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有关清明节作文初二

有关清明节作文初二

更新时间:2023-10-17 20:25:18
有关清明节作文初二

有关清明节作文初二【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品味着牧的《清明》,感受清明的味道时,清明节,真的到了。

早晨,细雨沥沥地下,泥的清,竹的香,一齐涌来。人们都在挑着担子,赶着去拜祖宗。一路上,人们都在说笑,没有一点“欲断魂”的情感,或许是时代的区别吧,人家杜牧生活在唐朝,相隔千年。

但是,路上归路上,拜祖宗时归拜祖宗,到了坟前,大家都忙了起来。有的铲土,有的摆祭品,有的则收拾阴司纸。

一切搞定后,大家都在拜祖宗,场面十分严肃,只有几个不懂事的小孩在嬉笑打闹。

下午,雨逐渐大了起来,不得以,只好撑着伞上了木马岭,祭拜了自家的一些祖宗。尔后又去了一座无名山。

登上了山顶,我们看见了爷爷的墓,听爸爸说他才八个月,爷爷就在1966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名特务连侦察兵,曾经到过中越边境准备参加援越抗美战争,曾在水里潜伏过三天三夜,我手上就有他的一枚五好战士的奖章。

突然,一声叫唤打断了我的思路,原来是父亲叫我,我跪在爷爷的坟前,将我在原创的九篇文章烧了,将它们寄给了正在天堂的爷爷!

不知何时,我已经坐在窗户旁。望着天边的一轮残阳,不禁想起了马致远的的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远处,是谁正在用琵琶弹奏,那首曲中,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种悲伤的情调。

猛然发现,这就是“欲断魂”的滋味。

杜牧先生写出了我的心情!

有关清明节作文初二【二】

每年的清明节,祭祖扫墓必不可少,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中华民族良好的古老传统,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感恩品德的具体表现。

祭祀是一种人类文明的具体表现,清明祭祀,更要文明祭祀、清明祭祀。

祭祀清明,文明祭祀,在心不在形式。一些地方对于逝去的亲人祭祀,采用大操大办的方式,看似风风光光,隆隆重重,实则为己一私之利,即便不是为了图财,也是肤浅的图名之举,劳师动众,劳民而伤财,根本没有把祭祀当做一个庄重的事情。

现代社会,祭祀需要文明。以前的烧纸等行为可以摒弃,那种烧房子甚至是其它低俗的做法更是又如先人,不值得提倡。清明祭祀,花祭更加环保清洁,网上祭祀亦是步社会大潮之举,都可以寄托哀思,缅怀先人。当然,清明时节,到烈士陵园,亲故墓前,举行一个庄重简朴的祭祀仪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的清明祭祀传统,不仅仅只是祭祀先祖烈士,更在于要传统祭祀的文明,在于祭祀的同时,还有踏青等一系列传统活动。在文明祭祀之中,体现出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只有祭祀的文明,才能够让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得到发扬光大,才能够传承下去,清明、文明!

有关清明节作文初二【三】

放假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安丘老家。听说今天是安丘桃花节的开幕式,所以吃过午饭,我们就似桃花节的地方进发了。

路上,我们边走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路边的田野被划分成了一块一块的,绿色的是麦田,黄色的是油菜花,白色的是盖着薄膜的农作物,红色的是刚刚翻过的土地……田野就似一个调色板,把大地装扮的格外美丽。快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路边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花和果树,我的心情越来越兴奋,真想快点看到美丽的桃花。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道路两旁出现了一片一片的桃花园,继续驱车前行,一直到达桃花节开幕式的地方才停下来,我迫不及待地开门下车,放眼望去,一片粉色的海洋。我走到桃花园,呼吸着桃花淡淡的清香,只见桃花粉里透红,一朵挨着一朵,挤满了整个枝干,它们就似一群漂亮的小姑娘,尽情展示着自己美丽的身姿。我小心翼翼地数了一朵大红色的桃花,它的花瓣是六层的,旁边的一朵花瓣却是一层的,原来桃花也有不同的花瓣,真是美丽极了。

看花的时候,我看到了果农们在果园里劳动,他们拿着一个小木棒,在每朵花上挨着授粉,这么多的果树这么多的花朵,每一朵都要授一次粉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会有如此美丽的花海,衷心的祝愿他们有一个好的收成。

天色渐渐黑了,我们坐上车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里,等到桃子成熟的时候我要再来这里品尝美味的桃子。

有关清明节作文初二【四】

一学校的下午,弥漫着清明假期的味道,大家抱怨着作业太多,还互祝清明节快乐。大家都这样高兴啊。

二传说清明节时候会下大雨的。嗯,雨水是我期待的,它带来许多春天的味道。但今天阳光好得很,毕竟,清明是春天真正的开始。风是这样暖和啊,阳光在风里折射成七色的美丽棱角。这样的天气不适合整天泡QQ或写作业的,应该出去走走。“哦哟,天气这么好哦!”这样的春天,有孩子这样说。樱花熟透的色彩像要滴下来。我想起日本樱花盛开的京都,他们是那样爱花的呀。樱花热烈得如潮水一般,在日本的清明节,他们可曾约了朋友,拉着手踏青?公园的春天生机勃勃,草又开始绿了,鸟儿又开始叫了,久别相逢的冬青绿得那样醇厚和张扬。那冬天里低声与我喁语着“莎哟娜拉”的朋友们,如今又忙碌起来了,公园里十分幽静,偶有人出没在树影里,这里没有大城市熟透后渐渐腐坏的时髦味道。风筝飘飞起来,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天空已泛出红的颜色,另一半是浅蓝。哦,日月同辉的黄昏哟。红属于太阳,代表热烈;蓝属于星空,代表安静与深沉。

三我回家吃过晚饭,在院子里把楼上五年级的潇潇约出来看星星。清明节不下雨,但人们的眼泪,总还是有的。我们目睹了一家祭奠者的情况:一个女人哭得很有气势,其他人有的帮忙烧纸钱,有的肃立在旁,眼睛里脉脉含情。这样快乐的清明,拥抱春海,不要哭泣呀。有许多爱你们的活着的人还在默默地陪着你的呀。晚风依然是暖的,潇潇被她母亲叫回家去。我窥测着硕大的天球,让自己感觉世界变得很渺小。也许我们看到的几百光年的星星,是它几百年前的样子。时间和空间共同在糊弄我们这些笨蛋。曾经有位科学家说:“天文学让我们自卑。”我不否认他的想法。我还曾经看过一个日本科幻小说,说是科幻,本质上是爱情故事。说的是在不同的星球上,住着男孩和女孩。男孩用光速开飞船急切地想看一看女孩。因为是光速,飞船里的时间静止了。等他飞到那个星球,女孩却已经老了。这是一直以来让我最痛心的故事之一,最后男孩选择回到自己的家,因为他的彼岸早已没有了等待。哦,扯远了。星空似乎也十分开心,它很俏皮地眨着眼睛。四春天来到的日子里我很快乐!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呢?为什么在清明节哭泣呢?那么多人爱你呢,他们在默默地支持你呀。最后,祝你们清明节快乐!

有关清明节作文初二【五】

我的家乡在雄村,每年清明节,爸爸都要带我去老家扫墓,今年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全家早早就到了雄村的姑婆家。

“该要上山了”,爸爸叫道,我和爸爸、爷爷、奶奶一起走在上山的崎岖小道上。在路上,我看见山路两过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杜鹃花。它们一朵连着一朵,竞相开放着,它们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我摘了几朵,仔细一看,像一个小喇叭,在枝头上拥抱着,非常漂亮,于是我采了一大把杜鹃花,想献给我亲爱的太奶奶。

到了墓地,我看到爸爸把坟墓上的野草用刀除去,然后又从篮子里拿出了几个盘子,盘子里有长寿面、鸡蛋、红烧肉……,小盘子里还有糕点,还有几只杯子装了一些酒。我看见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情不自禁地把手伸了过去,爸爸连忙阻拦说:“这是给太奶奶的贡品,不能吃。”我赶紧把手缩了回去,心里嘀咕着:“为什么不能吃?”爷爷笑着说:“就你嘴馋,来,帮爷爷把纸钱挂上去。”我爬到坟墓的顶上,找了一根又长又粗的竹子插在坟头的中央,把纸钱绕在竹子上。纸钱在微风中随风飘荡,接着我们点了香,磕了头,烧了纸钱,最后爸爸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墓地。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一个令人留意、令人悲叹的节日。

有关清明节作文初二【六】

星期六是清明节,上午,我和妈妈跟随着爸爸到华江虎口岭踏。

到了虎口岭,我们把车停在公路边,越过钢丝栏杆之后,来到小河边,就小心翼翼地上了船。船夫划船了,船离开河岸时特别晃,我双手紧紧地抓着船舷。过了一会儿船渐渐平稳,我才敢看河水。河水是那么清,清得能风到河底的沙石。当船划到河中间,河水渐渐深了,水又是那么的绿,那么的蓝。河底的小鱼正在玩耍、嬉闹,它们被我们划过来的小船惊动得四处乱游。河的两岸,星生点点的映山红开得正艳,它向我们绽开了笑脸。过了一冬的芦苇,也变绿了。好一幅动人的山水画,我真正体会到了“舟在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

我们过了河,爬了一段陡峭的山坡,到了一座修建在半山腰的小木屋。小木屋里住着两位经退休的老爷爷、老奶奶。小木屋的左边有一个简易的侧所,房屋后面的山坡上有一个菜园子,右边有一个大木桶,这木桶里的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

老奶奶带我们去摘长在树林里的蕨菜。山路特别的陡,而且到处都有刚刚露出尖儿的小竹笋。它的颜色和泥土的颜色差不多,一不小心,人就会被它拌倒。老奶奶年纪比我们大,可是走这种陡峭的山路,她可比我们快多了。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我们到了那片树林。满山遍野都长满了肥肥胖胖的蕨菜,那蕨菜刚刚接受了春雨的洗礼,一条条都一个劲儿地往上长。因为树林子刚被人修理过,所以有一些树尖很刺手。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很快摘了半袋子的蕨菜。我们一边摘一边高兴地唱着:“今儿的老百姓啊,真呀真高兴啊。”我们的歌声和欢笑声久久地回荡在青青的大山里。

啊!春光无限好,它不仅让大地万物复苏,也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更加舒畅起来。

有关清明节作文初二【七】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这种淡淡的哀愁和思。这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寂!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昔日种种,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为什么"断魂"?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离别处。"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似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这首诗,今天读来仍然这么哀怨,这么亲切。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

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

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但对亲人绻绻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不仅仅再是生活的负担。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

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只要心中有爱,爱会没有遗憾,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清明节的雨让人更加伤怀。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