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经常用的文具盒的作文(描写文具盒的作文五百字)

经常用的文具盒的作文(描写文具盒的作文五百字)

更新时间:2024-06-18 19:40:23
经常用的文具盒的作文(描写文具盒的作文五百字)

经常用的文具盒的作文【一】

茶艺人士说,喝茶的环境对于喝茶的人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这就在于喝者的心情。

喝绿茶可以消暑,冬喝红茶可以祛寒;大口喝茶可以解渴,小口品茶可以知味。人未改,茶是茶,不同的时节,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喝法,也就有了不同的滋味,不同的感悟,因而对于真正的品味者来说喝茶自有喝茶的乐趣在。饮茶,既可以养生又可以治病,茶叶中既有营养的乐趣在。饮茶,既可以养生又能治病,茶叶中既有营养成分又有药理作用。如果能根据自我体质,选用适宜茶疗方,对增进健康,增进体质定会有宜。

“冷水泡茶慢慢浓”这是一句值得人们细细品味的喝茶人的妙语。喝茶人总想说出茶的滋味,却不知道茶的滋味,就在喝茶的过程中,喝茶时,要从中体会“所喝的是什么味道”及其敷衍着生活的'滋味,将一份“如何品味”的心思塞在心里,恐怕就全把真正的滋味放过。

平淡的水溶入几片茶叶,就成为茶;似水流年,平常的生活,若是有了一颗自觉他的心,就会充满欢喜,这像宋人杜少山的诗句所写“寒夜客来茶当酒,竹枋汤沸火正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佳茗,是清是醇,是苦中带甘,是超凡脱俗,是不卑不亢,是无声胜有声,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在品茶中品味人生,品味生活,在生活中体味茶意,才能抚平内心之浮躁,不徐不疾的前进,从容,优雅的生活。人生如茶,茶似人生,只要用心品茗,从容之可得其真味,品茗中,看悠长人生,心宁神静,回味里,天籁之音,缭绕缕缕,属于自己的那一帘幽梦,定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缠绕在身边。

经常用的文具盒的作文【二】

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健康的人,我要做个健康的人。

一本我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一位老师,也是一处我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以及生活的营养品。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间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一本书,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读书,都能读得津津有味,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我十分爱看书,每次看得如痴如醉,如饥似渴,从中汲取有用的东西。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看书到沉迷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我的作文不再千篇一律,每一篇都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常常受到老师的好评。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觉得“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啊!

我最爱看记事的作文,吸引我的是那一波浙的故事,是各种人物的命运遭遇,他们的悲欢离合常常使我牵肠挂肚。童年即将过去,书占了童年的大部分时光,但我依然过得很快乐,因为看书是我最大的享受。童年像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书就像画卷上一阕跳跃着的欢快的音符的乐章。

书,永远的营养品。

经常用的文具盒的作文【三】

阿长回家探亲的假期快完了,临走之前,阿长突然想到了《山海经》,于是她决定先去一趟镇上。

镇上果然比乡下热闹,小摊贩摆满了整条街。大清早的阳光个格外透亮。阿长悠悠的找着书店,突然闻到一股肉包子香。阿长从乡下走到镇上,肚子也饿了,于是她走到了卖包子的小摊上。

“喂,给我上一笼包子,要馅儿多的。”“好嘞,您先坐,包子就上啦!”一会儿,老板给阿长送来了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阿长抄起筷子,看准包子,一根筷子插一个,猛的吃了起来。不大会儿,阿长便吃完了包子,她竖起一条腿,搁在条椅上,拿手抹了抹嘴上的油,说:“小伙计,结账。”老板迅速跑了过来,说:“一笼子六文钱。”阿长猛然一拍桌子,“啥!你说啥!就这几个烂包子还想坑老娘六文,四文!”老板被阿长一惊,好一会儿才醒过神来:“客官,小店做生意也不容易,您最少也给个五文吧!”阿长眉毛一竖,“刷”的西夏站起来,不耐烦的说:“老娘我就四文钱,你爱要不要。”说完,摔下四文钱,大摇大摆的走了。

阿长离开了包子铺,晃悠悠的`走在大街上,不一会便遇见了一个老熟人,这人也是给被人做保姆的,只不过她工作在镇上。俗话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人一见面,就叙起了旧情,这一聊就是大半个时辰。当问到阿长来镇上做什么,阿长说:“我来镇上一来是为了看看老朋友,二来是为了给我家迅哥儿买一本书。”那人一听,便说:“大姐许不知道书店在哪里,妹妹我今儿正好无事,不妨陪大姐去买。”阿长一听,恰似雪中送碳,笑得合不拢嘴,连连多谢,便跟着那人去了……

左拐右拐,总算进了一家门面,阿长环视了一圈,屋子四周布满了书,至于是什么书,阿长就不得而知了。墙壁上还贴着几幅,不过写的是什么,阿长也不知道。不知什么时候,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走了过来,他说:“请问这位客官,您需要些什么啊。”阿长倒显得很高兴,东瞧瞧,西看看,说:“先生,我想买一本‘三哼经’。”老人一听,很是疑惑,“您说什么,我人老了,耳朵不好使了,劳您再说一次。”阿长有意放大了声音,说:“我想买‘三哼经’。”老人一听,点了点头,似有所悟,说

原来是《三字经》,我这就给您去取。”说完,从书柜里抽出了一本《三字经》,递给了阿长,阿长前后的翻了翻,说:“我要一本带画的!”老板笑了笑:“您真会说笑,这《三字经》哪有带画儿的呀!”阿长辩护说:“怎么没画,我家迅哥儿说上面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角的鸟……”老人思量了一番,轻叹了一声说:“原来您是要买《山海经》啊,可惜,可惜,我这儿昨日刚卖完》”阿长显得很是失望,起先的信心全没了踪影,一个人离了书店。

书店后阳光暗了许多,阿长又相继找乐几家书店,只可惜都没有卖的。一番沮丧之下,阿长准备回家。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阿长很是忧伤,她没能给迅哥儿买回“三哼经”,她还隐约觉得自己对不起迅哥儿。忽然,她看见几个小孩,他们正在抢一个盒子,还争得很厉害,最后竟打了起来,一不小心,盒子被甩了出去,不偏不正,恰巧落在了阿长面前,盒子因为不牢固,经这么一摔,便自己打开了,里面装着四本小小的书,顶上还谢这三个大字。阿长出于好奇,捡起那四本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角的鸟……阿长紧紧抱起那四本书心中凝聚多是的兴奋、激动,“狠狠”的喷发了出来,就像农民久旱逢甘雨,又蹦又跳,手舞足蹈。

可是,那几个孩子怎么也不肯把书卖给阿长,阿长心计一生,忙从包袱中掏出了几块干烙饼,分给了那几个孩子,说:“几位小少年,这书我急着用,你们就卖给我吧,哪怕是你们的爹娘也会答应的。”那几个小孩子靠在一起商量了片刻,说:“这书反正我们已经看过许多遍了,留下也没用,不妨就送给你了,不过你得给我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阿长连连答应,可一时之间也想不起什么好听的故事,思量了一番,突然想起了给迅哥儿讲过的长毛的故事,于是就绘声绘色的照样又讲了一遍。

夕阳渐渐落山,阿长讲完了故事,自然也就得到了那部“三哼经”,便高高兴兴的踏上了回乡的路。

经常用的文具盒的作文【四】

2.不是……而是……:不是大地归属心灵,而是心灵归属大地。因为我们都是地之子,厚德载物的大地是我们茁壮成长和诗意栖居的家园,是我们精神和情感的港湾。不是人使真理伟大,而是真理使人伟大。(罗曼??罗兰

3.……也……:亲情的生长,源自生活的环境,也渴望制度的保障。

4.……是……是……:尊严是生命的天赋内涵,尊严是人格力量的彰显,尊严是人生价值的标杆.

淡定是一种心态,淡定是一种力量,淡定是一种胸怀。

淡定是一种从容的心态,淡定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淡定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淡定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淡定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力量,淡定是一种博大宽容的胸怀。

5.需要……更需要……:改革需要理念设计,更需要信心和行动;改革需要智慧和能力,更需要勇气和良知;改革需要激情和超越,更需要理性和务实。

人生需要理想和憧憬,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人生需要灿烂和辉煌,更需要平淡和从容;人生需要激情和个性,更需要理性和宽容。

6.需要……不需要……:我们需要自尊,不需要廉价的怜悯;我们需要理性,不需要盲目的激情;我们需要信念,不需要混沌和懵懂。

7.要看到……更要看到……:要看到民生是国计的起点和终点,民富是国强的保障和支撑。但更要看到,民生深处是民权,没有民权就没有民生。

8.没有……就没有……:没有姹紫嫣红的花朵,就没有美丽婀娜的春天;没有高远不俗的理想,就没有五彩斑斓的翅膀;没有明亮清澈的眼睛,就没有美丽无边的风景;没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就没有诗意氤氲的人生。

9.没有……哪有……: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

10.(需要)有一种……叫……:面对生活,我们需要一种姿态,这种姿态叫拥抱。拥抱灿烂拥抱辉煌,也拥抱悲伤和沧桑;拥抱鲜花拥抱掌声,也拥抱误解和争鸣。有一种力量叫从容,有一种脚步叫匆匆,有一种幸福叫淡定,有一种眷恋叫深情。

11.所有的……: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主题歌。但我知道,那永远不是我。

所有的故事都在诠释着今天,所有的历史都在当下发言。往事并不如烟,人心并不健忘,历史也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所有的智慧都来自思考历练,所有的尊严都来自人格风范,所有的幸福都来自淡定的心态和匆匆的.步履。

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使人不同的不是出身而是德行。

12.……的……还是……:激情的里面还是激情,天空的上面还是天空,脚步的前面还是脚步。,道路的前面还是道路。

13.……而且……:只要树立了远大理想,就会有一种激情从内心最深处的每一寸角落里孕育、澎湃而且升腾.

14.最:一个纯洁甜美的微笑,让人想起春风中最妩媚的那朵玫瑰花。

15……:但……:贫穷永远不能湮灭亲情,但贫穷时时可能压抑甚至扭曲亲情。

心态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如果心态不端正甚至消极、畸形、阴暗,那么人生注定会暗淡无光、荆棘丛生。

16.……着……的……:我幸福着你的幸福,孤独着你的孤独,牵挂着你的牵挂,焦虑着你的焦虑。

17.……和……:电视春晚的出现,曾经带给人们些许激动。但是很快就引发了人们的怀疑、疲惫和失望。

18.有……有……有……: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清澈锐利的眼睛,有一个美丽缤纷的梦想,有一颗淳朴博大的心灵。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坦然面对人生二字,不因懵懂愚昧而羞耻,不因平庸无能而赧颜,不因心胸狭隘而无地自容。

19.……的……的……的:爱是纯洁的,爱是博大的,爱是永恒的。

20……里面有……:爱里面有纯洁优雅的情感,有优美丰富的人性,有神圣庄严的责任,有阔大坦荡的胸襟。爱是给予是奉献是悲悯是担当,是永恒的人性之光。

21.这就是……: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的魅力,这就是辉煌的人生。

22.比如……比如……:要想为个性的成长塑造良好社会环境,我们就必须坚决摒弃那些压抑个性发育的陈腐僵化、没有出息的观念,比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比如出头的椽子先烂,比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23.……对……的……:浑浑噩噩的生活,是对生活的亵渎,是对自我的放纵,是对青春的辜负,是对心灵的玷污。

24.为……的……: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稚嫩的脸上面向困难始终灿烂着的那抹笑容;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能在贫瘠中从容书写饱满丰富的人生;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命运,为他们的坚强,为他们艰难困顿中倔强而昂扬的成长。

25.大……:伟大的人物也有快乐也有悲伤也有孤独也有寂寞,但那是一种大快乐、大悲伤、大孤独、大寂寞。因为他们不汲汲于个人得失,他们的心脏和整个宇宙一起跳动。

26.也许:也许花儿只为一人红,也许杨柳春风本无情,也许命运也由命注定,也许历史只是上帝遗落人间的一双眼睛。其实没有也许,只有真实的人生。

27.是谁在……着……的……:是谁在敲打着谁的窗棂,是谁在陪伴着谁的孤灯,是谁在谁的诗行里流连,是谁在呼唤着谁的黎明?

28.……着……着……着……:人生无处不风光,思考着、感悟着、倾听着、倾诉着……这一切都是快乐的。

29.当……时,当……时,当……时:书是人的精神支柱,它塑造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时,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尊严;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时,我懂得了生命的价值;当鲁迅说:“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时,我懂得了沉默中的力量。

30.不在……中……,就在……中……: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经常用的文具盒的作文【五】

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当然,以上所概括的这几种论证方法,仅仅使用其中的一种,有时论述也会过于单薄。为强化说服力,许多议论文兼用多种论证方法。不过,使用多种论证方法一定要注意突出其中的一种,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经常用的文具盒的作文【六】

美,有大美,小美。美是什么呢?有人说是自信,是善良,是的,这些都是美。曾记得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过一句名言:“美在于发现。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发生,最美司机,最美妈妈,最美女教师,虽然他们的样貌不是最美的,但他们用自己爱心让人们觉得他们是最美的,这是什么美?这是心灵的美。

雨后,树叶上的一颗晶莹的露珠,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一条清澈的小溪,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不都很美吗?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美,只是你没发现而已,你用一种“世界很美”的心态看世界,那么,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最美的。239

你有想到过传递美吗?就是献出一份爱心。为贫困山区的孩子送一本童话书,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当山区的孩子看到那一本本他们想都不敢想的童话书时,该会多么的高兴……

当一个合唱团站在舞台上,唱着同一首歌,穿着一样的服装,也很美,这是和谐的美。你走进一个团体,你是想成为一个硬邦邦的鸡蛋,还是一个软塌塌的萝卜,或是一片片已经融入水中的茶叶呢?我想,应该是溶于水的茶叶吧。茶叶,在水中,让自己舒展、滋润,同时,让淡而无味的水散发清香,既满足了自己,也成全了他人。

慢慢地去发现美吧!

经常用的文具盒的作文【七】

《三官经》在道教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是道士们念得最多的经典之一,更被誉为是信众学道入门的第一步。为何如此说呢?通读经文后我们知道,人之所以是受苦众生,是因为我们身上或多或少总会存在一些恶习,并且有意无意中触犯了种种戒条或公序良俗,这都是我们通往大道的绊脚石,阻碍我们进步。当我们意识到这些,就要懂得忏悔改过。什么是忏悔?《初真戒说》云:“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十恶等业,愚迷执着,娇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禁止,永不复起。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十恶等业,愚迷执着,娇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如何忏悔?在前面的《三官经》经文就讲到,善男信女只要皈依三元,发心诵经悔过,即有“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此时我们所有的罪恶得到宽恕,灾厄得到解除,更得到天尊的慈光照耀,带着数不完的福报一路前行,身上了无牵挂,不已经是神仙一样洒脱的生活吗?

也许有些朋友对于上述的说法不在乎,说:“我又并非什么修道之人,忏悔有必要吗?对得住自己,开心就好。”是不是就这样呢?我们从经文中找找答案。相信很多朋友的师长都曾讲过这样一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在《三官经》开头就为我们描述了“大罗天上”的神仙圣境:“天地水官,三界四府众圣曹官,考较司,同诸仙众,讲说经法,救拔众生,放大光明,照见天下万国九州之地,江河湖海之内,阎浮世界之中。”由此可见,原来日常我们所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此真实不虚也!

说到神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敬天敬神的传统,这不仅是因为祖师修行济世的风范事迹值得我们尊崇学习,更是因为神明是人类行为对错的考较者与记录者,我们通过敬神来约束自己,才不至于行差踏错一堕冥途。道教著名的劝善经典《太上感应篇》指出:“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你看,有这么多神明在我们头上、身边时刻盯着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做了错事真的就“天知地知”,要遭天谴了,能不心生敬畏吗?还能说做什么事自己开心就好吗?

倘若知错而不改,那么可不得了!《感应篇》说:“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有余责,乃殃及子孙。”自酿苦果也罢,还要连累无辜的后人,于心何忍呢!《三官经》里也郑重警戒我们,说一个人“不修片善,天不容,地不载,致生恶毒,多起瘟瘴,多招讼非,轻重难逃,故作事因,得此苦报,恶难临身,无处解释。”做错事了,我们或许能侥幸逃过良心的自省、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然而天理昭昭,就凭我们的`小伎俩还能躲得掉天网的追击?一旦落入天网,则“天不容,地不载”,这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当然,天上的神明也不会那么小气,总会给我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毕竟人无完人,圣人尚且会犯错误,更何况是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于是《三官经》教育我们要懂得悔过:“转诵此经,至满千遍,大作踊跃,悔过愆尤,断恶修善。即有地官赦罪,所有恶孽愆尤,俱一赦除,心心恳祷,尽一皈正,恍恍惚惚,耳目心定,神魂安静,精神复旧,罪灭福生,无量功德,其福无边。”世人罪积如山,若不早日猛心回头,清净斋戒,忏悔改过,则三灾八难,其劫难脱。忏悔改过,不仅能免除各种灾厄,还能令自己身心得到安宁祥和,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这里再给大家讲一个和《三官经》有关的真实故事:在黑龙江有位叫做沈爱英的女士,结婚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到处寻医问药也没动静。有次去道观求签,她问道长:“会不会因为我上辈子造孽过多,以致于今生子息难求呢?”道长答复说:“这个事情需要朝礼东岳,忏悔罪过,还要礼拜碧霞元君,求乞子息,另外需要勤加诵读《三官经》,可以赦免人间罪恶,超度亡灵,功德无边。”听罢道长的教诲,沈女士勤加修持《三官经》,还特意去朝礼泰山。斋戒沐浴后,三步一叩首,称念东岳大帝圣号,步步朝礼,忏悔往昔之罪过。次日又从山下步行上山,足足走了五六个小时,朝礼碧霞元君,叩头忏悔,希望元君慈悲,赐予子嗣。三个月后,沈女士梦见有仙女和仙官兵将从天而降,竟是碧霞元君!元君说:“汝前生业甚重,东岳考校,善恶分明,故今生难有子息。然尔诚心忏悔,感动神明,仗《三官经》功德,冤仇永释,人鬼分离。东岳考校,除汝黑簿,上尔生籍。命吾前来,抱送麟儿。而今而后,汝其勉之。”不久以后,沈女士还真就怀孕了,后来顺利产下了一个大胖小子。(铁冠道人《新辑道教灵验故事汇编》)

你看!天律至重,不加愧过之人,圣教无私,能宥自新之士!我们不仅要忏悔这辈子犯下的过错,甚至还要忏悔累生累劫的诸种罪垢。沈女士意识到这点后,洗心悔悟,众善奉行,时间长了自然有所福报、扭转乾坤,这就是悔过的力量!

话说回来,忏悔的本意并非是说犯错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足够了,更是要学会弥补。许多人只懂得“忏其前愆”,却从不“悔其后过”,这样,我们也许能知晓之前的过错,新的过错却又滚滚而来,根本无法认清自己,这样的忏悔有何意义?而忏悔改过的最佳方式,莫过于积善了。打个比方,我们人生下来的那一刻简直完美无瑕,就好比是一张白纸,但因为受到后天的情欲物欲等的影响,心灵逐渐蒙蔽起来,烦恼焦躁,犯下过错,心不再透彻光亮,就如同白纸上会布满尘埃。此时我们就要像打扫灰尘一样清理自己的心灵,才会让本心回归原来淳朴的状态,这个过程就是要我们做到发心悔过了。但倘若仅仅做到“清理灰尘”的这一步,那白纸永远只是白纸。而行善就相当于在纸上画出最美丽的图案,所做的善事越多,这幅纸的画面也就越丰富,我们的人生也将因此大放光明。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道教自古以来就有济世利物、慈悲为怀的优良传统,《太上感应篇》中说到:“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三官经》也指出:“若有善男信女,发心施财,斋戒沐浴,转诵此经,悔过愆尤,即使愆尤永释,人鬼分离,产生无难,母子双全,关煞无刑,生长成人,利益双亲,经力宏深,祈福福至,禳祸祸消。”经文告诉我们,常行善事,我们的灵魂也将得到净化洗礼。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我在纯阳观内负责着一个义工团队,今年吕祖诞和儿童节前夕,我们募集资金帮助重病的两岁半女童渡过生命的难关。三个月后,就在我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接到孩子妈妈的微信,说今天是小孩三岁的生日,这段时间以来小孩康复非常迅速,从当初的骨瘦如柴面如土色,到现在能自由控制学步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进步很快。作为母亲,她非常感谢我们的恩情。而我们内心也是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不是我们做了多大的功德,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与其说我们是帮助了人家,不如说是我们救赎了曾经肮脏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反思自我平时的态度,更懂珍惜生活与感恩他人了。

正所谓“功行三千,行圆八百”,我们要想得道成仙,最重要的其中一步就是要做到“功行圆满”,做好人、持善心、行善事,所有一切天地神明都已看在眼里,必将赐予好人无限的福报。“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广结善缘、行善积德、济度群迷总有福报的。还是那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试想如果一个人他的本心不是善良的,神明还会因为他烧了很多香磕了很多头就能赐予他福报,给他消灾解厄吗?一切消灾法,一切解厄法、一切增福法、一切延寿法,莫如行善。明白这个道理后,我们何不多做点善事来福应万灵,光彩自己的人生呢?

关于悔过与积善,我还想特别提出的是,所谓“自度度人”,我们不仅要修炼自己的身心,更应该对那些犯有各种错误或罪行的人,启发他们悔过自新,引导他们走上改恶从善的道路。当前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心态,就是对于那些犯错的人坚决要一棒子打,最好是永世不得翻身。殊不知这种粗暴消极的心态于事无补,断绝他人重新树立生活希望的信心。毁人前程,这也是一种恶行呀!上天尚且有好生之德,我们作为正信的道教徒,更有责任和义务去积极引导感化曾经失足的人重获新生,这种善行不仅关乎于个人的前程问题,更是对提升人际和谐、净化社会风气的一种有力补充,也是上天赋予我们道教徒维护社会太平的使命。别看我们只是救了人家一命,其实累积起来的能量是足以挽救整个世界呢!

《三官经》是如此的玄妙,正所谓“若诵此经,随力见功,酌水献花,其福自应,家有此经,宅舍光明,灾难无侵,佩带此经,万神拥护,鬼祟永灭,心念不空,福力自然,神力扶持,随心应口。”有条件的信众,不妨从道观里恭请一部《三官经》,每天持诵一遍,时间长了自然有所感应。更重要的是,我们道教徒一定要具足正信,信奉神明,知晓“举头三尺有神明”之道理,遵守天尊慈悲的叮咛,遵照经文所讲,每日三省吾身,有过必改。大家还可以发心皈依天地水三官,向其忏悔以往所造诸罪,多行善事;同时更应该用包容的心态去帮扶其他人断恶从善,悔过自新。当我们能做到发心悔过,众善奉行,施福人自有百福骈臻,千祥云集!望同道诸君切记。愿各位都能修真有份,进道无魔!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