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愚公移山的续写(八年级作文愚公移山续写200字)

作文愚公移山的续写(八年级作文愚公移山续写200字)

更新时间:2023-12-12 22:40:45
作文愚公移山的续写(八年级作文愚公移山续写200字)

作文愚公移山的续写【一】

愚公和他的子孙们把两座大山移走后,乡亲们都非常高兴,纷纷送来了礼物表示谢感:有的送肉,有的送铜板,愚公怎么好意思收呢?连说:“不用不用,”而且愚公把这两座山移走之后还给乡亲们带来了许多好处呢,第一是以后走路不用绕道了,第二是可以看到山后是什么样,第三是愚公把山附近弄成了让人们休息和避雨的凉亭,第四是给路上安上了几辆马车,这样走路就更快了。

愚公移山这种做法造福了子孙后代我们以后也要学习愚公移山的这种精神。

作文愚公移山的续写【二】

自从老愚公一家人开始搬山以来,已匆匆过了数十年,他的儿子愚老公继承了父亲的志愿,继续搬山,而老愚公的孙子愚小公却总想用科学的力量把这两座大山给搬走。

一天,愚小公放学回家,老愚公对他说:孙儿啊,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该帮着家里搬山啦!愚小公一听,可不乐意了,就反驳道:爷,您和我爸思想都太迂腐了,现在都已经是高科技时代了,您不能总用老眼光看问题,如果这样搬下去,恐怕几百年也搬不完吧!我想去北京学点儿知识,用科学的力量来搬动这座大山!愚老公听了,生气地说:什么,你说我和你爷爷愚腐?今天,我买了一双鞋,可是太小,于是我就把脚指头剁了,最后终于穿上了。这是多么聪明的做法呀!你还说我迂腐?再说了,那科啥学,它的劲再大,能顶上咱全家的劲?好了,别胡思乱想了,赶快睡吧!愚小公拗不过他俩,在一个晚上,趁着他们睡觉时逃走了。

第二天,愚老公醒来,见桌上有一封信,上面写着:老爷、老爹,我去东方北京的科技组了,对于我的不辞而别,希望你们能谅解

。愚老公看了,把信读给老愚公听,老愚公大怒:什么,他去啥可鸡组了?你快去骑咱家那头老毛驴把他追回来!愚老公听了,说:爹啊,咱家那头老毛驴快生小毛驴了,去不了啊!老愚公大骂道:说你傻,你还真傻,你就不会等它生了小毛驴再去追?真是不喝脑白金,头脑缺根筋!

日子一年年过去了,愚小公已经成为了科学界的权威人物。一天,愚小公带着五个他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回到了老家,要帮爷爷和爸爸搬山。老愚公和愚老公不相信这几个人机器人能在短时间内把山搬走,在搬山那天,他们也都来看了。只见那五个机器人挥动着有力的机械手,毫不费力地就把大山稳稳地给抬了起来。老愚公一边看一边惊叹道:它吃蚂蚁大力丸二号了?咋这么有劲!孙儿啊,你赶快让它们停下来,累坏了可咋整啊!愚小公回答道:爷爷,您放心吧!它们不会累坏的'!只过了一会儿,那五个机器人就把山全部给搬走了。事后,老愚公和愚老公一起发出感叹:还是科学的力量大啊!.

作文愚公移山的续写【三】

自盘古开天辟地后,他的身体奇迹般地变成两座大山,一座坐落在山西和河北之间,名为太行,另一座则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名为王屋。

而北山下正好居住着一位名为愚公的老人,高高瘦瘦,将近90了,身子骨依然硬朗。

老人子孙满堂,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满,唯一的痛苦就是出来进去都要绕远路,没有一条直达豫州南部的路,成了老人一生的遗憾,于是愚公当机立断,决定移山。

这天他把家人聚集在客厅,并向大家宣布要开始移山的事,大家都很赞成,可唯独他的妻子担心地说:“土都埋到脖子的人了,还想着移山呢,就算你能一动,土又放哪儿呢?”愚公摆了摆手,欲言又止,坐在一旁的一位男子回:“放到渤海边上不就得了”愚公听了,又点了点头。于是愚公就领着家族里三位勤劳能干的男丁上山。邻家的小男孩儿手里拿着冰棒也过来凑热闹。路途遥远,一年也才往返一趟。

有个河曲的聪明两头听说了这件事,便来移山的地方,笑着劝愚公:“我说你也太傻了吧!就凭你的力气,走两步都喘,还想移山?连山上的一棵草,你都拔不下来。”面对他的冷嘲热讽,愚公只是笑了笑,回应他:“你思想太老套了,已经无可救药了,我了,我儿子还有儿子,儿子再有孙子,孙子再有儿子,儿子再有孙子,照要这样发展,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山又不会变大,难道还担心移不完吗?移山只是时间的问题!”老头无话可说,只好尴尬离开。

山神对他非常害怕,就像天帝汇报,而天帝却被他感动,下令让大力神偷偷搬走了两座大山。

从此愚公家门前再也没有山阻拦,大路直通豫南。

作文愚公移山的续写【四】

太行和王屋两座山,方圆约有七百里,高达七、八万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黄河的北岸。

北山的下面住着一个叫愚公的老头,年近九十了。他家的住处正对着这两座大山。他苦于北面高山的阻塞,出入曲折迂回,就召集了全家的老老少少,开会商量。他说:“我和你们来尽全力铲除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达到汉水的南岸,怎么样?”大家纷纷表示同意。唯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以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坐小山丘都不能削平,你能把太行、王屋两座险峻的大山怎么样呢?而且挖出的土石又放到哪里?”大家异口同生说:“可以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着自己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成年男子,上山,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和家人开始日以继日的工作。邻居京城氏是个寡妇,她有个刚刚七八岁的儿子,也蹦蹦跳跳来帮忙。就这样,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这个地方,有个智叟,听说愚公要移山,便跑来阻止,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人这么老了,又没了什么力气,就连山上的一棵草也拔不动,还想对付那些山石?”愚公擦了擦额上豆大的汗,笑了笑:“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便哪。”说完,又埋头铲土。智叟斜眼将愚公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满身泥土,汗水湿遍全身,衣服被石块磨得破烂不堪,不由冷笑道:“真是自不量力,大山如此之高,凭你一老头,行吗?不如在家安享晚年。”愚公听到智叟这般说,停下手中工作,叹了口气,正色道:“你真是顽固不化,连寡妇孩子都不如。即使我了,我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连续不断,是无穷无尽的,而山则不会增加一丝一毫,哪有铲不平之理呢?”一番话说得智叟哑口无言,狼狈离开。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没不停的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一情况。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一人背一座山,一座山放在朔方的东部,另一座山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的阻隔了。

作文愚公移山的续写【五】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一天上午,愚公正在家中喝茶。突然,他的子孙喊道:“又一座大山!”的确,是比太行、王巫两座大山还要大许多的山。

“你们听着,这是天帝的命令,谁都不能违背!”操蛇之神得意洋洋的说道。

愚公悲愤万分,他回屋拿起那把他用了七十多年的锄头,这就意味着他要移一座更大的山。“您太老了,还是养老去吧!”“锄山这类的事,就由我们来做吧!”“上次是天帝帮忙,可这次……”

每日,愚公看着他的子孙辛劳绕远。山在眼中,心在哭。

终于有一天,他拿起了锄头,感觉有点重。子孙苦劝,愚公说了句:“我能行!”就走了。

寒冬酷暑,愚公不停歇,他一下一下挥着锄头,一块块石头在他坚定的目光下战栗。日复一日,愚公不停歇,他一下一下挥着锄头,立誓要把山移走。他的邻居们来帮忙。不久,他们又都走了,他们各自说:“我不行了,山太坚固了。”愚公不说话,只是一下一下挥舞着锄头。

天帝恼怒了,他唤来风伯雨师、雷公电母,他叫醒一切厉鬼猛兽,他说要那座山变成那个违背他意志的愚公的坟墓。天像一样红,人间闪着鬼火。在闪电雷鸣之间,愚公不停息,他一下下地挥动着锄头。突然,一个雷击中了他……他的子孙围在他身旁哭。“移……移山……”愚公艰难地说。“我不行……”子孙哭着回答。“行,你能行。”愚公用带的手指,在一块山石上写了一个“恒”字,手就停了下来……愚公了。

后来,有人在另外的地方——离愚公家很远很远的一座山上,见到了这块石头,人们便把这一座山叫做“恒山”。

作文愚公移山的续写【六】

自从老愚公一家人开始搬山以来,已匆匆过了数十年,他的儿子愚老公继承了父亲的志愿,继续搬山,而老愚公的孙子愚小公却总想用科学的力量把这两座大山给搬走。

一天,愚小公放学回家,老愚公对他说:孙儿啊,你也老大不小的了!也该帮着家里搬山啦!愚小公一听,可不乐意了,就反驳道:爷,您和我爸思想都太迂腐了,现在都已经是高科技时代了,您不能总用老眼光看问题,如果这样搬下去,恐怕几百年也搬不完吧!我想去北京学点儿知识,用科学的力量来搬动这座大山!愚老公听了,生气地说:什么,你说我和你爷爷愚腐?今天,我买了一双鞋,可是太小,于是我就把脚指头剁了,最后终于穿上了。这是多么聪明的做法呀!你还说我迂腐?再说了,那科啥学,它的劲再大,能顶上咱全家的劲?好了,别胡思乱想了,赶快睡吧!愚小公拗不过他俩,在一个晚上,趁着他们睡觉时逃走了。

第二天,愚老公醒来,见桌上有一封信,上面写着:老爷、老爹,我去东方北京的科技组了,对于我的不辞而别,希望你们能谅解

。愚老公看了,把信读给老愚公听,老愚公大怒:什么,他去啥可鸡组了?你快去骑咱家那头老毛驴把他追回来!愚老公听了,说:爹啊,咱家那头老毛驴快生小毛驴了,去不了啊!老愚公大骂道:说你傻,你还真傻,你就不会等它生了小毛驴再去追?真是不喝脑白金,头脑缺根筋!

日子一年年过去了,愚小公已经成为了科学界的权威人物。一天,愚小公带着五个他自己发明的机器人回到了老家,要帮爷爷和爸爸搬山。老愚公和愚老公不相信这几个人机器人能在短时间内把山搬走,在搬山那天,他们也都来看了。只见那五个机器人挥动着有力的机械手,毫不费力地就把大山稳稳地给抬了起来。老愚公一边看一边惊叹道:它吃蚂蚁大力丸二号了?咋这么有劲!孙儿啊,你赶快让它们停下来,累坏了可咋整啊!愚小公回答道:爷爷,您放心吧!它们不会累坏的!只过了一会儿,那五个机器人就把山全部给搬走了。事后,老愚公和愚老公一起发出感叹:还是科学的力量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