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清明见闻优秀作文600字(清明节的所见所闻作文600字)

清明见闻优秀作文600字(清明节的所见所闻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24 14:10:10
清明见闻优秀作文600字(清明节的所见所闻作文600字)

清明见闻优秀作文600字【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年的清明,没有落雨纷纷,没有风沙飞扬。徐徐的'微风和艳艳的朝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温情脉脉地关照着前来祭奠的人。 城市里不再允许焚烧纸钱,只有满目的鲜花,在阳光下姹紫嫣红,开得灿灿的。墓碑前,有火红的康乃馨和鲜嫩的黄菊,它们不富贵,单纯地流溢着平淡和真切。

阳光照耀下的墓地,弥漫着略带压抑的温暖。所有默默无语和热泪长流的人,都在表述着他们的思念,而长眠于地下的,无论高低贵贱、男女老幼,都在承受着真情——这份永不泯灭的人间大爱。 活着是美好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就更显示了活着本身的一种顽强,一种至美。

的确,行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世界里,能够品尝到苦辣酸甜,能表现喜怒哀乐,能发泄七情六欲,能看见河流山川…这是一个快乐、美妙又痛苦的过程。痛苦也是要有资格的。有生命的人,才有资格痛苦,才有资格感受“冬天过去不是秋”,才可以在最后看见“柳暗花明”。

想起已故的亲人,心里总有一股酸酸的感觉,那些被岁月接走的亲人们啊,希望你们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见闻优秀作文600字【二】

去国外旅游的那段时间,吃了海鲜大排档,碰到这样一件事。

那是一群中国游客,他们有很多人可能是一个团队,讲着东北口音,每个人声音很大声,满口脏话,我们刚好是他们隔壁桌,这样也就算了,可是好戏还还在后头,上菜不久那群游客吵着要看表演,于是一位中年妇女站起来,说:好,那我就先来一首,给各位助助兴说罢,便高歌一曲,她的歌声很响,很尖,简直就是噪音,引得隔壁还有几桌不满,人们纷纷朝这里看,他们却好像一点也不知道,那名女士唱完后,和她一桌的的人哗啦啦地鼓掌起来,一边鼓掌还一边大叫:好,好!真是太好了啦还有更过分的,有一位吵最响的中年男士可能觉得还不够热闹,就站在椅子上,双手不停的拍,还举过头顶,用英文吼道:china、china、china声音响边整个餐厅,每一桌的客人都停下了筷子,两只眼睛直勾勾地望过去,但是那桌人看上去没有半点愧感。

用餐的游客们都匆匆离去,我们也吃完离去,走到餐厅楼下发现少拿了东西,便上楼回去拿,看到了这么一幕,之前那位吵的最起劲的男士正在唱歌,唱的比那个女士还要响还要难听,更重要的是,他一边唱,一边还在餐厅里走来走去,做着很浮夸的动作,这次不止和他同桌的在笑,全餐厅的人看见了都笑,而且是……嘲笑!我朋友强忍着笑,悄悄的跟我说:你看那个大叔……我转过头,对她说:唱的一点也不好听

我们国人应该对自己规范行为和举止,不然会成为外国人的笑柄。

清明见闻优秀作文600字【三】

到了清明节,我、妹妹和妈妈到西山公园去扫墓。我扫的可不是亲戚朋友的墓,而是革命烈士的墓。

早上,妈妈早早地把我叫醒,我们坐公共汽车到西山公园。一路上,春意盎然。

走进西山公园的大门一看,公园里到处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接着,我们走进了烈士纪念馆。看着满墙的烈士照片,其中有:辛亥革命先驱宁太一;抗日名将左权;红军军事指挥家蔡申熙;新四军联络部长朱克靖;与李大钊同赴国难的唯一女杰张挹兰;留下一封书感动亿万国人的陈觉和赵云霄……

出馆后,我们来到烈士纪念碑前,把纪念碑前的鲜花整理好,把花圈扶正,打扫完垃圾之后,恭恭敬敬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表示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左权将军的像前行了个队礼。左权将军手里拿着望远镜,威严中带着慈祥的目光凝视着前方,他好像看着这么繁华的醴陵,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感到特别欣慰,觉得自己的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今天的家国兴盛与人民幸福,是先烈们用鲜和生命换来的,也是先烈们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继承先烈遗志,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让我们携手今天,面向未来,同心同德去完成先烈们未竟的事业,为建设富强安康的醴陵而努力奋斗!

清明见闻优秀作文600字【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天天公作美,阳光明媚,我们早早的起了床,立马到烈士陵墓那儿去。一路上,金黄色的油菜花撒在黑黑的土地上;桃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脸蛋红红的,更加惹人喜爱。梨花也开满了树梢,花瓣随风飘落,花蕊却是红色的,真是一片春机盎然的景致啊!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烈士陵墓门口,台阶一级一级的,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便来到了一片属于烈士们的宝地。这里可真壮美啊!图案上,有雄鹰在展翅飞翔,有猛虎在林间咆哮,还有白鲸在海中穿梭。这些王中王,不正是这些烈士们的化身吗?都说现在的人最喜欢破坏公物,可我却没有看到人为的迹象,这不正说明我们热爱祖国,崇敬烈士吗?如果没有这些烈士们的牺牲,哪能得到今天这安稳的日子?哪能守卫得住我们的国土?在这儿,我看到了不少老人在这儿凝视,拔草擦去眼中的泪花。是啊,他们毕竟是经历过流浪不平的日子,毕竟对烈士,对祖国的感情,丝毫不亚于在温室里长大的我们……

六十多年过去了,祖国早已走向安定、繁荣,中国已惊人的速度走向富强。

我在心中对每一位烈士呐喊:“安息吧,国家到现在很好,不再是‘东亚病夫’不会再受到其他国家的劫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