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新旧西藏作文对比(西藏新旧面貌的变化作文文案)

新旧西藏作文对比(西藏新旧面貌的变化作文文案)

更新时间:2024-06-14 00:49:52
新旧西藏作文对比(西藏新旧面貌的变化作文文案)

新旧西藏作文对比【一】

第六天早上,还不到6点,我们就起床了。

我们匆匆忙忙地喝了一碗粥,就向着此次旅程的终极目标珠峰大本营出发了。爸爸说:“等会儿80多公里都是搓衣板路,也是你从来没有经历过的烂路。”过了检票口,我就体验到了什么叫搓衣板路,路上一棱一棱的,好像搓衣板一样,车子在上面开,震动得很厉害,人好像在车里跳舞一样。过了一会儿,卓奥友峰露出了美丽的身影。爸爸说:“这是你看到的第一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途中,我们还经过了世界上最高的寺庙-绒布寺。到了珠峰大本营,我第一眼看到了珠峰,他是那么的雄伟,壮观。想想为了触摸到珠峰的身影,我从杭州,不远万里,坐飞机,汽车,经过艰苦的旅程,付出的所有都值得了。当时,我非常激动,因为珠峰向我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从珠峰大本营,我们继续做环保车到达了珠峰的脚下。为了更靠近珠峰,我和爸爸越过了游客止步的标记,涉水过了3条小溪,当时还是藏族叔叔把我背过小溪的。到达了珠峰高度测量纪念碑,拍照留念,纪念碑后面,有很多登珠峰遇难者的坟墓,我要向这些勇敢的人们致敬。

回到珠峰大本营,我到世界上最高的帐篷邮局,写了明信片寄给了家人和老师。由于时间不够,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珠峰,回头眺望珠峰,他已经被渐渐涌过来的云雾遮住了身影。爸爸说:“你的运气太好了,在雨季很难看到珠峰的全貌的。”回来的路上,还出了个小插曲,由于路太烂了,我们的车子的避震器被震断了,幸好谢毅叔叔会修车,才没有影响行程。回程路上,我们还经过了此次旅程中有地标的最高海拔-嘉措拉山。

晚上10点多,我们才赶到日喀则住下来。第二天,我们赶往拉萨的机场,再见了,西藏!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以后一定会再来的`!

新旧西藏作文对比【二】

[1]刘妙丽:《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第46-47页。

[2]彭鹏:《比较中外学生学习状况对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价值工程》2010年第5期,第184-185页。

[3]王寿斌:《职教师资的培养和选拔:美德澳的经验与借鉴》,《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12期,第106-107页。

新旧西藏作文对比【三】

中外学生在学习状况上有较大差别,这主要表现在学习驱动力、学习目的和学习条件的差异上。总之,国外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上强于中国学生。中国学生看重的是现存的知识,而国外学生看重的是有没有想法和创意。因此,我国应该在教育理念上不断完善和更新,顺应时代潮流,在提高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结合市场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现实运用能力。

新旧西藏作文对比【四】

引言

所谓学习能力,是指围绕着一个特定的学习目标,学习者通过综合驾驭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做到所学为所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去适应未知的工作环境。[1]

以本人所在的学校为例,对中国学生与留学生以及不同国籍的留学生之间的语言学习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希望借此帮助学习者取长补短,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促进汉语的传播和发展以及英语的学习和交流。

中外学生在学习状态上的差别

不久前,我们对中外学生语言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中外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学习驱动力方面的差别

在近五年的汉语教学中,当每个留学生被问到“你为什么来中国学汉语?”时,他们的第一个答案就是“兴趣”。毋庸置疑,国外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个人兴趣。而中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英语也是两年时间,但都是大班教学(少则五六十人,多则超过一百人),由学校统一编班,统一安排教学进度和课程设置。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带课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只能根据多数学生的语言掌握情况安排教学,从而被动地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也导致了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我国许多学生争取高成绩是为了拿到奖学金,将来毕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有的是为了考取研究生或推免而本硕连读;有的也仅仅是为了考试及格;有的是为了追求真理;也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总之,中外学生在学习上的驱动力差别较大。

2.学习目的的差别

中外学生学习的目的都包括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理想。然而,除此共同目的之外,有些中国学生的另一目的是为了父母甚至是教师而读书。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不负某个教师的期望而日日苦读。这就是学习目的中的“指向自我的学习目的,指向社会的学习目的”以及我国学生具有的“指向他人的学习目的”[2]。

3.学习条件的差别

国外高校基本上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台电脑,无线网络覆盖面广,学习者均可免费使用。图书、电子文献等资源都可以随意使用。国内的高校配套设施相比较国外来说要落后一些,再加上学生众多,因而“僧多肉少”的局面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在中外学生的居住环境方面,我国的大学一般都会让留学生单独居住,住宿环境安静舒适;而我国学生人数众多,通常都是统一安排住宿,这样一来学生想要把宿舍当作书房来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宿舍自修习惯就变得很困难。

中外学生课堂表现的差别

中国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往往比较“乖巧”。通常给中国学生上课,只是授课教师在唱“独角戏”,而在给留学生上汉语口语和听力课的时候,尤其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的学生们会比较踊跃,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能够作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讨论。

1.中国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1)英语教学的时间短,经验不够充分。英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课堂,至今也只有四十多年的教学历史。承担外语教学的教师多数都是在中国院校毕业,知识层次也不尽相同,又一直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因而教学手段略显呆板,教学氛围仍显凝滞,教师的权威仍显得至高无上。带着师生间的这种“等级”观念,学生不敢也不好意思与教师进行探讨。

(2)考试只要求分数,不需要讨论。参加高考上来的中国学生都知道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高考时只需要分数,所以不曾练过口语。陕西省为了城市与农村考生之间的起点平等,也取消了高考的英语听力。因此,大多学生都只是会考试不会用英语交流,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上了大学,继续为了考试,疯狂地记单词、背句子。教师也不得不为考试而教学,再加上班级较大很难进行纯英文的讨论活动,只好教师扮演演讲者的角色,学生扮演听众的角色。

(3)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办教育。学校秉承政府的安排,没有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只能认真地遵守规定,难以创新。

2.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1)由各国不同的教育理念而决定的。首先以美国的教育为例。第一,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权威性进行质疑的能力;第三,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理的精神。同样,大多数英国大学在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上更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送。此外,英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学习和调查实践,很多课程的导师都会在每堂课前给出相关的阅读书单,让学生提前进行阅读和思考。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即讲座课环节和讨论课环节。学生们准备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启发式的讨论模式中,教师仅仅充当参与者的角色,更多的发言和表达机会都留给了学生。德国的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日本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的子女凡事要先考虑别人,尽量不要麻烦别人,要独立,他们还注重“与他人协调”等有关群体教育的内容。日本父母很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很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和创新教育。显而易见,中日两国的家长对子女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有着大相径庭的认识。

总之,美英德日国家在教育理念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看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创新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来说,主观能动性要强一些,所以在课堂中常常是中心。

(2)与对知识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美英德日等国家无疑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这些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在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上,这些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根本上得益于其师资队伍的精干和优良,源于其对职教师资的入职严格把关。为确保师资质量,德国对职教师资实行严格的“入门把关”和“过程控制”。[3]当然,对教育的重视与一国的经济实力也是息息相关的,经济搞上去了,国家有钱了,自然就有资金支持教育的发展。

结论

中外学生在学习状况上有较大差别,这主要表现在学习驱动力、学习目的和学习条件的差异上。总之,国外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上强于中国学生。中国学生看重的是现存的知识,而国外学生看重的是有没有想法和创意。因此,我国应该在教育理念上不断完善和更新,顺应时代潮流,在提高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结合市场需要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现实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妙丽:《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第2期,第46-47页。

[2]彭鹏:《比较中外学生学习状况对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价值工程》20xx年第5期,第184-185页。

[3]王寿斌:《职教师资的培养和选拔:美德澳的经验与借鉴》,《教育与职业》20xx年第12期,第106-107页。

新旧西藏作文对比【五】

二十年后,正在美国搞科研的我,回到了家乡——修水县。家乡的每条马路两旁都种上了桂花树,站在高楼放眼望去,形成了一片片“小树林”。

回到阔别已久的老河口,当然要先去母亲河——修江河那里啦!

来到马家州公园,那里鸟语花香,绿树成荫,那里的空气格外清新,让人忍不住多吸几口,树木长得很高大了,因此,只要在滨江公园范围内,都感觉不到一丝热意,下了台阶,一股海腥味扑鼻而来,汉江河中小鱼不时跃出水面,还有一些小鱼躲在水底吹泡泡;有一些海藻在水面上漂浮着,使水更加青绿,不知不觉中,我走到了尽头,那里有许多孩子在捡垃圾,他们一个个挥汗如雨,累的气喘吁吁,可他们一点也不在乎,不到一会他们就捡完了,这些孩子真配得上“环保小卫士”这个称号。

连小孩子都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环保小卫士,而许多成人却不能,真让人汗颜!

为了我们的家园更美好,争做环保小卫士!

新旧西藏作文对比【六】

暑假总是丰富多彩的,伴着蝉鸣和烈日,我离开了上海,背着行囊前往心中的自然天堂——西藏。西藏,一个自然的圣地,为我拉开它神秘银幕的一角。

飞机飞往兰州,火车穿过青海,体验了感冒到高反,经历了硬座到软卧,终于到达了西藏。从火车站没有高楼大厦的城市风景映入眼帘,简单的建筑夹着一丝朴素,身着藏袍的藏民摇着转经筒,口里虔诚地念着佛经在大街上随处可见。

车行驶在公路上两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山脉。看,一群牛羊,星星零零的散落在草原,在绿色之上开出了黑白的花朵:嬉闹的小羊;年轻的骏马;悠闲的老牛………惬意地闭上眼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啊!在这自然的气息中,我感受到了城市没有的宁静,安东。我懂得了自然之美。

山水之行,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珠峰傲立在我面前,散发着寒冷而威严的气息,令人有一种要朝拜的冲动,它撑着天,抵着地;雅鲁藏布江的滚流在脚边翻滚,拍起碎石,溅起白色的水花,咆哮着奔向远方,不像江南水乡的柔情,没有秀丽的景色,而是扑面而来的滔天气势,雄伟的吼声,这,才是华夏儿女应有的气势!

一座座寺庙披着红色的古朴的瓦,金色的门槛,一个喇嘛拿着装食物的碗喂给雄壮的藏狗,另一个庄严地桥敲着钟,口中念念有词。朝圣者三步一小叩九步一大叩地边朝拜,多虔诚的信徒啊,除了西藏,哪里还有这种信仰!我感受到信仰的强大力量,有信仰才有目标,才有更精彩的人生,我懂得了什么是信仰!

西藏,一个自然的天堂,也许不是那么华丽,但它却有一种令人折服的朝拜之感,站于天地间,只有在西藏,才可感受到人之渺小,天地之广阔;只有在西藏,才能明白生命之美;只有在西藏才能领略一览众山小是多么的雄伟,才能感受人与生灵的和谐。

新旧西藏作文对比【七】

金秋十月,我和父母前往神秘的雪域高原,这次旅行在我出生前就已经列入计划了,这很可能这是我人生中唯一去西藏的机会!

我们从郑州坐火车,踏上了通往雪域高原“神奇的天路”。我们经过陕西、宁夏、青海,沿途欣赏到了壮美的黄土高原、水草丰美的牧场、一望无垠的可可西里,三江源头沱沱河、念青唐古拉山、美丽的湖泊那木措,最后到达了梦境般的拉萨。

西藏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着灿烂的阳光,洁白的云朵,纯净的天空,稀薄的空气,连绵的雪山,安静的湖泊。在这佛教圣地,有繁多的寺庙,虔诚的教徒,这里民风纯朴,全民信佛。这里有壮观的布达拉宫和神圣的扎什伦布寺,安放着历代班禅的纯金灵塔,寺内有着许多奇珍异宝和已经在民间失传的工艺。

西藏物产丰富,主要有:绿松石,天珠,红珊瑚……还盛产藏药,有:藏红花,虫草,蛇莲,红景天……这里还有许多的民间工艺,简直是巧夺天工,唐卡,藏刀,藏香,各种首饰等等都非常的有特色。

我们还看到了许多西藏的奇异风景,终年积雪不化的卡若拉冰川,千年的冻土;星罗棋布的湖泊,人迹罕至的湿地,是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一望无际的藏北大草原,放牧着成群的牦牛;水流湍急的雅鲁藏布江,一路向东。最难得的是去日喀则的路上,看见藏民正在田里收割青稞,恰好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这种丰收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藏族同胞非常好客,在火车上我就看见有俩个藏族小朋友在车窗外向我们招手鞠躬,面对着车窗我分外感动,后来发现所有的藏民见到火车都要敬礼。到了藏区后,藏族同胞都会向我们敬献洁白的哈达,说:“扎西德勒!”,有俩个藏族的小朋友遇见了我,用汉语说:“哥哥你好”,虽然讲的不是很流利,但是这一幕深深地打动我,我也拿出中秋月饼和他们分享。

这次旅行令我终生难忘!西藏之行,我不但了解了许多地理和佛教知识,而且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真切感受到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是多么和谐!

新旧西藏作文对比【八】

金秋十月,我和父母前往神秘的雪域高原,这次旅行在我出生前就已经列入计划了,这很可能这是我人生中唯一去西藏的机会!我们从郑州坐火车,踏上了通往雪域高原“神奇的天路”。我们经过陕西、宁夏、青海,沿途欣赏到了壮美的黄土高原、水草丰美的牧场、一望无垠的可可西里,三江源头沱沱河、念青唐古拉山、美丽的湖泊那木措,最后到达了梦境般的拉萨。

西藏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着灿烂的阳光,洁白的云朵,纯净的天空,稀薄的空气,连绵的\'雪山,安静的湖泊。在这佛教圣地,有繁多的寺庙,虔诚的教徒,这里民风纯朴,全民信佛。这里有壮观的布达拉宫和神圣的扎什伦布寺,安放着历代__和班禅的纯金灵塔,寺内有着许多奇珍异宝和已经在民间失传的工艺。

西藏物产丰富,主要有:绿松石,天珠,红珊瑚……还盛产藏药,有:藏红花,虫草,蛇莲,红景天……这里还有许多的民间工艺,简直是巧夺天工,唐卡,藏刀,藏香,各种首饰等等都非常的有特色。

我们还看到了许多西藏的奇异风景,终年积雪不化的卡若拉冰川,千年的冻土;星罗棋布的湖泊,人迹罕至的湿地,是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一望无际的藏北大草原,放牧着成群的牦牛;水流湍急的雅鲁藏布江,一路向东。最难得的是去日喀则的路上,看见藏民正在田里收割青稞,恰好雨过天晴,天空中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这种丰收景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藏族同胞非常好客,在火车上我就看见有俩个藏族小朋友在车窗外向我们招手鞠躬,面对着车窗我分外感动,后来发现所有的藏民见到火车都要敬礼。到了藏区后,藏族同胞都会向我们敬献洁白的哈达,说:“扎西德勒!”,有俩个藏族的小朋友遇见了我,用汉语说:“哥哥你好”,虽然讲的不是很流利,但是这一幕深深地打动我,我也拿出中秋月饼和他们分享。

这次旅行令我终生难忘!西藏之行,我不但了解了许多地理和佛教知识,而且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真切感受到全国各民族团结的大家庭是多么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