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新概念作文历届一等奖作品(历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作品题)

新概念作文历届一等奖作品(历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作品题)

更新时间:2023-08-02 09:49:36
新概念作文历届一等奖作品(历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作品题)

新概念作文历届一等奖作品【一】

逛超市是惬意的,赶集却是别有风趣。又到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早就听说每年临溪的集市非常不错玩,于是,大家全家脚踩自行车,沐着秋天暖阳,迎着丹桂飘香,赶集去了。

还没有到临溪地界,就已经感觉到了浓浓的节日环境,马路两边停满的各种汽车,道路上人山人海,有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前来购买价廉物美家居日用;有打扮入时却怀旧的“城里人”,淘宝平时大街上难以寻觅的徽州传统工艺品;也有背着旅游包,手持相机的旅游者兴奋地体验民俗文化,有好多警察在保持秩序,还有武警列着队在巡逻。

很不容易停好车子,终于进了集市,真是被人目不暇接啊!

各种产品琳琅满目,有民间工匠用原木竹自制的篮子、蔑盘、菜罩、刀板传统家居用品;有农民干活不可或缺的镰刀、锄头、扁担等徽州区域农家用具;有农民们用洋铁皮敲出的各式铁桶、铁箱;有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盆景和花草;有物便宜美的服饰、装饰品,还有现场制作的民间小吃。这部分原汁原味的产品,大家看着特别有趣。

嘿,瞧,不只东西多,而且卖东西的企业们也千奇百怪。有些,搭个“戏台”拿着话筒大声吆喝叫卖;有些,脱了上衣,身上写着“劲力”两字卖菜刀、砍柴刀;有些,放着劲霸音乐,跳着舞,烤着羊肉串;有些,把自己当成一个模特,里里外外穿着各种各样的衣服,热情地招揽客户;还有一个老人吹着“天籁之音”,在吸引眼球,营销推广满身的葫芦丝……

无声无息中,我停步在现场制作糖葫芦的.门店。哇,好娴熟的手法,串山楂,沾糖水,一气呵成,糖葫芦味香色全,让人垂涎三尺,嘿嘿,我也不例外。

逛着看着,夕阳日渐西下,远处农家的炊烟袅袅升起,小婴幼儿们趴在母亲背上挂着口水睡着了,手里还拿着半个棉花糖。我也日渐走累了,在母亲的催促下,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去。好期盼明年的重阳到来,再去回味那热闹的场景!

新概念作文历届一等奖作品【二】

然而必须指出,如果不加思考地一概而论,把家风说成是传统的家庭教育,说成是一家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则有失偏颇,不可不加以厘清。

实际上,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所以,家风既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淀的结果,又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对家中子弟具有熏陶影响、沾溉浸润的意义。

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是一个家庭的自我和特色,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用现今的话说,并不都具有正能量。有的家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酗酒、忿戾凶横。一所学校、班级的风习我们称之为学风、班风,而学风、班风有好坏之分、高下之别,并不总是值得弘扬。家风同样也有不良的,也并不都是传家宝,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也只有“耕读”“忠厚”“清廉”这样的一些美好的品质。

作为家庭的文化,家风是附丽于家庭而存在的,只要有家庭,就会有家风。家风并不会因为农村的城市化、大家族被小家庭所取代而丧失。极端地说,“没有家风亦一种家风”。在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的当今,人们感叹“家风”荡然无存,其实是指家庭所秉持的“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这样一些传统内容的沦落,而不是家风本身的消逝。

家风又不同于家规。家规是家庭中的规矩,是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是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教条,它是借助尊长的`权威,加之于子孙的又一重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道德约束,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效力。它有家训、家诫、家规、家仪、家教、家法、家约、家矩、家则、家政、家制等名义,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孙、慎婚嫁、务本业、励勤奋、尚节俭等具体而明确的条文,是载诸家谱、可供讽诵学习的有形文本。而家风有别于这样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通俗地说,我们可以把家规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书,而家风则是经由长期教化后的结果。同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并且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意义。

新概念作文历届一等奖作品【三】

??长漫游一等奖作文

一朵花由发芽到怒放,一棵树从幼苗成长到能遮天日,一条鱼由随波逐流到搏击风浪,一个人从婴儿到白发苍苍的老人,这都是成长。园丁辛勤的汗水伴随着花的成长,守林人的心伴随着树的成长,风浪伴随着鱼儿的成长,各种文化又伴随着人的成长。

我睁开第一眼,看见那个嘴边带笑、眼里含泪,心中存爱的女人,她轻轻地抱着我,柔柔地抚摸着我的脸,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怀。以前待在那黑暗的子宫里也感受到了这种关怀,但那毕竟隔着一层肚皮,感受没有如此真切,现在这真实的感受让我无比舒坦。这就是母亲给予我的文化——人文关怀。

在我慢慢成长时,一位慈眉善目的美丽的人向我微笑。噢,原来是一尊观音像,我开始接触到了宗教文化。小时候,见外婆虔诚的拜佛,也学着外婆的样儿,见佛像就拜,不理会妈妈的疑惑,虔诚且快乐。那时候,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信仰的'佛教,而且认为佛教是最好的,不信佛教的人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

当时间推移,日月轮回之际,大量的神话和童话灌输进了我的脑袋。“女祸补天”“盘古开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让我领略了中华民族思想的丰富,思维的多彩,不禁让我遐想万千。比如“女祸补天”让我疑心下雨天是不是就是女娲补天时没补好,而且害怕洗澡,怕我这一个“小泥人”一下水就化掉了,再也见不到灿烂的太阳了。“嫦娥奔月”又让我在夜晚时常看月亮,疑心那月亮上的阴影就是嫦娥,她也在看着我。同时,《海的女儿》《丑小鸭》等经典的外国童话又让我感受到西方文化的美好。听着故事,读着小书,让我不禁为白雪公主的遭遇而落泪,对可怜的丑小鸭充满同情,还时常幻想着哪一天我被妖怪抓走,有一位英俊勇敢的王子来救我。

书,进入我的世界,让我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更深入文化。有句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说“书中自有问题库,书中自有解惑仓”。为什么呢?有一次,我看到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就一直想:难道我小时候是猴子吗?我变得这样快吗?后来随着年龄增大,知识增多,才知道猿是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才有今天的人类,并不是人出生时是猴,长大变成人。虽然书让我提出问题,但同时也回答了我的问题。

光读书的日子也是乏味的,影视文化闯入我的视线。记得小时候特别迷恋动画片《狮子王》,每集必看,就像现在的人天天享受“韩流”。电影、电视让我知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让我惊奇小小的电视如何能装得下整个世界,同时惊叹电影人士的高明,并在我的心中种下长大从影的种子。

现在,更多的文化陪伴着我的成长,流行音乐,传统民乐以及“韩流”等充满着我的成长。不经意回头漫游我的成长,发现我的成长伴随着各种文化。

人成长必定在文化的包围之中,因为这是一个文明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文化的世界。世界因各种文化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