地方,它与下文关于男生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细言细语的叫娘娘腔,凶的叫不懂绅士,外向的叫粗鲁汉,内向的叫胆小鬼,胖的叫臃肿,瘦的叫麻杆。听听,男生和女生的称呼都不在一个档次上。”我的精彩背诵赢得了所有女同胞的强烈共鸣,她们的掌声淹没了我激情澎湃的诵读声。我悄悄提醒自己,千万不能骄傲,免得大意失荆州啊。可是一向口齿伶俐的我还是在结尾处“卡带”了,只好瞥了一眼稿子,才给自己画上了不够完美的句号。

郭振宇的《成长的烦恼》是一口气背下来的,他一直笑到了最后。王鹏云的《我们家的幸福》更是感情真挚,听起来更像是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刘畅的《我的属狗小妹》也是绘声绘色,小妹的可爱把大家都逗乐了。特别是鲁申的《我和妹妹》背得更是有声有色,他那浑实的声音,那眉飞色舞的神态,那规规矩矩的站姿,都深深的吸引了大家。

“平静是暴风雨的前奏”,不少同学都背完了,一向以睡觉为头等大事的李世龙,竟然和同桌即兴创作了一篇令大家瞠目结舌的文章《做男生真好》。一听题目我就来气,这不诚心跟我作对吗?你听:“男生外向的叫阳光开朗,内向的叫沉稳严谨,细言细语的叫温和,凶巴巴的叫个性……”李世龙的创意完全颠覆了本小姐的原文,所有女生眼里流露出的x光线足可以秒他,但他依然稳如泰山,慢条斯理的背着。他的表现给所有男生注了一股强心剂,他们一个个激动的狠劲儿拍巴掌,大声的叫好,有同学当场提议,一定要把这篇作文投稿……看着他们那个乐劲儿,女生们一个个就像打垮的士兵,垂头丧气的。

李世龙的临场发挥给这次作文背诵增加了最精彩的一幕,虽然他的表现远远超过了我,但我一点儿也不嫉妒。是他让我明白:人不能主宰奇迹,但可以创造奇迹。只要用心过,只要努力过,自己那方亮丽的晴空里也会惊现一条最绚丽的彩虹。

相关专题:比赛 作文 男生 大家

一年级背诵课文的作文【五】

??中一年级课文山中避雨的扩写

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

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