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猿辅导作文写作技巧有用吗(猿辅导阅读理解及写作怎么样)

猿辅导作文写作技巧有用吗(猿辅导阅读理解及写作怎么样)

更新时间:2024-03-14 23:59:02
猿辅导作文写作技巧有用吗(猿辅导阅读理解及写作怎么样)

猿辅导作文写作技巧有用吗【一】

在我的心目中,一直是想做一个有用的人比无用的人好。可是,我今天听了储老师的课,却改变了看法。

在上课时,储老师讲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来帮助我们来理解。

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庄子带着弟子上山去砍柴。有的树木笔直地听着,而有的树木却弯弯曲曲的他们总是先砍直的树木,弯曲的树木却安然无样。口渴的时候就喝点泉水,甘甜的泉很快就干枯了,苦的泉水却剩下了好多。庄子带着弟子下山了,来到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家里做客。老爷爷家里有两只白鹅,想要一只来吃。一只会叫的,一只不会叫的哪一只好呢?当然是不会叫的,会叫的还可以用来叫鸣。

还有一个故事是:有一个人种了一片葫芦。他非常勤快,每天都帮着他们浇水、施肥。过不了多久就长出了一个有小船那么大的葫芦。小葫芦可以劈成两半当瓢,那大葫芦就算它大,也没有什么用处,要的有什么用呢。

上了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有用与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有时候做“有用”的人好。有时候做“无用”的人好。这真是让我受益无穷啊!

猿辅导作文写作技巧有用吗【二】

僧人禅坐参经,道士打坐静心。静心悟世不能帮助他们获取金钱荣誉,却让他们已无用之境避有用之财,以有用之界漠无用之富。寻无用之事化有用之心,化有用之财为无用之身外物。简而言之,就是保持心境,在获取有用之物的同时克己。

我曾阅《道德经》、《菜根谭》,其中之语尚不适今日之世,因其单纯美好,只可用于空想社会主义中,可谓无用之物。我亦读过《我不是教你诈》全集,教我防骗防欺。对应来说,则是有用之物。然世道人心由善至恶,由恶及伪善,由伪善到半善,终究是在迈出“理想”的步伐。其中“善”助己助人,“无为”以防受欺而怒,而《论语》的德更可感人,爱人爱己。由此可见,有用之物利于入世,无用之物利于炼心。

而所谓万物皆有其用之处,可见无用之物亦有用,炼心亦是有用。而有用之物贪多嚼不烂,在尔虞我诈的过程中,难免让自己都变得不伦不类,这岂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了冲突?我好食美味珍馐,我也曾讨好他人分我一杯羹,但现在我并不如此,我认为自己的份额够了何必去贪别人的?而这就源于观念与心境的力量。若是比到社会,那些贪官聪明地、神不知鬼不觉地贪污来大把大把的钞票。钞票既是有用之财也是无用之富,贪来却不敢用,反倒连累一家。

故此,我们与其无头无脑地去追寻有用之物,不如也腾出空间寻无用之物。这并不是看看书这么简单的,重要的是要化之为自己心境的有用的一部分。对于有用之物,我们若是被其蒙蔽了双眼,乱了心智,则是无用了,甚至有害。那又何必去寻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所谓有用之物便不那么重要了,则可以平和心神。如庄周可舍官位财富,名利什么的又何妨呢?若北冥为生之苦海,那就化鲲为鹏,展翅高飞。

寻到无用之物为有用之物,化有用之物成身外无用之物。如此,在苦海上泛舟,黑色的波浪泛起却触不及你的衣襟,寻来微风,也能化为前进的动力,终将渡苦海、及彼岸。

猿辅导作文写作技巧有用吗【三】

看似无用且丑陋软弱的腿使鹿躲过了狮子的追捕,而那貌似有用且美丽无比的角却最终断送了它的性命。鹿在弥留之际的感叹引发了我对有用与无用的思考。

行走在纷繁复杂的人世,沿途风光无奇不有,而俗世的烟尘容易朦胧原本纯净的双眼,我们往往习惯性地仅从表面去判定一件事物对我们是否有用,却忘记去探求事物最本质的价值。殊不知,有些外表美丽充满诱惑的东西可能成为你前进路上的绊脚石,相反,那些看似无用且被你不屑与忽略的事物反而可能在你坠入悬崖之时,有力地拽住你,还你一方风景。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诚如神秘逍遥的庄子所言“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哲学无用论”曾被传得沸沸扬扬,在中国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侵占了人们的价值观领域。而今,被人们认为“不能当饭吃”的哲学却作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给人以“安身立命”之道,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美好的幸福人生提供一种超越性的思想智慧。同样的,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浩浩汤汤,至圣先师孔子认为有德比有才更重要,美德、品行、信仰等直指精神内核,看似几乎无一丝实际用处,却被称为是思想领域的“无价之宝”。若只从表面看,我们一定会轻易地将这些“无用之物”弃掷迤逦,只有当深入探究其本质,才能发觉那无用的外表背后流淌着的无上价值。

爱因斯坦尽管是杰出的物理学家,但他精通音律,尤其偏爱小提琴,他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科学家钱学森亦有着丰富的艺术涵养。那些看似无用的艺术却起到了滋养了灵魂,陶冶了情操的大用。居里夫人在提炼镭时不也是从法国人不屑一顾的看似无用的矿渣中提取的吗?如此看来,无用之物并非真无用,只要我们不流于表面,以貌取物,而是不厌其烦地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当个人的认知和素养达到一定境界之时,无用便成了大用。

反观当下,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盛行的时代,人们急躁,轻浮,我们还来不及等待无用之用,就迫不及待地投入“有用”的怀抱,与外表美丽的物质缠绵交织。一颗颗急功近利之心在人世间浮沉,迷茫。

诚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在变化万千的世界里,何为有用何为无用,我心不得而知。但诚如鲁迅所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以为,我们应该摒弃以美丑论价值的偏见,真正地探究事物本身存在的意义,如此,方能在繁华世间,寻得真正有用的精华,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猿辅导作文写作技巧有用吗【四】

《水浒》中的“智多星”,名唤吴用,谐音即无用。我总是隐隐地感到其中淡淡的戏谑感,再一想,却又想到另一种意味:无用并非无用。只是看待无用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而已。

中华汉字,千变万化,总搅得人有些眼花。但那又何妨?它若是真的无用,又怎会有上千年的的历史,从古代流传至今呢?若不是拉丁字母的传入,与其相比较,又怎会显出其繁杂妙趣?然而,中华汉字,大宇包举,磅礴雄浑,又怎输于拉丁字母的“小蝌蚪”?又怎会无用?

电脑的普及带来的是对手书写世界的摧残,越来越多的人打字速度越来越快,手写速度越来越慢,而且提笔即忘字。因此,有人说“生僻字”无用,有人说“手写字”无用。吾用“无用”,撰文驳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千百年前的《诗经》中多是这类诗。而“蒹葭”或许就算是一类生僻字了吧。所谓“蒹葭”,即是芦苇。很多人宁愿写“芦苇”二字,也不会写“蒹葭”二字。这就是“无用”?这就是“生僻字”?只是没有人去用罢了,“无用”只是无人用。

“一语成谶”,或许许多人见过多次,却永远只记得“一语成X”,而且往往只知其中的不祥,不知完整的含义。这样一个连读音、意思都不清楚的词,又有几个人会用、敢用?与其写“一语成谶”,不如写“一句话预见了未来的不祥的事”。所谓“无用”,大概只是无人敢用吧。

很多诗词歌赋中的词,在岁月中淘洗、沉淀,又被打字的泥石流掩埋。饕餮、貔貅这些上古神兽的名字也不例外。该拿什么去拯救这些“无用”的生僻字?

我不知道。生僻字或许无用,但它们若被放进诗词歌赋文章当中,又怎不会熠熠生辉?朗朗上口的中华汉字,在历史滚滚风尘的淘洗后,留下的是漫漫满满的精华!现代的人们追求的是快节奏、高效率、语言直白精准简练,或许这是源头吧。在文章中写“蒹葭”,别人只以为是为了增加古典气息,不懂者半天才知蒹葭即芦苇还可能嫌作者卖弄——他们早已忘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些粗犷中带有细腻的、藏于汉字中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吧。

所谓“无用”的生僻字,并非无用,只是片面之词罢了。而吾所述,也仅是一己之词,只见汉字并非无用耳。

猿辅导作文写作技巧有用吗【五】

天地浩大,何为有用?或许是干渴之至时一杯清润的水,或是疲惫不堪时一张舒适的床,或是金钱,或是荣誉,或是名利?但我认为这些都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人。我想我更需要那些“无用之物”,它会是自己精细栽培的花,是闲来无事时绣的锦绣山河,是小巧精致的手工,是名垂千古的诗词歌赋,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我常立于窗前,窥望远处的飞鸟、竹林、斜阳;哪一只小猫又不慎跌入鱼塘,扰了一池清静,又爬上岸来,哆嗦着打了几个喷嚏,到阳光下去晾着;哪一朵花又在不经意间绽开,似有“啪”的脆响,又是一点美好的出世;哪一片云又遮了太阳,洒下片片阴凉,却很快逃走了。我从未想过用相机、用画笔、用文字记录这一切,我只是呆呆地,或者说是痴痴地,凝望着这些美好。

只是凝望而已。

但在这久立凝望之中,却让人将心中的杂质沉淀下来,整个人有如被清泉洗过,分外清爽明了,再大的委屈在此刻也显得那么渺小,因为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怎样的一派祥和啊,我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不适扰了那涓涓流水、啁啾鸟鸣呢?

有人笑我愚笨,将大好时光浪费在这无用的凝望上;我却笑他无知,他难道曾见过那些山水美景,曾见过那些恬静与美好?

放眼望去,有远处庙宇入眼,明亮的黄色墙面格外扎眼,琉璃瓦在烈日的灼灼照耀下熠熠生辉。而到了斜阳残照时,世界又有另一番景象:稻田里是收割后的粗硬短小的杆儿,老牛缓缓踱着步,草垛儿吸收了一整天的阳光,正散发着热气,谁家的菜香四处游动,引来几只猫狗。夜色中的山丘别有一番风味,高处有菜畦,低处有竹林,山下有水塘,初时却看不清楚,直到月光倾泻,便有一种“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感觉生发出来,酒未入腹人已醉。

这无用的凝望,却使我获得了别样的欣喜,目光之所及,便有了我留下的印记。它让我释然,忘却所有悲哀,只一心投入到自然的静谧美好中去。何为无用?此为无用,但这无用,却胜似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