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国庆节的作文文字内容(关于国庆节的优秀作文10篇)

国庆节的作文文字内容(关于国庆节的优秀作文10篇)

更新时间:2023-05-21 13:41:42
国庆节的作文文字内容(关于国庆节的优秀作文10篇)

国庆节的作文文字内容【一】

从荆州开始“四城同创”以来,我家附近的文湖公园就变了,变得可漂亮了。

以前湖水脏兮兮、臭哄哄的,还有不少垃圾漂在水面上。可现在湖水清澈,还不时有一群白鹅在湖中游玩,这种情景让我不禁想到《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公园里,路修宽了,路灯也修好了,四周的围墙拆了,满园的绿色从园里透了出来。文湖公园的变化招引了不少游人。清晨,人们在这里练拳、舞剑、做操·······傍晚,人们在这里散步,累了,就在亭子里休息一会儿,好不惬意!

从文湖公园一改造好,我每个星期天都会去公园里散步、看书、乘凉。我喜欢文湖公园,它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大自然亲近的绝佳场所。

国庆节的作文文字内容【二】

我的家乡在汾阳,则例有四季如画的生态园。有香飘十里的桃花洞,有群山环绕的老爷山,但我最喜欢的是风景优美的文湖公园。

进入文湖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峰塔,它有“天下第一塔”的美称,是我国最高的`一座砖塔。有80多米高,共13层。进入文峰塔内,一尊文殊菩萨摆在我的面前微笑着,好像在说:“欢迎您的光临。”沿着楼梯盘曲而上,每一层都有栩栩如生的动物雕像,走到最顶层的时候,我害怕地把头探出去,哇!文湖的风景真美呀!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往东走,来到文湖,文湖的水真绿啊!绿的像一块碧玉,文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像一面大镜子,文湖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这么美丽的文湖,真是让我流连忘返!

雄伟的文峰塔倒映在文湖中,还有古色古香的孔子庙,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绿树红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百看不厌,希望大家常来文湖参观游玩。

国庆节的作文文字内容【三】

??的文学梦1200字叙事文

“我很开心,十分激动,我找不出任何华丽的词语来形容,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文学是我最大的梦想。不用夸大其辞,也不用胡写乱作,只是简简单单,三五笔就写出了朴素、真实的生活。文学是唯一能够改变我的一生的,我会坚持下去。像各个名人,绝不退缩。”

贝多芬虽双耳失聪,却仍不放弃对音乐的执著追求;美国前任总统林肯虽然受到种种打击,却从未失去对生活的希望;海伦,凯乐,聋,哑,盲的痛苦她都不怕,还写出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我,以前是个很丑的女孩,现在也不例外。说我便“呵呵”笑了起来,然后,又接着说:“我,只活在了那个自己的世界中,文学中。我的文学世界像是童话里的皇宫一般美丽,对于我来说。只有温馨,没有任何的嘲笑我自己认为自己并不是丑吧,只是很矮小罢了。我爱文学,文学令我更能安静,有修养。文学改变了我的一生。”说完便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很开心,说出了一生的话,觉得洒脱。

我虽然被人嘲笑,不被人喜欢,可是无论是谁也阻止不了我对文学的追求和热爱。只有在中国字组成的文学中,我才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在那个天地里,我不会哭泣,许多人都喜欢我,我只会微笑。

只有在中国字组成的文学中,我才能感受到同学之间的温暖,我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压力,只有鼓励。在文学的世界中,没有人能伤害我。我寻到了那个文学的世界。

爱在文学中;自尊在文学中;和平在文学中;爱在尊重,讨人喜欢的我也在文学中!

文学中的那份情,那份爱比现实中更浓。它不需要任何修饰,是那样赤裸裸的让我梦寐以求,我需要一个可以给我安慰和鼓励的朋友,而这个朋友正是文学。我可以发泄,可以倾诉,可以分享我的快乐。在文学中我才找得到那个我,那个失落的我,真实的我,快乐的我。

文学是我在生活中唯一可以放松的东西。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挂在了我的心中;它像一条缤纷的彩带,永远环绕在我的身边。

我爱文学,文学是我的梦!

国庆节的作文文字内容【四】

文贞公园和我外婆家只隔着一条大河。那里美丽极了,我每次去外婆家都要去公园里玩一阵子。

文贞公园的门很像一个牌坊,门上有“文贞”两个字,四周雕刻着精美的龙,门的两边是一副以“文”、“贞”开头的。门里面有一位笑呵呵的老爷爷,他穿着清朝的官服,留着长长的胡子,他就是湖头的名人李光地,清朝伟大的宰相!洁白的雕像以一座连绵起伏的青山为背景,背后还有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看起来真美!

在雕像后面,左边有两条道路通向博物馆,一条是有顶棚的木栈道,另一条是蜿蜓曲折的石板路,旁边是美丽的荷花池。我往右边看去,突然发现有一组黑色的雕像,两个人抬着一个大圆圈,圆圈上面坐着四个小孩。我以为那是一乘轿子,后来妈妈告诉我,那玩意叫做“水车郭”,每当过节的时候,人们抬着“水车郭”游街,这是湖头的`风俗。我往右边的小路走,又看到了一群雕像,旁边是一群干活的人,中间那个人是李光地,他背手而立,好像在指挥着身边的人们开凿道路或是建桥。站在亭子里向四周望去,满目是青青的树木、翠竹和小草,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我感觉就像站在白云上一样,一切是多么清新美好!

文贞公园和我所到过的许多公园都不一样,那里有古香古色的灯笼、碑刻和有趣的雕像,在公园还可以看到小镇美丽的风光,我很喜欢!

国庆节的作文文字内容【五】

在学完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清平乐村居》之后,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江南水乡其乐融融的场面,感受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和向往之情,我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先想象一下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把《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改写成一个故事,行吗?”他的建议立刻被其他同学所采纳。“对,我们四年级语文上册曾学过一篇课文叫《但愿人长久》,就是根据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改写的。”“三年级也有,像《李广射虎》、《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年王勃》。”经过讨论,师生很快达成一致:一起来改写词作《清平乐村居》。十几分钟后,学生的本上都有了一段或长或短的话。

有学生写道:“南宋有一位爱国词人,名叫辛弃疾。他被朝廷罢官后,在农村隐居了二十年。在乡间,他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日子。一个夏日的午后,辛弃疾一人在小溪边散步。忽然,他听到一阵亲昵的话语。转身一看,一对年老的夫妻正坐在离小溪不远处的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悠闲自得地聊着天,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惬意和幸福啊。辛弃疾不忍打断他们,便停下脚步观赏着这周围的美景。在这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里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水面上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绿色的小莲蓬。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老人的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心灵手巧,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编织鸡笼子。天真、活泼、顽皮的三儿子呢,正翘着脚丫子,躺卧在溪边剥着莲蓬,津津有味地吃着莲子。看着这一家其乐融融的场面以及这乡村朴素清新的环境,辛弃疾心中那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他提起笔写下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著名词作: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学生对古诗的解读方式是开放的、多元的、个性化的。一首短短的精练的古诗要改写成几百字的记叙文,需要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中达到沟通与默契,在与作者进行智与智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独特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写作上的冲动,最后将古诗词艺术再创造为一篇篇现代白话文。

又有同学写道:“

一天傍晚,辛弃疾来到长满碧绿青草的小溪边散步。溪水很清,水面上举着许多像大伞一样的荷叶,在这些荷叶中间点缀着美丽的荷花,微风吹过,送来一阵阵清香。紧挨着小溪的是一所低矮的茅屋,一对白发老夫妻正坐在茅屋前一边喝着酒,一边用吴地方言亲热地聊着天。几杯酒下了肚,老两口的话多了,老爷

爷望了望老奶奶,带着几分醉意指着正在小溪东边豆地里锄草的大儿子说:‘咱们的大儿子多勤快,地里的农活都快被他全包了。’

老奶奶说:‘二儿子也不错,他心灵手巧,做事麻利。你看,他编出的鸡笼子都可以拿到市上去卖了。’

老爷爷说:‘是呀,就是咱们的三儿子太小了,还不懂事。’

老奶奶说:‘不要急,他早晚会长大的。快瞧,这孩子正趴在溪边的草地上剥莲蓬吃呢。真是太顽皮了。’

‘哈哈哈??’老爷爷和老奶奶不约而同地笑了。他们的笑声也深深地感染了辛弃疾。是啊,生活中的挫折并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会有多美。”

理解诗词中的意境是改写古诗词的关键。以上两篇改写《清平乐村居》的习作,就是学生在理解古诗意思、理解背景,吟诵古诗中走进作者,产生心灵共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领悟、体验和表达的结果。如果说学生没有真正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没有深切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是不会写出这么优美感人的文章的。

通过改写古诗词,既加深了学生感悟古诗词美的意境,启迪想象,在眼前展开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教给了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说,“改写”以古诗词作为一个起点,让学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设想象中的图画,真正走到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地。

此后,学生就对课文中的古诗词格外关注起来。只要是自己有话可说的古诗词,学生就会忍不住地写下一些话,或叙述,或抒情。我根据学生的要求,在每学完一首古诗词之后增设了十几分钟的“我来改写古诗词”的活动,在这期间,学生可以大声朗诵自己改写的内容,然后由全班同学来评价,这成了一次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越来越爱改写古诗词了,同时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古诗词内容也比以前理解得更深刻了。

下面是学生改写其他古诗词的部分内容:

《游子吟》

孟郊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他有一位可敬的母亲。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很深了,母亲还在微弱的灯光下一针一线地缝着。也许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也许是她缝了很久,太累了,瞧,她不时地放下针线,揉揉眼睛,再用拳头捶捶自己的后背。可尽管这样,母亲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在想:这次郊儿外出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要把衣服缝结实些??。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儿子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出门在外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还有,要早点回家!”孟郊牵着母亲长满老茧的手,看着母亲饱经风霜的脸,感激的泪水不住地流淌。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昨夜母亲为他缝制的衣服,注视看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年纪大了却还在为我操劳,她的恩情我这一辈子恐怕也报答不了啊!怀着对母亲的感恩,孟郊在50岁那年写下了一曲动人心弦的母爱颂歌《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又到了。人们一大早就起来了,他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身处异乡京城的大诗人王维看着家家户

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王维都要与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可如今自己离开了家乡,孤身一人在长安谋取功名,就连过节也不能回去与亲人团聚,又是多么让人难过啊!??此时此刻,家乡的亲人们正在登高团聚,欢度重阳节,他们在“遍插茱萸”的时候一定会想起我这个异乡游子的。想到这里,王维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就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古诗词改写,津津有味地修改着我们古典文学的精华之作时,我也曾经担忧:这种方式是否会使学生把古诗词独特的文体特点给抛掉、变掉呢?但实践的过程证明了这种担忧并不存在。首先,每次改写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原作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想像;其次,改写之后,我很注重新作与原作的比较,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独特魅力;最后,诗词改写变的只是原作的外壳,而不是其精神内蕴。它是理解原作、触摸作者内心世界的拐杖,它也是与文本对话后的自我创新、自我展示。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感悟、体验积累的过程。这要求教师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让学生大声吟诵古诗词的同时,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感悟和表达的机会,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感受语言的色彩,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感,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自由地想,欢快地写,才能真正丰富学生情感,涵养学生性情,完善学生人格,展现学生个性,提升学生生命价值。