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解说建筑类作文(描写建筑物的作文大全)

解说建筑类作文(描写建筑物的作文大全)

更新时间:2024-05-20 06:23:00
解说建筑类作文(描写建筑物的作文大全)

解说建筑类作文【一】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

时下歌坛,千篇一律的风格让我觉得索然无味。唯独周董的歌,似乎拥有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正能量,引领人们走出黑暗,积极向上。特别是这首《蜗牛》,焕然一新,满足我挑剔的耳朵,使心中的梦想慢慢萌芽——我要做一直小小的蜗牛。

我要做一直小小的蜗牛。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首儿歌,大致的内容时:两只树上的黄鹂鸟讥笑树下的蜗牛葡萄尚未成熟就往树上爬,蜗牛依旧默默地往上爬,它相信,当它爬到树上时,葡萄就成熟了。这首儿歌,听者皆觉得蜗牛可笑,予独不觉。这和笨鸟先飞的道理是一样的,蜗牛知道自己爬得慢,只能早人一步,在葡萄未成熟时就开始爬树。我喜欢蜗牛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实力;我喜欢它的脚踏实地,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不怕苦,不怕累;我喜欢它的从容、淡然,面对嘲笑不生气、不冲动;我喜欢它的坚韧不拔,坚持理想不放弃;我喜欢它的……我喜欢它的一切一切。

我要做一只小小的蜗牛!因为,我知道,我虽然没有惊人的智慧,也没有强大的力量,还背负着生活的种种压力,但却一步一步踏实前行。幸福的是,我拥有自己的梦想,更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去寻找属于我的悠悠白云,徐徐清风。

俞敏洪说:“蜗牛只要爬上顶峰,它和雄鹰看到的景色是一样的。”我坚信着这句话。人生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有人是兔子,有人是乌龟;有人是蜗牛,有人是雄鹰。想要到达终点,靠的是自己。一只小的蜗牛,重重的壳就是它的家,它背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往上爬,太阳照耀着它的脸。他带着梦想一步一步往上爬,太阳照耀着它的伤口,风吹干了它的眼泪。它是一只不显眼的蜗牛,最后,它爬上了顶峰,它看到了别人没看过的景色,它找到了属于它的天空,它实现了自己的蜗生价值。

我要做一只小小的蜗牛。我拥有自知之明,我脚踏实地,我从容淡泊,我坚持不懈……

我要做一只小小的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又属于我的天。

解说建筑类作文【二】

蜗牛,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别看它爬起来慢吞吞的,做事不利索,可有时它也很“厉害”的。不信,就让我说一件奇怪的事给你们听。

爸爸在园子里种了很多菜,有青菜、萝卜、大白菜……接连几天,我去拔菜时,发现青菜叶子上有洞,好象被谁吸过汁一样。我仔细地翻了翻种着的青菜,没发现有虫子的痕迹。这到底是谁在搞“破坏”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碰巧那天阴天,我又去拔菜了。我发现青菜上有一只蜗牛,正用小触角碰碰这,触触那。难道罪魁祸首是蜗牛?可我还没听见过蜗牛喜欢吃蔬菜。这件事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马上上网查找蜗牛的资料。蜗牛背上有壳,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生活。它们有的喜欢吃荤,有的喜欢吃素,树叶、枯叶、野菜都是素食蜗牛喜爱的食物。可蜗牛它又没有牙齿,它靠什么吃食物呢?这可不用我们着急,蜗牛自有办法。它有一样秘密武器——唾液。它的唾液如同浓度4%的硫酸溶液,能把猎物的外壳腐蚀软化,然后轻而易举地用齿舌在其硬壳上打一个洞,从中吸食猎物的肉之躯。怎么样,很厉害吧!不过,别看它平时吃得津津有味,实际上它的嘴巴根本就品尝不出任何味道。但也不用替它担心,它有办法知道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因为它有一对小触角,在小触角的基部长有感受味觉的细胞。难怪它会不停地用小触角碰碰这,触触那,原来是在尝东西的味道呢!

这该的蜗牛,我一定要把它消灭掉。第二天放学后,我带着弟弟去捉蜗牛。奇怪,菜地里的蜗牛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又一次去网上查找资料,知道了蜗牛一般是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凉爽的秋季,是蜗牛最会搞破坏的时期,这一阶段,它大吃特吃,吸收好多营养,把自己养得壮壮的。等到冬天北风吹、大雪飘的时候,它就缩在房子里,关紧房门,呼呼地睡大觉了。直到来年的春天,它才会醒来。

喔,原来是这样的。那天晚上,我缠着爸爸带我和弟弟去捉蜗牛。爸爸拗不过我。只好带着手电、带着我和弟弟去捉蜗牛。说起来,蜗牛也挺胆小的,我们的手电一照到它,它就不会动了,只好乖乖地“束手就擒”。经过几个晚上的奋战,菜地里的蜗牛越来越少了,菜叶上的小洞也越来越少了。

同学们,你们可别小看蜗牛喔,别看它爬得慢,脾气好,它可是个“小吸吸鬼”,你们千万不要上它的当。

解说建筑类作文【三】

以往觉得短篇不精彩,无非是觉得文字体量有限,没有长篇那样的波澜壮阔或跌宕起伏或各种意想不到的反转……《解说疾病的人》里收录的九篇小说,同样没有以上这些,但是却深深打动了我。小说描述情感之细腻,犹如观影一般,人物的眼神、表情、动作等,都能在脑海中一一闪现。当然,最真实的是,作者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会深深牵动你的情感起伏。尤其是某些你也许同样经历过,却难以言说清楚的复杂情感,居然跃然纸上。

《解说疾病的人》书封

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来源于生活的,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一定是能和读者产生共鸣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这个译本,封面书腰上印着一句话,“世上本没有说不明白的痛苦/说得久了/只剩听不懂的'孤独”。这是模仿鲁迅先生名句的一句文案,却十分精准地反映出了小说中诸多人物的一个共同心理——孤独。

我最喜欢的第一篇《停电时分》。苏库玛和修芭是一对渐行渐远的夫妻,他们所居住的街道因遭遇风暴而需连续五天停电一小时进行检修。原本有着各自小空间的夫妻,不得不在这停电的一小时内在黑暗中面对对方,修芭提议在黑暗中告诉对方一些从没有向对方吐露过的事情。

在这场游戏中,他们回忆起了那些久远且温馨的事情。渐渐地,两个人似乎找到了从前的亲密时光里,苏库玛每天都期待着停电时分。“想起从前的她,他觉得美好,他们相遇的时候,她那么大胆又那么没信心,多好。”

然而,苏库玛万分期待的最后一晚的停电时分,却提前结束了。修芭郑重地告诉了他已经租好房子,即将搬离的消息……原来,前几天的游戏都是这个消息的铺垫。在难受、痛苦之下,苏库玛也说出了隐藏在两人心结背后令双方都觉得心酸的事情。

这个故事,无论是正处恋爱或婚姻中的人们,应该都能到修芭和苏库玛尴尬的关系。他们都爱着对方,却因为某件事情而产生了心结,双方都小心翼翼地不敢提那件事,却最终渐行渐远。他们以爱的名义在折磨自己和对方,害怕对方提起那件让他们都感到痛苦的事情,却不知有时开诚布公、坦诚相待才能获得心灵上的释怀。修芭要离开的决定是让苏库玛说出那件事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真实喷涌而出时,两颗孤独的心重新走到了一起。

其实,关于男女情感关系,不止这一篇。《解说疾病的人》同样也描述得非常精彩,卡帕西先生对于身处似乎不太和谐的婚姻关系中的达斯夫人产生好感,他以为达斯夫人对他也有同样的心意,然而最终发现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卡帕西先生以为自己即将拯救看似苦闷的达斯夫人,原来只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性感》中描写了一段婚外情,将陷入感情漩涡的女人和追求情感刺激的男人进行了很好的对比描述。你以为你遇到的是爱情,对方贪念的却只是你的性感。

当然,这本小说集的亮点不止里面揭示的各种细腻情感。九篇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印度移民。这样的人物设定,源自作者本人的经历。裘帕·拉希莉1967年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幼年随父母迁居美国罗德岛州。百度百科中对于她的介绍有写到,“欧化的成长环境和教育,印度家庭承袭的传统,学者的严谨,赋予她一个独到的视角以观察人生。”

例如,《柏哲达先生来搭伙》描写的是一个身处美国的印度人柏哲达先生,因巴基斯坦内战而与家人失联。作者从一个小孩的视角,在漫长的等待中,观察着柏哲达先生的内心活动。战争给民众带来的伤害,是度日如年的煎熬。而人们所求的只是一点点小小的幸福而已;《森夫人》中随丈夫到海外的印度女人,在生活面前,不得不学着自力更生;《真正的门房》是个反讽的故事,有人会在你的持续无私奉献中,将奉献当作理所当然,一旦停止了奉献,他们反而觉得你影响了他的生活,会变成疯狗一样来反咬你。

不难看出,拉希莉关注的是在美国庞大的印度移民群体。印度是世界上移民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些群体在国外有精英知识分子,也有底层人民,他们对于祖国故土的感情溢于言表。九篇小说中的各类人物所代表的正是一个个鲜活的群体。

而这些群体有着各自的痛苦,苏库玛和修芭将爱自我压抑的痛苦、柏哲达先生思念亲人的痛苦、森夫人固执落寞的痛苦、门房布梨大妈被冤枉和无辜指责的痛苦、麦蓝达在他人婚姻里追求爱情的痛苦、比比·哈尔达想要成为正常人的痛苦……所有所有的这些,最终都落为他们心中的孤独。

这些都让我想起我经历的种种。至亲离去时,发现周围人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从不谙世事的小孩一夜之间要成为家庭的支柱,想逃离却必须坚挺着,人情冷暖,皆在眼中;和爱人吵架时,相互不理解的委屈,在冷战中不断升级,演变为爱与不爱的千古难题,好像全世界无人理解自己;与同学、同事因为生活、工作理念的不同而背道而驰,许久以后才发现那样的争端如此可笑,友谊却难以挽回,犹如天上掉落了一颗星辰。

以上种种,一旦讲出来,在别人眼中,不过是寻常生活的苦痛。可是夜深人静时,这些苦痛开始隐隐发作,孤独感涌上心头,你需要一个出口去释放。拉希莉正是将那些无法对人言说的痛苦,在她笔下真切地呈现出来,我们读后会为此释然,原来痛苦不过如此,人生在世,谁又是不孤独的呢?就像疾病解说者卡帕西先生,最后只能“望着纸片飘起,飘起,轻风带着它越飞越高”,纸片曾经寄托着的他的美好期待,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