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考前阅读和作文指导(考前作文指导的方法)

考前阅读和作文指导(考前作文指导的方法)

更新时间:2023-11-30 21:51:39
考前阅读和作文指导(考前作文指导的方法)

考前阅读和作文指导【一】

说明文的阅读、解题步骤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读标题,明确文章大致为哪一类型的说明文。

2、读全文时,一定要逐段读懂。标出体现段落的重点信息的词、句。据此:

① 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

② 分析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③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3、把握说明文的中心。——整体感知说明文,就是从整体入手,大处着眼,把握说明文的重要信息、行文特点、主旨等,对文章能有一个基本的总体认识。

二、认真审题,把握题干中的重点信息,迅速找准解题的方向。

1、注意提干中修饰、限制性的词语2、明确括号中的要求3、理解题目意思和考点所在,避免盲目性

三、带着问题,回读文章,在文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或答案。

在第一遍通读全文时,我们对各段的所说明的主要内容就有了印象。这样,我们回答问题时候,再回读文章时,就能很快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以帮助我们快速解题,写出答案。

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在题干中就明确了在哪一段中寻找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说明能力是每个人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工作和生活中普遍适用的基本能力。以具体事物为对象的说明文,内容稳定(不会发生后即消逝)、直观,可以带领学生反复观察,揣摩,进而研究,适合绝大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及智力发展水平,教师容易控制,学生容易操作

考前阅读和作文指导【二】

学习训练与评价

例:《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中考复习指导》P68)

4、科学家认为植物有同情心的两个例子是什么?请概括叙述。

第1个例子:小虾遇难,植物的“情感曲线”有变化。

第2个例子:见到掐断植物的“罪犯”,植物的“情感曲线”有大的波动。

考前阅读和作文指导【三】

1、课前学生整理、梳理说明文相关的知识点。

2、课前学生将已做的说明文练习题进行整理,发现规律,熟悉考题形式,找到内在的相似点.

3、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考前阅读和作文指导【四】

知识和能力目标:

根据中考说明文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1 、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对文章主要信息的筛选概括;

2、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对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与把握;

4.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析与分析;

5.对重要词、句的理解及对说明语言的品味;

6.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

考前阅读和作文指导【五】

考查的知识点不同,阅读解答方法也不同。解题方法不是绝对的,但要绝对避免容易给解题造成错误的方法。

不少考生为了节约时间,先看题,然后在文中寻找与题意有关的语句,以此来判断答案正确与否。这种方法表面上节约时间,实际上是非常有害的,因为答案的正确选择是建立在对文章全面把握的基础上的,如果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就有可能成了瞎子摸大象,答题片面而不完整。还有一些同学答题跟着感觉走。答案写得较多的就倾向于正确,答案写得少就倾向于否定;答案能从原文找到某些词语的就倾向于正确,找不到的倾向于否定等等。这些感觉都是不科学的,要记住,在原文能找到答案的不一定正确,找不到答案的也不一定错误。

考前阅读和作文指导【六】

1、说明文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2、说明文语段中的中心句与文句。

3、说明文的文章结构特点与文段结构特点;总说与说。

4、说明中限制语的运用,确数和约数。

5、说明文语段的层次划分角度。

6、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7、平实与生动的语言。

8、说明中的描摹。

9、科学小品的特点。

10、图表的设计。

11、联想与想像。

12、一定的生活知识与生活见闻。

考前阅读和作文指导【七】

1、 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

2、 (1)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

(2)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到一段甚或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但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而需对该确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3)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最后以简洁、恰当的语言加以归纳。

教学效果预测

经过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参、备学生、备中考题型等等,再加上教师的全心投入,我相信这节课定会让学生和教者本人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哪怕只是学会对相应文体的知识结构的梳理。长期以往,师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方法都会得到相长,进而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考前阅读和作文指导【八】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