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秦始皇的兴衰作文高中(有关秦始皇的作文600字三年级)

秦始皇的兴衰作文高中(有关秦始皇的作文600字三年级)

更新时间:2024-05-11 15:38:33
秦始皇的兴衰作文高中(有关秦始皇的作文600字三年级)

秦始皇的兴衰作文高中【一】

暑假里,爸爸带我去了好多地方:北京、秦皇岛、承德、坝上、大同和太原。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秦皇岛。

从北京出发去秦皇岛,经过了很漫长的时间,终于到达了清凉透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我们找到住宿的地方后急忙换上游泳衣冲向北戴河浴场,走进沙滩那一粒粒沙子按摩着你的脚,仿佛就是一个天然的脚部按摩器,我脱下鞋子一下跳进海中,海水好像一只小手一样抚摸着你的脚丫,凉爽极了,海浪一浪接着一浪的打过来海里的人此起彼落,在浪打来的时候不小心喝了一口水,好咸呀!原来大海就是盐的“故乡”,大海中含有90%的氯化钠,也就是食用盐,海水当然会是咸的喽!

游玩了北戴河,我们就直奔金沙湾沙雕大世界,刚进入院内,我就惊呆了,四处全部都是沙子调出来的雕像,有鲤鱼、莲花公主等许多样子,进入了沙雕大世界,我们就直奔滑草滑沙,当我坐上滑板,向下滑时,两耳生风,身体没有了知觉,就像在做梦一样,太惊险刺激了。之后又在水上乐园玩了一会就离开了。我坐上车赶去了下一个景点,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个可爱、美丽的地方——秦皇岛。

秦始皇的兴衰作文高中【二】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和思维都宽阔了许多。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的思路有多么开阔——作者自己也坦言说只是从某一个主线去论述国际政治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非国际政治学专业的人来说,阅读这本书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和无容置喙的受益。这本书带给了我们思考国际政治问题的专业眼光,以及鞭辟入里的分析方法,我认为这些知识是我们在这本书之外很少能够系统性地获取的。因此,我愿意把最热烈的赞美之词献给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为其给我所带来的更为宽阔的视野和思维而深深致敬。

我感觉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学科发展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每个知识分子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基于自己所学专业的某种偏执。就我而言,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曾经毫不动摇地坚信加里·贝克尔博士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用一种经济学有色眼镜去观察世界的每一种外在现象和内在规律。然而,当我读完这本著作的时候,我蓦然发现解释世界的角度和理论远远不是我之前所接受的那么狭隘和单一,其立论的方法和依据也远不是我之前不以为然的松散和薄弱。当学科的融合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思维的定势已是知识创新的“反动警察”,我觉得这种跨学科阅读所带来的思维的激烈碰撞和快速切换,真的是一种进步和享受。

至少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以下四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在大国战争,特别是大国联盟战争中,对最后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联盟的经济能力和信用评价,前者决定了从本国资源中能够转化为军事力量的数目,后者决定了从他国资源中能够转化为军事力量的数目。此外,国家地缘和国民素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两者概括了经济因素所不能涵盖的、但是对最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东西。由此及彼,我领悟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变的意义所在。

意识形态的不同,意味着国家的发展路径不同。然而,“不同”并不等于“对立”,这是前苏联一直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冷战思维和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成了禁锢创新和生产力的铜墙铁壁。正是对“指令性经济”的偏执,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和苏联的气沉沉;同样,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所发生的严重的经济危机,也是基于其对“自由放任经济”的绝对信仰。所不同的是,后者进行了自我调整和修复;而在前者,笼罩在自东欧大平原到东西伯利亚山地上空的意识形态之云,在铁幕之后强调着两种经济形态的对立性,从而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敌我化的国内阶级斗争。这导致了前苏联的訇然倒地,同时也以鲜活的实例,验证了1978年秋《光明日报》上的那个举世瞩目的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思想上的解放,释放了创新精神,激发了生产力。“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历史的轨迹也暗含了这一点。

在这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了现代国家平衡“大炮、黄油和投资”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在一个国家有限的经济资源中,应该如何合理地在这三者之间进行分配?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政治智慧和外交头脑的问题。大炮对应着国防开支,黄油对应着消费,剩下的一部分则是投资。国防开支减少,对应着国民生活水平(黄油)和长期经济发展(投资)的提升,但是当前的国家安全则成为问题。消费减少,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国家安全建设(大炮)和长期经济发展(投资),但是国民生活水平的恶化及随之而来的稳定问题则不容忽视。投资减少,那么当前的国民生活水平(黄油)和国家安全(大炮)都可以显著提高,然而从长期来讲,消费支出和国防开支都会受到削弱。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这更像是一个短期国家安全和长期国家安全之间的权衡取舍。在这里,理想主义的经济学也许就会失去了解释能力,因为只有在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发展经济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而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中,所应该考虑的问题就不再那么单一了。为什么“伊朗花大笔的钱提炼浓缩铀,而不是提炼石油”,为什么“21世纪初我国面临着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等等。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历史人物的贡献,例如哈布斯堡帝国的联姻背景,沙俄大军的宪兵作用,梅特涅、莫洛托夫等明星外交家的纵横捭阖。正如铁宰相卑斯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所有国家都在“时间的长河”中航行,它们“不能创造或控制时间”,但却“能以不同的技能和经验驾驶航船前进”。这样的认识并没有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滑入历史唯心主义,因为作者在论述大国力量对比的文字中始终强调了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相反,它让我们认识到了人才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我们对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新见解。人们一直在谈论着这样的话题:假如历史上没有拿破仑、是否一定会有另外一个领军人物去扮演同样的角色?尽管历史车轮的前进方向是昭然确定的,但过程和格局也许会有所不同。用更通俗的话来说:游戏规则不会改变,但游戏对手是不断变化的。由此联想到,“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性。更进一步,我深深地感到教育因为如下几点而至关重要:所培养的人才能影响历史的轨迹和进程;所传播的理念能统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秦始皇的兴衰作文高中【三】

今年的这个署假过的真高兴,既开阔的眼界,又从中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知识。妈妈单位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爸爸又忙,妈妈只好把我带去了,我们目的地是到秦皇岛,我们零晨四点多就起床了,来到退了潮的海边看日出。

虽然天气预报上说今天是晴天,但云把太阳挡住了,所以看到太阳时,太阳早已升起来了。没看到海上日出很遗憾,但我们仍享受到了清晨海面的景色——风平浪静。海边零零散散有一些人,天还没有放亮。我和阿姨提意到海里游泳,体会一下早晨海里游泳是什么感觉。妈妈虽不情愿,但还是同意了。于是,我们穿好游泳衣,拿着游泳圈,直接冲入大海,玩着自己喜欢的海中游戏:从游泳圈里钻到圈外;从泳圈外钻到圈里;坐在圈上滑水……过了一会儿,我冷得要命,就跑到岸上来。于是我在沙滩上挖起了沙坑。挖呀,挖呀,挖了足足有锅盖那么大,那么深,海水都渗进来了。

妈妈见状,从海里又跑回来,和我一起把在海边石缝里捉到的寄居蟹、小鱼放到挖的沙坑里。我们高兴地欢呼着,又蹦又跳。清晨,在海边游戏真是别有趣味呀。

秦始皇的兴衰作文高中【四】

简介:1500年以来世界主导力量的影响力,从区域性到全球性,从单领域到多领域,构成了世界历史的缩影。

在《大国的兴衰》书中,保罗·肯尼迪回顾了五百年以来世界主要大国的兴衰更迭,这些大国和他们的国家行为构成了全球化时代以来决定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动力;并且分析了促成这些权力与力量中心得以翻云覆雨所依赖的发展因素与生存模式,以及伟业所不能摆脱的日落西山为人所替的命运之因。在这个历程中,新兴大国的聚合力随着越来越紧密发展的世界历史,更加顺利的替代前任,并且更加成功的左右着世界的格局,至少五百年以来如此。

这种聚合力表现在大国在不断地优化权力、国家以及世界结构(现代化军队、代议制政府、中央银行、殖民体系……),不断地扩充自身的影响力,这也是一个大国的标配。简单来说,这种影响力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五百年来首屈一指的大国,是从地区性的大国到全球性大国的转化。通过新航路开辟而兴起的暴发户西、葡两国,他们的影响力从来就没有深入到世界主要的文明中心,在拉美和西太平洋的殖民只能说明当时的大国影响力还是区域性的。更加明显的表现是德国和法国,二者在全球性方面与英国有天壤之差,但他们都是数百年来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虽然德法更执着于欧洲大陆的霸权,是天生的陆权国家,这也表明了单就影响力而言他们只能算地区性的大国。英国显然是全球性大国的代表,但他的“成果”在二十世纪中叶后基本为美苏所瓜分。美苏的影响力,毫不客气地说,覆盖了这个世界上存在文明成分的每一个角落,影响力大的惊人,这是地区性大国所做不到的。

大国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它处于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他对一个地区的影响是从单一或者说少领域扩展到多领域的过程。地理发现以来的世界大国,最初通过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从军事领域或者说单纯的征服掠夺影响世界,继而不再依赖这一野蛮行为,采用相对文明的贸易和政治和关税来影响世界,大英帝国加速了这一深化过程,他在语言、文化、政体等方面影响了几乎全世界。二十世纪以来江河日下的英国,由于他本身不再文明领域内领先世界,所以渐渐被美苏所取代,两个超级大国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影响力,大到决定世界战争和人类存亡、小到游戏一样的干涉一国内政,更换一国政权。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学术等诸多领域深刻地决定了许多现代国家的基因。

从英、法、德等国家主导世界到美苏主导世界,当中一个直观的表现是,后二者在国土、人口和资源上更有优势。在全球国家和民族主义泛滥的时代里,前三位所拥有的殖民优势已然损失殆尽,故而同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美苏的本土优势把他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中国目前在经济、国土面积、人口、资源等硬性指标上优势明显(印度和巴西也是如此),但迈向一个世界性大国的路,真正的崛起是要在文化、人类优良思想成果、学术和科研等层面在世界上有较大的分量,质言之,话语权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中国的国家崛起还面临着另一个重大的挑战,国家发展和政治文化在骨子里不被西方所接受,并且一直受制于国际上的遏制。客观的说当下中国难以对美国霸权形成有力的挑战,但美国却担心的是中国的潜力和未来。

上一次的世界权力权柄的交接,是在两个文化基因高度相似,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良好的政府与民间友谊的国家间进行。但中国远未达到挑战世界领导权的程度。一个一百零几年前还存在着绝对君主制,六十多年还没有统一、三十多年前还十分封闭、至今国家发展尚不均衡的国家,崛起的道路仍然遥远,换言之中国的当下的重心应当是发展而不是自矜和着急于超越。

大国主导历史风云,这是肯尼迪书中所展现的,也是历史的画卷。

秦始皇的兴衰作文高中【五】

今天早上,吃过早饭,我们便向秦皇岛出发了,这一次,我们要在秦皇岛住两天,因为老师不跟我们去,所以我们必须听导游的安排。我们的导游叫小朱,小朱一说出他的名字,我们全车的人都捧腹大笑起来,紧接着小朱给我们唱了一首歌,可是听到一半我就睡着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听到有人喊:“到了,到了”,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听小朱说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景点是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我们还听小朱说,这里的特产是花生糕,非常好吃,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去买了两包,准备给爸爸妈妈带回去尝尝。

听小朱说,山海关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因为它是座方城,四周都有射击口,所以不管敌人从哪个方位进攻,都无法攻下。下了山海关,我们准备回宾馆,在回去的路上,小朱指着一座公园说:“这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座以奥运会为主题的公园。”

到达宾馆后,我们很快就休息了。第二天我们又去了北戴河。我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我的心情舒畅了许多,我和同学们一边捡贝壳一边说说笑笑,大家都玩的特别开心。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我们又乘上了大巴回到了北京。夜晚,我躺在床上,期待着明天新的旅程。

秦始皇的兴衰作文高中【六】

《大国的兴衰》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宏伟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世界各大国兴之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的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兴衰,衷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渡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保罗·肯尼迪认为一个大国的成就,既不在于与过去比较获得多大进步,也不在于其当前拥有的财富和力量,而是取决于邻国的横向比较和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而于安乐\"有相似之处,都强调竞争的重要性。在《欧洲的奇迹》一章中,这个观点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什么近代欧洲可以脱颖而出?正是由于欧洲各国长期存在的竞争关系,如军备竞赛,殖民地争夺。一个国家兴起了,另外一个紧紧跟上,几乎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这使得欧洲国家们得以保持前进。反观《明朝的中国》一章,中国闭关自守,自认为是大国强国不需要发展,内部抑制商业的竞争性,在安稳的天朝旧梦中渐渐衰败。因此,竞争是复兴的源泉,闭守则是衰败的土壤。中华民族的复兴,竞争是必要的。

中国的复兴,竞争对手很多,邻近的日俄,印度,世界范围的欧美。简单地从经济竞争而言,其中每一个经济体都是对世界经济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如西谚所讲\"与高手过招的时候,弱者也会变成高手\"。更何况,我们不是弱者。因此,中国的大企业应该做的不是守着国内市场,依靠排挤竞争的垄断来牟利,而是走出去,与外国企业进行竞争。同时,也应该改变国内市场由某些大型国企垄断的局面,扶持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如今中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不断深化,对于竞争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从经济方面来讲,无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保罗·肯尼迪的\"经济与战略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看到了经济对一个国家兴起的重要性。就以《大国的兴衰》中《财政革命》一章为例,讲述了西欧的荷兰,英国,法国的\"银子优先\"政策。以经济实力为支柱,进行军事扩张与商业贸易,最后先后成为强国。而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的描述,主要集中于《中国的平衡术》一章,比较详细地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经济,对于穷了一百年,而现在正处于复兴阶段的中国而言,太重要了。中国经济主动融入世界,成为全球经济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来可以利用经济收入,完善基建,增强国防。甚至支撑起整个国家未来的发展。二来可以在经济上与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

大国的兴起,军事一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正如保罗·肯尼迪所说,\"任何一个大国的胜利,或者另一个大国的崩溃,往往都是军队进行长期战斗的结果\"。英国有三次英荷战争、七年英法战争。美国有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德国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日本有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军事手段是获得资源比较直接的方式。退一步来讲,即使没有对外战争,但积极的防御力量还是必须的。引用《大国复兴》的一句台词,\"中华民族是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但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又何来和平的保障?\"例如中国海军的索马里护航,就是典型的军事保障经济。反观近代中国,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多场战争的失利,逐步衰落。落后的军事实力连国家都保护不了,更不用说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了。

国家的强盛,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业务。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要我们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认准一个目标,这种巨大的正能量,就会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利益,冬天更感太阳的温暖。我们每个人都更希望国家的强大。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一片热土上,所以我们应该也必须,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我们自己,努力工作。

秦始皇的兴衰作文高中【七】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和思维都宽阔了许多。虽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的思路有多么开阔——作者自己也坦言说只是从某一个主线去论述国际政治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对于一个非国际政治学专业的人来说,阅读这本书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和无容置喙的受益。这本书带给了我们思考国际政治问题的专业眼光,以及鞭辟入里的分析方法,我认为这些知识是我们在这本书之外很少能够系统性地获取的。因此,我愿意把最热烈的赞美之词献给这本书以及它的作者,为其给我所带来的更为宽阔的视野和思维而深深致敬。

我感觉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学科发展越来越深入的今天,每个知识分子的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基于自己所学专业的某种偏执。就我而言,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曾经毫不动摇地坚信加里·贝克尔博士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用一种经济学有色眼镜去观察世界的每一种外在现象和内在规律。然而,当我读完这本著作的时候,我蓦然发现解释世界的角度和理论远远不是我之前所接受的那么狭隘和单一,其立论的方法和依据也远不是我之前不以为然的松散和薄弱。当学科的融合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思维的定势已是知识创新的“反动警察”,我觉得这种跨学科阅读所带来的思维的激烈碰撞和快速切换,真的是一种进步和享受。

至少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对以下四个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收获。在大国战争,特别是大国联盟战争中,对最后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联盟的经济能力和信用评价,前者决定了从本国资源中能够转化为军事力量的.数目,后者决定了从他国资源中能够转化为军事力量的数目。此外,国家地缘和国民素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两者概括了经济因素所不能涵盖的、但是对最终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东西。由此及彼,我领悟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转变的意义所在。

意识形态的不同,意味着国家的发展路径不同。然而,“不同”并不等于“对立”,这是前苏联一直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冷战思维和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下,意识形态成了禁锢创新和生产力的铜墙铁壁。正是对“指令性经济”的偏执,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和苏联的气沉沉;同样,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所发生的严重的经济危机,也是基于其对“自由放任经济”的绝对信仰。所不同的是,后者进行了自我调整和修复;而在前者,笼罩在自东欧大平原到东西伯利亚山地上空的意识形态之云,在铁幕之后强调着两种经济形态的对立性,从而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敌我化的国内阶级斗争。这导致了前苏联的訇然倒地,同时也以鲜活的实例,验证了1978年秋《光明日报》上的那个举世瞩目的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是思想上的解放,释放了创新精神,激发了生产力。“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历史的轨迹也暗含了这一点。

在这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了现代国家平衡“大炮、黄油和投资”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在一个国家有限的经济资源中,应该如何合理地在这三者之间进行分配?这是一个非常考验政治智慧和外交头脑的问题。大炮对应着国防开支,黄油对应着消费,剩下的一部分则是投资。国防开支减少,对应着国民生活水平(黄油)和长期经济发展(投资)的提升,但是当前的国家安全则成为问题。消费减少,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国家安全建设(大炮)和长期经济发展(投资),但是国民生活水平的恶化及随之而来的稳定问题则不容忽视。投资减少,那么当前的国民生活水平(黄油)和国家安全(大炮)都可以显著提高,然而从长期来讲,消费支出和国防开支都会受到削弱。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这更像是一个短期国家安全和长期国家安全之间的权衡取舍。在这里,理想主义的经济学也许就会失去了解释能力,因为只有在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发展经济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而在恶劣的国际环境中,所应该考虑的问题就不再那么单一了。为什么“伊朗花大笔的钱提炼浓缩铀,而不是提炼石油”,为什么“21世纪初我国面临着难得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等等。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历史人物的贡献,例如哈布斯堡帝国的联姻背景,沙俄大军的宪兵作用,梅特涅、莫洛托夫等明星外交家的纵横捭阖。正如铁宰相卑斯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所有国家都在“时间的长河”中航行,它们“不能创造或控制时间”,但却“能以不同的技能和经验驾驶航船前进”。这样的认识并没有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滑入历史唯心主义,因为作者在论述大国力量对比的文字中始终强调了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相反,它让我们认识到了人才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我们对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新见解。人们一直在谈论着这样的话题:假如历史上没有拿破仑、是否一定会有另外一个领军人物去扮演同样的角色?尽管历史车轮的前进方向是昭然确定的,但过程和格局也许会有所不同。用更通俗的话来说:游戏规则不会改变,但游戏对手是不断变化的。由此联想到,“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性。更进一步,我深深地感到教育因为如下几点而至关重要:所培养的人才能影响历史的轨迹和进程;所传播的理念能统一人类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