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管仲齐桓公老马识途作文(管仲与鲍叔牙齐桓公高考作文思路)

管仲齐桓公老马识途作文(管仲与鲍叔牙齐桓公高考作文思路)

更新时间:2023-12-08 20:51:09
管仲齐桓公老马识途作文(管仲与鲍叔牙齐桓公高考作文思路)

管仲齐桓公老马识途作文【一】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那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拿着弓箭到庄稼地和芦苇地交界的地方去来回巡视。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平平安安地到了黄昏时分。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芦苇地边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我并没有靠在芦苇上摇晃它,这会儿也没有一丝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隐蔽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老虎得意得简直忘了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里。

农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跃起,脱离了苇丛的隐蔽的时候,就一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扑倒在苇丛里。

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枕着一只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中箭而,真可谓是乐极生悲。人生在世,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致于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否则,就会埋上灾祸的隐患。

管仲齐桓公老马识途作文【二】

马丁斯科塞斯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可是近年来逐渐失去了其一贯的锐利,有被好莱坞招安之嫌。这部华尔街之狼,又令人想起了他以前的那些电影,例如盗亦有道。不过只是说风格类似,而深度上似乎又进了一步。

电影塑造了一个穷奢极欲的华尔街暴发户乔丹贝尔福特,虽然才华横溢可是道德低下,随着影片情节的层层推进慢慢地将其推上了顶峰,随后就是不出人意料的坠落。但是电影后半部分却引人深思:除了乔丹本人的,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摧毁他,那就是传统的体制。

从华尔街的一个无名小卒一跃而成为月入一百万的金融大亨,乔丹应该说是美国梦的代表,可是他的成功又为传统的体制所不容,所以最终遭遇了灭顶之灾,虽然他的所作所为与美林等大公司相比没什么特别的。最后的结局是妻离子散,而乔丹还被逼出卖朋友,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影片中的几个细节值得深思:

第一,检察官在劝说主人公揭发其他人时,把主人公比作美洲小国格兰纳达,乔丹在他们的眼里视同无物,可以随意碾碎。暗示了草根阶级与传统体制的实力之悬殊。

第二,FBI探员办完乔丹的案子,仍然像往常一样乘坐纽约破旧的地铁回家,周围仍是那些神色呆滞的普罗大众。暗示虽然抓了乔丹,但却于事无补,一切还是照旧。

第三,影片中两次出现卖钢笔的桥段,一次是主人公意气风发创建公司时,一次是他出狱后在新西兰做演讲时,同样问题的不同回答,尤其是结尾处,参加讲座的听众们那些了无新意的标准化答案,暗示了体制对于创造力的无情扼。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莱昂纳多的表演,应该说非常精彩,与整部电影的风格浑然一体。

管仲齐桓公老马识途作文【三】

??马识途改写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约会诸侯共同订立盟约。盟约上要紧的有三条:第一条是尊重周釐(xī王;第二条是抵御外族向中原进攻;第三条是帮助弱小的和有困难的诸侯。十多个中原诸侯国参加大会,订立了盟约。强者为王,大伙儿都尊齐桓公为霸主。可是南方有个大国叫楚国(在今湖北一带,不但不参加中原的联盟,还把郑国拉过去也不叫郑国参加。齐桓公火了,正跟管仲商议着怎么去讨伐楚国,没想到北方的燕国(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到齐国来讨救兵,说北边的山戎打进来了,燕国打了几个败仗,眼瞧着老百姓都要给山戎了,央求霸主发兵去救。管仲对齐桓公说:“主公要征伐楚国,得先打退山戎,才能够专心对付南方。”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领大队人马到了燕国。山戎早已逃走了。管仲说:“山戎没打就走,等到咱们一走,他们准又进来抢劫。要安定北方,非打败山戎不可。”齐桓公就决定再向前进军,但地形不熟悉,得有人带路。燕国的国君燕庄公对齐桓公说:“不妨请无终国(在今河北玉田西北出兵帮我们带路。”齐桓公立刻派使者去,无终国答应做向导,派了一位大将带着一队人马来支援。齐桓公打败了山戎,救出了不少被山戎掳去的青年男女,山戎的老百姓也归顺了齐国。可是山戎的大王密卢逃到孤竹国(今河北卢龙东南借兵去了。齐桓公和管仲决定去攻打孤竹国。

大军到了孤竹国附近,碰到了山戎的大王密卢和孤竹国的大将黄花。他们被齐国大军打了个落花流水。这时天色不早了,齐军就安营下寨。到了头更天时,士兵们带着孤竹国的大将黄花来见齐桓公。

齐桓公一看,他跪在地下,双手捧着一颗人头,耷(dā拉着脑袋说:“乘我们的大王答里呵被您打败亲自到沙漠去讨救兵时,我了山戎的头子密卢来向您投降。孤竹国没有指望了,请让我带您去追赶答里呵吧!”齐桓公和管仲把那颗人头仔细瞧了一阵子,又叫将士们认了认,真是山戎大王密卢的脑袋,就把黄花留下了。

第二天,黄花把齐桓公和燕庄公领进了孤竹国都城,果然是一座空城。他们更加相信了黄花。齐桓公叫燕庄公带着燕国人马守住孤竹国的都城,自己率领全部人马由黄花带路去追答里呵。黄花在前头带路,到了掌灯时分,来到了当地人把它叫做迷谷的地方。只见平沙一片,就跟大海一样,一眼望去没边没沿,分不出东南西北来,大伙儿全迷了路。齐桓公和管仲急得团团转,赶紧去问黄花,哪儿还有他的影儿!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诡计。原来,黄花了山戎的头子密卢倒是真的,投降可是假的。管仲说:“恐怕这儿叫旱海,不可再走了。”齐桓公下令收军。天越来越黑,又碰上冬天,西北风一个劲儿地刮着,大伙儿冻得直打哆嗦,都在这没边没沿、黑咕隆咚的迷谷里冻了一夜。好容易盼到天亮,眼前还是黄澄澄的一片平沙,罩着灰扑扑的一层雾气,道路在哪儿呢?这块鬼地方连一滴水都没有,要是走不出去,渴也得把人渴。

大伙儿正在不知道怎么办时,管仲想出了个主意,他向齐桓公说:“马也许认得路。咱们挑几匹当地的老马在头里走,也许能走出这块地方。”齐桓公点头说好。他们就挑了几匹老马领路。果然,老马识途,领着他们走出了迷谷。“老马识途”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齐桓公的大队人马出了迷谷,远远瞧见一批老百姓好像搬家似的。就派老兵扮做百姓去打探,才知道他们是孤竹国的'百姓。当初所瞧见的孤竹国国都是座空城,原来是黄花和答里呵使的诡计,让老百姓先搬出城去,然后他们去攻打燕庄公守城的人马。管仲于是把一部分士兵扮做孤竹国的百姓混进城去。到了半夜,混进城里的士兵放了一把火,从城里出来,城外的大军从外边打进去,把黄花和答里呵全给了,孤竹国也就这么完了。

齐桓公对燕庄公说:“山戎已经赶跑了,这一带五百多里的土地都给燕国。你守着,别再放弃。燕国是北边的屏障,管理这个地方是你的本分。”

燕国靠了齐桓公,一下子增加了五百多里的土地,变成了一个大国。

管仲齐桓公老马识途作文【四】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武将打下了江山,他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将政事都交给诸葛亮去处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呕心沥地使蜀国维持着与魏、吴鼎立的地位;诸葛亮去世后,由姜维辅佐刘禅,蜀国的国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姜维抵挡不住,终于失败。刘禅惊慌不已,一点继续战斗的信心和勇气都没有,为了保命,他赤着上身、反绑双臂,叫人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投降以后,魏王把刘禅他们接到魏国的京都去居住,还是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为了笼络人心,还封他为安乐公。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上装成很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有一次,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的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司马昭明白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备他了。

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乐不思蜀,甚至连装着想念故乡都装不出来,贪图享乐而志向沦丧竟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而要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懈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