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描写勾践的作文800字(越王勾践作文素材)

描写勾践的作文800字(越王勾践作文素材)

更新时间:2023-06-12 05:20:13
描写勾践的作文800字(越王勾践作文素材)

描写勾践的作文800字【一】

我对于越王勾践的关注,起源于央视《国宝档案》节目播出的有关越王勾践剑的那一期节目。我向来不喜欢刀枪之类的兵器的,但是当看到那把埋藏于地下几近千年仍能散发犀利锋芒的神器,我似乎无法自拔的喜欢上它了。为了能更细致地了解它的历史,我必须要了解它的主人——勾践。所以对于勾践这个历史人物我从小就有一定的了解,此次中国古代史课要求我们写史记的读后感,于是我再次重温了越王勾践以及他的神器。

在吴国的三年,越王没有忘。受尽了折磨与屈辱的他,回国后,他立誓,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报仇耻。打败吴国。为了灭吴,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夫差的冷眼只能滚烫你心中的复国之情;胆汁的苦涩只能激荡你胸中的灭吴之志。于是“卑事夫差,亲为其马”何足耻?

勾践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他不过安逸的生活,因为怕生活太舒服了,会丧失意志力和毅力。他在今市区西郭门外的迎恩门,每天吃粗粮,穿布衣,睡在柴薪上。平日,勾践与夫人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最可怜的就是,勾践困倦时就辣椒水刺激眼睛。冬天,脚麻了,他索性把脚放进冷水里,“以冷克冷”。夏天,烈日炎炎,他去做高温工作。吃的是自己种出来的粮食。穿的是夫人自己亲手织的单一色粗布。

勾践在生活上不仅不光朴素,还亲自去葛山采葛,织成葛布献给吴王。亲自种麻,制成弓箭犒劳士兵。缺粮食时,他也与臣民一起上山采野菜吃。一个君王能吃这样的苦。 为了不忘记仇恨,勾践在“箭楼”的小屋里挂了一个苦胆,每次进出都要尝一下。晚上睡在柴薪上,每天睡觉之前,还要问问自己:“勾践,你会忘记灭国之耻辱吗?”“没有忘!勾践没有忘记!”他回答的声音特别大,不过也是,灭国之仇,再加上三年之耻辱,做为一个君王,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在君王中他是第一个。与此同时,勾践恭敬事吴,不断贡献美女佳人,珠宝好玩,方物巧匠,以娱夫差,麻痹吴国,消除戒备,迎合夫差求霸之心,导吴国以精兵北入中原,耗损国力,离间吴国君臣,夫差误忠臣伍子胥,勾践还以越国遭灾百姓挨饿之由不断向吴国借粮,只是吴国粮食储备减少,而越国粮草充足。为了增加人口,与吴国在实力上能与之对衡,勾践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生育计划的政策,生儿子的,奖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儿的,奖两壶酒,一头猪;生两个子女的,公家还补助粮食。为了积聚财富,越国大力发展生产,“民惧有三年之食”,从物质上做好了伐吴的准备。军事上,勾践训练部队,培养了士兵勇往直前的精神。有一次,勾践乘车经过一条乡间小路,路中间出现了一只青蛙,鼓着水泡眼,怒目而视。勾践见小小青蛙能如此不畏强.暴,以弱抵抗,实为可嘉。他立即在车的横木上,向这只“怒蛙”致敬。勾践还以越国遭灾百姓挨饿之由不断向吴国借粮,只是吴国粮食储备减少,而越国粮草充足。这一个做法实在是太厉害了,据我了解,越国向吴国借了很多粮食之后,吴国遇上了天灾,颗粒无收,越王主动还了一些粮食给吴国当种子,而这些种子都已经被煮熟了,结果,第二年,吴国颗粒无收啊!我想,这已经是勾践准备复仇的时候了。这丈计乃三十六计中的第28计 上屋抽梯。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兵精粮足,国富民强。

可见,勾践是一个十分沉得住气,也极稳重的一个国君。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勾践深明这个道理。用奖赏分明的方法激励每个老百姓,自己也下田耕地,“栽稻与脂于舟以行”更为亲近老百姓。使君赢得了民心,老百姓们愿全心全意为越王孝力。“大丈夫能屈能伸”,勾践“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这正体现出勾践“不俱小节,以大局为重”的难得精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勾践若不是对吴国的国情了如直掌,又如何能如此顺利地打胜那一战呢?

等待的过程固然艰辛漫长,但你终于迎来地平线的胜利曙光。浩荡如潮水的旌旗淹没了姑苏台,熊熊燃烧的大火映红了吴王夫差苍白的脸。你终于登上了春秋霸主的地位。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攻破吴国都城古苏,夫差自,吴国灭亡。

此外,《越王勾践世家》这篇传很有意思,不仅记载了勾践的家世传承,还有另外一人——范蠡。范蠡本应该放在“列传”中的一个人物,而放于此,说明什么?我想司马迁对范蠡很推崇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下面,我就粗浅地说一下《越王勾践世家》中的范蠡与勾践。

在我们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勾践算是出类拔萃的唯一一他胸有大志,总想称霸中原,这样他要扫除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挡在其北方的吴国,而吴王也有同样的志向啊,于是好戏就在吴越争霸中展开。我不想说什么勾践兵败于会稽而向吴王夫差称臣的耻辱,也不想谈什么妇孺皆知的卧薪尝胆,更不想赞其称霸东南的辉煌,我只想了解一个接近真实的勾践。这个真实的勾践就在他与大臣文种与范蠡之间彰显。勾践的霸业全赖他的几位忠臣的辅佐,而这也表现了他从善如流的君主风范。当其困于会稽也,也是灰心丧气得不得了,认为自己完了。是文种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给他注入东山再起的勇气。而范蠡呢,则代他与吴国交涉并为人质于吴两年。这样的患难之交真是很感人的。事实也是,他对他的左膀右臂非常器重,从而靠他们的才智选准时机洗雪了耻辱,并成为春秋之一霸。当吴王夫差成为其阶下囚时,范蠡看出他的犹豫不决,代他决断,终使夫差自,断绝了夫差东山再起之路。

看到这里我们似乎认为勾践的伟业至此已开始黯淡,他后,他的子孙又传了若干代,到战国时期,为楚所灭。不管怎样,勾践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却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司马迁评说他:“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当我在湖北博物馆看到那把两千多年还寒光凛凛的勾践剑时,我曾想,从一把剑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代英主,因为只有这样的英主才能缔造一个强大和发达的国家,才能为后世留下这样的稀世之宝。

而勾践人性的弱点,不也成就了另一个智者的传奇吗?这个人就是范蠡。范蠡是个当之无愯的智者。他的智慧不光表现在他对勾践二十多年的辅佐,他对越国人民的贡献,还表现在他能够在名利面前全身而退。他意识到他在越国已是“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于是执意离开。在他坚辞勾践时,勾践可是拿半个国家来挽留他的啊。这样清醒的认识,就是到今天又有几人有之?范蠡浮海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在海边种地,开始第二次创业。很快又积攒起万贯家财,也很快为齐国人所了解,于是又为相于齐。这第二次位高权重之时,他又意识到位高跌必重、财多祸必至,于是又罢官散财,归隐于陶这个地方。这一回,他又自称是陶朱公,而这一回他又开始在商业上大显身手,成为一代富贾。范蠡的三次创业都业绩辉煌,真世所罕见。司马迁赞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范蠡何以能成功?答案尹在这篇传记中。范蠡一生不知有多少光环罩身,而司马迁都轻描淡写。而有一件家事,他却大书特书。为何?盖因一件小事折射出范蠡的睿智通达。范蠡同时也洞悉人性。对于权位与财富,他都追求,但他不是贪婪地追求,而是深谙辨证之理,懂得进退取舍之道。古往今来,能够这样做的人恐怕是少之又少吧?哪个人不都是锲而不舍地追求,要追求到极致,然后体会物极必反的悲哀呢?包括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包括我们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又将居安思危的意识扎根于头脑之中呢?

重读了越王勾践,这段历史是我们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朵早已过去的灿烂浪花。里面有太多值得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宣扬和称颂千百年的精神。我想不管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勾践的案例都对我们有巨大大启发:只要自己确定了目标,哪怕再苦再艰难,都应该勇往直前,没有犹豫,没有借口。古人尚亦如此,我们更应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描写勾践的作文800字【二】

降……还是不降……?

我是越王勾践,那年我败在吴国手下,四面楚歌。而我只面临两条路:,或者投降。最终,在一系列原因下,我选择了降,这个似乎令人失望无比的举动。

不是我贪生怕,只是我明白一句话,那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辱负重,提升自己,总比一了之要好。因为了,虽然什么都不用去想,但是就再也没有复国的机会了,那么,我这一生就是失败的,后世看到我,也只会说我的失败。我不愿接受失败的我——我可以失败,但是我这一生,不可以葬送在一次失败上!

在吴国的那几年,我不仅不复锦衣玉食,而且还做了无数低微卑贱的.事。我曾想过放弃,想着:与其如此痛快,倒不如一,但转念一想,吴王阖闾他不就是想看我痛不欲生吗?我若了,真是亲者痛,仇者快啊!

我有范蠡将军相伴。范蠡将军放弃高官厚禄来陪我,甚至把自己挚爱的女孩西施送入吴宫。我和他一起,隐忍一时。在吴宫里卑躬屈膝,我放下了所有的架子。在这里,我不再是一国之君,而仅仅只是一个卑微的亡国之君,他们见我,都要说我的过失与懦弱。而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不是懦弱,这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重建王朝,为了今后的辉煌。

范蠡将军可以忍受,我怎么就不行呢?他愿意为我赴汤蹈火,有此良臣忠将,我只觉开心,不感到任何的委屈。

为了复国,我甘心喂马,守陵,我做了一切吴王阖闾可以想到的来羞辱我的事,只为了等,等我复国的那一天。

终于,我如愿回国了。

回国后,我没有逃避,没有松懈,更没有享乐——我没有理由这么做!我是要复国,而非安于现状!我只是伪装作对吴国感恩戴德,伪装作我安于现状,让吴王阖闾放松警惕,我好乘虚而入。

我多年隐忍,为的不是今天一时的快乐,我要有朝一日可以东山再起,洗刷这些年的耻辱!

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固然“男儿膝下有黄金”,但这也是置于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我隐忍多年,一点可以成功的!

终于,越国的百姓在我的带领下,和我一起走出了被吴国统帅欺辱的困境,只待我今天报仇雪耻。

这一次,降的不是我,而是偌大的吴国。我隐忍多年,终于等到了灭了吴国将要的一天,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

刀剑碰撞嘶鸣,敌方的惨叫声连连不绝。对此,我毫不意外。这些年我设计吴国闹饥荒,吴国将士们因为没有食物,打战的时候一个个有气无力,我看着那些吴国的士兵们,轻轻笑了。我知道,这些士兵不成气候,而我越国兵强马壮,只要不出意外,那么,我便赢定了。

降……

吴国败了,降了。

所以,让我给后人们一个忠告——小不忍则乱大谋。隐忍不是懦弱,带上它,你一定可以走出困境。

描写勾践的作文800字【三】

越王勾践观后感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的强盛是因为有了伍子胥,伍子胥侍奉了两朝君王,帮助吴王治理朝政,建立了真正强大的吴国,吴越两国交战,所以吴国才战胜了越国。越国失败的原因:一是国力不如吴国;二是越王发动了一场不合时宜的战争;三是没有听取范蠡军师的劝告(劝告是逆耳的)。 吴国战胜越国之后,伍子胥一直劝吴王掉越王勾践,以解除吴国的后患,吴王夫差总是听不进去,伍子胥设计想替吴国掉越王勾践,计划也屡屡受挫于吴王。吴王决定讨伐齐国的时候,伍子胥一再提出反对意见,直言讨伐齐国之前一定要先灭了越国,并且以身家性命来劝诫吴王,声明吴国真正的敌人是越国,勾践一天不除,吴国的危险就存在一天。这些建议都不和吴王的心思,吴王是根本听不进去的,时间长了,反而觉得伍子胥烦叨,碍手碍脚,于是终于找了一个借口掉了伍子胥。伍子胥一,吴王再也听不到相反的意见了,耳朵里听到的全是夸赞之词,顺心又顺耳,时间一长,吴王的自大就膨胀到了及至,认为自己就是天下老大了,可以向其它国家发号施令了,结果老大还没当上,就被越王勾践给灭了。 历史给我们的是沉痛的教训,一个国家的兴旺,当政者必须要听取两种不同的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当身边有两种相反的意见时,当政者可以从中辨别方向和好坏,两种相反意见可以使当政者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事事都有警觉,自己也更有智慧;而当身边只有一种赞颂的声音时,当政者就会糊里糊涂地迷失方向,变的自大,变的无知,其结果就是衰败、灭亡。吴王如此,商纣王何尝不是如此,楚霸王、隋文帝、宋徽宗等都是如此。 历史是这样,科学也是这样。当只有地心学说的时候,科学停止不前,当日心学说和地心学说相互碰撞的时候,科学就在进步,就在发展;波动学说一统天下的时候,人们对波的认识是不完整的,当出现了新的粒子学说的时候,两种学说争论、碰撞,光的理论学说才向前发展了,建立了光的波粒二向性学说,科学又向前发展了一步。这样例子举不胜举。 所以,一个国家和一个单位的当政者,还有个人都得从历史中汲取教训,牢牢记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要进步一定要听到相反的意见,要虚心听取相反的意见。“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是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是他们让我们少犯了很多错误。”评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