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寺庙佛像(小西天佛像作文描写)

作文寺庙佛像(小西天佛像作文描写)

更新时间:2023-12-12 21:40:51
作文寺庙佛像(小西天佛像作文描写)

作文寺庙佛像【一】

在家里爷爷、奶奶信奉道教,初一、十五按习俗祭拜神明、供奉品;爸爸则常说他信睡觉,让人哑口无言;至于我则是拿香跟拜,因为每一次拜拜完就有好吃的食物可以吃,也可以跟进香团到处玩,真是一举数得,在家里每个人的信仰就像联合国一样,但奶奶说:“只要虔诚、为善,神就在心中。”

不管是何种宗教,最终的目的是劝人为善、善待世人,当然也有宗教的教义更为平凡,希望人能活出自己的快乐。

作文寺庙佛像【二】

最近参观了“保利圆明园国宝暨南北朝珍稀佛像展”,颇有所感。

所谓“保利圆明园国宝”,即是西元1860年被西欧蛮族劫掠的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里的十二生肖红铜铸像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和猪首,其中,牛首、虎首和猴首由保利集团于西元2000年出资三千多万港币在香港拍卖行购回,猪首则是澳门资本家何鸿燊斥巨资购得后捐赠给保利博物馆的。

面对这几件沧桑回归的文物,不由人情绪难平。一百多年前被劫走的.东西,一百多年后付出巨资的代价收回,等于是强盗抢走了人家财物,强盗的后代又以大价钱卖给被抢人家的后代,这相当于一件东西被抢了两次!一劫掠,一买回,人类正义始终未得伸张。展览中的相关文字介绍比较清晰地叙述了这个过程,但令人遗憾的是过于收敛平淡,缺乏对野蛮邪恶的正义审判。

仔细观看这几件兽首,其形貌有些狰狞,做工也很粗糙,缺乏艺术美感。据资料介绍,圆明园十二生肖红铜铸像是清朝乾隆年间由“宫廷西洋画师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监修”的,难怪如此。应该说,这些兽首算不上具有文明和艺术价值的国宝,只是具有反映人类社会中野蛮毁灭文明的罪恶行径的历史证据价值罢了。

那些“南北朝珍稀佛像”则令人眼前一亮:其均为石质,多有缺损,但仍能看到那挺秀的身姿、精美的花叶浮雕、细腻的衣褶配饰。尤其是佛像的面部表情:有的灿烂,有的含蓄,有的雍容,有的恬然,无不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千六百多年前的华夏先民就在面前。这些具有深厚文明感和高超艺术性的佛像,真正是国宝,也是人类最优秀文明的精华凝聚。

这些佛像,庄严中透着生活气息,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文明的美丽,是那类西方宗教塑像的阴郁、压抑所望尘莫及的,它反映了原本粗陋的佛教文化被中华文明教化改造后,真正成了人类优秀文明的补充之一。

作文寺庙佛像【三】

中秋,是一家团圆的日子,而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我去看了圆明园国宝及南北朝佛像展。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占据。不过,在中华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圆明园的国宝:十二兽首已经有七个与祖国妈妈团聚了。今天,我将去一睹其四大兽首的风采。

一进去,四大兽首便出现在我的眼前:聪明伶俐的猴首、亲近和蔼的猪首、威风凛凛的虎首、端庄大气的牛首,瞬间让我耳目一新。这些国宝多么有气势,完美的体现出了我们祖国的强大。

我看着这些兽首,不禁想起当年圆明园被毁的场景。强盗们是多么可恨啊,夺走了我们国家的国宝,拿不走的甚至还往地上砸。我为当时的中国感到惋惜,为什么不强大一点,保护自己的领地?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强盛,但失去的圆明园再也回不来了。想到这里,我的鼻子有一点酸,双眼也有些模糊。我强忍着泪水,不让它流出来,但两滴晶莹的泪珠还是从我的脸颊上划过,四大兽首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仿佛也在为圆明园惋惜。

我继续走着,任凭泪水贴在脸上,好奇心驱使着我,去看看南北朝的佛像。我在想,南北朝的佛像和现在寺庙里的佛像一样吗?难道也是一个头顶上戴“首饰”的金佛祖爷爷吗?当我看到它的真面目的时候大吃一惊:石灰石质的材料,长得各不相同,有的还缺胳膊少腿……这可真是惨不忍睹啊,真的是我国的佛像吗?在我震惊时,忽然瞟到了漠白玉思维菩萨的介绍:菩萨坐在圆形高座之上,正陷入沉思之中,将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思维的场景表现的极为真实感人。菩萨肥硕丰满,前额宽厚,颊腮圆润,细腰丰臀,两足肥厚得体,具有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特点,代表了当时石刻艺术的最高水平。我非懂似懂地又看了看那座菩萨像,它左腿抬起,左手撑着脸,双眼微闭,正陷入沉思之中。这时,我在真正看懂了这个菩萨,它刻画得是多么的生动,不仅仅是正面,还有它的侧面。我还仔细地看了看其他的菩萨像,如贴金彩绘佛三尊造像、佛立像、菩萨立像等等。

展览看完了,但中国人的国家精神还在继续,以国宝来唤醒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但愿在下一次中秋节,我能够看见十二兽首回归祖国的怀抱。

作文寺庙佛像【四】

接近一看便发现它座立在莲花上面,在莲花底下是一间可以进出的参观室,我们一行人好奇的往里头瞧瞧,墙上挂满一幅幅图像、文字,大多是在介绍阿弥佗佛的'由来、孔子的传道思想等其他中国宗教文化,很可惜时间不够不能够看个透彻。

透过这场文化之旅,让我了解到宗教长存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至今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但信仰不管到那里一直是最被人们需求的,无论是在任何喜、怒、哀、乐的状态下,接近中午时分我们也累了,找个阴凉树下休息用餐,广播器传出轻松的佛教乐曲合旋,感觉真是舒服。

在家里爷爷、奶奶信奉道教,初一、十五按习俗祭拜神明、供奉品;爸爸则常说他信睡觉,让人哑口无言;至于我则是拿香跟拜,因为每一次拜拜完就有好吃的食物可以吃,也可以跟进香团到处玩,真是一举数得,在家里每个人的信仰就像联合国一样,但奶奶说:“只要虔诚、为善,神就在心中。”

不管是何种宗教,最终的目的是劝人为善、善待世人,当然也有宗教的教义更为平凡,希望人能活出自己的快乐。

作文寺庙佛像【五】

10月21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保利.香槟国际参观圆明园国宝暨南北朝石佛像珍品展。一路上,我思潮起伏:四大兽首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的回家路到底多么坎坷,其后隐藏着多少辛酸的往事?……

没等我想完,大巴已经停下车轮。国宝的神秘面纱,将一一在我们面前揭开!下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眼喷泉,周围绿意盎然,清澈的水如同心灵的净化剂,令我们心无杂念。

一踏入大厅,“百年沧桑,回归守望”这八个大字冲击着我的心灵。是呀!东方雄狮,你怎么了!你曾经在世界上独领风,可是为什么有相当的一段时间被外国侵略者所奴役?这是一段多么惨痛的往事!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默默看完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的惨痛历史。1709,圆明园建成,一度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园中最著名的是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其工艺精美绝伦,栩栩如生。但是乾隆后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中国脱离了世界的轨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以借口侵略中国,中国连连战败,列强以各种理由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太多太多的苦难,太多太多的枷锁压在中国人民身上。最令人气愤的是,1860年,这个承载了多少能工巧匠,经历五位皇帝、历时150余年才建成的中国第一园,就在法国和英国侵略者的赞美和惊叹之下被屠烧,他们不仅掠夺国宝,而且运输不了的,他们就是直接一把火烧毁!这个享誉中外的万园之园,就在那一天,轰然倒塌,支离破碎。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我们了解到了这几个兽首的坎坷回家路。1860年,英法联军纵火烧了圆明园,将铜质兽首从石身上砸下来并带走,从此他们流失海外,几经转手,一直未能回归。2000年,包括牛首、虎首、猴首铜像在内的一批圆明园珍贵遗产在香港拍卖,最后,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在各方的努力下,斥3300万港元将三首购买下来。2003年9月,爱国人士、全国政协委员何鸿博士寻得圆明园猪首下落,并捐献出来。至此,圆明园国宝在历经140年流离之后,终于回归祖国,收藏于保利博物馆。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13座南北朝时期的佛像,他们宝相庄严,面部表情生动,近乎完美,我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们精湛的手艺。

参观了这些国宝,我们也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生的我们现在必须学好各种本领,将来为国家尽一份力量,不让外强来侵略我们的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作文寺庙佛像【六】

用近乎三十分钟的时间读完了白落梅的《我不去寺庙好多年》,心突然变得很沉静。骨子里的一些不安分,在此刻消失的无影无踪,如一尊坐禅的佛,闭目,凝神,连一贯以来的小情绪也变得遥远起来。爱读她笔下的那些小章节,把一个女子淡淡的忧伤,演绎得很生动。

喜欢那些穿行于庙宇中的女子,并不是我对俗世看得有多么开,只是觉得去那里久了,人身上似乎沾染上了佛的气息,多半是娴静如云,亦或是境界超然的。羡慕她们能够在氤氲的香炉面前,虔诚膜拜;能够怀揣寂寞,搁浅尘世纷扰。大概我不能如此,因为有着太多的放不下,所以去寺庙的机会并不多,想必很多时候去寺庙也是一种随波逐流的观光吧!

那一次,去灵隐寺,本没有多少虔诚的心,大殿里不许照相,我匆忙而进,绕着佛像环顾一周,森严的气氛,让我怯然而退。与佛,我只有一步之遥,就是这一步却无法走近。我不敢怠慢佛祖,怕他的笑容洞悉了我所有的心思,让我无地自容。因为,在慧眼的佛祖面前,我渺小如蝼蚁,为生活,为自己而奔波,总有一些不妥当的事情,在灵魂里游荡,挤压不出来,动,不安,缠绕着。这些年,我慢慢学会了不去计较,不去争辩,坦然中我感到心淡,却似乎变得温和。

我知道佛祖无法保佑我们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心底澄清,才是拯救自己唯一的办法。但,我还是虔诚地又去了一次寺庙,弥补那次在灵隐寺的仓促。少华山下的潜龙寺,一年到头,香火就春日的四五月比较旺,来膜拜的不一定都是香客,很多是旅游的过客,他们也只是短暂的停留,看看热闹。这里,环境清幽,离家不远,我却不常去,这次算是头一回吧!天气还算安分,没有阴晦和雨落,晴好的晌午,一个人,一个包,简单到一无所有,就这样与佛再次接触。仿佛,木鱼声在召唤着我,一步步前行。

我想,拜佛不一定要走远,或许之前的狭隘才让我远走千里去灵隐寺,追寻更著名的佛家禅院。在红尘人的俗眼里,连寺庙也被打上了豪华和粗糙的标志。只要心中有佛,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虔诚。其实,我去寺庙,不是像那些老太太们去还愿,去祈求,我没有目的,也不知道想要求什么,更不知道要救赎什么?似乎带着很大的盲目性。

踏入寺庙的那一瞬间,我很清楚自己不是与佛有缘的人,却想在尘世的纷杂中寻得一丝超脱。其实,我是带着满身的.尘土走向大殿的,我无法在殿外扫去所有的灰尘,因为我知道佛的眼睛具有穿透力。大殿内,我烧了一炷香,捐了一些香油钱。而后,绕道去了厢房,喜欢看他们清洁简单的住处,那里也散发着檀香味。这里很难找到像我一样年轻的香客,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搀扶着一走一拐,她们或者祈求福寿安康,或者祈求子孙满堂。我呢?祈求什么?不知道。若,真要佛祖保佑,我希望一生拥有一份稳妥的爱情,直到终老。

看来,我还是带有目的的拜佛,只是却没有向佛祖坦露心思,我相信他犀利的眼睛。其实,爱情,来得早,来得晚,都无法预料,红尘中谁是渡谁的人?对了,就是一生幸福,不对了,就是一生悲哀。然,日子都要端正着过下去。

喜欢寺庙后面的一株千年古树,枝繁叶茂,不曾有半点枯枝。总私下里以为,长在这山灵水俊的佛光之地,是会受到庇护的。我也想沾染一丝一毫的气息,好在烟火尘世能幸福如一。

读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一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僧人们在这里修行,汲取山中日月精华,煮水烹茶,清兴盈然。以茶和佛经度时光,淡然出红尘,那么,究竟薄凉的背后是否会有一丝厌倦?我不敢去问。突然想到了许仙,被法海活生生骗到金山寺,幽禁起来为僧,二十年的带发修行,驱除了心中的恨,依然无法消去心中的爱。爱情,总是佛门之禁,却有很多人是带着爱去修行。也许,佛教导我们应该大爱,爱情只是一个人的小爱,我们需要化小爱为大爱,以大局为重。只是,我的小女人情结太重,没有多少宏伟的目标,只愿守好我的一份小爱安静下去。

没有白落梅的才情,读她的文字却使我变得清凉,她描绘的古刹禅院,多都是国内知名寺庙,香客流量斐然,我去过的也只是偶尔一两个。但,从她的字句中,我能感知她的寂寞和清凉,以及那份超然脱俗的风骨。我对佛祖的膜拜不及她的虔诚,很多寺庙也没有真正走进殿堂,徘徊在门外的自己终不敢迈进。离佛,只有一步,这一步却永远无法跨越,因着我太在乎尘世的眷恋,太渴望感情的饱满。一个字,“俗”!我无法忘记,这个尘世里,有一个人对我说过的每一句话。

翻开自己去寺庙的记录,稀少的可怜。想来我去寺庙,多少也有点些像其他游客那样的观光,看山看水,看菩萨。尘缘未了,看一切都是纷乱的;俗心不减,听木鱼声也是杂乱的。这个我不管,去了几趟寺庙,只知道佛祖面前,唯有清澈如荷莲,才能修来一世的情缘!

作文寺庙佛像【七】

为了解决吃水的问题,他们四处化缘,建起了一个抽水装置,这样从山下河中抽的水,可以直接输送上来,然后倒进水缸里。

这么说他们三个和好了?没有,他们各自都准备了一个大水缸,把水放进各自的水缸里,一人一缸,都不许别人用自己缸里的水。他们三个,就这样过了好长时间……

那么他们有没有接受上次的教训呢?也没有。这一天晚饭过后,三个和尚刚开始念经,就听见“咔”的一声,膏烛被老鼠咬断了,点燃了旁边的布帘,发生了火灾!火越来越大,火苗“呼呼”地四处乱窜,像火龙一样撕扯着寺庙里的任何物品。

三个和尚这时都在干什么呢?他们见寺庙起火了,赶忙行动起来,他们把自己的东西的东西用最快的速度抢了出来,然后抱起水缸……

看到这儿,大家一定以为他们去救火吧?根本不是的!他们把水缸搬出后,并没有救火。每个人心里都在想,这又不是我干的,我为什么要救,还有两人不会救吗?

眼看着火势越来越大,老大用命令的`口吻说:“老二,快,快,去救火!”

“这又不是我弄的!老三,你去!”老二辩解完,气乎乎地转过头去。

“就我长手了,你们俩没长吗?老大,你力气最大,应该你去!”老三生气地回道,他也没有救火的意思。

火焰很快吞没整座寺庙,这时再想去救火也已经来不及了。在三个和尚的争吵中,寺庙再一次化为灰烬。当他们醒悟过来时,为时已晚,寺庙早就烧没了。

三个和尚看着眼前的一片废墟,叹了口气。唉!又要化缘重建寺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