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我理想中的幼儿园教师作文(我们眼中的幼儿园老师作文)

我理想中的幼儿园教师作文(我们眼中的幼儿园老师作文)

更新时间:2023-06-19 02:30:27
我理想中的幼儿园教师作文(我们眼中的幼儿园老师作文)

我理想中的幼儿园教师作文【一】

在澧水河畔,“EFRTT”五个字母被刻在一块牌坊上,诉说着建筑工人的灵心慧性,“EFRTT”是澧水纳西语音译,据说含义为“享受读书”。书是一炉丹药,可以治浅陋,养心性。我理想中的学校,要有一个大而宽敞的门,最好是带点古典诗意的门,门上要有四个字“享受读书”,这字要为艺术字体。

校门敞开,就有生机自内扑面而来。那是一抹绿色的远山或是一带长珠玉,生雾岚的水域。校门敞开,就有阳光流泻,就有草色青青,就有微风习习。

我理想中的学校,人人可以当学生,人人可以当老师。我们的手脚是自由的。可以登山,可以涉水,可以像孔子和他的徒弟一样结伴去游山戏水,洗净身心。学校里,老师不单是老师,更是知识丰富的朋友。与这些朋友交往,我们无话不谈。隔阂是什么?代沟又是什么?我们早已忘却了这些词的含义!

我理想中的学校,古典与现代的气息并存。教室若为高楼,要可看翔云,可望古木,还有水一样的梯田。若为小楼,需配置两只原木的撑梁柱,几张古典韵味的桌子。学生们盘腿坐在桌前,每人有一台微型电脑。老师可以是身边的同学,也可以是天南地北的网络游客;课程不一定是语、数、外、政、史、物、化,还有理想论坛、宏论茶馆,创意殿堂。

我理想中的学校,这也是课堂:一条如玉穿过的潺潺的流水里有的韵味,小桥下,流水里,有湿漉漉的早春的鸭子。想和古代诗人一样打猎吗?想捕鱼吗?想伴着夕阳,于林间燃起一道篝火吗?想携一柄剑,月下起舞吗?想探讨万有引力,了解浩瀚宇宙吗?人为何而生?钢铁又是怎样炼成的?总之,课堂随处在,志趣任你选。

我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有大师云集:有于丹给我们讲《论语》,有易中天给我们讲“三国”,有何炅给我们打造的“快乐大本营”,有丁肇中一样的大师给我们讲母语情结、爱国情怀。我们的灵魂里,要有鸟语花香,潺潺清泉,也要有大义与担当,智慧与欢乐,更要有爱国与奉献。

当然,我理想中的学校也要有高科技云集,作业也不再多.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学校。

我理想中的幼儿园教师作文【二】

记得以前在上学的时候,总是觉得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太过枯燥,学起来很吃力,但是手中的这本《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却用了一些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案例等方式将诸如以前学过的首因效应、德西效应、晕轮效应等概念介绍了心理学的规律,在读完每个故事的时候,在心中总会问一下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如果我遇到这种情况那么我应该如何处理呢?

代序中“鱼就是鱼”这一则著名的童话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鱼与蝌蚪生活在水中,后来,蝌蚪变成了青蛙,跑到陆地上看到了人、老虎、鸟等等,它回到水中告诉了鱼。鱼按照青蛙的描述,就想象出女人就是有腿、有乳房的鱼;老虎就是有盆大嘴的鱼;鸟就是有翅膀的鱼。就是说,鱼是按照已有的知识在认知新事物。

鱼就是鱼的故事,其实是随时都可以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系统,都是带着自己已有的认知和来观察外部世界。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忘记“鱼就是鱼”这一真理,每个孩子因为周围环境的不同、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以,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同,在我们做到因材施教之前,首先做到的是知道我们的对象是一帮孩子们,有的时候,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他们能够理解、掌握的东西总是不能遂人心愿,我们只是在我们的假定下教学,而忽视了他们也只是在他们的假定下教学。

这些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设计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周全,既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现状,特别对于我们刚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还需不断探索、研究。

书中的“知觉中的图形——背景现象”这个理论给自己的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在知觉的过程中倾向于将对象分为图形和背景,背景就像幕布一样,使最前部的显眼的图形突出来。同时,图形和背景可以相互交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的眼睛看到的虽然是同一对象,感知到的却完全不同,这样就得到了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表达了不同的内容,侧重于不同的方面。

书中举了这么一则实例:

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教室里书声琅琅,突然一只小麻雀从窗户外闯了进来,读书声嘎然而止,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在它身上。

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怎么处理呢?

书中作者用两个老师处理的方式进行了一个对比,一位老师很气愤地说:“快读书!一只小鸟有什么好看的!”学生虽然不情愿地拿起了书本,心却跟着小麻雀飞来飞去。

另外一个老师是这么说的:“小鸟为什么要飞到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呀?对啦!小鸟是被大家动情的读书声吸引住了,它也不甘寂寞,要和我们比一比谁的声音好听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要和小鸟一比高低”“我也要比!”……

一种课堂,两种结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这体现了两种渐染不同的思想观。小鸟作为课堂的干扰因素,第二位老师却能够从消极中找积极,把它变成课堂的干扰资源,使积极地背景凸显出来成为图形,正是这种灵活的、多方位的思维导致了教学机智,之后的教学效果也使这位老师懂得了教育机制的分量。对于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来说,这样的机智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了,这本书是非常值得我们阅读的,一个个简单的事例的背后都蕴藏着很多大道理,很多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相容效应”告诉了我们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你这个人,才能接受你的观点;马太效应则让我们知道教师要防止“马太效应”.即要克服定势心理,树立发展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知识经验、能力起点不尽相同,要相信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学会学习的潜能;皮克马翁效应向我们证明了当我们在与孩子们交往过程中,一旦好意知觉孩子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他们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难怪有人说,教育的'秘诀就是一个字:“爱”!

通过读这本书使我了解了教育中常出现的这些心理效应,在处理一些事情时也得心应手了许多。教育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我们要将这些心理效应付诸行动,从而产生教育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