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灵渠欢迎您的作文(游灵渠作文600字以上)

灵渠欢迎您的作文(游灵渠作文60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3-11-26 10:15:00
灵渠欢迎您的作文(游灵渠作文600字以上)

灵渠欢迎您的作文【一】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一流传千古的话语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游客,我也不例外。

灵渠,又名陡河、兴安运河、秦凿渠。是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古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从灵渠的正门步入,穿过“树抱石”沿着一条渠向南就可以看到支在湘江中的三角形大天平,大天平北入湘江,南入漓江。灵渠,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铧嘴在灵渠大小天平前,是将七分水流入湘江,三分水流入漓江的分水堤。漫步在林阴小道上,两旁绿树茂盛,水中小鸭戏水,这是一幅多么欢快的景象啊!穿过林阴小道,来到状元桥,导游说:“走过状元桥,就成为了状元,走回状元桥,就是衣锦还乡。”

绚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使古城兴安成为历代旅游观光之地。它除了拥有与万里长城齐名同代的古运河——灵渠,还有开发岭南的屯兵之地——秦城遗址,站在这曾是南防北筑的古战场,也是秦代开发岭南的历史丰碑之地,回眸古人“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读书”的军营壮观。这里有楚粤之咽喉——古严关,是历代兵家夺关之地。在这座雄关隘道前,看摩崖碑刻赞咏,听悲壮动人传说,心中会荡起古国雄风。这里有华南第一峰——猫儿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也是著名漓江的发源地。春可赏花,夏能避暑,秋可登高眺,冬可临渊赏雪,既是寻幽探胜之地,又是天然“避暑山庄”。如此美丽的灵渠,你不想亲自一下吗?

灵渠欢迎您的作文【二】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秋天来了,秋姑娘太害羞了,趁我们不注意,就一溜烟跑了。

我随着秋姑娘的足迹来到树林里。哇!秋姑娘画的这幅画真好看!不信?你看,秋姑娘把枫树画红了,把银杏树画黄了,秋姑娘轻轻一吹,落叶翩翩起舞,就像一只只蝴蝶在欢乐地飞舞。

我一不留神,秋姑娘又一溜烟跑了。我又好不容易随着秋姑娘的足迹来了果园里。看,秋姑娘把苹果涂得红通通的,再看那黄澄澄的梨,看着就觉得又香又甜,让我们再看那又黄又大的香蕉,正说着,我的口水已经流到了三千尺的地方了。哈!我又没盯紧秋姑娘,她悄悄地走了。

我赶紧跑过去追秋姑娘,发现她在田野里。稻谷见了秋姑娘立刻笑弯了腰。高粱见了秋姑娘笑红了脸,秋姑娘轻轻一吹,稻谷便像大海的波浪一样,一波一波荡漾起来。我看见农民伯伯脸上的喜悦,这都是秋姑娘给他们的惊喜。

谁知,秋姑娘又跑到了公园里,她看着公园里一点也不新鲜,秋姑娘就画出了五彩斑斓的菊花,菊花迎着我笑,那脸蛋真是美丽极了。

我对秋姑娘说:“我时时刻刻都欢迎你回来,愿你再给世界多添加点色彩!”

灵渠欢迎您的作文【三】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是人们对灵渠的由衷评价。灵渠位于桂林市东北六十六公里的兴安县城边,全长三十四公里,建于秦始皇执政时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它连接湘江和漓江,勾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而它设计的科学,结构的灵巧,工艺的精致,对今天的水利工程,仍有参考价值。

灵渠景区包括分水塘、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北二渠、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等景致。整个景区古朴典雅,实为缅怀先人智慧、感触中华精神之好去处,游览灵渠,您能领略“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经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荡,蓬窗买酒便。水程今转顺,翘首望前川。”之岭南水镇风情。

飞来石在兴安灵渠的秦堤之上,距南陡500米。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石的上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平台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亭如盖。飞来石石质成分与周边岩石相差巨大,无倚无根,独耸于湘江故道与南渠的二水之间,给人无限遐思。传说里或说来自峨眉,或说飞从天外,或说猪婆龙为孽,飞来镇妖神石,灵渠赖以长存。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凡11件,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飞来石实为灵渠一大奇赏。

铧嘴在灵渠大小天平前,是将7分水流入湘江,3分水流入漓江的分水石堤。它形如犁铧,呈不等边的四边形,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大小天平。两条近似平行的南北边堤,分别为73、43米,和23米,形成北偏东60度锐角,是铧嘴的顶部。南北边堤相距23米,整个铧嘴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

秦堤在兴安灵渠的南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筑于秦朝,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高2~7米,宽4。5米,最宽10余米,自分水塘至大湾陡,全长3150米。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灌溉农田。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沿堤有万里桥、三将军墓、粟家桥、四贤祠、南陡阁等景致。

灵渠欢迎您的作文【四】

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她去了哪儿了呢?我们去找她吧!

我随着秋姑娘的脚印来到树林里。你瞧,秋姑娘正拿着她那72色水彩笔,把枫树涂得红红火火的,像那燃烧的红焰,把松树涂上一层深绿色的颜料,把银杏树上的叶子涂得金灿灿的,像一把金黄的扇子,原来是它吹走了夏天的烦恼,引来秋天的凉爽……

我又随着秋姑娘的香味来到了果园。啊!秋姑娘可真是一位绘画大师呀!她让果园里的果实成熟了。你看,那红彤彤的是苹果,那金灿灿的是香蕉,那笑裂开了嘴的是石榴……看着看着,我忍不住流下了口水。

咦?秋姑娘跑哪儿去了?我赶紧跑到各个地方去寻找。哦,他去了田野上工作了,你看那稻谷笑弯了腰,那高粱涨红了脸,那棉花白生生的'……农民伯伯看到这一切,脸上乐开了花。

不好,又让她给跑了,我跑啊跑,跑啊跑,找了好久,原来秋姑娘去公园里去了,她嫌公园没颜色,给公园里加了道“菜”——菊花。菊花形态各异,五彩缤纷,有黄的,有蓝的,有白的……这可真美呀!

我追不动了,想休息会儿。虽然不去追秋姑娘了,但我坚信,秋姑娘肯定还在忙碌着。我欢迎你,秋姑娘!

灵渠欢迎您的作文【五】

听说,灵渠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在公元前214年开使建造,在公元前218年顺利完工,总共用了4年时间。

一进灵渠公园的大门,一条长长的林荫大道展现在我们眼前,好久没走这样的路了:两旁的大树连成一片,搭成了一把自然大伞,一阵一阵的风吹来,好凉快呀!树叶被吹得“哗哗”作响,多么像一台天然的.“大空调”呀!

听导游介绍,建设灵渠的总工程师是秦代一个叫史禄的人,参加开凿的有十万多民工,最后牺牲了九万多,剩下胡寥寥无几……

灵渠它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从而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灵渠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历史了。

湘江的源头在海洋山,漓江的源头在猫儿山,灵渠起到了一个“引湘入漓”的作用。

在灵渠上,有一个“人”字大坝,也叫大小天平,高3。5米,是用来拦蓄和提高位。北侧长344米,称为大天平。南侧长133米,称为小天平。大坝底下是用松木垫成的,因为松木在水下会释放出松脂,是自己不会腐烂。大小天平的坡面则用厚度为10-20厘米的长条石直竖,块块相叠似鱼鳞,因而称为鱼鳞石……

灵渠最巧妙的地方应该是建在大小天平顶端向江中延伸的一道石堤,,其基础也是用松木打桩,外围用条石砌成,中间填上砾石和泥沙。因为它“前锐后钝”,形似犁铧之嘴,故称“铧嘴”。它长约几百米……

灵渠的水很清澈,偶尔有几只调皮的小蝌蚪游来游去,嬉戏玩耍,时而又有几只叫不上名的小鱼儿悠然自得的在水里享受天伦之乐。树边的百年古榕,记载着灵渠的变化,见证着灵渠的兴盛与衰落……

灵渠旁边还有状元桥、飞来石、美龄亭…

多么神秘的一个地方,九万多民工用鲜凝成了这两千年不变的历史见证——灵渠!

灵渠欢迎您的作文【六】

夏小姐轻轻地飘走了,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了人间,她挥了挥衣袖,让万物换了新装。

桂花树上挂满了桂花。那桂花,香气扑鼻,令人陶醉。枫叶红着脸笑了,在枝头上摇曳。小蒲扇般的银杏叶,也不像以前一样绿油油了,现在是金灿灿的了。一阵微风吹过,许多叶子慢悠悠地落下来,如同下了一场树叶雨,分外美丽。

田野里,遍地都是大片大片的稻子。乍一看,仿佛是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一阵风吹过,地毯随风摆动,像卷起了一大片金色的海浪。路边的果树上结满了果实,有红得似火的苹果,有香甜可口的梨,还有咧口大笑的石榴……真令人垂涎欲滴。

今年的秋天,雨水特别多。你看,那绵绵的细雨都下了好几天了。这雨呀,比春雨凉,比夏雨长,比冬雨温和。人们穿着秋装,戴着帽子,围着围巾,时不时往手心里哈出一口气,再用双手使劲儿搓,然后快速插进口袋里。朋友见面,往往会叹息地说一声:“天可真凉了。”

秋姑娘就这样住进了我的家乡。家乡也因秋姑娘的到来,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欢迎你,秋姑娘!

灵渠欢迎您的作文【七】

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分别为郑国渠、都江堰、灵渠。而灵渠又和其他两项工程不相同,灵渠是以古代军事为主的运河,郑国渠,都江堰是由灌溉为主的运河。尽管灵渠的运输功能已经消失了,但是它的价值和历史却让人称奇。

灵渠公园里还有许多景观值得一游。我随手记上几处:

首先我先去了“古树吞碑”,是天下奇观之一。导游阿姨这是一棵已有780多年的历史的重阳树,正在吞吃着一块乾隆十二年的古碑,而且至今重阳树还在以每三年一公分的速度在吞吃着树下方的古碑,也许几百年以后,人们就再也见不到这块乾隆年的古碑了,真是神奇啊!

接下来去状元桥(又称青云桥)。这整个桥身都是汉白玉做成,并刻有八块图案,有麒麟、狮子、福星、梅花鹿、荷花等等。此桥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书生连考三年状元都名落孙山,意志非常消沉,于是他出门云游四海,消遣散心,一天,他慕名来游览灵渠,走到青云桥边,遇上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点化他:走上青云桥,踏在云彩中,便会平步青云,心想事成。于是他诚心诚意地踏上此桥,许了心愿,果然当年他就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后来这位书生再来重游故地,寻找恩人时,把此桥由青云桥改名为状元桥。

然后,我们去了灵渠的'“大小天平”。这里建了一个人字坝,有一个铧嘴把河流分成了南北两条渠道。南渠道流向漓江,北渠道流入湘江。这么清澈的水,我还从来没见过,清澈得眼可以望到底,还有几条小鱼游来游去。我还看到了一些螺,导游阿姨说小螺已经被鱼吃掉了,大得又被捞走了,所以现在空手在岸边抓螺都很少见的。

最后,我和妈妈一起去骑马,顺便去了飞来石。听说飞来石是用来镇压修建灵渠时来捣乱的猪婆龙的,至今担当着保护灵渠的重任。几千年过去了,它仍然屹立在那里,让我从心底燃起一股敬佩之情。

参观结束了,我念念不舍得离开了灵渠。灵渠,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