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用糟糕为题写作文(关于糟糕作文开头手写)

用糟糕为题写作文(关于糟糕作文开头手写)

更新时间:2024-06-15 15:40:45
用糟糕为题写作文(关于糟糕作文开头手写)

用糟糕为题写作文【一】

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主角巴迪在七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说:“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可当父亲看到这首时,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巴迪长大后才知道父母都是为他好。

我也有许多这样的经历。一次妈妈检查我的英语,叫我读给她听。我开始读了,我声情并茂地读着,想在妈妈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读完后,妈妈说:“儿子,你的朗读提高了许多,读的太棒了!”而坐在旁边的爸爸却说:“好什么好,读得不怎么样。”我一开始并不信我读的很差,因为妈妈的表扬令我十分得意。可过了几年后,我才觉得当初读的很差。

还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打乒乓球。我的对手是爸爸。和爸爸打了好几个回合都没有分出胜负。可最后还是爸爸赢了。妈妈说:“天权,你虽然没赢,但还是蛮厉害的。”爸爸却说:“厉害是厉害,但有一些还是要改,比如说,手握球拍的地方不对,扣球时球拍不够斜……这些都是要改的。”在爸爸的提议下,我改正了错误,实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学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不论是母亲的鼓励还是父亲的严厉都是对我们耳朵爱,都是为了我们好。

用糟糕为题写作文【二】

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之后,我感触很深。

这篇文章讲的是巴迪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他把诗拿给父亲母亲看,却得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几年后,巴迪坚持写作,母亲感性之爱的鼓励是他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理性之爱的警告是他创作时的警钟。

巴迪成年后取得了成就,深感自己有慈祥的母亲,又有严厉的父亲非常幸运。假如巴迪失去了母亲的鼓励,只有父亲的警告的话,巴迪可能就会失去信心;假如巴迪失去了父亲的警告,只有母亲的鼓励的话,巴迪可能就会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所以,这两种爱一种也不能失去。

我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我有一个对我严格要求的父亲,一个对我呵护有佳的母亲。就拿睡懒觉来说吧。周末,母亲觉得我学习很辛苦,就让我睡到自然醒。

谁知,早上七点多钟,父亲就把我“赶”起来。他说:“你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晚起,虽然今天是周末,每天七点钟也一定要起床……”父亲的爱使我做事井井有条,母亲的爱使我身心愉快,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很幸福。一直这样下去,我会变得和巴迪一样有成就,所以,我认为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用糟糕为题写作文【三】

前几天,我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使我深受教育。主要讲了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她让母亲看后,母亲高兴的称赞这首诗写的精彩极了,而父亲的批评这首诗糟糕透了。但巴迪并不骄傲,也不自卑。多年来,这两句话一直在巴迪的耳畔。但巴迪始终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最后成了一名伟大的作家。

读完这篇作文后,觉得巴迪是个很幸运的孩子,他有一位慈祥的母亲,有一位严厉的父亲。对于母亲的鼓励不骄傲,不自豪;对父亲的批评不自卑,难过。于是他不断的写作,不断的提高自己,不断的进步,写出了一篇篇优秀的作文。

巴迪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既需要鼓励,还需要批评,指导,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自己,最后走向成功。

用糟糕为题写作文【四】

今天,我读了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讲述了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生平第一首诗,母亲赞扬他写得“精彩极了”,父亲反而斥责他写得“糟糕透了”。长大后,巴德?舒尔伯格写了很多作品,他常常听到母亲说的“精彩极了”,和父亲说的“糟糕透了”,他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它们共同的出发点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巴迪的父亲是严厉的,他警告、提醒着巴迪;巴迪的母亲是慈祥的,她赞扬、鼓舞着巴迪。文章让我思绪万千,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我的爷爷和奶奶。

有一回单元考试,我考了94分。终于盼到放学了,我捧着考卷欢天喜地地往回家路上跑,恨不得像小鸟一样飞起来,只要扇几下翅膀就能到家。

到了家门口,我猛地推开门,得意洋洋地大声宣布:“94分,94分!我考了94分啦!”

“哈哈哈……不错嘛!”爷爷笑眯眯地给我倒了杯橙汁。

我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大口地喝橙汁,顺手把考卷放在桌上。

奶奶端着一盘热菜,从厨房走来,冷冷地说:“才94分就高兴成这样!要是考了一百分,还不得把房子给拆了!”

我的心仿佛被奶奶的话重重一击,很是痛了一下。我撅起小嘴,小声地嘀咕:“我已经是班里前十名了……”

我本来以为奶奶知道我的成绩排在前十名,会表扬几句,没想到适得其反——奶奶目不转睛地看着桌上的考卷,指着一个个红“叉叉”,严厉地批评道:“你看看,这错的题……根本就不该错!如果不是粗心大意,你可以考第一的……”

我委屈极了,心一下子从颠峰跌落到谷底,接着冻成了冰坨,似乎比考“砸”了还难受,垂头丧气地走进书房。爷爷紧随身后,和颜悦色地陪我说了一些安慰的话。

后来,他又去厨房说服奶奶,只听爷爷说:“孩子考前十名已经很好了,要求没必要那么严格嘛……”

“当然有必要!”爷爷的话还没说完,奶奶就斩钉截铁地打断了。接着,听到爷爷气呼呼关门的声音,他俩在厨房里争论不休……爷爷的鼓励——让我充满信心;奶奶的鞭策——让我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在爷爷、奶奶这种爱的教育下,我勤奋努力地划着理想的小船,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用糟糕为题写作文【五】

“妈妈,我希望爸爸不要回来。”小明红着脸说道。小明我有点生气,想立刻让父亲看看自己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摸我的脑袋,哀怨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悲催感等待父亲回来。不仅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画了一圈花边。小明心想:千万别回来!!!!!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小明悄悄走进饭厅,气愤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小明实在太高兴了。小明敬仰自己的父亲。父亲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父亲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小明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父亲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小明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小明的诗。

“讨厌的,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小鬼写了一首诗,悲催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父亲开始读诗。

小明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

“我看这首诗精彩极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小明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讨厌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小鬼还是个孩子,这是小鬼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批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精彩的诗还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小鬼不能成为诗人?”

小明再也受不了了。小明冲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小明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母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老爹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小明,因此小明一直在写作。有一次小明气壮山河地给老爹看一篇小明写的短篇小说。“写得超好,但毫无希望。”根据老爹的甜言蜜语,小明一次比一次落后,那时小明还不满12岁。

现在,小明已经退稿了很多作品,退稿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小明越来越体会到自己当初是多么悲哀。小明有个严厉的母亲,她常常对小明我说:小鬼,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小明还有个爱拍马屁的父亲,他总是眉开眼笑地说:“这个精彩及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跌倒和滚蛋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本来就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甜言蜜语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告诉你:“哇咔咔!这个太棒了!!!”

这些年来,小明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小明的耳际:“悲催极了”,“太棒了了”;“悲催极了”,“太棒了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小明吹来。小明我随意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一定要被任何一股风刮倒。小明从心底里知道,“悲催极了”也好,“太棒了了”也好,这两个飞上天堂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讨厌。在讨厌的驱使下,小明努力地向前驶去。

用糟糕为题写作文【六】

最近,我阅读了语文课本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

看着这片文章的题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的吸引住了。什么“精彩极了”,又是什么“糟糕透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出了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兴奋的眼睛直发亮,称赞这首诗“精彩极了”;而专搞文学创作的父亲却评论这首诗“糟糕透了”。

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际。他们像两堵墙,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骄傲,不自卑,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作家。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巴迪是个十分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既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

有了母亲的鼓励,他不自卑,不骄傲,增强了她继续写作的信心;有了父亲的严厉,是他不被表扬冲昏头脑,于是,他不断写出一篇篇出色的作品。如果巴迪的父母一起称赞他的诗“精彩极了”,或是一起评论他的诗“糟糕透了”,那巴迪后来怎能写出大量好的作品而成为作家呢?在今天,我们又何尝不希望所有的家长都像巴迪的父母一样去教育自己的儿女们呢?

用糟糕为题写作文【七】

故事讲述了7岁的巴迪写了人生中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却认为这首诗“糟糕透了”。作者在这两个极端的评价中把握方向,成长成一个著名的作家。

看来,人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鼓励和赞扬,也需要批评和警示。人人都喜欢听赞扬声,你通过努力完成了一件事,适当的鼓励会让人感到很有成就感,这样人们就会继续努力前进,争取更大的成就。但是过多的赞扬会使人骄傲自大,自卖自夸,认为自己了不起,听不进忠言。所以,要学会赞扬别人,但赞扬不可过多。同样,别人赞扬自己,不能因此就飘飘然,不可一世,要继续努力。

赞扬话好听,批评的话大多数人都听不进去。但古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多听取别人的警示和批评,改正缺点,完善自己,何乐而不为?

你也要学会警示别人,让他不要误入歧途。但切记批评不可过,受的责备过多,人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了,认为自己不行,不敢创新,不敢尝试,如此就无法成功。就如作者如果只听到“糟糕透了”,他可能有信心继续写作,可能成为作家吗?

学会接受赞扬和批评,学会在赞赏的阳光下和批评的风雨中勇往直前,你就离成功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