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用爱来写一篇作文(围绕爱的主题写的作文)

用爱来写一篇作文(围绕爱的主题写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5 08:42:24
用爱来写一篇作文(围绕爱的主题写的作文)

用爱来写一篇作文【一】

中文书名有点俗,英文原名比较概括真正的内容——CONTROLLING PEOPLE, How to Recognize,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People Who Try to Control You。书略显沉闷,但内容却是很到位的,相比较国内很多心理学书,提出一段观点,再用两页案例分析的要实在很多。

首先,控制狂无处不在。无论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控制狂都是泛滥的——这是人的一种天性,为了更有力地掌控身边更多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攻击别人,掠夺自己想要的资源。在以前就是伐兵,争夺别人的土地,金钱和女人;现在则是用言语或者肢体暴力来驯服身边的人。“暴力、冲突是从控制开始的。”

第一部分最有趣的定义就是关于精神边界——人和人之间不仅有身体边界,而且还有精神边界。一旦精神边界受到打击,人就会失控。控制狂发作起来是很不理智且没有意识的,其主要原因就是ta的精神边界非常脆弱,“地雷”很多。别人一不小心就容易踩上并触发ta的怒火。当然,被控制者会很难受——但有些时候,被控制者会根据控制狂的情绪模式来反控制对方,这是其他书籍里面有讨论过的。所以,我们有些时候看到的关系,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其次,研究控制狂的精神状态——控制者生活得并不快乐。其实这章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安全感。事实上很多看起来很强势的控制狂,精神层面往往非常脆弱。因为ta们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我”必须是对的,因此任何事情都要按照自己既定的方向发展(但要么经常背道而驰,要么一帆风顺却突然情况骤变)。

而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被控制者有自己的主张,此时控制狂就是非常抓狂——因为ta所塑造的被控制者不再是那个听话的泰迪熊,而随时可以走向任何一个ta不知道的方向,ta无法控制的人。这只是一小部分情况,很多时候,控制狂和被控制者都会精神崩溃并很难走出来——情况会这么糟糕么?是的\',只不过中国人太善于掩饰了。问题再多,我们也习惯掖着,看起来“阖家欢乐”是我们的常态。

第三部分讲控制狂集合一起所造成的恐怖和破坏——这,还有比我们更熟悉的么?消灭个性乃是司空见惯。“在一个共同虚拟的世界里,毫无疑问会充满争斗。”控制狂的世界就是靠谎言堆砌起来的,一点风吹草动就能掀起轩然大波——我是说人们心中的埋怨和愤恨。情况真的这么糟么?是的,什么叫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那些争执如果不是长年累月的积累,经怎么会难念?

最后讲摆脱控制——不只是摆脱别人的控制,也是放下自己对自己以及别人的控制。两者都需要莫大的智慧和勇气,因为这就是对自由的追寻——“越清楚自己的为人,越留心日常生活,就越能增强自由的力量——选择的能力。自由依赖清醒的头脑。如果我们头脑迷糊,就不能得到自由。”

所以认真对待生活,去追寻自己的自由,去尊重别人的自由。万事只怕懒——人只要一懒,就会懒得反抗别人对自己精神边界的侵害,不能及时反击而逐渐麻木;人只要一懒就会懒得去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去体谅,任由自己的负面去支配自己,攻击别人。而懒惰乃人之天性,所以想要面对和解决冲突,勇气和智慧缺一不可。

上策以交,中策伐谋,下策伐兵。这句古话也算是概括得很精妙了,现在人和人之间真诚的交往少,互取所需已经算是比较文明的了,而最多的莫过于尔虞我诈——事实上,解除控制,释放自由需要的是信任,恰恰是我们周边最缺乏最宝贵的资源。当然也不用太悲观,做人就是那么难,我们不是早就知道么?

用爱来写一篇作文【二】

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对这本书的名字很感兴趣,我认为这是但老师给我推荐的最好的一本书。也让我通过这本书看到并了解了自己的过去生活模式是什么样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打着爱的旗子在伤害我们身边至亲至爱的人,这其中也包括我们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有时候爱就像是一个包装袋,包住了许多见不得人的东西,这样的爱也是伤害孩子的凶器!

有些人习惯性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却一点都意识不到这些行为的破坏性。当你遇到这些试图控制你的人的时候,你的个性就被“抹”了。在读到前几章的时候,我感到很吃惊,让我感觉我也在无意识的控制着别人,但是在我周围,也有很多人也在这样做。

首先从我们的原生家庭开始,我们无意识的接受了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管教方式,尤其是我们讨厌父母对我们做的事情。虽然我们不喜欢他们对我们这样做,但是我们还是把这种方式用在我们孩子身上,我们不但没有改掉这些行为方式,而且更加的变本加厉。我们很讨厌父母不给我们时间和空间,限制我们,让我们没有自由,没有自己的权利,似乎我们的童年都是在控制中度过。但是现在有可能我们仍然在复制着这样的行为模式,对我们的孩子做着同样的事,我们无意识的会把我们认为的幸福观,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才是幸福呢?当然答案有很多种,因为我们的三观不同,所思所想也不同,那我们为了什么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呢?其实,这就是控制欲在作怪,我们总是把我们认为好的,对的,强加给别人,并没有关注别人的想法和需求,没有尊重别人的所思所想和所需。

我们有很多的类似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在蔓延,交叉,而这一切我们都是在爱的名义下完成的。我们在一个被人无意识控制和我们无意识控制着别人的行为模式中,没有耐心倾听别人诉说,被功利蒙蔽,没有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体谅,我们在相互控制中伤害着我们自己,伤害着别人。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了我们的无意识行为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手!这些行为就象是计算机的源代码,控制着我们的行为。它让我们狂躁、易怒。这种控制模式说到底,不管是控制别人或是被别人控制,都是一种痛苦的体验。

读完这本书,我个人有很大的收获,它让我认识到,这种控制模式也可以有方法应对的。首先,希望我们能够对此有所觉察,不再被爱的名义所控制,也不用爱的名义去控制别人。我们不能控制环境,控制别人,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心态对了,人就不会那么多控制,那么多委屈!愿余生不为琐事忧,只一笑而过,与君共勉!且行且珍惜!

用爱来写一篇作文【三】

今天下午,老师带着我们观看了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春风化雨》。一听到这个名字,我就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一股浓浓的真情像暖暖的.春雨向我慢慢涌来。

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老师和一群留守儿童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们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的一个小乡村里,一位老人创办了一所“留守儿童助教中心”,收留了十几个留守儿童。每天孩子们放学后回到这里学习生活,虽没有爸妈在身边,却也得到了两位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留守儿童助教中心”里的设备简简单单,但有一样是孩子们缺之不可的,就是那部用以传递真情的“亲情电话”,它是孩子们心灵的避风港。

每当校长去接电话时,留守儿童们就不约而同地围在“亲情电话”旁边,竖着耳朵听,心里期盼着校长能喊出自己的名字。他们多么希望父母亲能打来一个电话。在助教中心里的每一天他们几乎都是在等待一个电话,一个父母亲打来的有情电话。特别是那个叫金悦的小女孩,她多么渴望父母亲能来看看她呀!可无数次的等待,换来的却是离异父母的绝情和自己每夜的伤心泪水。这样幼小的心灵怎能不被伤害?我在心里责骂着她的无情父母。直到有一天妈妈给她送来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却没有见她一面。

从此,她就把衣服和鞋子叠放在枕边,整夜看着它,把它当成最心爱的宝贝,好像看到衣服就等于看到她的妈妈。多可怜的孩子,多容易满足的孩子呀!想想我们自己,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受着爸妈的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们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还天天嫌爸爸妈妈唠叨,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为我们好呀!电影放完了,我久久不能平静,心里一直想着那些感人的瞬间,想着那些和我同龄却极需要爱的留守儿童,想着父母对我的爱。

孤独、绝望、冷漠是一堵冰墙,它阻隔了父母与孩子的亲情,阻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用爱去温暖它,融化它,为留守儿童冲破冰墙助一臂之力吧!

用爱来写一篇作文【四】

第二天,小加来到学校,同学们再玩“跳马”游戏,他先观察了一会儿,然后,壮着胆子对同学们说:“让我再试试吧!”同学们赶忙鼓起了热烈的掌声,都说:“小加变勇敢了。”小加胆怯的向后退了几步,“嗖”的一声,他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的向前跑去,越来越快,说时迟,那时快,小加学着小明跳马时的情景,双手一撑小刚的背,双腿成一字形打开,可惜,这次小加还是没有跳过去,同学们帮小加总结了失败的\'原因以后,小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再次奋力一搏,就这样,小加终于跳过了“这匹马”同学们都欢呼雀跃起来,小加也格外开心。

晚上,小加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注视着小加,高兴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