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学而思作文框架(学而思作文具体详细)

学而思作文框架(学而思作文具体详细)

更新时间:2024-06-13 22:18:33
学而思作文框架(学而思作文具体详细)

学而思作文框架【一】

关联理论强大的解释力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从认知角度对翻译过程进行描写,把翻译过程看作是原者—译者—读者之间的两个交际过程,在动态语境中找出各种信息之间的最佳关联,对真实交际意图做作出推理,从而能够全面、科学的阐释话语理解,达到翻译这一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Oxford:Blackwell,1991。

[2]Sperber,D。&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 Blackwell,1986。

[3]苗兴伟。关联理论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

[4]蒋坚松,黄振定。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曾文雄。语用翻译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学而思作文框架【二】

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的关联理论是在H。P。Grice的交际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合着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对其有很精辟的阐述。关联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一个理论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了极大影响。它将关注的核心投到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方面,其影响力已超出了语用学领域,延伸到翻译领域。因为自然语言中的每个话语都可以有多种理解,要正确的理解自然语言,就必须通过语境来寻找信息的关联,然后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而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可以指导翻译的语用翻译理论。

学而思作文框架【三】

作为一个略知一点中国历史的中国人,我认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少有著作能够像《论语》这样长久而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历史。也正因为这样,我对《论语》的态度一向是只敢仰视而不敢触及。即使以前零零碎碎地读,也从不敢随便发表什么评论。毕竟我对其了解的深入程度还远没有达到可以对其历史地位或性质妄加评论的程度。这个学期,思修课布置写《论语》的读书笔记作为平时作业,于是我只有硬着头皮写一点点我的想法。其中肯定有很多错误,请老师给予指正。

学而思作文框架【四】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焉用佞?何必要能言善辩呢?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靠着嘴多舌快和人争辩,常常让人憎恶。

伶牙俐齿不代表自己就是聪明、正确。以德服人,不是以嘴服人。我的“辩论无益”思想大都来自于《论语》,现在更是觉得如此,嘴巴凌厉,不如脑子凌厉;言辞敏捷,不如思想敏捷;口才好,不如心态好。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基本上能做到。老者安之,嘿嘿,就差了点。妈妈都快七十了,还要替我担心,上次心脏不舒服,如果不是实在难受,不会找妈妈要救心丸,实在不想看到她担心的样子。不过,好像隐瞒也不是让父母安心的方式。

能取信于朋友,也能关怀比我年纪小的人,就是让长辈安心,这点还得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