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作文(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文素材)

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作文(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文素材)

更新时间:2024-03-29 04:09:59
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作文(中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文素材)

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作文【一】

“有的人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了。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的人宁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每一次读臧克家的《有的人》,我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张带着傲气与智慧的面孔——鲁迅先生。

不知何时起,我对鲁迅先生便始终充满着敬仰之情,也许是他那始终如一的爱国之心,也许是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绝唱。

年少的他在日本求医时,起初怀着“医治国民被疾病占据的躯体”的志向,努力钻研。然而当他看到同行的国人竟然对电影中的中国人被而欢呼高喊“万岁”时,他突然清醒了,他清醒地认识到“医治国民的精神思想更比医治国民的痛苦躯体重要”,于是,他带着失望、悲愤和责任告别了那个正直严格、平等博爱的藤野先生。从此,原本在他手中应是一把锋锐的手术刀却变成了一枝苍劲有力镌刻山河的笔。

鲁迅从为国求医辗转到弃医从文,无一不呈现出他强烈的爱国之心,他的解剖学无一不为后来的他进行思想上的高度解剖。他敢于写出被世人舆论的文字,他敢于为了苦难深重的民众与反动政府作激烈的交锋,他敢于拍案而起严厉控诉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他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当时的人民支撑起一片思想上的蔚蓝天空!

他的一支笔,一个信念,对当时的人民、社会乃至全中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后来,无数个“我”读到这个人物时都倍感冲动,他在“我”心中形成了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也许我永远无法把这个影响时代的伟人读透,但对他的信仰尊崇却始终不会动摇。

我坚信先生的文字能永远敲震世人的灵魂,我坚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绝唱能流芳百世!

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作文【二】

一个星期五的晚上,康泽建约我去全球通电影城去看《唐山大地震》吃完了晚饭我和爸爸去了商厦超市买了一些吃的零食和饮料。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可以边吃边看。

康泽建他妈和康泽建开着车来接我了,我告别了爸爸坐上了康泽建家的车,康泽建在车上用手机玩着游戏,一会儿的功夫我们就在银座的地下停车场放下了车,我们俩拿着食品袋进入了全球通电影城的标准厅,康泽建的妈妈给我们俩选择了一个比较靠后在中间的位置,坐在康泽建左边的是他妈妈单位的同事。整个电影大概要放2个多小时,这一次电影是张店交警大队组织的一次,我和康泽建的这两张电影票是康泽建的妈妈单位发的。我带了一个手表好看时间。我拿出了一个饮料给康泽建,康泽建在没放电影之前就已经喝得差不多了。电影准备放了,上来是一些张店交警大队开会的情景。

电影开始了,主人公是:方登、方达、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唐山1976年的晚上方达方登的爸爸妈妈在汽车上睡觉,方达和方登则在楼房上睡觉,在他们都睡着的时候忽然楼房和地面都震动了起来。方达方登的爸爸妈妈还以为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可是没过一会儿就觉得这是一次地震,方达方登在楼上睡得很香但一会儿也被震起来了,方达方登的爸爸去救方登方达,可是在救的时候因为被高空掉下来的建筑物砸了方达和方登埋在了建筑物底下。救人的师傅们对方达方登的妈妈说:“孩子只能救一个,翘起方登的那一边放大就得。”可是他们的妈妈却说两个都得救。最后他们的妈妈决定了就弟弟方达。方达救出来了可是断了一只胳膊,方达的妈妈认为他的姐姐方登已经了。人民解放军的抗震救灾队来了,一对军人夫妇看见了方登还活着就把方登带回了自己的家。因为那对夫妇给她起名叫王登,把方登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对待供她读书上学,在方达上高中的时候他老是旷课跟同学打架,老师经常找他的妈妈。方达没有考上大学。但是,后来他安上了假肢当了一名企业家,方登考上了一所当医生的大学,后来当了医生。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方达跟着抗震救灾队到了汶川抗震救灾。方达在唐山找了一个女朋友结婚了,剩下了孩子。再一次偶然的机会,方登听到一个人在说他自己的经历,方登听见了很符合他们家的情况就和方达见了面跟着回了老家唐山,最后方登也剩下了孩子,方达和方登的孩子名字一样。方登找了一个外国人。23秒的灾难,32的悲痛。我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几乎把所有的零食全部吃光了。

看完电影 康泽建的爸爸妈妈来接我们俩,把我送回了家。这一部《唐山大地震》让我记忆忧心!

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作文【三】

珍惜,一个永恒的话题,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我要珍惜拥有的爱。

黑白相间的头发,深陷却又明亮的眼睛,高挺的鼻子,布满了皱纹的额头……我翻着与外婆的合照,看着外婆慈祥温婉的笑容,甜蜜又悲伤的回忆涌上心头……

小时候,父母因为工作的原因把我送到乡下的外婆家,我简直到了自由快乐的天堂。在田埂上与小伙伴们奔跑,在果园里与蝴蝶嬉戏,在院子里逗弄家禽。我很调皮,不是把花盆打碎了,就是把庄稼给踩坏了,但是外婆没有斥责我,对我总是温婉可亲的笑。无论早上、中午、晚上,外婆都用心给我做最可口、最营养的饭菜。早上,外婆给我挤鲜牛奶,或者给我做皮蛋瘦肉粥;中午和晚上,外婆总是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我总是吃得一脸满足与快乐,外婆见我那么快乐,也露出慈祥的微笑,在灯光下,格外温和。

外婆做的饭好吃,我也想学。可外婆总是笑着对我说:“宛霏还小,长大就会做出比外婆还要棒的饭菜。”可我总是缠着外婆,外婆无奈,只好让我看着她做,适当的时候,让我帮她拿点东西。

“宛霏,给外婆拿点盐。”

“好嘞!”我一溜烟跑到厨房的储物柜,翻箱倒柜找到了一小瓶白色粉末样的东西,嗯……盐就是这样的。我欢天喜地地拿给外婆看。

外婆看了看我手中装着白色粉末的小瓶子,左右看了看,然后打开闻了闻,随后笑了:“这是盐吗?”

“是。”我一本正经的回答。

随后,外婆笑得直不起腰来,我有些生气:“这就是盐嘛!”

“宛霏,这是你喝豆浆用的白砂糖啊!不是咱做饭用的盐!”外婆脸上带着宠溺的笑。

我撇撇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外婆空闲的时候喜欢到园子里,我也像跟屁虫般去凑热闹。外婆带一顶大草帽,我带着小草帽;外婆栽花,我也栽花,外婆拔草,我也拔草。当时我也不会载,乱插一气,苗不但没种好,反而给苗折断了,我害怕外婆斥责我,就把苗埋进土里,算是给它“安葬”。但我并不服输,还是一个劲儿地载,一个劲儿地插,苗也一个劲儿地断,我一个劲儿地把断了的苗埋到土里,外婆回头看见了我,笑道:“宛霏一点儿耐心也没有,怎能插好呢?”外婆苍老布满茧的手包裹着我的手,缓缓插入土壤,外婆的手明明冰冷,我却感觉十分温暖。苗完好无损,在土壤里傲然挺立,散发出勃勃生机。我欢呼起来,外婆也开心地笑。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长大,外婆的皱纹越来越深。我习惯沉溺在外婆温和的笑,沉溺在外婆的温暖,沉溺在外婆的宠爱,对外婆的宠爱习以为常,我渐渐长大,不如小时可爱听话,很是贪玩,外婆常常教导我,我却至于不顾,和外婆顶嘴,大呼小叫,对外婆谆谆的教导和对我的爱视而不见,认为这是应该的。

直至有一天,外婆和我在餐厅里吃饭,我本是心不在焉的抬头看一下外婆,没想到我却呆了,外婆的呼吸越来越沉重、急促,脸色越来越苍白,最后深深地看了我一眼,嘴角勉强扯起一丝弧度,竟然昏倒在地上。我吓呆了,连忙给父母打电话。

医院寂静得可怕的走廊里,突然传来我阵阵的抽噎声,“手术中”的牌子突然亮起,我的心猛然跌落低谷,外婆为什么不笑了呢?她的脸为什么是苍白的呢?我看着父母阴沉的脸色,我明白了预示着什么,我的心如坠冰窟,在心里对外婆满是愧意。

“手术中”的灯突然灭了,我的眼睛猛的亮了,但看到医生和父母一样阴沉的脸色,我的.心又碎成粉末。

洁白的病床上躺着脸色苍白的外婆,她缓慢地睁开双眼,她的第一句话是:“宛霏吃饭了吗?”

“嗯。”听到外婆这句话,我的心猛地抽痛了一下,心里顿时五味掺杂,忽然往事如电影般在我脑海一一闪现,想起饥饿时,外婆为我做的饭菜;无聊时,想起外婆陪我玩耍;犯错时,想起外婆对我的谆谆教导;想起外婆的一颦一笑,一切一切……还想到了,我对外婆大呼小叫,对她的爱,我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外婆对我的是爱,而我呢?是否回报了她?是不是回报她的只有顶撞?我又回到儿时,我对外婆充满了深深的爱,还有……无尽的歉意和愧疚……一瞬间,只有一瞬,我早已满脸泪痕。

我走过去,拉住外婆苍老布满茧的手。“宛霏,今后外婆不在了,你一定不要伤心,人嘛,总要有生老病的。你要好好学习,做个有用的人…。。别再那么贪玩了……听你父母的话,别再任性,顶嘴……知,知道吗?”外婆握紧我的手,我点头,突然她苍白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依旧温婉慈祥,温暖人心,我的心却在一点一点的凋零,直至冰点。

手缓缓松开,外婆闭上了眼睛,但脸上仍旧有着慈祥的笑意。

我想哭,但想起外婆临终的话,对,外婆不喜欢我哭,我勉强弯起了唇,可是,我的笑,却很是难看,前所未有的难看。终于,我还是忍不住,泪水决堤……

外婆啊,我想念你,想念你给我做的饭菜,想念你陪我玩耍,想念你那温暖的笑容,想念你的一切一切……外婆啊,我愧疚,我愧疚不应该与你大呼小叫,我愧疚不应该与你顶嘴,我愧疚不应该对你的爱视而不见!您活着时,我忽视了您的爱,等我真正失去时,我才追悔莫及,我才懂得珍惜您的爱,珍惜拥有,相离莫相忘,且行且珍惜。

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作文【四】

人生有何价值?其实我并不能准确地回答你这个问题。但是自从我读了《有的人》这首诗,再经过细致地咀嚼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人生有何价值,决不是索取,而是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初读著名诗人臧克家《有的人》一诗,曾发疑问: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如同了一样;有的人了却活着呢?

后来,通过老师的精讲点拨我才明白过来。像宋朝的奸臣秦桧就是一个“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坏家伙,他后还要遗臭万年。所以他活着就比行尸走肉还不如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仇恨腐朽的统治者,心甘情愿做人民的牛马,为人民鞠躬尽瘁,而后已,所以“人民把他捧得很高,很高”因为鲁迅先生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所以,他了,人民永远纪念他,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虽犹生!

如此鲜明的对比,让我进一步明确了生命的意义。

想想现在社会上那些污吏,腐败堕落,再想想那些唯利是图、利令智昏的不法商人,还有生产伪劣产品的“企业家”,他们虽然活着,但他们有人性吗?再看看解放军战士,他们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总是最先出现在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他们向祖国和人民索取什么了吗?再说我们的老师,他们呕心沥,培育学生成才,虽然待遇低,可也无怨无悔,更有广大劳动人民正在辛勤地创造着灿烂的明天,……他们都正在默默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反复拜读《有的人》,我不禁感到汗颜,原来,我也只为自己的前途着想,还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来掩饰自己的过失,感谢这首诗,它像一丝和煦的春风,拂过我那即将干涸的心田。

我终于明白了生命的真谛。

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作文【五】

电影《唐山大地震》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背景,以一个普通家庭为缩影,23秒、32年,毁灭和重生,讲述大地震对一座城市的摧毁,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影响。在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之后,这部回忆三十四年前中国灾难的影片,显得更加震动人心。

其实,对于地震以及震后的抢险救灾的描写,并不是本片的重点。而在震后,幸存的母亲与一对儿女的成长经历才是本片要向我们讲述的故事。

一儿一女,只能救一个。

这对于任何一个母亲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做出的选择。

而对于一个女儿,当听到妈妈要放弃自己时候,无疑都是一个无法原谅的选择。

“救弟弟”,三个字,改变了一对龙凤胎的人生,让姐姐方登在梦魇中生活了32年,也让妈妈被愧疚的心灵纠缠了一辈子。

母亲,女儿,儿子。

这三个人,三个身份,实际上代表了地震之后三种人物的命运。

母亲,为了自己当初的决定,一直懊悔难过。32年,她一直受到良心谴责,无法走出地震带给她的阴影;她没有搬家,一直守在唐山过着清贫的生活,说是等着丈夫和女儿的魂回来。直到女儿再次出现,她自我救赎一般的重重一跪,才真正将自己心中的重压放下。而这也是本片最感人的一个片断:母亲给女儿跪下,恳求女儿的原谅。此时此刻,母女的心都被揉碎了。像母亲一样的人,在唐山、汶川、玉树,还有很多,他们虽然依旧坚强的活着,但实际上内心已被那场地震摧毁的支离破碎。对于他们,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爱与理解。

女儿,为了母亲当初的决定,一直怨恨拒绝。32年,她未曾回过唐山寻找亲人,她对那段痛苦的回忆有复杂特殊的情感,她忘不了唐山、更无法忘记她母亲当年的选择,痛苦的记忆让她一次又一次从梦魇中惊醒!她总是不自觉地去逃避,就像她不告而别离开养父,就像她远嫁海外、与世隔绝。因为与其被别人抛弃,不如主动地离开。这种叛逆和决绝也代表了一部分震后幸存者的心态。但是落叶总要归根,鸟儿飞的再远,也有归巢的那一天。当她与弟弟相认,当她回到唐山,当她原谅母亲,当她跪在父亲的坟前放声痛哭的时候,观者的心情才真正的平复,余震也才真的平息。

儿子,虽然地震给他带来身体的残疾,但相比于母亲与女儿,他是幸运的,因为他的内心是健全的、光明的。虽然未能顺从母亲的心愿考上大学,但他深知,他身上背负着一种无法推卸得责任,这个责任中有去父亲的期望,有给他第二次生命的母亲的热盼,还有为他“牺牲”的姐姐无形之中给他的“重压”。他不能白活这第二次,他要为了那些去的人、活着的人奋斗下去,最终他凭借自己辛勤的劳动,从无到有,打拼出了一片天地。这也代表了震后年轻一代的状态,他们在经历重创之后,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拼搏向上;他们是新生力量,是新生活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3秒,让一个城市顷刻间沦为废墟,令二十四万同胞失去生命,使无数家庭变得残缺!32年,重建了的城市越发散发着现代化的气息,但当年的幸存者却难忘那场灾难,大地震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也让更多的人对生命有重新的思考和感悟。而本片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地震虽然可怕,但远远不如震后给人们生活以及内心世界带来的震动更加具有摧毁性;但是即便这种震动令人畏惧,但是宽容、理解、坚强与人们之间的真爱,却能化解所有的伤痛。时间过去,抹不掉是亲情,是想念。爱让仇恨消亡,爱让亲情永聚!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也令我反思。在灾难面前,人类永远是卑微而渺小的,自然界一点小小的变动,上帝一个小小的玩笑,都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往往这时,我们才知道失去事物的珍贵,因为没了,我们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所以当你还拥有的时候,感激这份拥有,珍惜这份拥有,用心呵护这份拥有——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我们的家庭,珍惜我们的亲人……

最后,我想说出影片结尾的字幕: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作文【六】

最近,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使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秒,唐山大地震,为了救妻子李元妮,丈夫方大强了。孩子方登和方达都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方登,弟弟方达就会被压到,如果救姐姐方登,方达就会被压到。周围余震不断,若再不下决定,会造成更大的伤害。在万不得已的情景下,母亲做出了决定:“救弟弟吧……”两个神志清醒的孩子,清晰的听到了妈妈的话。震后,李元妮坚强地独自抚养着失去一只胳膊的.儿子,而劫后余生的方登却被军人王德清收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直到32年后的汶川地震,他们才重新相逢。最终姐弟俩一同回家看母亲。老母亲洗好了西红柿,告诉女儿:西红柿洗好了,我没忘。老母亲给女儿跪下时候,我泪如滂沱。电影的最终,女儿最终宽恕了妈妈。

母亲李元妮在应对救援人员的问题:“到底救哪一个”的时候,泣不成声地说:“都救”。可是,如果再不忍痛放手,两个都会失去。女儿年纪虽然小,但也很懂事:弟弟被人欺负了,身为姐姐的要保护他;弟弟和自我都喜欢吃西红柿,只剩一个西红柿的时候,姐姐也要让给他吃。当方登听到“救弟弟”这三个字,她哭了,她恨、她委屈、她绝望,但自我却活了下来,于是她再也不要认这个救弟弟舍弃自我的妈妈。

母亲和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应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终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抉择啊!震后奶奶、姑姑来唐山要带方达回济南,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和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母亲一向都没有再嫁,是因为她的心里一向放不下方大强。她也没有离开唐山,因为她怕方大强和方登回家,会找不到,所以年年都要讲一次家的地址,讲了整整32年。母亲心里憋了32年的是对方登的愧疚,她这32年来,一向都在忍受着折磨。

养父母给予方登真实真挚的爱。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生命,对待方登视如己出,把她当做自我亲生的孩子,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表达了人性的关怀,拍得十分真实,十分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