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孔子的教育的作文(小学生描写孔子的作文)

关于孔子的教育的作文(小学生描写孔子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31 05:01:59
关于孔子的教育的作文(小学生描写孔子的作文)

关于孔子的教育的作文【一】

上学的时候,看到你立在学校的书架上,逛书店的时候看到你在书店的书架上……不知道多少次无动于衷,说不清多少次与你擦肩而过。不知道多少次没有引起我的注意,今天我,要说的只有遗憾,假如我第一次看到你就走进了你的世界,我的心会怎样;假如我几年前就抓住你,能减少我刚走上学习工作岗位后的多少困惑;假如我后来不再错过你,我前进的足迹中又该减少多少上坑坑洼洼,曲曲折折……我想说的除了遗憾还是遗憾……幸运的是我今天抓住了你,偶然的幸运使我深深的实实在在的抓住了你,给我们大家带来幸运,快乐……

之所以说偶然,是因为所教的打算是要去细细品读这本书,只因为所学的北师大版的语文三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意大利的爱国少年》的注释中写着“节选自阿米契斯(意大利的《爱的教育》”学习课文时我只要像平常一样的向同学推荐“同学们课下可以找这本书来读”便没有再放在心上。幸运的是那一天我路过新华书店时,走进新华书店,又一次偶然看到了这本书,当时拿出来也只是随意翻翻……真正吸引我走进去的是一封安利柯的父亲写给儿子的信,父亲在信中,很严肃的告诉儿子,为什么要尊敬母亲,怎样尊敬母亲。我读过很多这样题材的书,《傅雷家书》也读过,可是这封朴素的信,使我产生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受,我想读给我的同学听多么适合。因为他们和安利柯差不多同龄,但是他们有时候对待父母的态度比安利柯的情况要严重的多,有的甚至小小年纪与父母吵架,有的言谈之中不满意,甚至看不起自己的母亲,有的甚至母亲接自己,在深秋寒风中冻得发抖,儿子却对母亲说出:“冻你才好呢!”……我买了不同版本的《爱的教育》送给几个爱读书的好朋友,而且在班里读了这封信,又和别的同学都聚到一起,单独的读出来,然后与他们交流……后来又和家长取得联系,他们的家长均亲口说起了孩子的转变。开始,认为这本书是教育孩子有爱心,学会爱父母,爱别人的……继续读下去我才发现,这样的认为太肤浅了,因为我从安利柯父母的做法中感受到了,孩子存在一切问题的根源,是因为有时候我们做的还不够,是谁首先缺少了真正的爱心,而需要接受《爱的教育》。有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就口无遮拦地对老师说孩子的一些缺点,甚至当着小朋友,或客人的面张口就说孩子的短处,当时真的感觉到孩子有时是多么弱小,多么无助,有些做法对他们来说多么不公平……或者当父母在质问孩子的时候,“我说了多少遍为什么你忘带?我怎么对你说的,你为什么写不好?我不是让你好好检查为什么还出错?为什么不好好写?我嘱咐你多少遍了?……”用孩子自己在中的话说“唠叨地我的头都快炸了”,我们的大人有没有冷静的问一下,“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问题?”根源在哪儿?三年级的孩子存在缺点,学习中做事遇到困难也是很正常的,大人给了这幼小的心灵多少力量的源泉,多少耐心的帮助,孩子不如别人,是他自己不想吗?他做不到除了人之间的正常差异,有没有大人的根据呢?我们以一次家长的签字为例,有的家长读了孩子稚嫩的,认认真真和孩子分析了原因,帮助孩子改正了不足,还激励孩子的努力方向,签字满满的工工整整的。家长多付出一些精力,可是孩子得到的是什么?得到了力量,得到了方法,得到了新的目标,从失败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得到了父母真正的细腻的爱……,可以说受益无穷。可是有的家长只写了两个字“读了”。此为惜墨如金者。“写得太少”、“不认真”、“不会想象”、“想象力太差”、“不会写”此为评论者;还有“多读多写”、“多动脑筋”、“多想象”这也可以算指正者了。咱们冷静的比一比,这一次给孩子带来的差距有多大。如果说其他方面的恐怕更多,所以对孩子的思考也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启示。所以我觉得这书中更多内容且需要读给每个家长的。

《爱的教育》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现在我眼前。《爱的教育》是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扫烟囱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歌颂了儿童应该具备的纯真感情。同时书中也表露了从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塑造着儿童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从《爱的教育》中,我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关于孔子的教育的作文【二】

苦者,乃五味之一,引申为劳苦。最早约见于《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亚圣此言自古以来被作为修身的金玉良言。

如今时兴“苦难教育”(一说“挫折教育”,义同),其施教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大力倡导的做法之一是创设挫折情景,让他(她)们经历一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锻炼。还有一个与“苦难教育”殊途同归的活动叫作“忆苦思甜”,大人们用他们的苦难观教育我们,说他们那个时代是如何苦难,缺吃少穿,没钱读书,云云。

其实,每一时代都会有各自的苦难,只不过不同时代对苦难的感受不相同罢了。父辈们认为挖野菜、捡煤渣是苦难,有书念才是幸福。但现在的孩子却觉得只要能不被考试所累,宁愿去捡煤渣、挖野菜。大人们觉得现在的孩子生在好时代,长在蜜糖罐里,因而,总想让他们也体验一下自己儿时的苦难,诸如吃窝窝头,喝黑面粥,咽菜糊糊……然而,在孩子眼里,这些都不算苦难,反而从“忆苦饭”中尝到了刺激和新鲜感。如果可以交换,让大人们去体验现在孩子们学习的重压,对他们来说,重温童年,弥补学识的不足,何尝不是一大快事。

可见,苦难有它的时代性。这个时代是苦难的东西,下个时代或许成了游戏;上个时代的苦难,放在今天不一定是不幸;下个时代的幸福,放在上个时代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好运。每个时代的人都在体验着各自的苦难,完全没有必要用自己时代的苦难去磨砺别人。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苦楚。

对父辈那个时代所经历的苦难,只要知道就够了,不需要重复。苦难对每个人来说,既不是生命的运气,也不是生命的不幸,它只是一个事实。人生在世,他的任务仅仅是在体验自己的那一份并在忍耐中清除它,而不应人为去制造它。倘若把孟老夫子《告子下》的话引向极端,进而视“苦难教育”为万能,其结果便是给下一代人增加了双重苦难。

我们应当走出这一误区。

关于孔子的教育的作文【三】

读完《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仿佛接受了一场爱的洗礼。

与其说主人公是三年级生安利柯,不如讲是在他周围的用全身心的爱倾注于他以及他一样的孩子们身上的师长们。他们的言行中洋溢着爱的氛围。所以,孩子们也变得可爱、纯洁起来。

安利柯的母亲是个富于同情心的妇女。她会带着孩子们送布给报上记载的穷妇人。而且她十分体贴他人,善解人意。当安利柯发现这户穷人正是同学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时的强调:“不要作声!”以免伤害到男孩的自尊。当克洛西看到他们,她又暗示儿子去与同学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动。她还很会借机教育孩子。在告诉安利柯“万圣节”的意义时,她不会告诉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纪念许多英雄。

安利柯的父亲似乎是从来都不对孩子“火”的,他总是会用很温和的语气来“训人”。当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态度不好、”时,他给儿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并非有意,病房告诉他,要谅解别人的一时无礼,还应敬爱辛苦的先生。学期结束,他会提醒儿子去向朋友们告别,以及去向曾对不起的人谢罪请求饶恕。他也很关心其他所认识的人的情况,生活里充满欢笑。

安利柯的先生当然也不能不提。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关心,一点点的小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对犯错之后又认错的孩子从不多家指责,只是说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这种事了。他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家人,并告诉孩子们,这个办事他们的又一个家。他对自己的行为从来都负责,自己犯了错,即使是芝麻点儿大的事,他也不会忘记道歉说:“对不起。”

还有许多可爱善良的孩子们,他们正学着相互关爱,是整个世界充斥了一种叫作“爱”的空气,轻轻飘荡着,萦绕在每一个地方。这种有意无意有形无形中,孩子们以及每一个人学会——爱。

关于孔子的教育的作文【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的灵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应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什么是“融入”?融,原意是指固体受热变软或化为液体。融入,既可以是指有形物质的融合,也可以是指精神层面的接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价值观教育不仅涉及个体认知层面的“懂不懂”,还涉及行为层面的“会不会”,更涉及情感层面的“想不想”,不能仅靠简单说教。

认知上“懂”了,行为上未必“会”;行为上“会”了,情感上未必“想”。家庭教育必然而且只能是一种“融入”教育,在家庭这个人生第一个课堂里,教育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而且伴随着人的一生。更为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具有感染性,教育过程是亲子双方自主发现、自觉学习的过程,就是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非正式”地发生的。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刘长铭所言,“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始于家庭。要倡导每一个家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家庭文化,立家训、定家规、塑家风,营造文明、和谐、健康的家庭生活,为青少年成长‘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融入”什么?好的德行往往寄寓好的习惯之中。亚里士多德指出:“道德成自于习惯”,费尔巴哈说过:“习惯——德行的秘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要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载体,以交往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观念意义,更重要的是指导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教育必须外化于行,内化于心。而养成教育的本质就是价值观教育。我们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共性取向和核心诉求,将爱与责任作为最重要的融入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是每个中国人对祖国应尽的爱与责任,是对中国梦的具体描绘,家庭教育要从小教孩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是每个人对社会应尽的爱与责任,既指向自我,也指向他人。单一个体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必须建立在他人乃至于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基础上。这归根到底是对自我与他人的尊重,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每个人对祖国、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爱与责任。爱国是每一个公民或者社会成员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敬业是对待生产劳动和人类生存的一种根本价值态度,诚信是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友善包含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怎么“融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关键在落实,要顺应养成教育、家庭教育和家长教育的基本规律。

顺应养成教育的规律,要从儿童的具象性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的手段消减习惯认知的强制性;要重视以实践性、体验性活动促进情感的内化;要以持续的情景化、激励性评价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顺应家庭教育的规律。在家庭环境下的亲子交往过程中,通过亲子双方言语、行为方式相互影响、相互教育。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好家长。要充分尊重家长的主体性,通过家长学校站点服务、网络服务、现场咨询、专题讲座等各种途径,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提升家长的教育境界。

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这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