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临渭区作文文学创作大赛(渭南市第十一届作文大赛获奖名单)

临渭区作文文学创作大赛(渭南市第十一届作文大赛获奖名单)

更新时间:2024-06-10 09:28:17
临渭区作文文学创作大赛(渭南市第十一届作文大赛获奖名单)

临渭区作文文学创作大赛【一】

那是在柳江古镇,我和同伴们在完成了写生创作到处闲逛之时,突然发现了一个转糖画的摊点,大家蜂拥而上,看着伙伴们兴高采烈大快朵颐的样子,我突发奇想,于是我对摊主说:“能让我亲自操作一次吗?”没想到他竟然答应了,我选择了马,因为马是我的吉祥物。我用小铜勺舀了一勺糖汁,由于我是第一次做,非常紧张,手都不听始唤,抖得厉害,糖汁溅在木板上,到处都是,根本不成图案。我拿出了钱对摊主说:“我能再试一次吗?”他同意了。这次我定了定心神,稳住了双手,可是马在头脑中的形象变模糊了,于是我的作品成了一半像马,一半又什么都不是的东西,我沮丧极了,这么简单的东西我怎么做不好呢?这时摊主对我说:“小兄弟,你是第一次做糖画吧!来,让我来教教你。”他先向我介绍了一些做糖画的基本要领,然后递给我一张马的图案,让我在一边临摹,然后他示范起来了。只见他执勺在手,静气凝神,流糖如丝,灵巧的手腕抖、提、顿、放,时快时慢,时高时低,倾刻间一匹骏马跃然于木板上。哇!我叹服啦!于是我老老实实地开始临摹图案,直到马的图案在我头脑中越来越清晰,于是我又走上了操作台,心中默念着操作要领,学着摊主的样子,开始了创作。啊!我终于成功了,我实现了儿时的愿望。

拿着我这幅最得意的创作,我明白了: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的道理。

临渭区作文文学创作大赛【二】

清明节的前一天,妈妈带着我回了一趟老家,走在环乡的公路上,汽车向前行驶着,公路两旁的小树却往后跑着一闪而过……

妈妈把车停下来,绿油油的草地上长着各种各样的小花,有的我知道叫什么名字。有的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妈妈教我认识了紫菜花,还有蒲公英花,还认识了小蒜苗,这可是天然的,妈妈告诉我:“它的营养价值可高了。”我和妈妈就挖了些。

回家的路上我看了麦田,麦田里的麦苗绿油油的,就跟风景画里的麦苗一模一样。在往前走,看见了一块油菜田,妈妈把车停下来,让我仔细观察油菜的花和叶子,我拿着放大镜,就像一个大侦探一样,仔细观察着油菜的叶子,油菜的叶子长得太奇怪了,我在想像什么呢?忽然,想起来了,这不就像《西游记》里的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吗?这简直就是真的芭蕉扇。然后观察油菜的花,金黄色的油菜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比向日葵还美。我看到蝴蝶在油菜花上翩翩起舞,我要是其中的一只,那该多好啊!

我们开车继续往前走,透过车窗,远方一排排茂密的松林,隐隐约约能看到浓林密处一座座山野别墅,偶尔有轿车出来驶向蜿蜒曲折的乡间公路;通往曲梁水库风景区。远远望去,阳光照射在水库清澈的水面上,湖水变得五光十色,美丽极了;一座银色大桥横贯南北出现在湖面上方,这是郑州通往绕山的高速公路桥;川流不息的车辆成了这里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家乡的风景太美了,我爱我的家乡……

临渭区作文文学创作大赛【三】

我的家乡在陆家港。陆家港这个地方,在唐代时已成村落,东首的养鹅浜,因晚唐诗人陆龟蒙曾在此隐居养鹅得名。自明代起,陆家港形成街肆。至清代,商业逐渐兴起,民国后进一步发展,形成肉铺、鱼摊、茶馆、糖果茶食、酒酱等行业。

陆家港河道北至太湖,南至八都蒋家漾,水质清澈,水路畅通。人们都称在此居住的陆龟蒙为甫里先生,逢年过节,大家都喜欢找他题字、写对联,久而久之,村里人对他的才华和人品很是敬重,所以把桥取名为“甫里桥”,把小河取名叫“养鹅浜”,把小村叫“陆家港”。

现在,养鹅浜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并被命名为九曲桥公园。这里绿树环绕,白云倒映在河面上,非常漂亮。这里种了几种花,有美人蕉,还有紫薇花。紫薇花的花朵很小,但是她们总喜欢一团团簇拥着,给人美的享受。在紫薇花旁边,立着一排挺拔的竹子,风吹过来,簌簌作响。

如今,仍有人在养鹅浜养家禽,只不过以鸭子为主。你看,一群群鸭子在水里游动,水波荡漾,真有趣!

有时候,还会从远方飞来白鹭。白鹭身子细小,但脖子很长,它们经常飞到河滩上觅食,主要是抓鱼。如果找到鱼,就迅速地用嘴巴咬住,一仰脖子,直接把鱼吞进肚子里。

太湖七都单车驿站,就坐落在这个小公园。每到周末,有很多单车爱好者来这里聚会,休息好后,骑着单车继续环太湖游。

我家乡的风景真美丽!

临渭区作文文学创作大赛【四】

我的家乡大尖山位于云南省墨江县的北部。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春天,大尖山是花的海洋。漫山遍野的花儿在微风中频频点头,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展开美丽的笑脸。高的是樱花,矮的是杜鹃,有红的,白的,粉的……远远望去,就像一把把五彩斑斓的花伞。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凉凉的,叮咚叮咚的唱着歌儿,欢快地奔向山底的他郎河。

夏天,大尖山成了树的世界。各种雨林乔木尽情伸展着郁郁葱葱的枝叶,整个山林充满着清新的气息。一阵太阳雨过后,山谷上露出一道五颜六色的彩虹,那么美丽,那么令人激动。走进山林,鲜美娇嫩的野生菌和木耳随处可见。犹如一个个调皮的精灵,给走进大尖山的游人带来不少惊喜。

秋天,大尖山物产繁多。山顶的普洱松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黄叶纷纷落下来,铺满了山坡。秋风呼呼的刮过树梢,只有山脚的千年古藤

仍然顽强的跨过小溪,在秋风中摇来摆去。山底的田野上结出了各种各样的果实,有酸甜多汁的三丫果,甜得掉牙的野柿子,不知名的野果子。还有防风、龙胆草等药材。这时的大尖山,简直是一座大自然赐予的天然宝库。

冬天,大尖山是一座安静的高山。早晨,山脚的草地上,晶莹的露珠在叶间闪烁,茫茫的雾海笼罩着整个大尖山,直到太阳升起来,浓浓的雾才散开了。山顶偶尔飘过一阵雪,雪花在北风中飞舞。这时候的大尖山万籁寂静,空无一人。

大尖山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我爱家乡的大尖山。

临渭区作文文学创作大赛【五】

百里不同天,千里不同俗,要问我家乡有什么民俗,东北二人转就是一绝。

二人转是东北传统风俗,以一男一女、以一丑一旦为表演演员,以板胡、锣鼓为伴奏工具,以简练的台词,粗犷的唱腔为特色,以唱、说、做、舞为表演手法,以手绢、扇子为道具。该表演形式简单,几十个观众和两名演员组成的一个露天小剧场,但却深为人民所喜爱,东北人们喜爱听二人转甚至到了“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程度。连周当初路过吉林看了一场二人转,都赞叹道:“二人转不愧为中华文艺瑰宝之一,应该好好发扬”。

二人转最初的形成原因有几种,其中广为流传的是:人们在田间地头干活时,又累又无聊,有两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将农田种菜的事件及村子里发生的喜剧性质的事改为唱词,给人们表演出来,慢慢就演变成了今日的二人转。

二人转以它那独特的唱腔、舞姿和逗人的唱词博得了人们的喜爱。而且二人转有着自己独特的演绎风格,在正戏表演之前多加一个“小帽”。俗话说“小帽、小帽,排排腔,溜溜调,唱戏的白搭,看戏的外落。”现在,小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二人转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名的小帽有《小拜年》《双回门》《江北的送情郎》等。

“二人转”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无限欢乐。人们喜欢它,也在发展它。很多地方办起了二人转培训学校,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得以广泛流传。而因二人转一炮走红的转星也不少数,除了众所周知的赵本山,还有小沈阳,孙小宝等。他们在春晚的亮相,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很多的期待。

二人转就是我们的民俗,也同样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爱,我衷心地希望它发展越来越好。

临渭区作文文学创作大赛【六】

在德彪西的大部分作品中,都闪烁着他独特个性的光辉,也包容了他对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由衷赞颂。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不仅仅是在音乐语言上和色彩上有了新的突破,而且他创立了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德彪西的音乐真正伟大之处是把这种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风格提高到了一个相当的艺术高度,使之成为音乐中堪与任何伟大作品媲美的可贵宝藏。严格地说,以德彪西为主的印象派音乐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存在已久,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促成了他的繁荣。在浪漫主义时期,就有许多作曲家作品中带有某些印象派音乐风格的痕迹,钢琴诗人肖邦早已认志到色彩性音乐的重要性,挪威作曲家格里格那复杂、朦胧、富于色彩变幻的和声,也具有一定的印象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