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越剧里的文化作文(我对越剧的感受800字作文)

越剧里的文化作文(我对越剧的感受8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14 17:07:33
越剧里的文化作文(我对越剧的感受800字作文)

越剧里的文化作文【一】

中国!一个伟大的国度,拥有浩瀚的疆土,几千年以来,孕育了多少才识过人的军事家,才华横溢的诗人,目光长远的君王,天马行空的艺术家,他们,在自己祖国的领土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

例如:“万里长城”,“兵马俑”,“莫高窟”,《离x》,《史记》……而创造这些奇迹所需要的精神,便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以来熔铸的敢于创新的精神,它,有的在宏伟壮观的建筑上传递,有的在包含情感的字里行间中流溢,还有的在苍劲如龙的笔墨里婉转……这些丰富的文化遗迹在飘荡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是保留了下来,这,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财富!

如今,在我的脑海里,却清晰地记得在小时候参加的一次x,在那次的x中,有一种叫做“飘色”的绝妙艺术无不吸引着我的眼球,那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中国的文化,第一次体会到了它的博大精深,也是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浓厚气息,每每回忆起这次的经历,心中总不由得涌起一种炎黄子孙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飘色“又名”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大型造型舞蹈,是中原地区民间春节社火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中原"抬阁"被誉为"华夏一奇",被外国人认为是”中国隐蔽的文化“在中华民俗和中国民间艺术领域影响甚广。

“飘色”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的感受,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来源于中华民族脉深处的自信与骄傲,这种文化遗产难道不让人重视与珍惜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却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淡忘了往日辉煌的文化成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于现在文化以及科技创新的事业中,忠心与历史文化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对此,我不禁感到了一丝紧张。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深入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吗?难道就不应该传承这几千年下来的宝贵文化吗?我们绝不能让如此众多珍奇的文化遗产泯然于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为此,我对于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考场表示赞成,因为这样便能人为地督促我们学好语文,更好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越剧里的文化作文【二】

北京市我国的首都,那里的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别列入世界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也很多,比如: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等,但我觉得最为壮观的还要数长城了!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十五个省市区,全场8000多公里。它高约8米,大概有3—4层楼那么高。宽5—6米,五、六匹马可以一并而行。长城的上的景点数不胜数,比较著名的景点有山海关、嘉峪关、九门口长城、八达岭长城、镇北台长城等。现在保存最好的长城,主要是位于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西周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互相防守,使得长城的的修筑进入第一次高潮。历史上最大规模开始修建长城并将长城连成一线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此后历代都在不断修建,最后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朝代是明朝,因此我们现在看见的长城大多数是明朝修建的。长城之东向西,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中原王朝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

长城的地基全是由千余斤重的花岗岩砌成。哨岗全都采用大型城砖用糯米灰浆砌筑,其重量达到了千余斤。很难想象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竟能用自己的肉之躯铸就了这万里长城。走在长城之上,一座座绵延起伏的山峰,一棵棵参天大树,那磅礴恢弘的气势不禁让人对它产生敬畏之情它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高度智慧的结晶。它坐落在崇山峻岭中,迂回曲折。它历尽沧桑,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人和博物馆,它抵御外族的侵略,见证过中华民族的的战争和和平,祖国的分裂和统一。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世界各国朋友来到中国后,最喜欢去参观游览的地方就是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让长城举世闻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们都知道它。就连其他国家的,来到中国后都专程去游览长城,由此可见长城的魅力是多么的大。

长城,它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蜿蜒于上下前年,纵横于万里广阔的时空。它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历史遗产,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建筑奇迹之一,它展示的'不止是一种恢弘的浩然之气,它所体现的是一个伟大民族的气质和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它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国大地,它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象征,它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越剧里的文化作文【三】

南浔古镇地处江浙两省交界处,有江南蚕丝名镇的美誉。南浔古镇景区占地面积为34。27平方公里,古镇的旅游景点分为三大区块,第一块是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其中内有张右铭故居、刘氏梯号,等景点分布其中。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嘉业堂,文园,等几点组成的中心景区。第三块是以东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

第二块景区——小莲庄面积为17399平方米。原为刘氏家庙,从光绪十一年(开始,在池周补植花柳,重栽菡萏,布置台榭,启建家庙,历时四十载,于1924年完成。因慕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湖州莲花庄,而自名“小莲庄”。我们可以从外面清晰地看到里面的荷花池中的荷花很多,如同天上的星空皓月一般,那蓝天衬托着荷花池,给我一种画一般的美感。

富集区中的张氏故居被简洁的白墙包围着,没有一丝夸张,宅院面临着小河。走进张石故居的大门,吸引人的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完美的融合了中西文化,这座建筑物不仅有西方的浪漫情调,还融入了很多中华的雕刻技艺,有栩栩如生的砖雕门楼,房梁上的小动物,门窗上的人物,山水雕刻都那么栩栩欲活,令人叹为观止,久久沉醉于古人的情趣品味中。庭院中,耸立的假山,清澈的人造湖,安静的凉亭构成了一副朴实又毫无夸张的画面。最简单的绿植,却看起来是碧玉那么纯洁无瑕。小桥流水与大宅园交相辉映,呈现了人间仙境一般的景色。

最吸引我的是夏季古镇的夜景。去年的暑假,古镇是我们一家人每天晚上打卡的地方,我们一家还没有进古镇的大门就看见里面被一层烟雾和绿光笼罩。走进去,浔溪两旁冒出白色的烟雾,加上绿色的灯光仿佛来到了传说中的瑶池,河岸两边挤满了人都在分分拍照留念。我被一种动听的音乐吸引了,拉着爸爸妈妈往有音乐的地方走去,一会我们来到了一座石桥旁,见桥上帘子一样的东西,帘子里隐约能看到人,我们走到桥正前方的河岸仔细地看着,原来那帘子是水,帘子上所看到的人是投影。这种景象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妙不可言。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小莲庄外的小公园,这里景色更是迷人一棵棵绿色的大树,冒出白色的浓烟还有绿色的灯光再加上河里的景色,让人叹为观止。这种景象我只正西游记里看到过,没有想到在南浔古镇也能看到,应该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南浔就像一幅画卷,只有慢慢地打开,才能感受到他独特的美。

越剧里的文化作文【四】

今日上午,在上海图书馆音乐欣赏室观看了于20xx年拍摄的越剧《李慧娘》演出实况的录像片,该剧是由浙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排演的,演员们都很年轻,表演认真,唱腔和舞美都挺精致,并富有地方剧种的特色。

该剧故事情节源自上个世纪50年代末戏剧出版社副总编辑孟超改编的昆剧《李慧娘》,背景是南宋时期的杭州,当时因受元朝军队的进逼,朝廷退却南迁至杭州,偏安江南。民间百姓收复失地呼声颇高,而一些权臣却醉生梦,满足于眼下的苟且。身为臣相的贾似道便是其中的一位,他假抗元、真投降,蒙骗皇上的信任,这一切被一位名叫裴舜卿,富有正义感的年轻书生识破,他屡次上奏朝廷,揭露贾似道真实嘴脸,因此成为贾似道的心头之患,欲除之为快。

年轻貌美的李慧娘三年前父母双亡,因尽孝道为父母送葬而欠下债务,无奈被贾似道收纳为妾。面对贾似道的淫威,她虽苦不堪言,但只能是委曲求全。一日,崔贾似道携众人游西湖,遇上了年轻书生裴舜卿。裴舜卿又当面正义凛然地痛斥了贾似道卑劣行径,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李慧娘的关注。由于裴舜卿说出了李慧娘心中的感触,她情不自禁地对他发出了“美哉!少年郎”的赞许……这一切被心狠手辣的贾似道看在眼里。于是他设下“一箭双雕”之计,先是以“当面详谈”为由,将裴舜卿诳进府内,囚禁在红梅阁内,伺机害,又以“将其许配给裴生”的说法试探李慧娘。而当善良的李慧娘表露出满心欢喜的真实心境后,贾似道竟拔剑刺了她。

在赴黄泉的路上,李慧娘一路悲切,直呼“冤枉”。仅仅因为说了“美哉!少年郎!”这句话而惨遭戮,失去性命,她实在心有不甘,而且书生裴舜卿被囚禁的命运也一直是她所惦记的。阴曹地府的明镜判官知道了李慧娘的'遭遇后,深表同情,也被她打算搭救裴舜卿的果敢所感动,于是赐予她阴阳宝扇一把,准许她的魂灵返回人间,在天亮之前实现救人的愿望。在贾府红梅阁内,还原为人形的李慧娘魂灵以自己的真诚赢得了裴舜卿的信任,终于在贾似道派人来刺裴舜卿之前,将其从红梅阁救出,并在一路上与追兵搏斗,保护裴舜卿不受伤害……李慧娘的义举再次感动了明镜判官,就在天亮之际李慧娘的返阳时间已到的那一刻,他再次赐予李慧娘阴阳宝扇,助她击退追兵,并火烧贾府擒拿了作恶多端的贾似道及其帮凶。让人感动的情节出现在最后:当书生裴舜卿知情后为了表示感谢和爱慕之情,愿意与李慧娘共赴黄泉路时,她却拒绝了。她勉励裴生要将“黎民之苦铭心里”,“好男儿志在四方”,自己则毅然独赴黄泉,突出表现了李慧娘无私的心灵和高洁的情操。

新编越剧《李慧娘》剧照

看罢此剧,心生感慨。想想在久远的那些年代(李慧娘的形象最早出现于宋代话本),人们当时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真善美,追求幸福生活实在太难了,只得把美好愿望的实现寄托于苍天或是地府那样臆想出来的,现实不存在的所谓的神明力量上,才会演绎出受到冤屈的李慧娘魂灵借助明镜判官的法力实现救人、复仇这样凄美的故事。因此观后觉得,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现今得来不易,安宁幸福的生活。现如今,经过改编的《李慧娘》剧目作为传统文化的作品得以传承,除了观赏、娱乐之外,笔者认为主要还是要体味故事表现出来李慧娘这一人物的那种善良、无私的品性,倡导人与人相互间多一些无私的关爱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