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端午粽飘香凝聚故乡情350字(端午粽飘香作文500字左右)

作文端午粽飘香凝聚故乡情350字(端午粽飘香作文5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4-06-01 12:57:56
作文端午粽飘香凝聚故乡情350字(端午粽飘香作文500字左右)

作文端午粽飘香凝聚故乡情350字【一】

每年端午那天,九州域内处处飘溢着粽子的清香,不少地方还有激烈的龙舟竞渡。­

朋友,当你品尝着黄澄澄,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当你观赏着精彩的,激荡人心的龙舟竞渡的时候,你一定禁不住要问:端午节源于何时?它又是因何由而起?­

端午节,也称“端午”、“端五”、“端阳节”、“龙船节”、“粽子节”等。五月五日古人又有以兰草汤沐浴的习俗,所以又叫“兰浴节”。“兰汤沐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对端午节的由来及起源时间,历来聚讼纷纭,说法不一。光文字记载就有七种。一说远起于三代的兰浴。一说起于春秋战国越王勾践在这天操练水军。一说是纪念介子推。一说是“祭地腊”。一说是纪念楚爱国诗人、大夫屈原。屈原方正才高遭人嫉恨,为谗言所害,不为楚王任用,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自尽。楚国人对此悲愤不已,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祭奠屈原,让水中之物有食可觅而不食大夫之躯,并纷纷驾船搜捞。后来,前者演变为吃粽子,后者演变为龙舟竞渡。这种过端午的习俗在电视剧《色湘西》中有较全面的反映。一说为纪念伍子胥。伍子胥因家仇弃楚投吴并尽忠于吴,后被吴王夫差所,抛尸江河,化为涛神。在民间传说中,伍子胥也于五月五日,所以江浙一带有“迎涛神”之俗。一说是为纪念曹娥。曹娥,会稽上虞人。她的父亲能弦歌为巫,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迎涛神溺江中,不见尸首。曹娥因此缘江号哭了七昼夜,遂投江身亡。所以江浙一带又有五月五日纪念曹娥之事。除这几条之外,因地域不同,各地对端午的叫法也不相同,各本其源习俗殊异。端午节作为一个风俗活动内容十分丰富的传统节日,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又注入了新的内容。由于屈原有“可与日月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的楚辞,秦汉以后,端午节为纪念屈原一说,由楚国逐渐传到全国,为绝大部分地区所公认,并相传至今。­

从2008年开始,端午节与以往不同,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国家法定的传统节日,这天全国放假。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尊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已将“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执政理念化为实际行动。­

我坚信,从今以后端午的粽子会更加香甜,龙舟竞渡会更加热闹、精彩!­

作文端午粽飘香凝聚故乡情350字【二】

一天,美食王国召开了美食大会,世界各地的美食都纷纷跑来报名,有美味的寿司、可口的汉堡、香喷喷的炸薯条……看着就让人流口水。

突然,在美食当中出现了一个绿绿的小家伙。大家看见了,感到十分好奇,纷纷询问:“你是谁呀?”那个“小家伙”听到后,不慌不忙地说:“我是

“你有我的味道好吃吗?”汉堡突然问道,而且还带着一种傲慢的语气。然后,它随手一掰,拿了一大块汉堡给粽粽,粽粽吃了一口,夸赞道:“嗯,你的味道是很不错,很好吃!”说完,粽粽忍不住又咬了一口。

正在这时,调皮的饺子咬了一口粽粽的外衣,“啊,呸呸呸……真难吃,像吃树叶一样。”饺子一边吐舌头,一边露出嫌弃的表情说道。大家看到后,也试着咬了一口,确实很难吃,

就这样还敢来参加美食大赛?粽粽看

从此,粽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大家都非常欢迎粽粽来参加美食大会!

作文端午粽飘香凝聚故乡情350字【三】

记得在民国时期,太爷爷就被抓去当兵了。那时,您挺着大肚子准备要到您的舅舅家投靠他们生活。到了您舅舅家,他们一家人对您很不好,让您吃不饱,穿不暖;让您整天在他们的叱骂声中过日子;甚至让刚不满五岁的爷爷下地干活。但毕竟是寄人篱下,您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每有空时,您就带着爷爷去路口站着等待,等待您日思夜想的那个人……

您十年如一日地等待。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呼啸,您始终等着……

现在,我们已是四代同堂。爸爸和叔叔也都成家立业了。您总喜欢跟刚满三岁的妹妹说:“等你太爷爷回来了,你要叫他哦!我们去路口等他,免得他回来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然后拉着妹妹的小手,带她去路口。

于是,每当夕阳西下时,总有一个老人拉着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女孩,在那村路口蹒跚地走着……

三年前,您的眼睛看不见了。您还是坚持要到路口等太爷爷回来。爷爷生气地对您说太爷爷早已逝世了,回不来了!听到这句话,您便板着一张脸,不说话,也不吃饭。爸爸拗不过您,便不得不陪您到路口等待……

去年,您带着对太爷爷的思念默默地走了……

后来,我偶然发现村路口边居然长出了一棵小树。它正挺着笔直的身体,目不转睛地望着远方……

望着这个路口,望着这棵树,使我想起了您――我的`太奶奶。我明白这个路口就是您等待的见证,这个路口凝聚着您对太爷爷的思念。而那棵树不仅凝聚了您的等待与思念,它也将一直替您等下去……

[评语]:文中紧扣“凝聚”,以时间为线索,条理清晰,内容充实,结尾很好地表现了太奶奶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而且本文以第二人称叙述,让人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